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想错过界妹的推送?
戳上方蓝字“医学界消化肝病频道”关注我们
并点击右上角“···”菜单,选择“设为星标”
溃疡性直肠炎病程冗长,迁延难愈,易反复发作。在我国发病率逐渐上升,已成为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
作者丨明明
来源丨医学界消化肝病频道
1
什么是溃疡性直肠炎?
溃疡性直肠炎主要指炎症仅局限于直肠部位的一类疾病,属于一种炎症性肠病。主要临床表现为小腹坠痛、腹泻、里急后重、黏液血便、脓血便,甚或鲜血便。
溃疡性直肠炎需经过电子结肠镜检查及病理诊断确诊,内镜检查可见黏膜充血、糜烂、水肿、脆易出血等。其发病率约占结肠炎的48.6%,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明确。目前认为与遗传易感性、免疫调节紊乱、感染及环境等因素有关。
国外研究发现,约75%的初发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为溃疡性直肠炎,约50%的溃疡性直肠炎患者进展为左半结肠炎或全结肠炎。我国大部分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也从直肠开始发病,呈逆向性向近端发展,逐渐累及乙状结肠、降结肠甚至全结肠。因此,防止溃疡性直肠炎进展具有重要意义。
2
得了溃疡性直肠炎,怎么治疗?
目前,该病西医以对症治疗为主,侧重于缓解临床症状,虽起效快,但长期使用具有不良反应大、停药后易复发等缺点。而单纯应用中药治疗起效慢,疗效不满意。越来越多的临床研究表明,单纯采用中药或西药治疗难以达到药到病除的效果。
中医治疗
包括中药内服治疗、中药保留灌肠、中药栓剂。
研究表明,中药内服治疗联合中药栓剂对溃疡性直肠炎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西医治疗
1. 药物内服:目前对溃疡性直肠炎的内科治疗主要分为以下几类。
① 传统药物:包括5-氨基水杨酸(5-ASA)、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抗生素及益生菌等。
② 生物制剂、干细胞移植、粪菌移植。
2. 保留灌肠:研究证明,接受保留灌肠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缓解率、内镜下结肠黏膜病变恢复正常率、内镜下活检组织病理恢复正常率均较高。
3. 栓剂纳肛:目前使用柳氮磺砒啶栓、美沙拉嗪栓治疗溃疡性直肠炎较多见。
4. 手术治疗:手术治疗溃疡性直肠炎需有明确的适应证。
目前溃疡性直肠炎的多种治疗方法均不能完全控制病情,易反复发作,研究更有效的方法迫在眉睫。干细胞移植、粪菌移植等技术尚未完全成熟,传统中、西医治疗仍为主要手段。西药临床疗效确定,但副作用多,临床使用需权衡利弊;中医中药治疗副作用少,可通过辨证论治,灵活用药,但目前多数研究只停留在临床疗效的观察上,缺乏循证学依据。
相较于口服给药方式,直肠给药(保留灌肠和栓剂纳肛)引起的全身性副作用较小,局部药物浓度高,更有利于治疗。在临床中可将口服、直肠给药,中、西医疗法合理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必要时行手术治疗,从而进一步提高溃疡性直肠炎的治疗效果。
3
这些护理措施必不可少
在临床上,对该病患者除进行积极有效的治疗外,为其实施精细化护理也是促进患者尽快康复的一个重要环节。
01
心理护理:由于该病易反复发作,且治疗时间较长,这无疑会对患者的经济和精力造成较大的损耗。因此,其往往会产生不同程度的焦虑、抑郁等心理。
为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绪,应充分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生活情况、心理状况等方面的困扰,并适时陪伴患者。为其讲解治疗的方法和过程,以及药物的用法、作用、副作用及注意事项,必要时可采用治疗成功的病例对其进行开导,增加其治疗的信心。
02
饮食护理:让患者在多进食清淡、少渣、容易消化、热量高、维生素含量丰富的食物,避免食用生冷、辛辣等刺激性较强的食物。此外,主患者绝对禁止食用乳制产品,并要注意饮食卫生。
03
病情观察:观察并记录患者的腹泻情况,包括腹泻量、性质、次数及伴随的症状等。以便于医护人员根据病情记录和患者的临床症状对其进行对症治疗。
04
健康教育:要告知患者在饮食前后和便前便后注意洗手,并做好患者的肛门及周围皮肤的清洁工作,保证该部位皮肤干爽。此外,还要依据患者病情的不同程度来指导其进行适当活动。
灌肠护理
由于一次性肛管比较粗大,因此极易使灌肠液在短时间内注入肠腔,从而使部分患者不能将药液在肠腔内保留足够的时间,最终使药物达不到有效浓度,影响治疗效果。为此,可采用15号左右大小的导尿管代替肛管,其质地较软,对肠黏膜造成的伤害较小,且插入程度较深,可使患者无明显便意,并无明显不适,还能使药液在肠腔内尽可能保留足够的时间。
需要注意的是,患者在灌肠前,要排空肠道内的大便,然后等待15至20分钟后再进行灌肠。
灌肠时,首先要协助患者取左侧卧位,让其膝盖弯曲,并将其臀部抬高约10cm,以利于药物在病变部位保留足够的时间。然后,将少量石蜡油涂在一次性导尿管的前端,再将导尿管从肛门处缓慢插入15至20厘米,然后将加温后的灌肠药液约100mL缓缓灌入(最好在10至15分钟左右灌完)。最后,协助患者取胸膝位,然后再取右侧卧位,以此反复多次变换不同的卧位,让药液尽可能长时间保留。
参考文献:
[1] 聂锐,耿学斯. 溃疡性直肠炎中西医诊疗进展[J]. 亚太传统医药,2018,14(04):113-115.
[2] 林晓卫. 中医治疗直肠炎的临床疗效探析[J]. 中外医疗,2015,34(01):173-174.
[3] 孙云辉.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溃疡性直肠炎疗效观察[J]. 新中医,2014,46(07):65-66.
[4] 赵华. 浅谈对慢性溃疡性直肠炎患者进行临床护理的方法[J]. 当代医药论丛,2014,12(16):109-110.
[5] 彭清玲.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结肠炎、直肠炎150例[J]. 河北中医,2002(10):772-773.
[6] 饶吉. 直肠炎的中医药治疗进展[J]. 中国中医急症,2005(04):364-365+367.
您好,您这是肛裂出血,便中带血或排便后出血,便血量少,颜色鲜红!
导致的原因:
(1)肠道有益菌不足病因者:服用抗生素或其他药物后,肠道内有益菌群遭到破坏,消化不良,引起便秘,以防冶便秘。
(2)饮食中缺少粗纤维病因者:在外进餐、不规律进食、无暇顾及均衡营养的摄取,粗纤维食物摄入就常常不足.建议多吃些菜和粗粮。忙起来顾不上喝水,肠道内干燥,肠内容物就不易排出,有些人即使补了水,便秘问题也没有得到改善。这是因为饮水方式不正确,一口口慢慢喝水,水几乎全都吸收入血,通过尿液排出体外。建议多喝水,特别是早上起床后。
(4)久坐不动者:久坐不动,身体缺乏运动,肠道肌肉就变得松弛,蠕动功能减弱。再加上女性腹肌天生较弱,送便排出的力量小,因此容易出现便秘。建议多运动,特别是坐办公室的女士们。工作紧张忙碌,或早晨时间紧迫,有了便意也不及时排便,常常忍着,直肠感觉神经就变得迟钝,出现习惯性便秘。建议定时大便。
(5)过度劳累、精神紧张者:过度劳累、精神紧张会抑制肠蠕动和消化液分泌,导致消化不良,引起便秘。
饮食:仍以清淡的饮食为主,如面条、鲜鱼汤、排骨汤、米粉等
严重请及时就医
大便带血,是下消化道,特别是结肠、直肠和肛门部出血的一个特殊症状,提示肠道有器质性病变,必须十分重视,及时明确诊断,抓紧治疗。大便带血时应考虑下列疾病:
(1)肛门疾病
①血色鲜红无疼痛者,多见于内痔,Ⅰ期痔核以大便带血为特征,常因大便擦破痔核而出血,所下之血,或点滴不已,或一线如箭,或仅在手纸上带血;Ⅱ期痔核便血不多或不出血,常脱出肛门之外。
②肛裂的便血多伴有肛门疼痛及典型的便后周期性疼痛。
③肛管癌主要表现为便血及疼痛,疼痛于排便前加剧。
(2)直肠疾病
①直肠息肉的主要症状是便血,呈间歇性,色鲜红,一般量不多,这种病常见于儿童。
②直肠癌的主要表现为大便次数增多,粪便变细,带粘液及血,伴里急后重或排便不尽感,便血早期为鲜红,或暗红,量不多,晚期 除了大便带血外,大便中常有恶臭粘液,体重减轻,应高度重视。
③放射性直肠炎也可大便带血,但应有放射治疗史。
(3)结肠疾病
①结肠息肉:a.幼年性结肠息肉病,平均发病年龄是6岁,无家族史,主要表现是大便带血,常伴有营养不良、贫血、低蛋白血症和生长迟缓,且常伴有先天性畸形,如肠旋转不良、脐疝和脑水肿等;b.家族性幼年性结肠息肉病:有家族史,症状以大便带血、直肠脱垂和生长迟缓为常见特征; c .Cronknite? Canda综合征(CCS):为错构瘤息肉综合征,至成人发病,大便带血,多有腹泻,排便量大,并可含有脂肪,兼见腹痛、厌食、乏力、呕吐、性欲和味觉减退。几乎总有指(趾)甲的改变、脱发及色素沉着。
②结肠癌:常见于左半结肠癌,患者多有顽固性便秘,也可间见大便次数增多,癌肿破溃时,可使粪块外面染有鲜血或粘液,甚至排出脓液。
(3)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与细菌性痢疾:二者都可见大便带血,且多与粘液或脓液同时排出,伴有腹痛。
(4)阿米巴痢疾:以便血为主要症状,其大便呈酱红色,粘液多,且有恶臭味。
(5)出血性大肠杆菌肠炎:表现为急性起病,伴发热,腹泻,可有进食腐败肉食病史,常以食物中毒形式起病。
此外,1岁以内小儿应注意肠套叠。一些全身性疾病如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血友病等也可有便血的症状。
有时也可能是因为上火或缺水干燥引起的
便血都有哪些原因呢?便血的原因几乎全消化道出血均可引起便血,但常见的便血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便血的原因之肛门疾病:
①血色鲜红无疼痛者,多见于内痔,Ⅰ期痔核以便血为特征,常因大便擦破痔核而出血,所下之血,或点滴不已,或可射血,或仅在手纸上带血;Ⅱ期痔核便血不多或不出血,常脱出肛门之外。
②肛裂的便血多伴有肛门疼痛及典型的便后周期性疼痛。
③肛管癌主要表现为便血及疼痛,疼痛于排便前加剧。
(2)便血的原因之直肠疾病:
①直肠息肉的主要症状是便血,呈间歇性,色鲜红,一般量不多,这种病常见于儿童。
②直肠癌的主要表现为大便次数增多,粪便变细,带粘液及血,伴有里急后重或排便不尽感,便血早期为鲜红,或暗红,量不多,晚期大 便中常有恶臭粘液,体重减轻,应高度重视。
③放射性直肠炎也可大便带血,但应有 放射治疗史。
(3)便血的原因之 结肠疾病:
①结肠息肉。
②结肠癌:常见于左半结肠癌,患者多有顽固性便秘,也可间见大便次数增多,癌肿破溃时,可使粪块外面染有鲜血或粘液,甚至排出脓液。
③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与细菌性痢疾:二者都可见便血,且多与粘液或脓液同时排出,伴有腹痛。
(4)便血的原因之阿米巴痢疾:以便血为主要症状,其大便呈酱红色,粘液多,且有恶臭味。
(5)便血的原因之出血性大肠杆菌肠炎:表现为急性起病,伴有发热,腹泻,可有进食腐败肉食病史,常以食物中毒形式起病。此外,应注意肠套叠。一些全身性疾病如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血友病等也可有便血的症状。建议及时去医院进行治疗,以免引起其他并发症。
辨别便血颜色甄别病症
便血的颜色取决于消化道出血的部位及速度。上消化道出血及小肠出血多为暗红色或黑便。但若出血速度较快、出血量多、肠蠕动增快时,血便可呈暗红色或鲜红色。结肠与直肠出血时,由于血液停留于肠内时间较短,往往排出鲜红色或较鲜红色血便。
以上的甄别方法虽简单有效,但很多人并不能判别血便颜色的深浅。所以我们建议,便血刚刚发现的时候一定要引起重视,到正规专科医院做粪便常规检查和肛门镜检查来确诊病情、对症治疗,切勿胡乱吃药或者置之不理,任其发展。痔疮并发后继续发展会引起出血量增大、疼痛难忍及影响工作和生活;而病情一旦涉及其他人体的器官系统,如果忽视便血会使得许多疾病失去最佳治疗时机。
腹泻便血与痔疮关系不大,一般是肠道炎症。患者不必无故恐慌,但是需要重视检查治疗,以免错过重大疾病的治疗时机。
腹泻便血大多与肠道的炎症导致肠粘膜的毛细血管破裂出血有关,肠炎病因十分复杂,易导致肠溃烂,造成肠穿孔,死亡率高,更有部分癌变,留下终身遗憾。
腹泻便血其实可以是胃肠道疾病癌变的征兆,当发生便血时,一定要及时准确诊断。
便血腹泻很可能是大肠癌
说到大肠癌,想必很多市民感到陌生,但是要说到结肠癌、直肠癌,那大家就不会陌生了。发生在盲肠、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乙状结肠和直肠的癌症统称大肠癌。
根据病程特点,医学上将大肠癌分为早期大肠癌和进展期大肠癌两大类。在不同的分期,大肠癌的表现大相径庭。以进展期大肠癌为例,其表现主要为贫血、腹泻、便血、肠梗阻等症状。
再具体点说,不同部位的进展期大肠癌的症状也有很大差别。比如盲肠、升结肠癌往往以贫血、大便习惯改变为主要表现,有的甚至仅仅表现为右侧腹部不适。而像降结肠、乙状结肠及直肠癌的临床表现则以便血,肠梗阻为主要特点。
早期大肠癌不易发现
医学上将局限于黏膜层和黏膜下层浅层,且没有淋巴结转移的癌变称为早期大肠癌。可以简单理解为结肠癌的萌芽期,块头小,根基浅,容易被控制。但也正因为如此,早期大肠癌病变范围小,不影响肠道功能,患者不会有任何临床表现,因此往往被忽视。
而在进展期的大肠癌,绝大多数都有肠道症状,患者会主动到医院就诊。针对进展期癌症的诊断手段也很多,除肠镜之外还可以做CT、全消化道钡餐、采血检测肿瘤标志物等检查。“肠镜检查很容易就能发现肠道上的肿瘤,确诊率接近百分之百。”专家表示,但对于早期大肠癌,诊断就困难得多了。
因为早期大肠癌没有症状,患者不知道该不该去医院进行检查,另外,还有医疗技术方面的限制。这些因素导致早期大肠癌不易被发现。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zonghe/41615.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国医大师陆广莘的养生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