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导读:听会穴位于耳珠前下方,将嘴张大,按之有个空凹的地方,属足少阳胆经,布有耳神经和颜面神经分支。那么按摩听会穴位有什么作用?
【听会穴名解】
别名:耳门穴,听呵,听诃,后关。
1、听会。听会者即耳能听闻声音也,此指穴内的天部气血为空虚之状,无物阻隔声音的传递也。本穴物质为瞳子髎穴下传的天部寒湿水气,至本穴后,此气吸附了更多的天部寒湿水气并化雨冷降于地,天部气血因而变得虚静,如远处声音听亦能明,故名(除上述解释之外另有一解,此即是从阴阳的角度来解释听会之名。听的感官过程为耳朵接收外部声音,也就是从外入内、从阳入阴。由于声音传递的这一过程是从阳入阴,因此,它要求耳部的气血运行变化也要与此同步,表现出由阳向阴的变化转变,如此,人体外部的声音之阳才能进入体内的 阴部,声音感受器才能听之而会。)
2、耳门穴。耳,穴在耳部也。门,出入的门户也。耳门穴名意指胆经气血由此进入耳腔。如听会之解,本穴的气血变化为气态物散热冷降并化为地部经水,经水则循本穴的地部孔隙进入耳腔,本穴如同胆经气血出入耳的门户,故名耳门穴。
3、听呵。听,闻也。呵,大声喝叱之意,此指体表外部的声场强度大于体表内部。听呵名意指体表外部的声场强度要大于体表内部耳朵才能听受。听诃名意与听呵同,诃为呵的异体字。
4、后关。后,指头的后部,前为阴、后为阳,此指阳气。关,关卡。后关名意指穴外的阳热之气不能进入穴内。理同听会名解。
【听会穴的功效】
缓解治疗头痛、面痛、耳鸣耳聋、口眼歪斜、齿痛、下颌脱臼等。
【听会穴的位置】
听会穴是胆经的穴位。《针灸资生经》说“耳蝉鸣,取听会”。《医宗金鉴》说其“主治耳聋耳鸣”。听会就位于耳朵眼的正前方,张嘴时两耳边各有一个凹,这个凹陷处就是听会。听会穴属足少阳胆经,布有耳神经和颜面神经分支。因主治一切耳疾所集,耳聋气闭,重听耳鸣、耳流水流脓及耳痒所以穴名听会。
【听会穴按摩手法】
每天3次用双手的拇指按揉两侧听会,力量稍大,以感觉有些胀疼为度,每次每穴2-3分钟。
【听会穴配伍】
听会穴配迎香穴治耳聋气痞;听会穴配耳门穴、听宫穴治下颌关节炎。听会穴配颊车穴、地仓穴治中风口眼歪斜。
耳鸣 通过按摩听会穴来调理 - 人体穴位图中医理论认为,肾开窍于耳, 足少阳胆经入耳, 手太阳小肠经过耳……耳朵,是多条 经络及脏腑之气交汇之处。肝胆火旺,胆经气血不通畅,受到阻塞,就会导致 耳鸣。这时可以通过 按摩 听会穴来调理。
怎么找听会穴?
听会穴是胆经的穴位。《 针灸 资生经》说“耳蝉鸣,取听会”。《医宗金鉴》说其“主治耳聋 耳鸣”。听会就位于耳朵眼的正前方,张嘴时两耳边各有一个凹,这个凹陷处就是听会。 听会穴属 足少阳胆经,布有耳神经和颜面神经分支。因主治一切耳疾所集, 耳聋气闭,重听 耳鸣、耳流水流脓及耳痒所以穴名听会。
怎么按听会穴?
每天3次用双手的拇指按揉两侧听会,力量稍大,以感觉有些胀疼为度,每次每穴2-3分钟。
牙痛、掉下巴可按 听会穴
听会穴有颜面神经分支,三叉神经分支及腮腺通过,所以可治颜面神经麻痹、三叉神经痛、 腮腺炎、 中风口歪一边,甚至牙齿痛、下颌 关节炎、掉下巴。当搭坐火车过山洞或飞机遇乱流所引起 耳鸣 耳胀,张口吞口水后,按听会穴会很快缓解。 张健
老人防耳背的小技巧 经常按摩听会穴人的耳朵那个地方也是有很多的穴道的,穴道按摩的好,也是可以预防一些耳部疾病的,所以对于哪些需要预防耳背的老人们,就可以经常按摩一下听会穴,这个对预防耳背是非常有效的。
听不见敲门声、身边人说话时只见嘴动不闻人声……一旦耳朵开始听不清声音,就会给生活带来许多不便。日常生活中,可以通过按摩、食补等预防耳背,给自己一个清晰的世界。
听会穴位于人体的面部,耳珠前下方,下颌骨髁突的后缘,也就是耳朵眼的正前方,张嘴时两耳边各有一个凹陷,这就是听会穴。湖北省中医院耳鼻喉科主任邓可斌教授介绍,中医学认为肾开窍于耳,耳朵是多条经络及脏腑之气交汇之处,如果人体肝胆火旺,胆经气血不通畅,受到阻塞,自然会导致耳中轰鸣、听不清楚。平时在家,可以通过对听会穴按摩的方法进行耳部保健,预防耳聋。按摩时,用两手指腹按、揉、压听会穴,每次2—3分钟,每天3次,力量以感觉有微微胀痛为宜。
此外,邓教授强调,老年人预防耳聋应从多方面入手。首先应力求有一个比较安静的工作和生活环境;不要随便挖耳,以防外耳道和鼓膜损伤;在饮食上则要戒除烟酒,以免尼古丁、乙醇等对内耳造成损害;还应经常参与适合老年人的运动,以促进全身血液循环,改善内耳器官的代谢。
所以说通过穴位按摩也是预防疾病 的一个好方法,我们要多学习一下。
道医培训您好,耳鸣的按摩方法1.鸣天鼓:双手掌心紧按耳朵孔,中指和食指放在头后枕部轻轻叩击,使耳内隆隆如闻鼓声,每次叩击36下。
2.点按鼓膜:双手食指轻轻插入耳孔,使耳道完全闭塞突然拔出;或双手掌心紧压耳廓后突然拔开,可感到鼓膜活动及耳内“嘣嘣”作响,每次20下。
3.推擦耳廓:将手掌放在耳部前面,平贴在脸上,均匀用力向后推擦,擦过耳后,再从耳后将耳廓带倒向前推擦,反复18次,以两耳出现热感为好。
4.摩耳轮:用食指、拇指沿耳轮边缘上下来回摩擦36下,至耳廓发热。
5.揉耳垂:以双手食指、拇指指腹,分别提揉耳垂,先轻轻捏揉耳垂半分钟,使其发红发热,然后揪住耳垂向下拉,再放手,让耳垂恢复原形,重复10次。
6.按揉翳风穴:以双手食指指腹按揉翳风穴(位于耳垂后方,当乳突与下颌角之间的凹陷处),持续2分钟~3分钟。
7.按揉“门”“宫”“会”:“门”“宫”“会”是耳部的3个穴位,分别指耳门穴、听宫穴和听会穴。耳门穴位于面部,当耳屏上切迹的前方,下颌骨髁状突后缘,张口有凹陷;听宫穴位于耳屏前,下颌骨骨髁状突的后方,张口有凹陷;听会穴位于耳屏间切迹的前方,下颌骨髁状突的后缘,张口有凹陷。以双手食指指腹从上而下依次按揉这些穴位,每穴持续2分钟~3分钟。
8.十指拿推,顺摩耳:十指环屈成耙形,从前额往后拿推,经枕骨向下,十指并拢,横掌着力两耳前后,至颈椎分手到前面喉结收,掌心顺摩耳。如此反复进行50下
有些人年纪大了,不时出现一些毛病,耳鸣就是其一,那么耳鸣的话应该按摩哪个部位比较好呢?下面我们来介绍下耳鸣的按摩方法!
耳鸣按摩哪个部位图点揉翳风穴翳风穴:位于耳垂后方的凹陷处.
方法:将双手置于头部,拇指指尖按在翳风穴,其它四指分别分散在耳朵上方,起稳定作用,然后拇指用力对凹陷进行点按,直到感觉到酸胀感.每天点按数次,也可点揉3分钟.
功效:提神开窍、明目、防治头晕头疼.对各种原因引起的耳鸣都有一定的疗效.
鸣天鼓鸣天鼓是一种自我按摩方法.
方法:先按摩两侧耳郭,待有热感产生后,再用两手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对称性横按在两侧枕部,两中指接触相连,再将两食指翘起叠在中指上面,然后把两食指从中指上用力滑下,重重叩击枕骨,如同击鼓.先左手24次,再右手24次,最后左右同时动作24次.
功效:镇静安神、缓解耳鸣的症状.
点揉风池穴风池穴:位于后颈部,后头骨下的凹陷中,与耳垂齐平.
方法:将两手掌用力相搓,使掌心产生一定的热量,然后用两手掌分别按于两耳,掌心对准耳道,手指贴于后枕部.两掌轻轻用力,对两耳作缓慢的重按,再缓缓地放开.这样可以反复操作数次,中间还可用置于后方的拇指加点风池穴数次.
功效:开窍聪耳、通络活血,对各种原因引起的耳鸣都有一定的疗效.
按揉听会穴听会穴:耳屏间切迹的前方,下颌骨髁突的后缘,张口有凹陷处.
方法:用食指或者大拇指轻柔按揉听会穴,5分钟左右即可.
功效:治耳鸣、耳聋等耳疾.
按摩合谷穴合谷穴:在手背,第1、2掌骨间,当第二掌骨桡侧的中点处.
方法:一手的拇指点按另一手的合谷穴,按压或摩擦大概80次即可.
功效:缓解耳聋、耳鸣症状.
揉耳根部位方法:可分别用食指和拇指捏住耳根,轻揉约3分钟,以耳根透热了即可.
功效:缓解内耳缺血引起的耳鸣.
怎么预防耳鸣 耳鸣的病因 耳源性疾病即与耳部疾病相关.往往伴有听力下降,如由耳毒性药物中毒、病毒感染、内耳供血不足等引起.
非耳源性疾病,这类病人除了有耳鸣外,常伴有相应疾病的其他症状,如心血管疾病、高血压病、糖尿病、脑外伤等.
远离噪音伤害 长时间接触较大的声音会造成听力受损,同时产生耳鸣,此时听到耳鸣声往往与受损的听力频率相同.所以要远离发声源,避免噪音伤害耳朵.
耳鸣预防从脚开始 每晚泡脚可预防耳鸣泡脚对预防耳鸣有很大帮助,是一种简便易行的方法,每晚用热水泡热双脚,然后点按脚心"涌泉"穴这个部位一般都有酸胀麻痛,用柔力点按穴位.再用力拍打大腿外侧的胆经打大腿外侧就可以了,拍打至肤色微红为止.
耳聋饮食疗法(1)枸杞粥:枸杞子15克,大米适量,煮粥服食.
(2)猪肾粥:猪肾2枚,大米60克,葱白适量.猪肾洗净切块与米合煮成粥,加入葱白及调料服食.
(3)狗肉煲黑豆:狗肉1斤,黑豆60克.共煲极烂,调味分服.
(4)猪肾煲黑豆:猪肾2枚,黑豆60克.共煲烂熟,调味佐膳服食.
(5)羊骨粟米粥:羊骨适量,粟米100克,陈皮5克,生姜3片.共煮粥,盐调味服食.
(6)羊肾杜仲汤:羊肾1枚,杜仲12克,补骨脂12克.羊肾洗净切块,杜仲、补骨脂用纱布包好,加水共煮熟,食肉饮汤.
(7)猪肉山萸补骨汤:瘦猪肉100克,山萸肉、补骨脂、知母各10克,龟板20克.将药物先煎去渣,加猪肉煮熟,吃肉饮汤.
(8)黄酒炖乌鸡:雄乌鸡1只,黄酒1公斤.将鸡宰杀去内脏洗净,放锅内,加入黄酒,煮开后用文火炖至肉烂,用盐调味,食肉饮汤.
(9)刀豆煮猪肾:刀豆100粒,猪肾1枚,将猪肾半剖开剔除白网膜,把刀豆放于猪肾内,用细线捆紧,以文火煮熟,用盐调味,吃肉饮汤.
(10)羊肉苁蓉粥:精羊肉100克,肉苁蓉20克,大米60克.将肉苁蓉加水煎汁去渣后,入羊肉、大米煮粥,熟后加调料服食.
(11)黑豆煨塘虱:黑豆60~90克,塘虱鱼2~4条,去肠脏.共放入瓦锅加适量水,文火煨熟,盐调味服食.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zonghe/42241.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下一篇: 明代名医万全的养生八字箴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