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定位】在足背外侧,当足4趾本节(第4跖趾关节)的后方,第4、5跖骨之间,小趾伸肌腱的外侧凹陷处。
【取法】正坐垂足或仰卧位,在第四、五跖骨间,当小趾伸肌腱的内侧缘取穴。
穴位定位所用的“寸”和我们日常的概念不同,而是指的“同身寸”,什么是同身寸?
地五会穴功能、定位及按摩方法
【定位】在足背外侧,当足4趾本节(第4跖趾关节)的后方,第4、5跖骨之间,小趾伸肌腱的外侧凹陷处。
【取穴】正坐垂足或仰卧位,在第四、五跖骨间,当小趾伸肌腱的内侧缘取穴。
【主治病症】
1.五官科系统疾病:结膜炎,乳腺炎;
2.运动系统疾病:腰肌劳损,足扭伤;
3.其它:肺结核,吐血,腋淋巴结炎。
【刺灸法】
刺法:直刺或向上刺0.5~0.8寸,局部酸胀。
灸法:艾炷灸或温针灸3~5壮,艾条灸5~10分钟。
【穴位解剖】皮肤、皮下组织、足背筋膜、骨间背侧肌。皮肤由足背外侧皮神经和足背中间皮神经分布。跗外侧动脉发自足背动脉(在距骨颈处),向前外行于足背,发交通支连于弓形动脉。
【功用】舒肝消肿,通经活络。
地五会穴位的准确位置图本文导读:地五会穴,位于足背外侧,当足4趾本节(第4趾关节)的后方,那么地五会穴具体位置在哪?地五会穴位的准确位置图是什么样的?下面我们来看看地五会穴的准确位置图。
【地五会名解】
地,地部也。五,五脏六腑也。会,交会也。该穴名意指天、地二部的寒湿水气在此交会。本穴所处为足背外侧陷者中,胆经上部经脉足临泣穴传来的气血又为天部的寒湿风气及地部的寒冷水湿,穴外天部的飘散阳气至此后因本穴气血的寒冷收引而化雨冷降穴内,穴外地部的溢流水液也汇入本穴,本穴如同五脏六腑的气血汇合而成,且气血为地部经水,故名。五会名意与地五会同。
【地五会的功能特性】
穴义:天、地二部的寒湿水气在此交会。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地部经水。
运行规律:循胆经下传侠溪穴。
功能作用:收降水液。
治法:寒则通之或点刺出血,热则水针或泻针出气。
注意:经言本穴“不可灸,灸之令人瘦,不出三年死”者,乃本穴功用即是沉降各经脉气血中的阴浊,今若灸之则阴浊不降,穴内物质灸则热胀,胀而生风,阴浊之物随风气乱行于人体各部,为气乱,故不可灸。
【地五会穴位位置图】
地五会穴属于足少阳胆经,地五会穴位于足背外侧,当足4趾本节(第4趾关节)的后方,第4、5趾骨之间,小趾伸肌腱的内侧缘。
【按摩地五会穴位的作用】
缓解治疗头痛、耳鸣、耳聋、腋肿、胸满、乳痈、胁痛、腹泻等。
【按摩地五会穴的功效】
散风清热、舒肝消肿,通经活络。
【地五会穴的取穴方法】
地五会穴位于人体的足背外侧,当足4趾本节(第4趾关节)的后方,第4、5趾骨之间,小趾伸肌腱的内侧缘。
【地五会穴位配伍】
地五会穴配耳门穴、足三里穴缓解治疗耳鸣、腰痛。
【针刺地五会穴的方法】
地五会穴直刺或向上刺0.5-0.8寸,局部酸胀。
【艾灸地五会穴的方法】
地五会穴艾条灸10-15分钟,地五会穴艾炷灸3-5壮。
【地五会的生理解剖】
有足背静脉网,第四跖背侧动、静脉;布有足背中间皮神经。
【地五会的主治】
目眦痛,耳鸣,乳房胀痛,足跗肿痛。
道医培训(一)人体穴位大全——
中会脉俞臂二间 十宣 八风 八华 八邪 人迎 人中(水沟) 三间 三里 三焦 上关 上星 上脘 上廉 上篌 下篌 下廉 下脘 下关 下聋 大巨 大包 大迎 大都 大抒 大横 大赫 大陵 大钟 大肠 大敦 大椎 小肠 小海 子宫 飞扬 太乙 太白 太冲 太阳 太溪 太渊 少冲 少海 少商 少府 少泽 少溪 中冲 中极 中府 中注 中封 中渎 中庭 中脘 中都 中渚 中枢 中篌 天井 天宗 天府 天鼎 天冲 天溪 天枢 天牖 天听 天窗 天池 天篌 天容 天柱 天突 风门 风市 风池 风府 气中 气冲 气穴 气海 气户 气舍 五号 五枢 五里 五处 五束 巨骨 巨阙 巨篌 水分 水泉 水道 水突 内关 内庭 支正 支沟 仆参 心俞 日月 止泻 长强 牙痛 历兑 丰隆 不容 孔最 尺泽 公孙 云门 四号 四白 四强 四渎 四满 四缝 外丘 外关 外陵 石门 石关 玉枕 玉堂 玉液 头维 头颞 禾篌 归来 申脉 本神 目窗 正营 丘墟 印堂 兰尾 阳白 阳交 阳池 阳谷 阳纲 阳辅 阳溪 阳陵 阴交 阴市 阴包 阴谷 阴郄 阴都 阴陵 阴廉 曲池 曲泉 曲差 曲垣 曲泽 曲骨 曲鬓 会阴 会阳 会宗 关门 关元 关冲 至阴 至阳 后溪 后顶 地仓 地机 冲门 冲阴 合阳 合谷(虎口) 次篌 华盖 囟会 耳门 行闻 交信 迈步 兴奋 光明 伏兔 血海 百会 列缺 夹脊 灵台 灵道 灵墟 听会 听宫 听灵 听穴(聋穴) 附分 附扬 医风 医明 扶突 肘尖 肘篌 肓门 肓俞 身柱 库房 完骨 条口 劳宫 极泉 间使 肝俞 迎香 志室 鸠尾 束骨 角孙 步廊 兑端 承灵 承泣 承光 承山 承扶 承浆 承满 承筋 肩井 肩贞 肩腧 肩篌 乳中 乳根 鱼际 鱼腹 侠白 侠溪 肾俞 肾脊 委中 委阳 京门 京骨 经渠 周荣 治瘫 忠阳 直立 府舍 金门 金津 环中 环跳 抬肩 青灵 秉风 居篌 建里 命门 和篌 肺俞 昆仑 定神 虎边 泽田 神门 神堂 神庭 神道 神封 神阙 神藏 前谷 前进 前顶 指掌 指缝 胃上 胃仑 胃俞 胞中 胞室 胞肓 复溜 举臂 眉冲 络却 胆俞 临泣 急脉 哑门 郄门 幽门 俞府 带脉 食窦 屋翳 陷谷 胛缝 通天 通谷 通里 脑户 脑空 消泻 消泺 浮白 浮郄 缺盆 殷门 秩边 脊中 涌泉 陶道 素篌 胸乡 窍阴 悬枢 玄厘 悬颅 悬钟(绝骨) 商丘 商阳 商曲 维道 维胞 梁门 梁丘 率谷 率角 球后 偏历 章门 辄筋 渊腋 趾平 隐白 液门 颅息 腕背(养老) 腕骨 阑尾 跗阳 温溜 筋缩 犊鼻 然谷 筑宾 颌厌 期门 厥阴 紫宫 落地 强间 腓肠 脾俞 颊车 提垂 喘息(定喘) 腋缝 腰俞 腰眼 腰奇 腹结 腹哀 解剪 解溪 意舍 意桌 睛明 督俞 魂门 廉泉 照海 跟平 跳跃 箕门 魄门 膏肓 龈交 膀胱 膈关 膈俞 漏谷 膝关 膝眼 横骨 璇玑 增音 镇静(安眠) 鹤顶 膺窗 髀关 膻中 翳风 攒竹 蠡沟 颧篌 十七椎 上阳关 上睛明 上廉泉 上膂俞 上巨虚 下巨虚 下膂俞 三阴交 三阳络 三焦俞 大肠俞 小肠俞 气海俞 中膂禹 手三里 手五里 白环俞 白环跳 四神聪 头临泣 头窍阴 丝竹空 外定喘 纠外翻 阳陵泉 阴陵泉 关元俞 血压点 百虫窠 地五会 足三里 足五里 足临泣 足窍阴 足通谷 肩中俞 肩外俞 结核点 通么骨 清冷渊 溃疡点 厥阴俞 滑肉门 腰阳关 腹通谷 膏肓俞 膀胱俞 膝阳关 瞳子篌
(二)人体穴位图——
/i?tn=baiduimage&ct=201326592&lm=-1&cl=2&word=%C8%
脚底穴位包括隐白穴,大都穴,太白,公孙,然谷,照海,水泉,大钟,太溪穴,商丘,中封穴,涌泉,足窍阴,至阴穴,侠溪穴,足通谷,束骨穴,京骨穴,金门穴,申脉穴,仆参穴,昆仑穴,解溪穴,丘墟穴,足临泣穴,地五会穴,冲阳穴,陷谷穴,内庭穴,太冲穴,行间穴,大敦穴,厉兑穴等。
脚部内侧的穴位:
隐白穴,大都穴,太白,公孙,然谷,照海,水泉,大钟,太溪穴,商丘,中封穴。
脚部外侧的穴位:
足窍阴,至阴穴,侠溪穴,足通谷,束骨穴,京骨穴,金门穴,申脉穴,仆参穴,昆仑穴,解溪穴,丘墟穴,足临泣穴,地五会穴,冲阳穴,陷谷穴,内庭穴,太冲穴,行间穴,大敦穴,厉兑穴。
从经络学的观点看,人的五脏六腑的功能在脚上都有相应的穴位。脚不仅是足三阴经的起始点,还是足三阳经的终止处,而涌泉穴位于脚底,是人体最重要的穴位之一。
涌泉穴的简介:
涌泉穴:为足少阴肾经的穴位,位置在足底,可以让患者屈足卷趾,足心最凹陷处即是本穴。涌泉穴可以滋肾清热、降上逆之气、通络、开窍回厥。主要用于治疗目眩、头晕、足心热、失眠、咯血、昏厥等病证。
脚掌前部1/3处(不算脚趾)、脚缘两侧连线处就是此穴。《黄帝内经》中提到“肾出于涌泉,涌泉者足心”,就是说肾经之气犹如源泉之水,涌出灌溉周身四肢各处。这个穴位对于滋阴降火很有意义,可以缓解上火引起的口干、眩晕、焦躁等。方法是将拇指放在穴位上,用较强的力气揉20~30次,晨起和睡前按摩有助于滋阴降火。
就中医的经络穴位来说,脚底有很多穴位,像涌泉,至阴,太白,大都,公孙,然股,京骨,金门等穴位。而就足底反射区来说,其反射区就更多,代表身体不同的部位和脏腑器官。两者是不同的概念。脚底下主要是足少阴肾经的涌泉穴。
双脚并拢一起,就像个从后上方向下看到的一个屈膝盘坐并向前俯伏的投影人形,脚的拇趾,形似人的头部;脚底的前半部,形似人的胸部(有 肺及心脏);脚底的外侧,自上而下是肩、肘、膝等部位;脚底的中部,形似人的腹部,有胃、肠、胰、肝、胆(右侧)、脾(左侧)、肾等器官;脚跟部位,有生 殖器官(子宫、卵巢、前列腺等)、膀胱、尿道及阴道、肛门等;脚的内侧,构成足弓的一条线,形似人的脊椎(颈椎-胸椎-腰椎-骶椎)。
通过按摩推拿的手法可以达到舒筋活络的功效,刺激足部的穴位,激发人体的经气,从而达到调理身体,治疗疾病的目的。
例如:在足拇指下四指,脚心和靠足内侧边缘大约一寸是胃的反射区;脚心下缘到足根处是肠道的反射区;脚底第一趾骨和第二趾骨间,呈带状名叫甲状腺,经常按揉有治疗失眠、情绪不安、肥胖的效果。
足底按摩带来的好处:
磁疗的好处:
磁场能改善血液循环和组织营养,降低末梢神经的兴奋性,促使致痛物质的分解和转化,从而具有镇痛作用;磁场可以加强局部的血液循环,改善组织的通透性,有利于炎症的消散和渗出物的吸收。同时,磁场还能提高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功能,似改变病人的全身状态,提高对疾病的抵抗能力,抑制和防止疾病的复发;磁场可促进局部的血液循环,加速炎症渗出物的吸收和消散,具有消肿作用。
热水泡脚的好处:
1、促进血液循环:
从养生理论看,脚离人体的心脏最远,而负担最重,自古就有人体的第二心脏之说,也最容易导致血液循环不好。医学典籍有记载“人之有脚,犹似树之有根,树枯根先竭,人老脚先衰”。对于手脚冰凉的人,泡脚是一个促进血液循环的最好的办法。
2、刺激足部的穴位、反射区和经络:
按压脚步还能反射出相对应的肝脏是否有问题,做足疗时,按摩师点压我们的脚时,会感觉痛疼、酸胀,而按完之后,会感觉浑身轻松。脚底有6条主要的经络,泡脚能刺激这六条经络,有利于活血。
3、辅助治疗疾病:
早在几千年前,中医就很重视对双足的锻炼和保养,并运用足部泡脚按摩(足疗)来防病治病。民间有俗语称“富人吃补药,穷人泡泡脚”,由此可见泡脚的作用之大。现代人长期待在空调房内,并且喜爱吃凉的食物,所以部分人会体内多寒湿,而通过泡脚能加速体内排寒。
4、改善睡眠,消除失眠症:
坚持泡脚对改善睡眠也有不错的作用。用43摄氏度的水浸泡双足30分钟,能使血液中的乳酸降低。而且,足部有丰富的神经末梢和毛细血管,用热水泡脚对神经和毛细血管有温和良好的刺激作用。这种温热刺激反射到大脑皮层,对大脑皮层起到抑制作用,从而改善睡眠,消除失眠症。泡脚能使足部的血液流速和流量增加,从而改善心脏功能,降低心脏负荷,促进新陈代谢,还可调节经络和气血。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zonghe/42361.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老年人失眠怎么办,老年人失眠怎么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