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孩子手上两个健脾穴,没事儿揉揉好处多
中医有句话“四季脾旺不受邪” ,意思是说,孩子脾不虚,就不容易感受外邪而生病。但是,小孩子本身脾胃发育就不完善,又特别能吃,所以大多容易脾虚。小孩子的手上仅有两个穴位可以健脾,家长一定要牢记,没事给孩子揉揉!
补脾土
(孩子的大拇指,顺时针揉就是补脾经了,一般取左手)
关于脾经穴有多种说法,有的说是大拇指桡侧,有的说是大拇指正面一侧,学派很多,但是有一种是统一的,那就是大拇指的螺纹面。
所以,如果感觉孩子脾虚的话,每天可以用您的左手固定好孩子的左手,右手大拇指和食指固定好孩子左手的大拇指,顺时针揉上150~300次。
揉板门
(上面的红色区域就是板门穴,顺时针揉就可以了,每天150~300次。)
除了脾经穴外,还有一个穴位叫板门穴,揉板门能健脾和胃、消食化滞、运达上下之气。板门穴跟脾经穴一样,也不是一个点,而是一个区域,它就在大拇指下方手掌上那片厚厚的肉上。
脾经穴和板门穴是两个非常好的保健穴,如果孩子肚子胀、不消化、不爱吃饭、干巴瘦、脸色发黄等等,家长可以常给孩子揉揉这两个穴位。
送小儿推拿图
“健康去哪了”QQ群里的董艳华(东东妈)画画10多年了,何老师请她画了一副小儿推拿穴位图,并请专家审阅修订了一下,已经印好了,免费发给大家,需要请点击右下角“阅读原文”。
常推脾经 孩子不挑食曾有一对年轻的父母带着孩子找我看病时说:“我家孩子总是不爱吃饭,体质也没有同龄孩子好,还时常拉肚子,真是让人着急。”我检查后发现孩子并无大碍,只是有些“脾不足”,于是建议他们多给孩子推推脾经。2个月后,孩子母亲告诉我,孩子现在已经吃得香、睡得好了,而且脸色也好了很多。
中医认为,小儿的生理特点是“肝常有余,脾常不足”。意思是说,小儿时期生长旺盛、发育迅速,从脏象学说分析,此与肝的关系最为密切,说明肝气偏盛,也就是“肝常有余”。所谓“脾常不足”,是指处于生长发育阶段的小儿,所需要的营养物质相对比成人多,而脾胃功能尚未健全,若喂养不当,很容易引起脾胃疾病,如乳积、停食、疳积和痢疾等。
因此,如果发现孩子挑食、积食、厌食或容易腹泻等,可以试试推脾经,根据不同的手法,可分为补脾经和清脾经。脾经在拇指的螺纹面,补脾经时,可用左手握住孩子的手,用右手拇指在螺纹面旋推,也可以微屈孩子拇指,沿拇指桡侧面从指尖推到指根100-300次。若将孩子拇指伸直,自拇指尖螺纹面向指根方向直推,则谓“清脾经”(与补脾经的位置不同)。根据小儿“脾常不足”的特点,一般多用补法,少用清法;如果孩子出现积食等情况,也可以适当清脾经。
陶治
道医培训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zonghe/41537.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