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中对秋天的养生观做了详尽的说明:“秋三月,此为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逆之则伤肺,冬为飧泻,奉藏者少。”
用现代语言就是说“秋天的三个月,是万物果实饱满、已经成熟的季节。在这一季节里,天气清肃,其风劲急,草木凋零,大地明净。人应当早睡早起,跟群鸡同时作息。这乃是顺应秋气、养护人体收敛机能的法则。
违背了这一法则,就会伤害肺气,到了冬天还会有生完谷不化的飧泻。究其原因,是由于身体的收敛机能在秋天未能得到应有的养护、以致供给冬天的闭藏之力少而不足的缘故。”
除了以上那些宏观的养生观之外
1.懂得“秋冻”的意义
对待“秋冻”的意义要灵活看待,早上出门骑车要适当添加衣物,早晚步行就可以维持“秋冻”的原则。
另外老人和婴儿“秋冻”要当心,深秋季节变化多端的天气导致血压升高,严重时还会导致冠心病患者发生心绞痛、心肌梗死等,甚至还会危及生命。所以凡是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老人,在深秋季节不但不应该“冻”,而且还要适当保暖。
儿童“秋冻”最适宜,一是可以锻炼孩子的御寒能力,二是可以提高机体的适应能力,使自身抗病能力不断增强,预防上呼吸道感染、肺炎等各种疾病的发生。但在“秋冻”时四个部位冻不得,分别是腹部、脚部、颈部、肩部。
2.防秋“燥”
秋天不少人都会感到鼻腔似烟道般干燥,一不小心还出血;喉咙也痒痒;嘴唇一碰就干裂,这就是中医常说的“秋燥”。
防治“秋燥”,养阴益气是关键。养阴就可以防治肺躁,益气就可以温养肺气,所以秋天应多吃山药、百合、银耳、猪蹄、莲子、藕、梨、枸杞等食物。
3.秋季饮食养生
秋季多食粥,如梨粥具有良好的润燥作用;胡萝卜粥对皮肤粗糙、口唇干裂、两眼干涩、头皮屑增多等有一定的防治作用;芝麻粥适于肝肾不足、头昏目花、头发早白,肺躁咳嗽及习惯性便秘者食用等等。
另外秋季应养好“心”,秋天象征着收获,对一些成功人士来讲是好事,有了属于他(她)的归宿,有了精神和物质丰收不免喜悦。可对那些处处碰壁的人士来讲可能就是一件坏事了,这或许就是“男子悲秋”的缘故吧!
药补不如食补,重药物轻食物是不科学的,殊不知许多食物也是有治疗作用的药物。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zonghe/42235.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