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推拿艾灸 >> 健康综合

下髎穴_下髎穴定位_下髎穴位有哪些作用,针对哪些疾病_下髎穴养生功效

健康生活 2023-09-20 17:29:08
下髎穴位的准确位置图

本文导读:下髎穴在哪?下髎穴位的准确位置图是怎样的的?下髎穴有什么作用?下面我们来看看下髎穴位的准确位置图。

腹痛介绍

腹痛(abdominal;pain)是临床常见的症状,也是促使患者就诊的原因。腹痛多由腹内组织或…[详细]

下髎穴位的准确位置图

下髎穴位的准确位置图

下髎穴位的准确位置图

下髎穴名释义

下,上下之下;髎,骨隙。穴在第4骶后孔中,居下,故名。

下髎穴位位置图

在骶部,中下内方,正对第4骶后孔中。

从骨盆后面髂嵴最高点向内下方骶角两侧循摸可触及一高骨突起(髂后上棘),与之平行的髂骨正中突起处即第2骶椎棘突,髂后上棘与其之间的凹陷即为第2骶后孔,然后把无名指按在第2骶后孔上,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等距离分开,食指尖处,按压有酸胀感。

下髎穴养生功效

清热利湿,通调二便。主治腰骶痛,小腹痛,肠鸣,泄泻,小便不利,带下,腰痛。

经穴养疗法

刺法:直刺0.5~1.5寸。

灸法:艾炷灸5~7壮,艾条灸5~10分钟。

推拿:点按法、揉法、指推法、一指禅法。

穴位配伍调身祛病

1.配气海穴,主治腹痛。

2.配承筋穴、胞肓穴,主治腰背酸痛。

特别说明

针刺时,局部有酸胀感。

下髎穴_下髎穴定位_下髎穴位位置图_下髎穴养生功效 | 人体穴位图

xià liáo

下,上下之下;髎,骨隙。穴在第4骶后孔中,居下,故名。

【下髎穴位位置图】

在骶部,中 下内方,正对第4骶后孔中(图⑤)。

【图解下髎穴位的位置】

位,从骨盆后面髂嵴最高点向内下方骶角两侧循摸可触及一高骨突起(髂后上棘),与之平行的髂骨正中突起处即第2骶椎棘突,髂后上棘与其之间的凹陷即为第2骶后孔,然后把无名指按在第2骶后孔上,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等距离分开,食指尖处,按压有酸胀感(图⑥)。

【下髎穴养生功效】

清热利湿,通调二便。主治腰骶痛,小腹痛,肠鸣,泄泻;小便不利,带下;腰痛。

【按摩下髎穴作用和好处】

【经穴养疗法】

刺法:直刺0.5~1.5寸。

灸法:艾炷灸5~7壮,艾条灸5~10分钟。

推拿:点按法、揉法、指推法、一指禅法。

【穴位配伍调身祛病】

1.配气海穴,主治腹痛。

2.配承筋穴、胞肓穴,主治腰背酸痛。

【特别说明】

针刺时,局部有酸胀感。

道医培训

艾灸八髎的功效与作用 艾灸八髎可以调理哪些疾病

1 艾灸八髎的功效与作用首先要知道艾灸作为一种中医养生疗法,具有一定温经散寒、消瘀散结、扶阳固脱、防病保健等作用。

而八髎穴在第一、二、三、四骶后孔中,在臀部上方八个小孔中的穴位,生活中经常艾灸八髎穴位,具有缓解疲劳、调经止痛以及促进睡眠等作用,对人体的健康是具有一定好处的,很多人喜欢艾灸此穴位。

2 艾灸八髎可以调理哪些疾病临床上艾灸八髎穴位,主治下焦虚寒的症状;一般男性下焦虚寒主要有腰、膝冷痛、阳痿、遗精、早泄等等问题,同时伴有面色黄白、舌色淡白、脉是沉细脉等症状,这时候艾灸八髎穴位,是可以帮助改善这些症状的。

其次对于平常恶寒怕冷,是阳虚等人群来说,经常艾灸八髎,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加速排出体内寒气,具有一定驱寒暖身的作用。

最后就是女性有痛经症状,月经的颜色比较淡,量比较少,月经期不准等情况时,进行艾灸八髎也是可以的,因为埃及八髎具有一定调经作用。

3 八髎穴艾灸方法刺激八髎穴位,可以经络畅通、气血充足,具体做法如下:

1、首先找出八髎穴位。

2、然后将八髎穴位擦干净。

3、之后使用艾条悬灸八髎穴,每次20分钟左右。

4、也可以用一个实木六孔艾灸盒,扣在八髎穴部位,艾灸40分钟。

4 怎么疏通八髎穴艾灸、按摩。

艾灸

综上所述可以知道,艾灸是对八髎穴位具有好处的,一般每次只需要艾灸15-20分钟左右即可。也可以艾熏,将3-5个艾条捆绑点燃后,来回熏八髎穴位。

按摩

除了艾灸,疏通八髎穴位还可以通过按摩,也就是双手后背,用手掌在腰骶部皮肤快速上下或左右摩擦按揉等,一天1-2次,每次100-200次。

要记住操作时,要感觉到局部发热,仿佛有一股热流传导至前阴和小腹部,甚至通达到双脚,这样效果才会好。

女性健康之――八髎

八髎穴不是单独的一个穴位,而是八个穴位的总称。髎的意思是孔,八髎也就是八个孔,分上髎、次髎、中髎和下髎,脊椎两侧各四个,这八个孔直接联通胞宫。

八髎调治妇科疾病的功效,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明确的记载:“腰痛不可以转摇,急引阴卵,刺八髎与痛上,八髎在腰尻(kāo )分间。”这里的腰痛包括了肾部疾病,因为腰为肾之府。“阴卵”在女人指的就是盆腔、子宫、卵巢、阴部、泌尿系统。中医认为八髎穴可以通治一切妇科病。

八髎五行属水,擅长调节全身的水液,疏通气血。凡是妇科病,都跟气血水液有关。因而,八髎能通调所有的妇科病。

从八髎看女性妇科:

(1)看

色素深(黑):宫寒;

有痘、红疹:湿热下注,有炎症;

凹进去:有宫寒,子宫肌瘤;

突起,像海绵体:盆腔炎;

干躁、黑且有发裂纹路:盆腔气血不畅 。

(2)摸

毛孔粗,干:月经量少,内分泌失调;

温度凉:宫寒;

八髎上热下寒:阴阳失调。

主治:腰骶部疾病、下腰痛、坐骨神经痛、下肢痿痹、小便不利、月经不调、小腹胀痛、盆腔炎等病症。

传统艾灸治疗中,艾灸八髎穴一段时间后,有明显的热感向腹部和脚底通串。可见八髎乃盆腔的气血会聚之处,是调节人一身的气血的总开关,一定不能让它有任何瘀阻!

按摩八髎方法

一、搓八髎

如果八髎部位肌肤很硬,用手根本就捏不起来,一捏会感觉酸痛难忍,像这种情况,说明内部组织已经发生了粘连,必须通过按摩、拔罐等方法,将粘连的部位分离开来,而搓八髎是一个很好的办法。

搓八髎,最好能从腰眼一直搓到八髎处,会有一股热流明显地传导至摩擦部位,并且,通过此部位传导至前阴,甚至通达到双脚。搓揉八髎穴,每天随时随地搓揉300下。

在八髎区域进行搓揉,可以从外而内刺激胞宫、激活胞宫的气血运行,从而滋养胞宫。

搓八髎时,当手掌和人的腰骶部皮肤快速摩擦时,会有一股热流明显地传导至人的摩擦部位,并且,通过此部位传导至前阴,甚至通达到人的双脚、肩部,可谓是激活全身气血!

如果您是上热下寒的体质,更要多搓八髎。因为上热下寒的体质是因为中气虚弱,中焦於堵,上面的火下不去,下面的水上不来,导致上半身火烧火热,口干舌燥,而腿却是拔凉拔凉的,这种情况要多刺激八髎,打通中间的阻碍,交通水火。搓揉八髎穴,每天随时随地搓揉300下。

二、热敷八髎穴

把粗盐炒热,用布包住,然后热敷八髎穴即可,时间15分钟左右,以八髎穴产生热感为宜,最好能够热力传导至前阴和小腹部,这样效果最好,注意热敷温度不宜过高,以防起泡。

三、艾灸八髎穴

【艾灸方法】使用艾条或配合灸盒做温和灸,每次30分钟左右。7-10日一个疗程(经量本身就非常大的女性经期要停灸)。

不论是按摩还是艾灸,最主要的就是坚持,它的作用是缓慢而持久的,所以偶尔一次艾灸、按摩,作用不大,能坚持一到两个月,才会真正出效果。

温馨提示

1. 按压推擦此穴,有引发女性流产、早产的危险,妊娠者慎用。

2. 经期要慎用,若闭经或月经量稀少,可如此操作;若月经量较大则忌用。

3. 此处皮肤若有溃破、化脓性炎症等,请不要如此按压摩擦。

八髎的准确位置图 按摩八髎有什么好处

1 八髎的准确位置八髎穴在骶区,正对骶后孔中。

简便取穴:食指尖按在小肠俞与后正中线之前,小指按在尾骨上方小黄豆大圆骨突起(骶角)的上方,中指与无名指等距离分开按放,各指尖所到之处:食指尖为上髎,中指尖为次髎,无名指尖为中髎,小指尖为下髎,左右共8个点,合称八髎穴,常相互配合,联合应用。

2 八髎穴的保健作用八髎穴归属足太阳膀胱经,且居腰骶部,有补肾气,壮元阳,强筋骨,健腰膝,调经止带,通利二便之功,是治疗腰骶疼痛,以及生殖系统疾病的要穴,对男女保健有很好的作用。

3 按摩八髎的好处

上髎

穴属膀胱经,位于骶部,内应下焦盆腔,可通调盆腔气血,具有强腰止痛,补肾固精之功效,可用于治疗肾虚之腰骶疼痛,阳痿,二便不利‘本穴内应胞宫,可调经止带,用于治疗妇科各种疾患;膀胱经循下肢,故本穴可疏通经络治疗下肢痿痹。

次髎

穴属膀胱经,位于骶部,内应下焦盆腔,可强腰补肾,调理下焦气机,通行盆腔之气血,是治疗泌尿生殖系统疾病的要穴。可用于治疗肾气不足,肾精不固之腰骶疼痛,疝气,遗精,该穴内应胞宫,可调理胞宫,通经活血,行气止痛,以用于月经不调,痛经,子宫下垂,还可清理下焦湿热而用于治疗赤白带下,小便不利,遗尿,其疏通经络作用,可循行治疗下肢痿痹。

中髎

穴属膀胱经,位于骶部,内应下焦盆腔,位近二阴,故能通调二便,疏通下焦气机,用于治疗小便不利,便秘。膀胱与肾相表里,该穴可强腰补肾,用于治疗腰骶疼痛。下肢痿痹是循经治疗作用,该穴内应胞宫,可调经止带,清利湿热,以治疗月经不调,赤白带下。

下髎

穴属膀胱经,位于骶部,内应下焦盆腔,可强腰补肾,用于治疗腰骶疼痛,下肢痿痹,本穴的经气可直达胞宫,具有调经止带的作用,用于治疗月经不调,痛经带下,穴近二阴,可通调肠腑,通利二便,用于治疗小便不利,小腹疼痛,疝气,肠鸣泄泻,便秘等。

4 八髎穴配伍治疗方法1,治疗带下(配关元),以手掌尺侧小鱼际上下推擦,至皮肤发红,发热为度。

2.治疗月经不调(配三阴交):采用艾条悬灸穴位5-10分钟,以局部有温热舒服的感觉为度,或艾炷灸3-5壮。

3.治疗腰骶疼(配环跳,委中):用刮痧板自上而下刮拭,以局部皮肤发红,出现痧点为度。

4.治疗阳痿(配肾俞,命门,关元):使用玻璃罐或抽气罐拔罐3-5分钟,以局部发红为度,或采用闪罐法拔罐10-15下,以皮肤发红为度。

居髎穴在哪儿?有哪些作用?

【取穴位置】

在髋部,当髂前上棘与股骨大转子最凸点连线的中点处。

【解剖位置】

有臀中肌,臀小肌;有臀上动、静脉下支;布有臀上皮神经及臀上神经。

【功能主治】

腰腿痹痛,瘫痪,足痿,疝气。

【穴位配伍】

配环跳、委中治腿风湿痛。配腰夹脊穴L1~2、L3~5、环跳、跳跃、风市、阳陵泉、条口、悬钟治中风下肢瘫痪、根性坐骨神经痛、腓总神经麻痹。

【穴位治法】

直刺或斜刺1.5~2寸;可灸。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zonghe/42166.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