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推拿艾灸 >> 健康综合

每天按摩五大要穴助你养肝,行间穴

生活百事通 2023-09-20 19:29:21
每天按摩五大要穴助你养肝

原标题:每天按摩五大要穴助你养肝

肝对来自体内和体外的许多非营养性物质如各种药物、毒物以及体内某些代谢产物,具有生物转化作用,是人体重要的解毒器官。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注意减轻肝脏负担,增加肝脏营养和改善肝脏供血。所以要护肝养肝,常按摩以下几个要穴,有助于养肝:

1、大敦穴:

大敦穴位于大脚趾内侧的趾甲缝旁边。“敦”是厚的意思,“大敦”就是特别厚。大敦穴又是一个井穴,“井”是源头的意思。在脚拇趾趾甲边际最靠第二趾之外有“大敦”穴。大敦穴取穴时,可采用正坐或仰卧的姿势,大敦穴位于大拇趾(靠第二趾一侧)甲根边缘约二毫米处。“大敦穴”可以按摩,也可以艾炙,能达到清肝明目之功效,可使您头脑清晰,神清气爽。

2、太冲穴:

太冲穴位于足背侧,第一、二跖骨结合部之前凹陷处。太冲穴为人体足厥阴肝经上的重要穴道之一,是肝经的原穴,大约相当于储存肝经元气的仓库,按摩刺激太冲穴,能很好地调动肝经的元气,使肝脏功能正常。

3、行间穴:

“行间穴”位于大脚趾和二脚趾缝上。它是一个火穴,肝属木,木生火,如果您肝火太旺,就泻其心火。而“行间穴”就是一个泻心火的穴位。春天肝火盛,多揉“行间穴”,就可以把心火从这里散出去了。

4、肝俞穴:

肝俞穴位于背部,第9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是肝的背俞穴,是肝的元气在身体背部汇聚而成的“水潭”,肝俞是养肝不可缺少的养生要穴。肝俞与太冲搭配,在中医里属于“俞原配穴”法,能够补肝阴,养肝柔肝。它的取法是俯卧位,在第九胸椎棘突下,筋缩(督脉)旁开1.5寸处取穴。

5、太溪穴:

太溪穴位于足内侧,内踝后方与脚跟骨筋腱之间的凹陷处。也就是说在脚的内踝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双测对称,也就是两个。这个养生要穴是肾的原穴,是储存肾脏元气的仓库。肝属木,肾属水,树木需要水的浇灌才能健康成长,所以养肝必须要滋阴。用太溪调动肾脏的功能,能够更好地“滋水涵木”。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行间穴

行间穴,出《灵枢。本输》。又名:荥(火)穴。

1、行间。行,行走、流动、离开也。间,二者当中也。该穴名意指肝经的水湿风气由此顺传而上。本穴物质为大敦穴传来的湿重水气,至本穴后吸热并循肝经向上传输,气血物质遵循其应有的道路而行,故名。

2、肝经荥穴。荥,极小的水流也。本穴物质为大敦穴传来的滞重水气,至本穴后,水湿冷降而成为地部经水,水量极小,故为肝经荥穴。

3、本穴属火 。属火,指本穴气血运行变化表现出的五行属性。本穴物质为大敦穴传来的滞重水气,至本穴后,大部分滞重水湿冷降归地而不能成为肝经的上行气血,只有小部分水湿吸热胀散而上行,此部分气血表现出火的炎上特征,故其属火。

【行间穴位位置图】

第1、2趾间,趾蹼缘的后方赤白肉际处。

行间穴的准确位置图

在足背侧,当第1、2趾间,趾蹼缘的后方赤白肉际处。布有来自腓深神经的趾背神经,足背静脉网及第一趾背动、静脉。

【按摩行间穴位的手法】

用大拇指指尖掐。

【按摩行间穴位的作用】

行间穴位,属足厥阴肝经。主治头痛眩晕,青盲,雀目、目赤肿痛,失眠,癫痫,瘈疭,小儿惊风,胸胁痛,口眼歪斜,遗尿,癃闭,疝气,遗精,月经过多,干湿脚气,以及高血压,神经衰弱,精神分裂症等。

【行间穴的功效】

行间穴的主治疾病为:宿醉不适、眼部疾病、腿抽筋、夜尿症、肝脏疾病、腹气上逆、肋间神经痛、月经过多、粘膜炎等。此穴位为人体足厥阴肝经上的主要穴道之一,月经过多,闭经,痛经,白带,阴中痛,遗尿,淋疾,疝气,胸胁满痛,呃逆,咳嗽,洞泻,头痛,眩晕,目赤痛,青盲,中风,癫痫,瘛疭,失眠,口喎,膝肿,下肢内侧痛,足跗肿痛。

【行间穴主治】

1、中风、癫痫、头痛、目眩、目赤肿痛、青盲、口喎等肝经风热所致病证。

2、月经不调、痛经、崩漏带下等妇科病证。

3、遗尿、癃闭等泌尿系病证。

4、疝气。

5、胸胁胀痛。

【行间穴临床运用】

1、现代常用于治疗高血压、青光眼、结膜炎、睾丸炎、功能性子宫出血、肋间神经痛等。配耳尖、太阳主治目赤肿痛。

2、治疗因肝气郁结引起的疾病:配合太冲穴,由太冲穴向行间穴方向掐揉。

【行间穴穴位配伍】

1、配睛明穴治青光眼、降眼压;

2、配太冲穴、合谷穴、风池穴、百会穴治肝火上炎、头痛、眩晕、衄血;

3、配中脘穴、肝俞穴、胃俞穴治肝气犯胃之胃痛;

4、配中府穴、孔最穴治肝火犯肺干咳或咯血。

【行间穴的针灸】

直刺0.5~0.8寸。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0分钟。

【行间穴的备注】

荥穴。

【行间穴去肝火】

“行间穴”位于大脚趾和二脚趾缝上。它是一个火穴,肝属木,木生火,如果您肝火太旺,就泻其心火。而“行间穴”就是一个泻心火的穴位。春天肝火盛,多揉“行间穴”,就可以把心火从这里散出去了。

道医培训

要养肝、调心、养肾,按摩什么穴位有用?

根据季节变化,我们常说春季来养肝、夏季来养心、秋季来养肺、冬季来养肾对身体健康有益。这一观点已被中医认可,也是医疗保健过程中少不了的一部分。如果在此过程中进行相应的按摩和保健会更好。俗话说,一个人的身体有三宝,滋养肝、肾、肾是必要的。

就按摩而言,最好将大墩穴作为肝经的第一穴进行按摩,可以清肝明目。对于那些肝火过旺的人来说,就通过按摩行间穴,这个穴位就在我们的大脚趾跟第二个脚趾头缝的地方,针对泻肝火非常好,还可以避免牙痛、口腔溃疡等。

内关穴是养心安神的最佳穴位。内关穴只是一个普通的穴位。是手厥阴心包经,位于前臂中部,手腕横纹以上2寸,手腕两个明显肌腱之间。按揉内关能够宁心安神、理气止痛,针对心绞痛、心肌炎、心律不齐、手臂疼痛、精神异常等患者,都有很好的调理效果。我们按摩内关的时候,其实也在刺激心包经,但是内关的位置比较深,因此女同志一定要把指甲剪短,免得掐伤自己。

可以说,肾经也可以像肝经和心经一样被击败。然而,由于肾经路线复杂,许多重要穴位的个体按摩效果好,我们可以选择一些特定的穴位来调节肾脏。我首推涌泉穴,因为它是我们肾经上最最重要的一个穴位,被医学界称为“健身之穴”。它是足少阴肾经的第一点,位于足心凹陷处。你可以弯曲脚底前足,凹陷处是涌泉穴。

肝火旺盛怎么调理 养肝按摩4大穴位

1 肝俞穴位置:肝俞穴位于人体的背部,第9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功效:肝的背俞穴,是肝之元气在身体背部汇聚而成的水湿风气,由此外输膀胱经,具有散发肝脏之热的功效,可补肝阴,养肝柔肝,现代医学主要可用于治疗急慢性肝炎、胆囊炎、夜盲症、近视等。

按摩:采取俯卧姿势,双手大拇指的指腹分别按压在脊柱两侧的肝俞穴,由轻到重的做旋转式按摩10秒再放开,重复按摩约5分钟,至局部有微微酸胀感为宜,注意手法柔和。

2 大敦穴位置:大敦穴在脚大拇指,靠第二趾一侧,取位时,可以采用坐次或是仰卧姿势。

功效:肝经温热水液由大敦穴输送于体表,本穴具有调理肝肾、熄风开窍、安神定痫、理血之功效,当出现焦躁之类的不良情绪时,按压本穴可有效缓解。

按摩:按压本穴7-8秒,再慢慢吐气,每天晚上睡觉前按摩,重复10次左右,早起后也要按摩数次。

3 行间穴位置:行间穴在足背侧,当第一、二趾间,通俗些说在大脚趾与二脚趾之间的红白肉交际处。

功效:本穴是肝经气血物质运行的道路,小部位水湿吸热胀散而上行,此部分气血表现出火的炎上特特征,因此属火,如果肝火太旺,按摩本穴可以清热泻火,本穴可用于治疗宿醉不适、眼部疾病、肝脏疾病、肝经风热所致诸证等。

按摩:按压行间穴5秒钟,至感到局部有酸胀感,休息5秒后再按压,重复约20次。

4 太冲穴位置:太冲穴足背侧,第一、二跖骨结合部之前凹陷处,与行间穴相距较近。

功效:太冲是肝经的原穴,调控着肝经的总体气血,是肝经之原动力,肝脏所表现的个性和功能都可以从太冲穴找到形质,如在人生气时,肝也受到影响,此时按压太冲,往往就会有压痛感。本穴现代常用于治疗脑血管病、高血压、青光眼、月经不调、头痛、眩晕、目赤肿痛等症。

按摩:手拇指指腹按压太冲穴,沿骨缝的间隙按压并前后滑动,做20次,再用同样的手法按摩另外一侧。

肝不好艾灸哪里 艾灸7大穴位养肝

肝不好艾灸哪里,肝脏是人体最重要的代谢和解毒器官,人体胃肠道所吸收的各种物质,包括营养物质和毒素等,都由肝脏的门脉进入肝脏内进行分解、合成及解毒,可以说,人体大部分的新陈代谢和有毒物质的转化都在肝脏,因也是最易污染的脏腑。那么肝不好艾灸哪里。

肝俞穴与太冲穴搭配,在中医里属于“俞原配穴”法,并且它是肝的背俞穴,是肝的元气在身体背部汇聚而成的“水潭”,艾灸它能够补肝阴,养肝柔肝。

期门穴是肝经的募穴,也是肝经的最上的一穴,是调理肝的重要穴位,配合肝俞具有疏肝活血化瘀的作用。

足三里是补脾胃的要穴,脾胃是后天之本,气血靠它们运化,所以养肝必须把脾胃这个运化气血的“机器”保养好。

太溪穴是肾的原穴,是储存肾脏元气的仓库。肝属木,肾属水,树木需要水的浇灌才能健康成长,所以养肝必须要滋阴,而太溪能调动肾脏的功能,能够更好地“滋水涵木”。

肝不好艾灸哪里,肝脏是人体最重要的代谢和解毒器官,人体胃肠道所吸收的各种物质,包括营养物质和毒素等,都由肝脏的门脉进入肝脏内进行分解、合成及解毒,可以说,人体大部分的新陈代谢和有毒物质的转化都在肝脏,因也是最易污染的脏腑。那么肝不好艾灸哪里。

太冲穴是肝经的原穴,大约相当于储存肝经元气的仓库, *** 太冲,能很好地调动肝经的元气,使肝脏功能正常。

行间穴是一个火穴,肝属木,木生火,如果您肝火太旺,就泻其心火,而“行间穴”就是一个泻肝火的穴位。

大敦穴是肝经的第一个穴位,也是一个井穴,“井”是源头、泉眼的意思。“大敦穴”可以 *** ,也可以艾灸,能达到清肝明目之功效。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zonghe/42418.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