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推拿艾灸 >> 健康综合

针灸11穴位治疗面瘫

中医养生 2023-09-20 10:32:06

夏季天气炎热,人们喜欢待在空调房里,空调吹着是不是很清爽?但是大家知道 吗?长期吹空调会导致面瘫,忽冷忽热的刺激容易诱发脸部面神经水肿,造成脸部肌肉失调,形成半脸下垂的面瘫。那么面瘫该怎么办?面瘫最好的治疗方法是通过中医针灸治疗,尤其是对早期面瘫通过针灸取穴,把经络的“风”驱除掉,效果很好,下面是针灸治疗面瘫的各个穴位详解,一起来看看。

地仓穴

位于人体的面部,口角外侧,上直对瞳孔。

颊车穴

人体颊车穴位于面颊部,下颌角前上方约1横指(中指),当咀嚼时咬肌隆起,按之凹陷处。治疗面瘫一般向地仓穴透刺。

印堂穴

位于前额部,当两眉头间连线与前正中线之交点处。按摩印堂穴可起到醒神、祛除头痛、通血络等功效。

阳白穴

位于面部,瞳孔直上方,离眉毛上缘约二厘米处。一般 配太阳穴、睛明穴、鱼腰穴治目赤肿痛、视物昏花、上睑下垂等。

太阳穴

太阳穴在耳廓前面,前额两侧,外眼角延长线的上方。 在两眉梢后凹陷处。太阳穴的主治病症为:头痛、偏头痛、眼睛疲劳、牙痛等疾病。

太阳穴是人头部的重要穴位,《达摩秘方》中将按揉此穴列为“回春法”,认为常用此法可保持大脑的青春常在,返老还童。当人们长时间连续用脑后,太阳穴往往会出现重压或胀痛的感觉,这就是大脑疲劳的信号。这时施以按摩效果会非常显著。 按摩太阳穴可以给大脑以良性刺激,能够解除疲劳、振奋精神、止痛醒脑,并且能继续保持注意力的集中。

四白穴

位于人体面部,瞳孔直下,当眶下孔凹陷处。找这个穴位时,可以先将双手食指和中指并拢,放在紧靠鼻子两侧处,中指尖位于鼻子中部即鼻长二分之一处,拇指支撑在下颌骨的凹陷处,然后放下中指,食指尖所指的地方就是四白穴。常配阳白穴,地仓穴,颊车穴,合谷穴治口眼歪斜;配攒竹穴治眼睑(目闰)动。

迎香穴

位于人体的面部,在鼻翼旁开约一厘米皱纹中(在鼻翼外缘中点旁,当鼻唇沟中)。此穴的主治疾病为:鼻炎、鼻塞、鼻窦炎、流鼻水、鼻病、牙痛、感冒等。按压此穴可止牙痛,还有通便功能。

承浆穴

位于人体的面部,当颏唇沟的正中凹陷处。

颧髎穴

位于目外眦直下,颧骨下缘凹陷处。主治口眼歪斜,眼睑瞤动,目赤,目黄,齿痛,及面神经麻痹,三叉神经痛等。直刺0.3-0.5寸,斜刺或沿皮刺0.5-1寸。

翳风穴

耳垂后耳根部,颞骨乳突与下颌骨下颌支后缘间凹陷处。治面瘫时可向下颌骨前面的上下方透刺。

合谷穴

一手的拇指第一个关节横纹正对另一手的虎口边,拇指屈曲按下,指尖所指处就是合谷穴。合谷穴属于手阳明大肠经的穴道,是一个很重要又好用的穴位,凡是颜面上的病,项牙痛、头痛、发热、口干、流鼻血、脖子痛、咽喉痛以及其它五官疾病等都有疗效。但要注意的是体质较差的病人,不宜给予较强的刺激,孕妇一般都不要按摩合谷穴。

中医提示各位患者,面瘫发病早期是治疗的黄金时间。此时症状轻下手治疗预后很好,痊愈率很高;如果放任不管使病情恶化,待到后期治疗效果不佳,预后也很差。

小儿高热、面瘫、小腿肚抽筋、膝关节疼痛,针刺治疗穴位

1针二商合谷,退小儿高热

古人配穴成方中有:少商、商阳、合谷,治疗小儿发热、咳嗽、腹泻等。临床治疗小儿高热,疗效肯定。少商、商阳,用锋针刺破放血,出血不畅者,可挤出数滴鲜血。合谷毫针浅刺用泻法,不留针。

2牙签弹刺内迎香治面瘫

朔州有一老中医,擅用竹签弹刺内迎香治疗面瘫,方圆百里皆知其名。1991年笔者学得此法,屡试屡效,尤其对不能鼓腮者,针后即不漏气。1999年在江阴市中医院治疗某组织部长近两月的面瘫,用竹牙签弹刺后,即可将患腮高高鼓起。2006年在上海海淞医院工作,治疗某刊主编、《资政通鉴》作者佐人先生,面瘫多年未愈,嘴角偏歪,鼓腮漏气,刺后即效。

考其所刺经络穴位,手阳明大肠之经脉,交人中,左之右、右之左,迎香为其最后一穴,为手足阳明之会,是治疗口眼歪斜的要穴。内迎香与迎香隔一鼻翼而脉气相同,故可愈歪僻之症。

1995年在博乐市人民医院推广新九针期间,看到理疗科的复习资料中正好有一题是对此法的西医解释:鼻黏膜有丰富的三叉神经末梢及嗅感受器,与延脑的面神经、舌咽神经、舌下神经、迷走神经等神经核有复杂的神经联系。因此,刺激鼻黏膜可反射性影响上述脑神经,尤其是迷走神经的功能。例如:鼻黏膜反射治疗可调节胃的分泌与运动功能,而治疗胃部疾患等等。只要有好的临床疗效,终究会有比较满意的解释。

3刺血腘窝,治小腿肚抽筋

小腿肚抽筋,即腓肠肌痉挛,多因寒冷刺激、过度劳累诱发。多由腰部或下肢病变而致小腿部血液循环受阻,血液供应减少,代谢产物不能被及时带走,而达到一定浓度时,就会刺激肌肉收缩,引起疼痛抽筋;同时血供减少,局部组织缺血缺氧,生理生化功能发生紊乱也可致疼痛抽筋。中医认为这是寒凝血瘀,治则当温阳散寒或活血通络,放出瘀血则寒尽邪散、气顺筋柔。

八法神针传人宋奎义老先生擅用刺血委中治疗此病。找一只瓷盘或瓷碗,将其摔碎在地上,捡起有尖锋利的瓷片,让患者患侧单腿负重站立,膝上扎一胶带,用瓷尖对准腘窝静脉怒张处猛刺一下,黑血自动射出,等血色由黑变淡至正常时压迫止血,或任其自止。宋老当时说,一次治愈,永不再犯。我们在医院里多用锋针放血,治疗效果也很好。

4长针三通,止膝关节疼痛

"祁氏三通法"是山西省针灸研究所九针专家祁越所创,本法速刺不留针,得气快、针感强烈,具有强通经络,疏通气血,缓急止痛的功效,适应于膝痛较重的患者。

针具

针身直径0.45~0.60mm,长度有100~150mm不同型号,此针集九针长针之长、大针之粗于一身,功具"取深邪远痹"与"取大气之不能过于关节者"之专长。

取穴

(1)大肠俞、代秩边(或环跳);(2)膝阳关—曲泉、阳陵泉—阴陵泉;(3)膝中。

操作

先针第一组:大肠俞、代秩边(或环跳),要求麻胀感下传过膝至足,此为上下通;次针第二组,用透刺法从阳经至阴经:膝阳关透曲泉、阳陵泉透阴陵泉沟通阴阳经气,此为内外通;最后针刺膝中,从膝下向关节腔后方刺入1.5~2寸,关节腔内充满憋胀感,此为前后通。故名三通法。

治疗时以祁氏三通法为主,可配合火针点刺梁丘、血海、内外膝眼、足三里等,可根据具体情况,每隔2~5天1次。

体会

我们曾总结治疗过的178例膝痛患者,其中骨关节炎98例,髌骨软化症4例,风湿性关节炎5例,风湿寒性关节痛53例,类风湿关节炎18例。诊断与疗效标准依据《150种关节病诊断与治疗》与"风湿四病"的中西医结合诊疗标准,疗效满意,而效差和无效的病例,多为类风湿关节炎和严重增生的骨关节炎患者。

祁氏三通法对以上五种疾病的共同症状:膝关节疼痛的治疗具有明显的疗效。这几种疾病的病因病机虽异,但其膝关节的经络受阻,气血不畅是其共性,属异病同治。本法从三维角度组方,疏通经络、通利关节、加快气血的运行,故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面瘫针灸治疗?

面瘫可以通过针灸进行治疗,在针灸治疗面瘫主要是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采用局部取穴和循经取穴。
根据辨证论治,采用不同的针灸治疗方案治疗面瘫,主要取阳白、四白、丝竹空、攒竹、迎香、地仓,颊车、水沟、风池、合谷,太冲等穴位,还可以配合放血疗法,对面瘫的恢复也有很好的效果。
此外,注意面瘫的患者,在平时要注意面部的避寒保暖,饮食上要注意清淡饮食,同时还应当配合其他的方法,如理疗以及营养面部神经的药物等综合一起治疗。
对于面瘫迁延不愈,治疗效果差的,应当建议配合其他的药一起口服。

面瘫针灸治疗怎样选穴处方?

针灸治病取穴原则有3个:近部取穴,即选取病痛所在部位或临近部位的腧穴;远部取穴,是选取距离病痛较远处部位的腧穴,这一取穴原则是根据腧穴具有远治作用的特点提出来的;辨证取穴,即随证取穴或对证取穴,主要是依据辨证及腧穴主治作用提出的。

面瘫的针灸选穴即依据以上3个原则,总结临床众多针灸治疗面瘫的处方选穴,不外以下4种方法。

(1)辨证取穴。即将面瘫病症按中医辨证分型,不同的证型,选取不同的腧穴处方。

(2)辨病与辨证取穴。即在诊断面瘫病基础上,确定一个或一组固定穴位,再根据患者不同兼证表现,辨证配穴。

例:迎香、阳白、地仓、颊车、风池、合谷为主穴;风犯少阳者加外关;风犯阳明者加中脘、足三里;肝胆湿热加阳陵泉、行间;肝肾亏虚配太冲、太溪等。

(3)循经远近取穴。本法即按面瘫所病经脉远近结合取穴,如面瘫常病经脉为阳明、少阳,即取地仓、颊车、合谷(阳明经远近结合)及翳风、风池、太冲(少阳经及其表里经远近配穴)。

(4)辨病取穴。此法以经验为主,只要诊断为面瘫病症,就取某些方穴治疗,或为一组方,或为两组方交替应用,穴位不予加减。

例如:阳白、下关、颊车透地仓、风池、足三里为一组;丝竹空、迎香透四白、太阳透下关、完骨、合谷为一组。两组交替,每日一次。

又如:面瘫五透法,取太阳透颊车,地仓透颊车,四白透地仓,攒竹透鱼尾,阳白透鱼腰(或鱼尾、攒竹)。

面神经麻痹针灸那几个穴位效果好啊

面神经麻痹的中医治疗方案【治疗】
体针(之一)
(一)取穴
主穴:地仓、水沟、颧髎、四白、太阳、丝竹空、翳风、睛明。
配穴:合谷、内庭。
(二)治法
每次选主穴4~5穴,配穴1穴。面部穴可用透刺法,据透刺之两穴间距离选针。并以针尖到达止穴后再刺入0.3寸左右为宜。进针时,宜迅速点刺破皮,然后慢慢送针,不可提插捻转,针身与皮肤成10~15度交角,针尖指向止穴。可用左手拇指或食指贴附在皮肤上,感觉针尖和针身的位置、方向和深浅。最佳者应将针身置于肌纤维之间,但不可过深。配穴宜直刺,用小幅度振颤法,使得气明显后留针。均留针20~30分钟。在留针期间行针1~2次,施捻转法,平补平泻。每日或隔日1次,10次为一疗程,疗程间隔5~7天。
(三)疗效评价
疗效判别标准:痊愈:患部完全恢复正常;显效:患部基本正常,仅笑时口角稍向健侧歪斜,或皱眉时额纹比健侧浅;有效:患部明显恢复,患眼尚闭合不严,口角轻度歪斜;无效:治疗后无好转或略有改善。
共观察938例,结果痊愈767(81.7%),显效107例(11.4%),有效52例(5.5%),无效12例(1.4%),总有效率为98.6%[5~8]。
电针
(一)取穴
主穴:牵正、地仓、水沟、阳白、鱼腰、翳风、下关。
配穴:合谷、行间、外关、后溪。
牵正穴位置:耳垂前方0.5寸处。
(二)治法
每次选2~3个主穴,配穴一般取1~2穴,如为后遗症,则宜取3~4穴。针刺前,先用左手指腹或手掌在患侧面部由轻到重向耳根方向推拿数次。针刺方法如下:额纹消失或变浅,眼裂增大,宜针阳白向下透鱼腰,迎香向上刺至眶下;鼻唇沟变浅,口角低垂歪斜,针地仓透颊车;太阳穴深刺。症候明显部位,接负极;正极可接于太阳穴,如为面肌麻痹后遗症可接双下关穴。采用慢波,电流强度以面部轻度抽动为宜。电针治疗,据观察在发病后15天应用效果较好。如早期用电针,通电时间须控制在5~10分钟左右,病程超过半月者,通电时间可延长至15分钟。亦可在得病后先针刺5~7次,再加用电针,以利恢复。电针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疗程间隔3~5天。
(三)疗效评价
共治疗948例,痊愈率为75.5~93.3%,总有效率为95.7~97.2%。其中,面神经麻痹后遗症18例,治愈1例,显效2例,有效5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为44.4%[9~15]。
穴位敷贴
(一)取穴
主穴:分3组。1、阳白、四白、牵正、地仓;2、下关、翳风;3、阿是穴。
配穴:颊车、太阳、大椎、大迎、瞳子髎。
阿是穴位置:共九个刺激点。第1点在患侧内颊膜部咬合线上,相当于第二臼齿相对区,在此点前后0.5厘米处各为1刺激点,然后在咬合线上下约0.5厘米的平行线上各选和前3点相对应的刺激点6个。
(二)治法
贴敷药物:分2组。1、麝香2克,全蝎1.5克,白胡椒1.5克,白花蛇1克,蜈蚣1条。共研细末。2、川芎、当归各500克,黄连600克,植物油500克,同置煎枯去渣,炼至滴水成珠,加黄丹360克,搅匀,收膏,取膏用文火熔化后,加入天牛粉286克,搅匀,分摊于纸上配,每帖膏重2克。
治疗时,第1组药物用于第1组穴位,每次取4穴,主穴为主,酌加配穴。皮肤常规消毒后,医者捏起穴区皮肤,右手持经严密消毒之手术刀片,在穴位上轻割皮肤,成“X”型,并挤出少量血,然后将撒有药粉之小块伤湿止痛膏(或胶布)贴在穴位上。注意不可割划太深,每周1次,穴位轮换。
第2组穴采用第2组药物贴敷,每次取主穴1个,酌加配穴1个。贴时将膏药加温融化,5天一换,穴位轮用。
第3组穴为点刺加芥末贴敷。先将芥末粉10克(小儿及少女用5~7克),用温水调成糊状,摊在纱布上,面积约2~3厘米,厚0.5厘米。先令患者以1.3%食盐水漱口,然后用消毒三棱针以雀啄式在阿是穴每个刺激点,迅速点刺10~20下,然后将芥末敷于面颊外侧相应部位,约相当于下关、颊车、地仓3穴。病情重者,可加敷太阳等穴。敷后12~24小时取下。局部红肿,起水泡,宜按烫伤治疗。敷药后如出现热痛或流泪等,系正常现象,多在4小时左右停止。
上述方法,可单用一种,亦可轮用。一、二两组穴位,可以互相交替应用。
(三)疗效评价
穴位贴敷法治疗本病患者869例,痊愈668例(76.9%),显效111例(12.8%),有效67例(7.7%),无效23例(2.6%),总有效率为97.4%[15~18]。
针罐
(一)取穴
主穴:分2组。1、阿是穴;2、地仓、颊车、太阳。
配穴:睛明、承浆、听会、大迎、丝竹空。
阿是穴位置:颧髎穴下后方1寸许。
(二)治法
主穴每次用1组,交替轮用。配穴为透针所到之止穴,据主穴需要而定。第一组阿是穴,以28或30号毫针进3针,分别自皮下透向睛明、地仓、颊车,施捻转手法,平补平泻,运针1~2分钟后,出针,然后在针处拔火罐10~15分钟。第二组,在患侧地仓进2针,沿皮透刺至承浆;再从颊车进针2支沿皮透刺到听会和大迎穴;太阳进针2支,沿皮透刺至丝竹空和四白穴,留针20分钟。上述2组均为隔日1次,15次为一疗程。平时嘱患者自行按摩患部。
(三)疗效评价
以多针透刺配合拔火罐,共治800例,结果痊愈783例(97.9%),显效12例(1.5%)有效5例(0.6%),有效率达到100%[19]。
温针
(一)取穴
主穴:下关。
配穴:颊车、地仓、颧髎、太阳、四白、迎香、阳白、水沟、承浆、牵正。
(二)治法
主穴必取,酌加配穴3~4穴,交替轮用。下关穴取患侧,以28号毫针深剌得气后,针柄上置一1寸长之艾条段,距皮肤约1寸左右,点燃灸灼,以病人感温热为度,待艾段燃尽出针。备用穴采用针剌或透剌之法。下关穴温针,也可用95%酒精中浸过之棉球,燃着后烧针,热度以病人能耐受为度。第一疗程每日一次,共针10次,停针3~5天,继续下一疗程,改为隔日1次。
(三)疗效观察
共观察237例,结果痊愈196例(82.7%),显效21例(8.9%),有效18例(7.6%),无效2例(0.8%),总有效率99.2%[20~22]。
电针加穴位红外线照射
(一)取穴
主穴:阳白、下关、地仓、禾髎、鱼腰。
配穴:翳风、合谷。
(二)治法
主穴每次取3~4穴,酌加配穴。先以毫针刺,提插结合捻转手法持续1分钟后,即接通电针仪,用疏密波,强度以面部肌肉出现轻微抽动为宜,刺激15~20分钟。取针后,用红外线灯照射,灯与皮肤距离为31~40厘米左右,照射时间约15~20分钟。为防止红外线损伤眼睛,照射前,宜以3×3厘米纱布数层将患者双眼盖住。在照射过程中,要调整灯距,以免灼伤皮肤。亦可电针后,留针照射。照射完毕出针,再按摩10~15分钟。隔日1次,5~7次为一疗程,停针3~5天再作下一疗程。
(三)疗效评价
以上法共观察221例,有效率在98~100%之间[23~25]。
综合法
(一)取穴
主穴:分3组。1、夹脊颈1~7,地仓、四白、阳白、下关;2、臼间、纠正;3、上2(腕踝针穴)。
配穴:攒竹、迎香、翳风、合谷、足三里。
臼间穴位置:口腔内后壁,上下臼齿咬合线上。
纠正穴位置:手小指尺侧指掌关节横纹头赤白肉际处。
(二)治法
主穴每次可取1组,亦可2组或3组综合取用。疗效不满意时,可酌加或改用配穴。第1组穴操作法:先取体穴2~3个,行透刺法,法同前述。在留针期间,以皮肤针叩刺夹脊颈1~7,包括督脉及椎旁,反复以中等度手法叩刺3~5遍,然后用艾条温灸至穴区潮红。第2组穴,针尖朝向屏间切迹底水平线进针,针深约2寸,提插2~3次,得气后即予出针;纠正穴可用28号毫针深刺,透合谷穴,略作捻转,使针感强烈后出针。患侧颊内粘膜如有瘀血,可用消毒三棱针点刺出血。第3组上2区,相当于内关穴而稍低些。用32号毫针2寸长,成30度角速刺入皮内,进后,放平针体,使针尖向肘部并与前臂平行,在皮下缓缓送入1.5寸左后,患者应无疼痛或酸麻胀等感觉,留针30分钟。第一、二组穴宜隔日1次,第3组穴可每日1次。15次为一疗程,疗程间隔3~5天。
(三)疗效评价
共治682例,痊愈339例(49.7%),显效188例(27.6%),有效98例(14.4%),无效47例(6.9%),总有效率93.1%[26~28]。
刺血
(一)取穴
主穴:为口腔内粘膜刺区,共三个。后区:患侧大臼齿对侧;中区:串侧小臼齿对侧;前区:患侧上下犬齿对侧。
(二)治法
每次可选定一个刺区。上部病变较重者取后区,中部病变较重者取中区,下部病变较重者取前区。如病程短者,可探寻得口腔粘膜的麻痹区或硬结处。治疗时,先令患者用温盐水漱口,清洁口腔,再以消毒之铍针(如无铍针可用手术刀代替)在选好之刺区,对口腔粘膜划割,作斜切口,长1.0~1.5厘米,深0.1~0.3厘米(小儿酌减)。然后用拇指与食、中指按摩挤压,并以压舌板向下刮血,体壮多出,体弱少出,直至血色鲜红为止。术后以5%盐水棉块蘸少许白糖敷贴刺血处。上法每日或隔日施行1次。注意:操作时应严格消毒,有出血倾向者及孕妇禁用本法。
(三)疗效评价
以上法共治1248例,结果痊愈828例,显效247例,有效163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99.2%[29]。
苇管器灸
(一)取穴
主穴:阿是穴。
阿是穴位置:患侧耳道口。
(二)治法
先应制作苇管器这一灸具。施灸时,令病人取卧位,将纯艾制成半个花生米大小的艾炷,放在苇管器半个鸭嘴形处,用线香点燃后,将胶布封闭苇管器内端插入耳道内。施灸时,以耳部感到温热为宜,一般皮肤温度约升高2~3℃,每次灸3~9壮。每日1次,10次为一疗程,疗程间隔3天。
(三)疗效评价
以上法共治51例,结果治愈33例,显效8例,有效9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8.04%[20]。
体针(之二)
(一)取穴
主穴:阳白透鱼腰、阳白透攒竹、阳白透丝竹空、颧髎透迎香、颧髎透地仓、颧髎透夹承浆、颊车透颧髎、下关透颧髎。
(二)治法
一般每次取三对穴,交替应用。 按所透两穴之间的距离选 取相应长度的毫针,以15度夹角的方向行沿皮透剌至预定穴区。透剌完毕,以食、拇指将针柄向一个方向捻转,直到针下出现阻滞而不能作单方向旋捻时,再行牵拉:紧握针柄,向透剌相反方向进行快速、轻柔、有弹性的牵拉,每组穴牵拉3分钟左右,每隔10分钟行上述方法一次。共3~4次。在最后一次时,将瘫痪肌群牵拉至与患侧基本对称的位置,并以胶布固定针柄 ,留针1小时后,反捻针柄取针。第一个月隔日针1次,第二个月隔2日针1 次,第三个月隔3日针1 次,一般须治三个月。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zonghe/41362.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