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髓是恶性淋巴瘤浸润的常见部位之一。骨髓切片检查是评估是否存在淋巴瘤细胞 (LC)骨髓浸润 (BMI)的金标准。骨髓有无受侵,其治疗方案不同。因此,治疗前,通常要建议患者进行骨穿和骨髓活检;治疗结束时,或治疗过程中,需要评估是否调整或更改治疗方案时,也会建议部分患者进行骨穿和骨髓活检。
骨髓穿刺是抽取骨髓的液体样本,可提供关于骨髓内细胞形态、成长分化和原始细胞数目、细胞遗传学等方面的信息。
骨髓活检是抽取骨髓海绵状中心的少量样本,可以提供骨髓细胞结构方面的信息。
术前注意事项:
1、了解操作目的、过程、要求及可能存在的风险,知情同意后签署知情同意书。
2、消除恐惧,正确认识此项操作在疾病诊疗中的价值,放松心态,积极配合医生。
3、医生详细询问病史、查体,并完善出凝血功能、血常规、心电图等安全性检查,做好术前评估。
术中注意事项:
1、摆体位和拟定穿刺点:穿刺点不同,体位也有所不同。采用髂前上棘和胸骨穿刺点时,患者取仰卧位;采用髂后上棘穿刺点时,患者取俯卧位或侧卧位,穿刺点一侧下肢屈曲;采用腰椎棘突穿刺点时,患者取坐位或仰卧位。
2、操作过程:消毒、铺巾→麻醉→进骨穿刺针→抽骨髓→涂片→拔出骨穿刺针→进骨活检针→获取骨髓标本后拔针。
3、穿刺过程中,如有不适,及时告知操作医生。
术后注意事项:
1、静卧休息,按压穿刺部位,以防止出血。
2、术72小时内,操作部位不能沾水。
3、2-3天内,穿刺部位可能会有轻度疼痛或不适,会自行缓解。
4、出于安全考虑,应由一位亲属或朋友陪同。
5、有任何疑问,及时与医生沟通。
(淋巴肿瘤科 王伟霞)
健康知识.CN1.血象
大多数患者就诊时均有轻重不等的贫血,晚期可有严重贫血,贫血通常属正细胞正色素型。红细胞的形态有明显的大小不一及畸形,网织红细胞2%~5%。外周血出现泪滴样红细胞、幼红细胞及幼粒细胞或巨大血小板是本病的特征之一。
2.白细胞计数
早期大部分患者增多,一般在10×109~20×109/L,很少超过50×109/L,分类中以成熟嗜中性粒细胞为主,也可见到中幼粒及晚幼粒细胞,少数可见5%以下原粒和早幼粒细胞。嗜酸性和嗜碱性粒细胞也可轻度增多,70%患者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活性异常增高。
3.血小板计数和功能
均有异常,早期血小板可增加,个别可达个别达10×1011/L,血小板随病情进展逐渐减少。外周血中可见到大而畸形血小板,偶见巨核细胞碎片。
4.骨髓穿刺涂片及活检
骨髓穿刺术出现“干抽现象”是本病的一个特点,骨髓涂片早期可为增生象,中晚期出现有核细胞增生低下,转为白血病时,原始细胞明显增多。骨髓活检可见到大量网状纤维组织为诊断本病的依据,根据骨髓中保留的造血组织和纤维组织增生的程度不同,骨髓病理改变可分为三期:①早期全血细胞增生伴纤维组织增生。②中期骨髓萎缩与纤维化。③晚期骨髓纤维化和骨质硬化。
5.染色体和分子生物学检查
目前没有发现特征性染色体变化,少数患者呈三体型染色体异常。
6.X线检查
约有50%患者X线检查有骨质硬化表现,骨质密度不均匀性增加,伴有斑点状透亮区,形成所谓“毛玻璃样”改变,也可见到新骨形成及骨膜花边样增厚,骨质变化好发于胸骨、肋骨、脊椎、肱骨、锁骨、骨盆等,部分患者也有颅骨变化。
7.放射性核素骨髓扫描
患者肝、脾等髓外造血区积累了大量放射核素,出现放射浓缩区,有纤维组织增生的长骨近端、躯干的红髓部位则不能显示放射浓缩区。
8.其他检查
部分患者血清尿酸、乳酸脱氢酶、碱性磷酸酶、维生素B12及组胺均见增高。
骨髓穿刺术(bone marrow puncture)是采集骨髓液的一种常用诊断技术,临床上骨髓穿刺液常用于血细胞形态学检查,也可用于造血干细胞培养、细胞遗传学分析及病原生物学检查等,以协助临床诊断血液病、传染病和某些寄生虫病,并观察疗效和判断预后等。血细胞的质和量的异常是血液病的重要病理变化。血液病检查中经常会遇到骨髓象和血象分析等,但是普通人却根本看不懂这些,那么怎样正确看骨穿报告呢,骨髓细胞学检查的正常值又是多少呢?
骨髓检查的报告单较为复杂,一般情况下非专业人员很难看懂。在骨髓化验报告单中,包括红细胞系、粒细胞系、淋巴细胞系、单核细胞系、浆细胞系等各类细胞在各个不同成熟阶段所占百分比;其他细胞如巨核细胞、网状细胞、吞噬细胞、内皮细胞、脂肪细胞等数量;还有经过计算的粒系和红系细胞比值;各类细胞的形态的描述;是否有寄生虫感染和表示骨髓增生情况的说明。
由于正常骨髓内各细胞系及其各阶段百分率范围较大,因此凡分类符合下列情况者均可视为正常骨髓象。
1、骨髓增生活跃;
2、粒细胞系约占有核细胞的40%~60%,其中原粒细胞<2%,早幼粒细胞<5%、中、晚幼粒细胞各<15%,杆状核粒细胞多于分叶核细胞,嗜酸粒细胞一般<5%,嗜碱粒细胞<1%,细胞大小、形态、染色基本正常;
3、幼红细胞总百分率约占有核细胞的20%左右,其中原红细胞<1%,早幼红细胞<5%,中、晚幼红细胞约各占10%,细胞形态、染色基本正常;
4、粒、红比值正常约为2~4:1;
5、淋巴细胞百分率约为20%,小儿较高,可达40%,均为成熟淋巴细胞,原始淋巴和幼稚淋巴细胞极罕见;
6、单核细胞一般<4%,浆细胞<3%,均为成熟阶段者;
7、巨核细胞系通常于1.5×3cm2骨髓片膜上可见巨核细胞7~35个,多为成熟型;
8、可见少量网状细胞、内皮细胞、组织嗜碱细胞等。虽然它们各占百分率很低,但却均为骨髓成分的标志;
9;核分裂细胞不易见到,仅约为1‰。不见异常细胞和寄生虫;
10、成熟红细胞大小、形态、染色大致正常。
只有了解骨髓细胞形态的正常值才能对血液病的病情、疾病程度有所掌握,但血液病的诊断不能仅凭骨髓穿刺,还要结合血常规、骨髓活检及其他相关检查,若有异常应及时就医,以免延误病情。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zonghe/41375.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针灸调理手脚冰凉的方法
下一篇: 耳尖放血疗法的作用,耳尖放血操作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