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推拿艾灸 >> 健康综合

身体这几个地方千万冻不得!老病根都是这样留下的

生活百事通 2023-09-20 17:32:50

俗话说“春捂秋冻”,

天气转凉,到了“秋冻”之时。

但“秋冻”也要有个度,

并非人人可冻,小心冻出一身病!

老病根都是这样冻出来的!

冻出病的案例还真不少!

秋冻也分人

这五种人千万别冻着

1、肺不好的人

慢性肺病的患者,切不可“秋冻”。因为慢性肺病的患者一般身体虚弱,寒邪易乘虚而入,造成气管、支气管等痉挛,从而诱发气管炎、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的发作或加重。

2、心血管不好的人

中医认为,心主血脉,心系疾病多与机体内的津、血运行不畅相关。由于津、血“得温则行,得寒则凝”,因此津、血的运行状态受外界温度影响很大。

寒性收引,寒客血脉,则气血凝滞,血脉挛缩,心脉失养,从而引发血压的波动及缺血性心血管事件发生。因此,心血管病的患者,包括高血压、冠心病及心力衰竭等尤其要注意。

3、胃肠不好的人

胃是多气多血之腑,寒则收引,受凉后气血运行不畅,则会诸症蜂起,或吐或泄,或胀或痛。

胃肠病,包括慢性胃炎、慢性肠炎、消化性溃疡等患者,对待秋冻要小心。一般自秋季至次年早春,都是溃疡易发季节,溃疡患者一般正气不足,很多人平时都手足不温,容易感冒。

4、关节不好的人

在刮风、下雨、下雪、寒潮等天气变化来临时,约有90%的人都会出现关节疼痛或疼痛加重的症状。因此,关节病患者“秋冻”不能随便冻,尤其要对人体重要部位加强保护,寒冷会让关节炎患者感到不适。

5、糖尿病患者

糖尿病患者不宜“秋冻”,一是因为“秋冻”容易感冒,长期或者不定期的高血糖使人体白细胞的吞噬能力降低,导致机体抵抗力下降,所以季节交替、忽冷忽热时容易感冒;

二是以防血管痉挛,当糖友的血管突然受到冷空气刺激时,会发生血管痉挛,使血流量进一步减少,而其常合并周围血管神经病变,会导致微循环障碍,容易引起组织坏死和糖尿病足。

这5个部位千万别冻

1、头部——诸阳之会

头为诸阳之会,如果保护不好,阳气会丧失。秋季尤其不宜晨起洗头,否则易受风寒。

老年人、心脑血管病患者、偏头痛人群要注意保护好自己的头部,在享受秋高气爽的同时,最好戴个帽子。

2、颈部——血管颇多

颈部有很多血管,颈部血管受冷,不利于脑部供血,还易引起有肺部症状的感冒。而且长期伏案工作的白领们,肩颈会有劳损,再不注意保暖,很容易雪上加霜,酸痛加剧。

感觉肩颈凉的人可以出门给自己围个围脖。

3、腹部——脏器众多

腹部有很多重要经脉如脾胃经、肝肾经穿过。此处受凉将引起腹部经脉气血瘀滞不通,对脏器功能都会有影响,例如有胃病史的人受寒易胃疼,经期女性受寒容易痛经等。而肚脐眼部分又称神阙穴,是人体的长寿大穴,需要保护好。

对于老人和孩子,或者有胃病、宫寒的女性来说,不妨贴身穿一件背心,出门的时候也可以穿一件坎肩或者马夹,护住腰腹部。

4、关节——风湿性关节炎

关节应格外注意,若在阴冷、潮湿的天气着裙装,腿部会因风寒的袭击而出现发凉麻木、酸痛不适等症状,久而久之会引起慢性风湿性关节炎。

若是膝关节觉得冷,可以给自己加一个护膝,或者将双手搓热覆在关节上。

5、脚踝——距心脏最远

“寒从脚生”,脚是全身最怕冷的部位,肾和脾胃的经脉都起源于脚,但由于双脚距离心脏最远,血液流经的“路程”最长,如果脚部受寒,则血液流动瘀滞,全身血液供应将出现不足,脏器功能继而受损。

常热水泡脚,可暖全身,防止痛经等寒病的发生。手脚冰凉及体弱的人,不妨晚上穿双薄袜子入睡。

记住“五个一”给自己加加温



【身体健康】 人身上畏寒的地方是不是更容易堆积脂肪?

人是恒温动物,基本上应该没有所谓“谁比较怕冷”的问题,在相同温度下,因个人的主观感觉不同,确实可能出现某些人特别容易怕冷。脂肪层固然比较可以隔绝低温,不过由于脂肪细胞产热的作用比肌肉产热作用差,因此脂肪厚的人不一定比较不怕冷,倒可能更怕冷呢!
有些疾病会影响人体对冷热的不适应,比如有甲状腺机能亢进问题的患者,因交感神经过度兴奋促使代谢过度,因此相当不耐热;反之,甲状腺机能低下的患者则因交感神经功能差,无法产生足够的热能御寒。
还有长期吸烟的人,因体内氧气不足,周边的微血管易循环不畅,当不畅的是动脉微血管时,易产生畏寒感;不过若不畅的是静脉微血管,虽然没有特别怕冷之感,但活动时因血管无法扩张,血液不能流通造成局部需氧不足,手、脚则易出现冰凉。
平时“能躺就不坐、能坐就不站”的都市“懒人“们,因为基础代谢率降低,也会出现不耐寒的问题。
女性怕冷补点铁
通常来说,妇女比男性更怕冷。前不久,美国一所人体健康研究所的两位专家对女性志愿者进行了分群组实验,实验报告发现,对寒冷耐受力低的人,血液中铁元素含量明显不足。女性缺铁的主要原因是月经,导致了铁的大量流失。
众所周知,铁是制造血红蛋白的重要原料,血红蛋白是红细胞内的主要功能物质,担负着身体内氧的运输代谢的任务。碘和酪氨酸是制造甲状腺素的主要原料,碘需要不断从食物里摄取,酪氨酸则一般在体内自行合成。长期缺碘会影响甲状腺素的合成,机体的御寒能力也会因此降低。
怎样可温暖手脚
睡前用热水局部泡手、脚,不但可以促进血管末梢的循环,还有帮助睡眠的作用。
洗完澡或是泡完热水,擦干后立刻穿上袜子保温。
女性如果经常出现冬天脚怕冷,可以用一个水桶里面装入热水、米酒和姜片(热水和米酒的比例1:1的)。冬天在看电视时或下班休息后使用,有助于改善女性怕冷的现象。
做做运动不怕冷
天气冷的时候,吃得多、动得少,很容易让多余的脂肪囤积在体内,此时可以多做运动,不但可以消耗过多的脂肪,还能加强血液循环,让身体温暖起来。
吃什么不怕冷
冬季时选择属性温热的食物或药材进补,让身体血液循环顺畅、气血活络,能达到御寒的作用。有温补作用的食物一般是红色、有甜味的食品,或是辛辣味调味品及食物,这一类的食品有暖身的效果,也可以补养身体、促进新陈代谢。
适合冬天食用的温、热性食物
肉类:羊肉、牛肉、虾、海参、牡蛎、鳗鱼、鹿肉、鸡肝等含有丰富脂质和蛋白质等肉品。
蔬果:韭菜、紫苏、青椒、芥菜、甘蓝、辣椒、洋葱、南瓜、荔枝、桃子、龙眼、葱、姜、蒜等。
其他:糙米、高粱、芝麻,以及松子、腰果、胡桃、栗子等核果类的食品。
在烹调或食用寒性的食物时,可加入一些热性的葱、姜、蒜、胡椒、辣椒、人参、黄芪、陈皮等调味料或中药材来调和。例如,在食用属于寒性的螃蟹时,可以用属于热性的生姜炒螃蟹,减轻螃蟹的寒性。一般常见的寒性食物有丝瓜、冬瓜、芹菜、小黄瓜、海带、洋菜冻、白菜等,烹调时可以用适量的葱、姜、蒜等调味,达到中和寒性的作用。另外,平时也可用枸杞子、红枣、人参、龙眼肉或生姜,冲泡茶水饮用,也能发挥御寒的效果。
冬日药膳暖身心
[当归煮鸡蛋]
原料:当归10克,鸡蛋2枚,白糖适量。
做法:当归煎水去渣,打入鸡蛋煮熟,放白糖便成。可在早晨空腹食用。
功能:滋阴补血。当归为补血活血要药,鸡蛋滋阴养血。
二者配用,有较好的补血效果。治血虚不能滋养肌肤、经脉引起的麻木、冰冷、皮肤发痒。
[黄芪大枣粥]
原料:黄芪20克,大枣20克,白米50克,白糖适量。
做法:黄芪煎水去渣,加入大枣(去核)、白米同煮粥,再放白糖即可。
功能:益气补虚。方中黄芪补气固表,大枣补益脾胃,梗米补中益气,健脾和胃。可用于气虚而至手足麻木者的早餐。

人被冻僵了 用雪在身上不停的揉搓是否可以救治

可以。

这么干,就是让伤患体表温度缓慢上升。此时如果立刻用热水擦,有可能使血管麻痹、失去收缩力,出现动脉瘀血、毛细血管扩张、渗透性增强,局部性瘀血。轻的形成冻疮,重的造成组织坏死。

体温在30℃以下时,则已丧失自动复温能力,可做全身温水浴,头部外露,水温以40~42℃为宜,正常手感为温热而不烫,水温不宜过高,以免周围血管过度扩张,而导致脑部,内脏缺血,时间不宜超过20分钟。面部可用38~42℃湿毛巾湿敷。

扩展资料:

注意事项:

受冻后不宜用热水温暖,或用火烘烤,否则冻处会溃烂。因为被冻伤的地方,先是血管收缩,而后发生血管痉挛,阻碍血液流通。如果再用火去烤冻伤处,或者用热水去烫,表面的血管会扩张,而深部的血管仍处于痉挛状态。

局部冻伤之后,可局部用手揉搓或慢慢加温为宜。禁用冷水浴、用雪搓,捶打等方法。

在冻伤的急性期,必须避免伤肢运动。急性炎症一旦消散,应尽早活动指(趾)关节,防止关节僵直,有助于肌张力恢复,保护肌腥和韧带的灵活性。

人民网-冬季怎么保暖?身体5大部位千万别冻着

人民网-数九天冻伤怎么办

-冻僵

坐月子不想留下病根,再热哪几个部位都不能受凉?

坐月子不想留下病根,再热哪几个部位都不能受凉?

做月子对宝妈来讲是很差劲的感受,尤其是追上夏天做月子那更是煎熬。老一辈的人都说要“捂月子”,不可以吹风机,如果受凉了就会落下来月子受凉,后半辈子也会受到危害。那么大家知道月子期间什么部位一定不能着凉吗?假如着凉会有什么后果?

一、头顶部

生完孩子之后,孕妇气血亏虚,尤其是头顶部着凉后毛细血管逐渐收拢,会有头疼的状况,假如严重时会追随孕妇后半辈子,无缘无故就会发生偏头疼的现象,十分受折磨。因此坐月子期间一定要守护好头顶部,在外出的时候最好戴一顶帽子;在家里面开空调时应防止风对着头顶部直吹,以防寒气入侵,落下来月子受凉。

二、手臂

手一直是暴露于外部,许多人都感觉手这一人体器官并不像其他部位那般敏感,即使碰冷水也无所谓。但实际上,生完孩子女性的身体大好,凉气更加容易根据关节部位侵入,而手指上有许多骨关节,假如月子期间碰触冷水就会造成关节痛。如果你不想留有症结,月子期间不论是洗手消毒或是做家务活时,都应该选用温开水。最少要等生完孩子42天才可以尝试碰触冷水,但是也不能长时间浸在冷水中。

三、肩部部位

有一些宝妈这里坐月子之后会有肩部部痛疼,主要是因为生完孩子宝妈常常抱着宝宝喂母乳,大半个肩部部都露在外面,或者只是随意地披一件衣服。人的肩膀部位其实就是十分软弱的,长期着凉就会发生肩周炎,一到阴天下雨就会发生剧烈疼痛的现象。因此在喂母乳宝妈一定要做好肩部部位防寒保暖,终究喂母乳是长期持续的个人行为。

坐月子期间冲澡、洗头发都可以的,做好防寒措施就行了。针对宝妈而言,除开做好以上部位的防寒保暖工作中外,维持愉快的心情也非常重要。生完孩子由于身体激素的改变,孕妈妈会有心情低落、难过等状况,对外部人个人行为反应更明显。假如月子期间长时间处于抑郁症、消沉情绪中,宝妈经常流泪,还会继续留有视物模糊、迎风流泪等问题。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zonghe/42171.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