本文导读:曲泉穴,位于人体的膝内侧,屈膝,当膝关穴节内侧端。曲泉穴位的准确位置图是什么样的?下面我们来看看曲泉穴位的准确位置图。
痛经 介绍痛经(dysmenorrhea),系指经期前后或行经期间,出现下腹部痉挛性疼痛,并有全身不适,…[详细]
月经不调介绍月经不调也称月经失调是妇科常见病?表现为月经周期或出血量的异常,或是月经前、经期…[详细]
腹痛介绍腹痛(abdominal;pain)是临床常见的症状,也是促使患者就诊的原因。腹痛多由腹内组织或…[详细]
【曲泉穴 Qū quán】
【取穴方法】曲泉穴位于人体的膝内侧,屈膝,当膝关穴节内侧端,股骨内侧髁的后缘,半腱肌、半膜肌止端的前缘凹陷处。
【解剖】在胫骨内髁后缘,半膜肌、半腱肌止点前上方;有大隐静脉,膝最上动脉;布有隐神经、闭孔神经,深向腘窝可及胫神经。
【主治疾病】月经不调,痛经,白带,阴挺,阴痒,产后腹痛,遗精,阳痿,疝气,小便不利,头痛,目眩,癫狂,膝膑肿痛,下肢痿痹。
【人体穴位配伍】配丘墟穴、阳陵泉穴治胆道疾患;配肝俞穴、肾俞穴、章门穴、商丘穴、太冲穴治肝炎;配复溜穴、肾俞穴、肝俞穴治肝肾阴虚之眩晕、翳障眼病;配支沟穴、阳陵泉穴治心腹疼痛、乳房胀痛、疝痛;配归来穴、三阴交穴治肝郁气滞之痛经、月经不调;
【刺灸法】直刺1~1。5寸;可灸。
【附注】肝经合穴。
【穴义】肝经的水湿云气在此聚集。
【名解】
(1)曲泉。曲,隐秘也。泉,泉水也。该穴名意指肝经的水湿云气在此聚集。本穴物质为膝关穴传来的水湿之气,至本穴后为聚集之状,大量的水湿如隐藏于天部之中,故名。
(2)肝经合。合,会合也。本穴为肝经气血的会合之处,故为肝经合穴。
(3)本穴属水。属水,指本穴气血运行变化表现出的五行属性。本穴物质为肝经的水湿之气会合而成,性寒湿润下,表现出肾经气血的润下特征,故其属水。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天之下部的水湿云气。
【运行规律】大部分冷降归于地部,小部分吸热后斜向下行阴包穴。
【功能作用】除湿降浊。
【治法】寒则先泻后补或点刺出血或灸,热则泻针出气或补之。
曲泉穴位位置图和作用 听语音按摩曲泉穴时,屈膝,在膝关节内侧,大腿与小腿连接褶皱尽头的凹陷处便是曲泉穴。以大拇指垂直按压同侧曲泉穴,两手同时进行,每次5~8分钟,每日早晚各1次。按摩期间注意不要进食油腻、辛辣食物,并注意避免着凉。
人体穴位配伍:配丘墟穴、阳陵泉穴治胆道疾患;配肝俞穴、肾俞穴、章门穴、商丘穴、太冲穴治肝炎;配复溜穴、肾俞穴、肝俞穴治肝肾阴虚之眩晕、翳障眼病;配支沟穴、阳陵泉穴治心腹疼痛、乳仿胀痛、疝痛;配归来穴、三阴交穴治肝郁气滞之痛经、月经不调;
刺法:直刺1.0-1.5寸,局部酸胀,可向周围放散。
灸法:艾炷灸3-5壮,艾条灸10-20分钟。
曲泉穴穴位名称:曲泉穴(合水穴) ,为足厥阴肝经的合穴,在五输穴中五行属水。
穴位定位屈膝,当膝内侧横纹头上方,半腱肌、半膜肌止端的前缘凹陷处。
穴位解剖在胫骨内髁后缘,半膜肌、半腱肌止点前上方,缝匠肌后缘;浅层有大隐静脉,深层有腘动、静脉;布有隐神经、闭孔神经,深向腘窝可及胫神经。
主治1.月经不调,痛经,带下,阴挺,阴痒,产后腹痛等妇科病症;2.遗精,阳痿,疝气;3.小便不利;4.膝膑肿痛,下肢痿痹。
配伍配丘墟、阳陵泉治胆道疾患;配肝俞、肾俞、章门、商丘、太冲治肝炎;配复溜、肾俞、肝俞治肝肾阴虚之眩晕、翳障眼病;配支沟、阳陵泉治心腹疼痛、乳房胀痛、疝痛;配归来、三阴交治肝郁气滞之痛经、月经不调。
膝内侧半月板损伤曲泉重刺激后再对阳陵泉穴针刺调和经气,神效。
刺灸法直刺1~1.5寸。可灸。
道医培训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zonghe/42425.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气血不足如何调理,气血不足吃什么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