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导读:仆参穴,位于人体的足部外侧,外踝后下方,那么仆参穴具体位置在哪?仆参穴位的准确位置图是什么样的?下面我们来看看仆参穴位的准确位置图。
【仆参穴名解】
读音:Pú cān。
别名:安邪穴,安耶穴,安邦穴。
1、仆参。仆参者奴仆参拜也。该穴名意指膀胱经的水湿之气在此有少部分吸热上行。本穴所在为傍胱经,穴内物质为寒湿水气,水为主,火为仆,穴外传来的火热之气仅能使较少部分的水湿之气气化上行于天,火热之气相对于本穴的寒湿水气来说就如奴仆一般,故名。
2、安邪。安,安定也。邪,邪气也。安邪名意指穴内的火热之为弱小之势。本穴物质为寒湿水气,穴外传入穴内的火热之气是为邪气,但穴外传入的火热之气不足以改变穴内气血的寒湿之性,故名安邪。安耶、安邦名意与安邪同。
【仆参穴的功能特性】
穴义:膀胱经的水湿之气在此有少部分吸热上行。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水湿之气。
运行规律:吸热后由天之下部上行天之天部。
功能作用:散热化气。
治法:寒湿则点刺出血或先泻后补或补之灸之,风热则泻针出气。
【仆参穴位位置图】
仆参穴属于足太阳膀胱经。仆参穴位于人体的足部外侧,外踝后下方,昆仑穴直下,跟骨外侧,赤白肉际处。
【按摩仆参穴位的作用】
缓解治疗脚气、足跟痛、腰痛、下肢痿痹、膝关节炎、踝关节炎等。
【仆参穴的功效】
强壮腰膝、舒筋活络。
【仆参穴位的取穴方法】
通常正坐垂足着地,在外踝后下方,昆仑穴直下,当跟骨凹陷处赤白肉际。
【针刺仆参穴的方法】
仆参穴直刺0.3-0.5寸,局部酸胀。
仆参穴仆参穴,别名:安邪,安耶,安邦。取穴方法仆参穴位于人体的足外侧部,外踝后下方,昆仑穴直下,跟骨外侧,赤白肉际处。
中文名 仆参穴 别名 安邪,安耶,安邦 解剖 有腓动、静脉的跟骨外侧支 主治疾病 下肢痿痹
〖别名〗安邪,安耶,安邦。〖取穴方法〗仆参穴位于人体的足外侧部,外踝后下方,昆仑穴直下,跟骨外侧,赤白肉际处。
〖解剖〗 有腓动、静脉的跟骨外侧支;布有腓肠神 经跟骨外侧支。
〖刺灸法〗 直刺0.3—0。5寸。
〖归经〗属足太阳膀胱经。
〖穴义〗古时仆人参见主人,屈膝下跪时足跟显露,而手指垂处正当其穴,故名仆参。
治“青光眼”绝招——按压“申脉穴 仆参穴”
转载论坛 非我原创
青光眼的罪魁祸首就是眼压的升高,进而压迫视神精导至视神精萎缩,坏死,且不可逆转。 是成年人制盲的主因之一。 -
网上很难找到治疗‘青光眼’真正有效的方法。 -
我这里有一法,只需按压膀胱经的申脈和仆参穴,双脚四穴各两分钟。眼压很快就会降下来,多人尝试过均有效。
此为吴清忠先生的一大贡献,不敢独享,发上来给大家-
想掌握更多的中医养生保健知识,请关注我的QQ714742875 ,空间已经发表1万多篇各种中医养生知识
道医培训冲阳穴归属足阳明胃经,有缓解治疗头痛、牙痛、口眼歪斜、胃脘痛等作用。冲阳穴的位置:拇长伸肌腱和趾长伸肌腱之间,详见本文图解冲阳穴的准确位置图及穴位功效。
【取穴位置】
位于人体的足背最高处,当拇长伸肌腱和趾长伸肌腱之间,足背动脉搏动处。
【解剖位置】
在趾长伸肌腱外侧;有足背动、静脉及足背静脉网;当腓浅神经的足背内侧皮神经第二支本干处,深层为腓深神经。
【作用功效】
有和胃化痰,通络宁神的作用。
【主治病症】
主治:1.精神神经系统疾病:面神经麻痹,眩晕;2.消化系统疾病:胃痉挛,胃炎;3.运动系统疾病:风湿性关节炎,足扭伤;4.其它:牙痛。
【穴位配伍】
冲阳穴配大椎穴、丰隆穴治癫狂痫。
冲阳穴配足三里穴、仆参穴、飞扬穴、复溜穴、完骨穴,有补益气血,润养经筋的作用,主治足痿失履不收。
冲阳穴配丰隆穴,有豁痰宁神的作用,主治狂妄行走,登高而歌,弃衣而走。
【按摩手法】
冲阳穴在脚背的最高处,用手按着会感觉到动脉的搏动。当您出现消化不良、胃胀、腹泻等症状时,可以按揉冲阳穴几分钟,就会得到缓解。也可以用艾灸冲阳穴的方法补胃 ,能收到很好的效果。
艾灸冲阳穴,可以让足阳明胃经运行顺畅,也就能保证胃里面的气息供应正常,具有暖胃、护胃的功效。
▌1. 大都穴 = 补钙药
▌2. 百会穴 = 万能药
百会穴「百病皆主」,意思就是什么病都能治。
可以说,此穴百病都会治,所以叫「百会」。注意百会穴不能重力按压。
▌3. 太冲、太溪、曲池 = 降压药
▌4. 人中 = 急救调气丸
按压人中可以调血气,阴阳结合,人就能醒。
▌5. 耳垂 = 急救药
与人中同样作用,因为按人中有后遗症。捏人中后人中处长期疼痛。可以调血气,阴阳结合,人就能醒。
▌6. 迎香、孔最 = 特效止鼻血药
如左鼻孔出血,用左手食指按左侧鼻迎香穴,右手大拇指按压左手大臂中点的孔最穴,并将头抬起,1~3 分钟内止血。如右鼻孔出血则反之。
▌7. 三阴交穴 = 补阴药
因为三阴交是三条经脉(足少阴肾经、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交会处,等于三条地铁线在一个站点分上中下三层,可以换乘地铁线路。注意三阴交只能按摩。
▌8. 少商穴 = 金嗓子喉片
针刺少商穴排毒法,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9. 极泉穴 = 速效救心丸
极泉穴在腋窝顶点。
操作手法:用手指弹拨左臂腋窝顶点极泉穴处的肌腱,酸麻感会讯速向手的方向放射,可以在几分钟内缓解心脏不适。极泉穴,放射到中指为最好,也有的放射到无名指或小指。如果不发麻只发疼,如一查冠状动脉堵塞了 50% 。我们称随身带的救心丸。
▌10. 二个合谷、二个太冲 = 柴胡
俗称「开四关」,二个合谷,二个太冲,组合在一起真是绝了,就象柴胡一样,能疏肝理气,缓解压力。
按摩部位
1.足底部反射区:头部(大脑)、脑垂体、小脑及脑干、三叉神经、颈项、甲状腺、甲状旁腺、脾、肾上腺、肾、输尿管、膀胱、胃、胰、十二指肠、生殖腺。
2.足内侧反射区:颈椎、胸椎、腰椎、尿道及阴道、前列腺或子宫。
3.足外侧反射区:下腹部、生殖腺。
4.足背部反射区:腹股沟管、上身淋巴结、下身淋巴结。
常用手法
1.足底部反射区:拇指指端点法、食指指间关节点法、拇指关节刮法、钳法、食指关节刮法、拇指推法、擦法、拳面叩击法等。
2.足内侧反射区:食指外侧缘刮法、拇指推法、叩击法等。
3.足外侧反射区:食指外侧缘刮法、拇指推法、按法、叩击法等。
4.足背部反射区:拇指指端点法、食指指间关节点法等。
脾俞穴
归经:足太阳膀胱经。
位置:人体的背部,第11胸椎棘突下,左右旁开两指宽处。
作用:外散脾脏湿热之气。
足三里
归经:足阳明胃经。
位置:在小腿外侧,当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外开一横指(中指)。
作用:补中益气、通经活络、疏风化湿、扶正祛邪、健脾和胃、祛病延年。
膻中
归经:任脉。
位置:位于胸部,当前正中线上,平第4肋间,两乳头连线的中点。
作用:集心包经气血,可以缓解气滞、气逆之心肺胃病、乳病。
关元
归经:任脉。
位置:在下腹部,肚脐直下3寸。
作用:补摄下焦元气,扶助机体元阴元阳。
气海
归经:任脉。
位置:前正中线上,脐中下1.5寸。
作用:温阳益气、化湿气、扶正固本、培元补虚。
【头痛】 头维、上星、百会、风池、天柱、风门、合谷、足三里、阳陵泉、太冲、申脉,根据头痛部位适当选穴。
【偏头痛】风池、头维、通天(灸良效)、太阳、列缺、阳陵泉、丘墟,取患侧穴。
【发热】风池、大杼、大椎、曲池、三间、后溪、足三里
【盗汗】百会、肝俞、阴郄穴、后溪。
【呕吐】身柱、上脘、内关、足三里。
【水肿】肾俞、三焦俞、膀胱俞、中脘、关元、水分、阴陵泉、三阴交。
【腹水】肾俞、三焦俞、水道、中脘、水分、关元、阴陵泉、足三里、水泉、公孙、太白。
【腹痛】 1、上腹部:上脘、中脘、梁门、梁丘、足三里。2、下腹部:天枢、关元、内关、公孙。
【哮喘】大椎、肺俞、膻中、肾俞、中脘、关元、足三里。
【咯血】肺俞、曲池、尺泽、三阳络、郄门、血海。
【衄血】大椎、上星、迎香、手三里、尺泽、温溜、孔最、合谷、少商。
【心悸】内关、膻中、心俞、足三里。
【腰背痛】大杼、肝俞、肾俞、次髎、委中、承山。
【脚跟痛】仆参、水泉、申脉、照海、局部灸。
【便秘】左腹结、天枢、神门、支沟、大肠俞、足三里。
【便血(肠出血)】天枢、温溜、合谷、大肠俞、秩边、阳陵泉、承山、梁丘。
【休克】百会、神阙、大陵、足三里、人中。
【惊厥】大椎、曲池、阳陵泉、足三里、手足十二井。
【失语】哑门、廉泉、天突、内关、通里、合谷。
【疟疾】大椎、间使、足三里、后溪。
【身体虚弱】大椎、中脘、关元、足三里。
【中毒】筑宾灸能下胎毒、药毒。水毒取肾俞,食物中毒取大肠俞。
【输血输液反应】百会、大椎、曲池、足三里。
【血沉速率快】大椎、阳陵泉、膈俞。
足跟痛又叫跟骨痛或跟痛症,是由于多种原因引起的跟骨疼痛,多与肢体劳损和退行性病变有着密切的关系,较多见于女性、肥胖者以及老年人。过度负重、长时间行走或久立的人是本病的高危人群。人到老年,足部血管弹性减低,影响供血,足跟受凉受冻,也都有可能引起足跟痛的发生。对于足跟痛的人们来说,平时应多加注意休息,以减少承重导致的疼痛,症状减轻后也应减少站立和行走,尽量穿软底鞋来减轻足跟压力。
快速取穴
三阴交穴:穴位位于人体小腿的内侧,足内踝上缘四指宽.踝尖正上方胫骨边缘凹陷中即是。
太溪穴:穴位位于足内侧,内踝后方与脚跟骨筋腱之间的凹陷处即是。
照海穴:穴位位于人体踝部,足内踝正下方凹陷处即是。
然谷穴:穴位位于人体足踝部,足踝尖内侧前下方,足舟骨粗隆下方凹陷中即是。
昆仑穴:穴位位于足踝部外侧偏后,足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
仆参穴:穴位位于足部外侧,足外踝后方,昆仑穴直下,赤白肉际处即是。
丘墟穴:穴位位于足背侧,足外踝前下方,当趾长伸肌腱的外侧,足跟关节间的凹陷处。
推拿流程步骤1:俯卧位,施术者以单侧手掌的鱼际部位,滚揉患者足底、足跟,以及其周围区域,以拇指及其他四指的指腹,相对着力反复拿捏患侧小腿后侧的肌筋组织,直至足底。
步骤2:以拇指指端按揉抠拨三阴交穴、太溪穴、照海穴、然谷穴、昆仑穴、仆参穴、丘墟穴。
步骤3:单侧手掌向上握住患侧踝部,以另一只手掌根拍击足跟压痛点。
步骤4:以手掌的掌心摩擦足跟以及足底部。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zonghe/42257.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