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先生今年48岁,开了个小店,经营得也不错,小日子过得顺风顺水。然而,从十来年前起,他就开始“心宽体胖”,加上每天以车代步缺乏锻炼,身高1.7米的他体重逐渐增长到180多斤。慢慢地,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痛风等问题接踵而至。
在一次体检中,汪先生被查出“蛋白尿3+”,肾脏穿刺活检,医生发现他的肾小球已经出现硬化,肾功能只剩下正常人的50%左右。经过全面检查,汪先生被诊断为“肥胖相关性肾病”。如不及时干预,很有可能发展为“尿毒症”,到时就只能依靠血液透析和肾移植才能维持生命。
汪先生是典型的“肥胖相关性肾病”,这类肾病起病相对隐匿。54.4%的患者临床无明显症状,多在体检时发现尿检异常而就诊。临床突出表现为蛋白尿,多以轻、中度蛋白尿为主,患者尿蛋白量与肥胖程度相关。很显然,汪先生因肥胖已经引起较严重的肾病,即使减肥至正常体重,也不可能恢复肾功能,只有保护好残余肾功能。
越来越重视生活质量的今天,减肥成了热门词,人们都深刻地认识到肥胖的危害。肥胖作为核心因素导致肾脏疾病,使肾脏的工作负荷增高,肾小球时刻处于高滤过、高灌注状态以满足机体的需要,长此以往肾脏就会不堪重负。肥胖者体内糖和脂肪代谢往往有异常,也会对肾脏造成损伤。并且肥胖者高尿酸非常多见,会引起肾实质性病变和尿酸石形成,损害肾脏。
同时,其引发的糖尿病和高血压等问题,也会引起肾脏损伤和纤维化,间接导致慢性肾病。同时,由肥胖诱发的各种健康问题需要长期用药的,若使用不当也容易引起慢性肾病。
肥胖带给我们的危害太多了,肾脏是首当其冲。因此,临床上单纯性肥胖导致的肾病,减肥是最有效的治疗方法,可显著减少蛋白尿,延缓肾病进展。但是肾功能受损严重,就不是单纯减肥就能解决问题。因此,早期防治、重视体检相当重要。如何减肥?
一、控制饮食:应注意减肥并非简单地减轻体重,而是去除体内过多的脂肪,并防止其再聚集。限制能量的摄入量,以低能量、低脂肪、优质低蛋白食物摄入为主。
二、长期有规律的运动:对于肥胖患者提倡有氧运动与抗阻力运动,如走路、慢跑、骑自行车等。
三、纠正胰岛素抵抗:提高胰岛素敏感性,是治疗肥胖相关性肾病中的有效途径,目前临床上应用的胰岛素增敏剂主要有噻唑烷二酮类和双胍类(二甲双胍)。
四、纠正肾脏局部血流动力学异常:应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ARB)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活性是控制高血压,纠正肾脏局部血流动力学异常,减少蛋白尿,减轻炎症反应和保护肾功能的有效措施。
五、吃减肥药、手术减肥等也是一种减肥手段。
如果您有任何肾病治疗及用药各种疑问,都可以点击下面“了解更多”!肾内科医生随时为您解答。
鸟类是自然生态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不仅是人类的好朋友,它们对生态系统的平衡,以及人类的生活也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下面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列举和说明鸟类对人类的益处。
一、鸟类提供食物资源。鸟类是许多地区的重要食物资源,如鸽子、鸡、火鸡、鹅等。
此外,鸟类也是许多人类食品链的关键环节,如鹰、鲨鱼等掠食性鸟类可以帮助控制小型哺乳动物和鱼类的数量,保持生态平衡。
二、鸟类帮助控制害虫。许多鸟类是天然的害虫控制者,它们会吃掉许多有害的昆虫和其他小型动物,如蚊子、苍蝇、蜘蛛、蚂蚁等。
这些鸟类的存在可以减少农业作物的害虫数量,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高农产品的质量。
三、鸟类有助于传播植物种子。许多鸟类会吃下植物的果实和种子,并在其他地方排泄,从而成为植物的传播者。
这种作用对于许多植物的繁殖和分布至关重要,同时也有助于维持生态平衡。
四、鸟类有益于人类的心理健康。鸟类可以给人带来愉悦的视觉和听觉体验,观赏鸟类的人们可以感受到自然环境的美好和宁静,从而缓解压力和焦虑情绪。
5. 文化传承在人类文化中,很多鸟类都有着特殊的地位,成为了文化符号和象征。古代人类就会将鹤、孔雀或鸳鸯等飞禽作为画面主体,表达富贵和幸福。在今天,鸟类也涉及到许多文化活动,例如比赛、观赏等。
6. 体育娱乐鸟类通常是远程飞行场合最好的运动员之一。
例如,康复中的鸟类,会在完成康复后,在人类的参与下进行飞行测试,被使用在各种飞行竞赛中。这样不仅仅为人们提供了看鸟飞的机会,同时也吸引了许多人对鸟类进行关注和研究。
总结:鸟类对人类有很多益处,它们提供了丰富的食物资源,帮助控制害虫,有助于传播植物种子等等,但是,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扩张和环境污染的加剧,许多鸟类的生存环境受到威胁,这也提醒我们要更加重视和保护鸟类资源,以维护生态平衡和人类自身的利益。
糖尿病本身并不是一种致命的疾病,但是很多糖尿病患者心中都会惶恐,不是因为糖尿病本身,而是糖尿病会引发的一系列并发症,其中最让人担忧的就是尿毒症。一般只要发展成为尿毒症其实就非常危险了,不仅需要长期卧床治疗,还有可能因此而失去生命,没有人想要和这种疾病产生关联。
生活中也会有糖尿病患者不幸患上尿毒症,但尿毒症并不是糖尿病患者最后的归宿,只要合理控制病情,做好预防措施,其实是可以最大降低病情恶化的可能,尿毒症最后也不会降临到我们的身边。
糖尿病患者本身是可能引起糖尿病肾病,这种病症是有可能逐渐加重,导致慢性肾衰竭最后发展成为可怕的尿毒症。这主要是因为糖尿病可能导致肾小球硬化引起糖尿病肾病, 临床上常见的情况就是大量的尿蛋白 ,并且本身尿蛋白又会加重肾小球的硬化,相当于是一种恶性循环。长期这样的状况保持下去,肾脏的损伤就会逐渐加重,最终导致慢性肾衰竭甚至是尿毒症的情况。
尿毒症是一种较为严重的疾病, 一般现在临床治疗并没有能够有效治愈的方式 ,只能够帮助患者进行透析维持生命。一般情况下,只要控制得比较好,肾脏损伤不持续加重,患上尿毒症的概率其实并不大,但是如果自己一直不注意肾脏持续性损伤基本上就是不可挽回的,最后都有可能发展为尿毒症。
尿毒症无法治愈,但是只要没有发展成为慢性肾衰竭末期,还是有机会控制病情不继续恶化下去,因此提前预防是重中之重。
1、规律的长期服药
糖尿病患者只要控制好血糖,可能终身都不会患上尿毒症,但如果不注意控制血糖,五年的时间就足够让患者从无到有,患上可怕的尿毒症。因此糖尿病患者一定要按时规律服药,只要坚持服药一般血糖就能够较为平稳地控制。如果服药效果不好,应该及时咨询医生更换药物和治疗方案,并且如果控制得当也千万不能够擅自停药,以免病情复发。
2、饮食控制
尿毒症说白了就是肾脏的损伤,因此我们一定要减轻肾脏的负担。一般情况下,糖尿病患者在血糖控制平稳的情况下,也应该注意部分饮食是不建议吃的,这里主要注意的是 高盐饮食,高蛋白饮食,浓茶,以及咖啡 。这四类食物都是对肾脏的负担比较大的,就算是血糖控制平稳,这些食物也是应该少吃,以免引起肾脏损伤。并且辛辣刺激的食物也是不建议多吃的,有可能对肾脏产生刺激造成一些不良的影响,需要注意。
3、减少熬夜的习惯
熬夜其实就是透支身体的精力,在晚上供给活动。原本晚上身体的各个脏器都应该处于休息的状态了,但如果进行熬夜,其实就是在给我们的身体加班。 长期熬夜就会导致我们的身体不堪重负,肾脏,心脏,肝脏等多脏器都会受到一定的影响 ,熬夜没有一点好处,因此建议糖尿病患者应该早睡早起,每天十一点之前入睡,睡足八小时,既能够改善身体状态,也能够拥有更好的精神面貌。
4、及时治疗早期肾病
尿毒症其实是慢性肾衰竭的末期,因此尿毒症的产生不是一蹴而就的,很多患者早出现早期肾脏病变的时候,并没有及时地注意到,这样就很容易因为贻误病情导致病情恶化,发展成为尿毒症。慢性肾衰竭有一个明显的症状就是尿蛋白, 如果尿液中有大量经久不散的泡沫的时候 ,就应该引起重视及时去医院诊断治疗,这是尿蛋白一个最明显的表现。
糖尿病患者其实只要注意控制,就能够延缓病情的发展,也能够有效预防甚至避免尿毒症的发生。尿毒症本身并不是糖尿病患者的专属,很多种情况都有可能导致尿毒症情况。
肾小球肾炎: 肾小球肾炎就是我们常说的慢性肾炎,本身尿毒症的产生就是因为肾小球持续受损最终恶化导致的,慢性肾炎也就是肾小球出现病症,情况较为复杂,一旦出现慢性肾炎需要及时治疗,不然病情很有可能恶化。
高血压: 高血压有可能导致肾脏疾病的发生,肾脏疾病也有可能导致高血压,但是只要血压持续走高并且长期得不到控制,就会对肾脏产生持续性的损伤,就有可能导致尿毒症的出现。因此必须要引起重视,控制血压平稳,如果长期控制不当一般五到十年就有可能导致尿毒症的产生。
痛风: 痛风患者一般都是血尿酸高,有可能导致 痛风性关节炎,也有可能导致痛风性肾病 。痛风人群应该注意降低日常含有大量嘌呤食物的摄入,减轻自己的痛风问题,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肾脏负担,避免出现尿毒症的情况。
尿路阻塞: 这种情况一般可能是因为 尿路结石,男性前列腺增生等问题导致的尿路堵塞 ,这样的情况有可能导致尿液逆流,对肾脏是一种严重损害,这些疾病长期得不到控制,就可能导致肾脏出现问题,甚至导致尿毒症的发生。
尿毒症虽然可怕,但是我们只要引起重视,就能够预防甚至避免。很多时候,尿毒症都是因为一些长期慢性疾病得不到控制引发的,因此只要我们的身体出现问题,及时去治疗,就能够降低小病拖成大病的风险,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患上尿毒症的风险。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zonghe/41801.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