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导读:内关穴位的准确位置在哪?内关穴位的准确位置如何取穴?一起来看看内关穴位的准确位置图。
冠心病介绍冠心病是一种由冠状动脉器质性(动脉粥样硬化或动力性血管痉挛)狭窄或阻塞引起的心肌…[详细]
痛经介绍痛经(dysmenorrhea),系指经期前后或行经期间,出现下腹部痉挛性疼痛,并有全身不适,…[详细]
内关穴位的准确位置图
内关穴位的准确位置图
内关穴的准确位置取穴方法
先攥一下拳头,可以看到手部有两根筋,内关穴在这两根筋中间,然后放松手指,腕横纹上2寸、两根筋中间的点就是内关穴。
网络上后很多用横指找内关穴的图片,有些是2指,有些是3指,其实这要看个人情况,2寸大概是6.6厘米。
内关穴的功效
内关穴是治疗心血管疾病的首选穴位,可治疗心痛、心绞痛、冠心病,也可以治疗痛经、晕车、腹泻。
内关穴的准确位置图养生之道网导读:内关穴的准确位置图。按压内关穴可以止呕吐,那么内关穴怎么找?内关穴的准确位置图,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内关穴怎么找
在前臂掌侧,当曲泽与大陵的连线上,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出处
《灵枢·经脉》:“手心主之别,名曰内关。”
穴名解析
关,指在寸口关脉的斜后方,意指此为经气出入之处,似关隘;而“内”是相对外而言,本穴在前臂的内侧,故名内关。
内关穴的准确位置图
取穴方法
仰掌,于腕横纹上2寸,当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取穴。
穴位解剖
在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深部为旋前方肌。有前臂正中静脉、正中动脉和骨间前动、静脉分布;布有前臂内、外侧皮神经,深层有正中神经干及骨间前神经分布。
功用
宽胸理气,降逆止呕,宁心安神,镇静止痛。
主治
1、心痛、心悸、胸闷、胸痛等心胸病证。
2、胃痛、呕吐、呃逆等胃疾。
3、失眠、癫痫等神志病证。
4、上肢痹痛、偏瘫、手指麻木等局部病证。
穴位配伍
配神门、间使,治疗心痛心悸;配公孙,治疗胃痛;配人中、素髂,治疗低血压头晕;配足三里,治疗食欲不振。
操作方法
刺灸法:直刺0.5-1寸;可灸。
临床运用
现代常用于治疗心绞痛、心肌炎、心律不齐、胃炎、癔病等。
穴位养生
呕吐时,可用中指压内关(在掌面腕横纹上二寸,两筋之间)止呕。压时有酸胀感说明按准穴位,2分钟后恶心呕吐可缓解。
内关 穴有疏导水湿、宁心安神、理气镇痛之功效。主治心痛、心悸、胸闷气急、呃逆、胃痛、失眠、孕吐、晕车、手臂疼痛、头痛、眼睛充血、恶心想吐、胸肋痛、上腹痛、心绞痛、月经痛、腹泻、精神异常等。
相关论述
1、《针灸甲乙经》:“心澹澹而善惊恐,心悲,内关主之。”
2、《备急千金要方》:“凡心实者,则心中暴痛,虚则心烦,惕然不能动,失智,内关主之。”
3、《针灸大成》:“主手中风热,失志,心痛,目赤,支满肘挛。实则心暴痛泻之,虚则头强补之。”
道医培训目录1拼音2英文参考3概述4病证名·内关5经穴名·内关 5.1内关穴的别名5.2出处5.3穴名解5.4特异性5.5所属部位5.6内关穴的定位5.7内关穴的取法5.8内关穴穴位解剖 5.8.1层次解剖5.8.2穴区神经、血管 5.9内关穴的功效与作用5.10内关穴主治病证5.11刺灸法 5.11.1刺法5.11.2灸法 5.12内关穴的配伍5.13特效 *** 5.14文献摘要5.15内关穴研究进展 5.15.1循经感传研究中的发现5.15.2穴位结构研究中的发现5.15.3抑制肱二头肌反射性肌电5.15.4针灸作用机制的研究中的发现5.15.5针刺内关穴的镇痛作用5.15.6增强白细胞吞噬能力5.15.7降低血清淀粉酶5.15.8调整心律5.15.9治疗冠心病5.15.10调整心脏功能5.15.11治疗休克5.15.12治疗呕吐5.15.13治疗急腹痛5.15.14预防休克5.15.15治疗癔病5.15.16治疗高脂血症5.15.17调整胃肠功能5.15.18排除食道、贲门痉挛6参考资料附:1治疗内关的穴位2治疗内关的方剂3治疗内关的中成药4内关相关药物5古籍中的内关 1拼音 nèi guān
2英文参考 Nèiguān PC6 [中国针灸学词典]
nèiguān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P6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PC6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3概述 内关:1.病证名;2.经穴名。
4病证名·内关 内关为病证名[1]。阴邪极盛,积聚于内,不能与阳气相交所致的病证[1]。《黄帝内经灵枢·终始》:“脉口四盛,且大且数者,名曰溢阴。溢阴为内关,内关不通,死不治。”
5经穴名·内关
穴位 内关 汉语拼音 Neiguan 罗马拼音 Neikuan 美国英译名 Inner Pass 各
国
代
号 中国 PC6 日本 6 法
国 莫兰特氏 MC6 富耶氏 MC6 德国 MH6 英国 Cx6 美国 EH6
内关为经穴名(Nèiguān PC6)[2]。出《黄帝内经灵枢·经脉》。属手厥阴心包经[2]。内关是手厥阴心包经的络穴,八脉交会穴一,通阴维脉[2][3]。内即内侧,与外相对,关即关隘,此穴在前臂内侧要处,犹如关隘,故名内关[2]。内关穴主要用于心血管、神志及消化系统疾患等:如心痛,心悸,风湿性心脏病,心包膜炎,心肌炎,心绞痛,心律失常,神昏,产后血晕,癫痫,狂妄,失眠,健忘,胸胁支满,肋间神经痛,胃痛,胃肠炎,胃溃疡,神经性呕吐,膈肌痉挛,妊娠恶阻及肘臂挛痛,甲亢,胸闷,胸痛,呕吐,呃逆,热病,上肢痹痛,偏瘫,眩晕,偏头痛,怔忡,胸胁痛,咳嗽,气短,哮喘,癫证,痫证,急惊风,郁证,目眩,面赤,目赤,脘胀,腹胀,泄泻,痞块,便血,中风,热病无汗,虚劳,中暑,疟疾,黄疸,脚气,脱肛,腋下肿,肘臂腕挛痛,舌裂出血,遗精,惊悸,癫狂,痫症,肘臂挛痛,休克,心律不齐,神经衰弱,精神分裂症,癔病,无脉症,心内,外膜炎,心动过速,心动过缓,血管闭阻性脉管炎,高血压,胃炎,胃痉挛,肠炎,痢疾,急性胆道疾患,血管性头痛,多发性神经炎,脑血管病后遗症,手术疼痛,甲状腺机能亢进等。内关穴为针麻,镇痛常用穴之一。
内,与外对言,有入、中之义,指胸膈之内及前臂之内侧。关,关格,有关联、联络之义。内关,病名。本穴位近候脉之“关”,与外关相对,因而名之。《黄帝内经灵枢·终始》:“阴溢为内关。内关不通,死不治。”胸膈痞塞不通诸病,正为内关之象,盖以阴气闭塞于内,不与外阳协调,致阴气逆行上犯,而为胸中各病,本穴可以治之,故名之为“内关”。犹内藏之关隘也。与外关内外相对,且交相联络。杨上善曰:“手心主至此,太阴少阴之内,起于别络,内通心包,入于少阳,故曰内关也。”是指其居于太、少二阴之内,且为联络手厥阴与少阳关要之处也。[4]
内关穴为八脉交会穴之一,交阴维脉。
内关穴合于胃、心、胸部位。
内关穴位于前臂掌侧,腕横纹上2寸,当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1]。
内关穴位于前臂前区,腕掌侧远端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仰掌取穴。[2]
内关穴在手厥阴心包经中的位置
内关穴在前臂的位置
内关穴在前臂的位置(《中国针灸学词典》)
内关穴在前臂的位置
内关穴在前臂的位置(肌肉)
内关穴在前臂的位置(骨骼)
内关穴位于前臂前区,腕掌侧远端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仰掌取穴[2]。
握拳,手外展,微屈肘时,显现两肌肌腱[6]。伸臂仰掌,于掌后第一横纹正中大陵直上2寸,当掌长肌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肌腱之间处取穴[6]。若两手的一侧或双侧摸不到掌长肌肌腱,则以桡侧腕屈肌肌腱尺侧定位[6]。
快速取穴:微屈腕握拳,从腕横纹向上量3横指,两条索状筋之间即是内关穴[7]。
5.8.1层次解剖 皮肤→皮下组织→桡侧腕屈肌腱与掌长肌腱之间→指浅屈肌→指深屈肌→旋前方肌[2]。
皮肤→皮下组织→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旋前方肌[8]。
5.8.2穴区神经、血管 浅层有前臂内、外侧皮神经和前臂正中静脉分布;深层有正中神经干及与其伴行的正中动脉经过,并有骨间前神经和骨间前动脉分布[8]。
布有前臂内、外侧皮神经,正中神经掌皮支,深层为前臂掌侧骨间神经;并有前臂正中动、静脉,深层为前臂掌侧骨间动、静脉通过[1]。
内关穴有宁心安神,理气和胃作用[2]。
“阴维为病苦心痛”,手厥阴心包经“起于胸中,出属心包络”,心主血脉,心藏神,内关穴又为心包经络穴,故可治疗心、胸、神志病证[9]。
手厥阴心包经联络于手少阳三焦经,故内关穴可治疗中焦脾胃病证[9]。
手足厥阴经相交于胸中,“同气相求”,内关穴通阴维,阴维会期门(肝募穴),故内关穴可平肝潜阳、镇肝熄风,治肝阳上亢之眩晕、偏头痛,以及肝风内动、肝火扰心之卒中、偏瘫[9]。
内关穴与外关相对应,经气由此而上,犹如关口;又为心包经络穴,别走于手少阳三焦经;又与足厥阴肝经同属厥阴,易化火生风。故取本穴以治疗心脏病、神志病为主。对心率有双向性调节作用。[9]
内关穴系手厥阴心包经之络穴,别走三焦经,又是八脉交会穴之一,通阴维脉。有安神宁心、镇痛理气之功。主治心痛,心悸,胸闷,胁痛,胃痛,恶心,呕吐,呃逆,癫狂,痫证,失眠,热病,烦躁,疟疾,肘臂挛痛。[4]
内关穴主要用于心血管、神志及消化系统疾患等:如心痛、心悸、风湿性心脏病、心包膜炎、心肌炎、心绞痛、心律失常、神昏、产后血晕、癫痫、狂妄、失眠、健忘、胸胁支满、肋间神经痛、胃痛、胃肠炎、胃溃疡、神经性呕吐、膈肌痉挛、妊娠恶阻及肘臂挛痛、甲亢等[2]。
内关穴主治心痛、心悸、胸闷、胸痛、胃痛、呕吐、呃逆、癫痫、热病、上肢痹痛、偏瘫、失眠、眩晕、偏头痛[8]。
内关穴主治心痛,心悸,怔忡,胸胁痛,咳嗽,气短,哮喘,胸闷;失眠,健忘,癫证,痫证,急惊风,郁证;偏头痛,眩晕,目眩,面赤,目赤;胃痛,脘胀,呕吐,呃逆,腹胀,泄泻,痞块,便血;中风,偏瘫;热病无汗,虚劳,中暑,疟疾,黄疸,脚气,脱肛,腋下肿,肘臂腕挛痛,舌裂出血,遗精等[6]。
内关穴主治心痛,惊悸,胃痛,呕吐,呃逆,健忘,失眠,胸胁痛,癫狂,痫症,疟疾,肘臂挛痛;以及休克,心律不齐,心绞痛,神经衰弱,精神分裂症,癔病,无脉症等[1]。
1.循环系统疾病:风湿性心脏病,心绞痛,心肌炎,心内、外膜炎,心动过速,心动过缓,心律不齐,血管闭阻性脉管炎,无脉症,高血压;
2. 消化系统疾病:胃炎,胃痉挛,肠炎,痢疾,急性胆道疾患;
3.精神神经系统疾病:癫痫,癔病,失眠,血管性头痛,多发性神经炎,脑血管病后遗症以及手术疼痛,膈肌痉挛,休克;
4. 其它:甲状腺机能亢进,哮喘,疟疾。
5. 为针麻、镇痛常用穴之一。
5.11.2灸法 可灸[2][6][8]。
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0分钟[1]。
艾炷灸或温针灸5-7壮,艾条温灸10-20分钟。
内关穴配涌泉、足三里治中毒性休克[2]。
内关穴配公孙治胃痛[2]。
内关配心俞、膻中,治胸闷[6]。
内关配大陵、神门,治心悸、失眠[6]。
内关配心俞、郄门,治心痛[6]。
内关配公孙、足三里、中脘,治胃痛、呕吐[6]。
内关配太渊,有益心安神,理气复脉的作用,主治无脉症。
内关配足三里、中脘,有和胃降逆,理气止痛的作用,主治胃脘痛。
内关配三阴交、合谷,有益气行血,化瘀通络的作用,主治心气不足之心绞痛。
内关配神门,有镇静安神的作用,主治失眠。
内关配公孙,为八脉交会穴,有和胃降逆的作用,主治呃逆。
《针灸甲乙经》:面赤皮热,热病汗不出,中风热,目赤黄,肘挛,腋肿,实则心暴痛,虚则烦心,心惕惕不能动,失智,内关主之。心憺憺而善惊恐,心悲,内关主之。
《备急千金要方》:凡心实则心中暴痛,虚则心烦,惕然不能动,失智,内关主之。
《针灸大成》:中满心胸痞胀,肠鸣泄泻脱肛,食难下膈酒来伤,积块坚横胁抢,妇女胁痛心痛,结胸里急难当,伤寒不解胸膛,疟疾内关独当。
《针灸大成》:主手中风热,失志,心痛,目赤,支满肘挛。实则心暴痛泻之,虚则头强补之。
《针灸大成》:某夫人患危寒之疾,半月不饮食,目闭不开久矣,六脉仍有如无……针内关二穴,目即开,而即能食米,徐以乳汁调理而愈。
《玉龙歌》:腹中气块痛难当,穴法宜向内关防,八法有名阴维穴,腹中之疾永安康。
5.15.2穴位结构研究中的发现 在穴位结构研究中发现,内关穴区肌梭密集;针感感受器以肌梭为主。
5.15.3抑制肱二头肌反射性肌电 动物实验研究发现,电针家兔内关,对伤害性 *** 引起的肱二头肌反射性肌电有明显抑制作用。
5.15.4针灸作用机制的研究中的发现 在针灸作用机制的研究中发现:
①用苯肾上腺素造成家兔实验性心动过缓,电针内关可使发病率显著降低,自然恢复时间明显缩短。
②用毒毛旋花子素G造成狗实验性Ⅱ度房室传导阻滞,电针内关或阿托品、维生素C、蒸馏水穴注,均可使心率即时增快,心律转为规则,房室传导阻滞完全消失。
③用垂体后叶素造成家兔急性心肌缺血,电针内关组可比对照组明显缩短心动过缓与心电图波形损害的自然恢复时间,并能显著减轻波形损害程度。
④用结扎冠状动脉前降支第三分支根部的方法造成狗心肌梗死,电针内关可使心外膜心电图ST段升高总和(> ST)明显降低,ST段升高超过2mV的总数(NST)明显减少;以 NBT染色法显示,心肌梗死的范围缩小;以酸性复红甲基绿和HE染色法显示,心肌坏死程度有所减轻。
⑤针刺正常人内关,不论心率或心缩间期,均无明显变化;而针刺冠心病患者内关,可使心率显著减慢,能增强心肌收缩力,调整皮质醇。
⑥电针正常人内关、合谷、足三里等穴,并不影响血清淀粉酶,而针治急性胰腺炎时,却可使患者血清淀粉酶迅速下降。
5.15.5针刺内关穴的镇痛作用 针刺内关有明显的镇痛作用,已用于甲状腺切除术、扁桃体摘除术、乳癌根治术、胃大部切除术、阑尾切除术、巨脾切除术的针麻。对牵拉反应也有抑制作用[2]。
针刺内关穴对大脑皮质有抑制作用,可抑制皮质内脏痛,从而作为针麻常用穴[4]。
5.15.6增强白细胞吞噬能力 针刺内关和足三里可使白细胞吞噬能力增强[2]。
5.15.7降低血清淀粉酶 针刺急性胰腺炎患者内关,可使血清淀粉酶迅速下降[2]。
电针正常人内关、合谷、足三里等穴,并不影响血清淀粉酶,而针治急性胰腺炎时,却可使患者血清淀粉酶迅速下降[4]。
5.15.8调整心律 对血压有双向调整作用;对心率有双向良性调节作用;能使冠心病、风湿性心瓣膜病患者的心功能有明显改善[2]。
据报道针刺内关穴,可使减慢的心率明显别快,使之恢复正常,对心律失常者,其调整作用极其明显,如窦性心动过速者常于针后3~5分钟,心率可由150~200次/分减至70~80次/分。针刺内关、对各种心律失常患者均有一定疗效。
针刺正常人内关,不论心率或心缩间期,均无明显变化;而针刺冠心病患者内关,可使心率显著减慢,能增强心肌收缩力,调整皮质醇[4]。
5.15.9治疗冠心病 针刺内关,可使冠心病患者全血黏度、血浆比黏度、血浆纤维蛋白原、血细胞比容、血沉等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同时伴有心电图和临床症状的改善[9]。
5.15.10调整心脏功能 内关穴对心脏功能的调整作用十分明显,可使心肌收缩力增强,收缩时间间期缩短,血中皮质醇水平趋向正常,从而改善心脏功能。
在实验性急性心肌缺血损伤时,电针双侧内关,能降低心率和总外周阻力,增加心输出量、每搏做功和平均动脉血压,并能纠正急性心肌损伤时的低心排出量及高外周阻力的血液动力学紊乱,改善心脏的泵血功能。
5.15.11治疗休克 动物实验表明,针刺家兔“内关”,对失血性休克模型有明显的升压作用,并可改善心泵的功能[9]。
5.15.12治疗呕吐 针刺或指压内关,对神经性呕吐、晕车呕吐都有较好的治疗效果[9]。
对神经性呕吐、手术麻醉引起的恶心呕吐,疗效较好。
5.15.13治疗急腹痛 针刺内关穴治疗急性腹痛200例,腹痛均有不同程度的减轻或消失,起效的时间最短者2~3分钟,长者30分钟。
5.15.14预防休克 据报道抢救过敏性休克,有显著疗效。对预防过敏性休克的发生有一定作用。
人体体表面积计算器BMI指数计算及评价女性安全期计算器预产期计算器孕期体重增长正常值孕期用药安全性分级(FDA)五行八字成人血压评价体温水平评价糖尿病饮食建议临床生化常用单位换算基础代谢率计算补钠计算器补铁计算器处方常用拉丁文缩写速查药代动力学常用符号速查有效血浆渗透压计算器乙醇摄入量计算器
医学百科,马上计算!
5.15.15治疗癔病 单针内关穴,治疗癔病效果良好。
5.15.16治疗高脂血症 用激光照射内关穴治疗高脂血症50例,其中37例有不同程度下降。
针刺内关穴对高血脂有调节作用,对冠心病、高血脂者可明显降低胆固醇、甘油三酯、β脂蛋白[4]。
5.15.17调整胃肠功能 实验表明针刺内关,对胃酸分泌,肠的运动有调整作用。
针刺便秘患者内关,可使直肠蠕动增强[2]。
针刺内关穴能抑制胃酸分泌,调节胃肠运动,解除胃痉挛,调节唾液淀粉酶的活性[4]。
5.15.18排除食道、贲门痉挛 内关配足三里、中脘,可排除食道、贲门痉挛,以利于钡剂通过,提高X线诊断率[2]。
6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zonghe/41665.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