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推拿艾灸 >> 健康综合

脾虚能吃杏吗

众妙之门 2023-08-15 01:37:05

脾虚是否能吃杏,需要结合具体病症表现分析。

从现代医学角度而言,杏的果肉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矿物质、碳水化合物、膳食纤维等成分,有一定的营养价值,且容易被机体消化和吸收,对提高抵抗力有一定的帮助;而从中医角度而言,杏还具有消食开胃的作用,可以缓解脾虚引起的不思饮食、食欲不振等症状,所以脾虚患者一般可以适量吃些杏,不用担心。但是,杏含有较多的果酸成分,如果脾虚本身还伴有胃反酸、吐酸水等情况时,则不建议吃杏,以防刺激胃酸分泌,影响脾胃功能。

脾虚患者平时可以食用一些益脾、健脾的食物,例如山药、莲藕、扁豆、红枣等。如果脾虚问题相对严重,建议积极就诊中医科进行专业调理。

为什么说“桃养人,杏伤人,李子树下埋死人”?

桃养人:桃具有补中益气、养阴生津、润肠通便的功效,尤其适用于气血两亏、面黄肌瘦、心悸气短、便秘、闭经、淤血肿痛等症状的人多食。

杏伤人:《食经》说:"味酸,大热","不可多食,生痈疖,伤筋骨"。《日华子本草》说:"热,有毒"。《本草衍义》说:"小儿尤不可食,多食致疮痈及上膈热"。生活中的实践证明,杏的酸味使人"牙倒",对牙齿不利,强酸味对钙质有破坏作用,对小儿骨骼发育有可能造成影响。

一次食杏过多,还能引起邪火上炎,使人流鼻血、生眼眵、烂口舌,还可能引起生疮长疖、拉肚子。杏伤人"是实,不可多吃。但是正像养人的桃对人也有害处一样,伤人的杏并非对人没有好处,这里就不说了。

李子树下埋死人:李子危害人体也确有其事,孙思邈说:"不可多食,令人虚"。《滇南本草》载:"不可多食,损伤脾胃"。

《随息居饮食谱》也有"多食生痰,助湿发疟疾,脾虚者尤忌之"的话。生活中证实,多食李子能使人表现出虚热、脑胀等不适之感。发苦涩味和入水不沉的李子有毒,也是不能吃的。李子多食生痰,损坏牙齿,体质虚弱的患者宜少食。

扩展资料:

《中国居民膳食宝塔》中建议每人每天食用水果200-400克,适当吃些水果对身体有好处。但是“桃养人,杏伤人,李子树下埋死人”这句流传了很久的俗语让人对水果又爱又怕,想吃却又不敢吃。

桃,性温,有滋补作用,在现实生活中很少有人吃多了桃子有什么不适;杏,性热,很多人有吃杏多了上火的经历;李子,性凉,对肝脏有益,但是吃多了容易拉肚子,很多人有这样的体会。

这样看来,桃可以多吃,杏、李子要少吃。其实“桃养人,杏伤人,李子树下埋死人”主要是强调吃水果带来的危害。古人的饮食结构中肉类食物占的比例很少,饮食清淡,所以那时候人们的体质偏虚寒,容易患上的疾病多为寒证,所以养生保健方面提倡温补养阳。

桃性温,符合这一原则,而且较平和,常吃多吃无害,于是就有了“桃养人”一说。杏性热,容易上火,不宜多吃,所以有“杏伤人”的说法。李子性凉,与这一原则相悖,而且凉性食物吃多了伤脾,这就是李子吃多了会拉肚子的原因。

脾为后天之本,脾虚的话,吃下去的食物不容易消化吸收,这在古代是很危险的,食物不消化,跟不吃饭差不多,会饿死的,于是有了“李子树下埋死人”的说法。

由此看来,李子是吃多了危害最大的,那么,我们还要不要吃李子呢?食物有利还是有害不是绝对的,时代在变化,人们的饮食结构、体质也在变化,现代人饮食结构中肉类占的比例较多,体质多偏热,吃点李子倒是更有利于健康。

首先是桃。从现代营养学角度讲,桃中铁的含量在水果中是比较高的,糖类主要是果糖,甜度大,生糖指数低,而且桃中含果胶比较丰富,对减肥,预防高血脂、高胆固醇有帮助。

接下来是杏。杏仁是经常吃的零食,有止咳平喘、润肠通便的功效,药用价值较高,除了直接食用还可以做成杏仁露以及多种点心。杏中的胡萝卜素含量在水果中名列前茅,有助于预防维生素A缺乏。

最后是李子。就营养成分而言,李子的营养价值不高,但是李子的药用价值较高。李子有益肝脏,中医常用李子治疗肝病。胃热没有食欲,吃点李子或者喝杯李子汁就能起到清胃热、开胃、增进食欲的作用。

“桃养人,杏伤人,李子树下埋死人”是古人经验的总结,指出吃水果过多有害健康,提示我们吃东西不要过量,而且是否有害也是跟个人的健康状况有关的,所以大家不必恐惧。

:水果勿多吃

杏的禁忌有哪些 什么人不能吃杏

吃李子注意事项
1、食用李子不能过量,过量易引起虚热脑胀、损伤脾胃;
2、脾虚痰湿及小儿不宜多吃,因为多食易生痰湿、伤脾胃,也会损害牙齿;
3、急慢性胃肠炎患者忌服;
4、没有熟透的李子切记不能吃;
5、吃李子忌与蜂蜜、鸭蛋、雀肉、鸡肉、青鱼等同食,这些食物与李子会相克。
详细情况建议可以咨询一下硚口的武汉现代妇产的医生。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jiankangzonghe/40482.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