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推拿艾灸 >> 健康综合

中药小青龙汤主治什么

大道家园 2023-07-31 23:51:30

中药小青龙汤主治外感风寒、寒饮内停病症。

小青龙汤是由麻黄、桂枝、半夏、五味子、甘草等中药制成,麻黄、桂枝具有发汗解表的功效,桂枝具有开宣肺气以解咳喘的作用。另外,半夏、五味子、甘草等具有燥湿化痰、和胃降逆、敛肺止咳等功效,因此此汤剂具有解表散寒、温肺化饮的效果。外感内饮所致的支气管炎、肺炎、百日咳、肺源性心脏病等疾病可遵医嘱使用此方进行调理,以改善恶寒发热、头身疼痛、咳嗽、喘息、痰涎清稀而量多、胸痞等症状。小青龙汤还具有宣鼻通窍的功效,鼻塞、流清鼻涕的患者还可遵医嘱加辛夷、苍耳子进行治疗,此外,水肿患者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小青龙汤加茯苓、猪苓进行调理,还可起到利水消肿的目的。

小青龙汤应严格遵医嘱服用,以免擅自用药损伤身体健康,服药过程中如果出现任何不适,应及时寻求医生的帮助。

请看看这个中医药方子!是治疗什么的?

这是小青龙汤合射干麻黄汤加石膏,小青龙汤解表散寒、温肺化饮,主治:外寒里饮证;射干麻黄汤宣肺祛痰、下气止咳,主治:痰饮郁结、气逆喘咳证。石膏清热泻火。
该方对于肺部气机的宣降,痰饮的排出,都是非常有针对性的,病人可能还有点低热,所以加石膏清热。对于肺癌晚期的病人,肺功能的提升、肺气的升降有力,才能促进身体的抵御能力和修复能力,这个方子,不仅对症,而且应该出自一名经验丰富的中医之手。

小青龙汤简介

目录1拼音2英文参考3概述4《伤寒论》方之小青龙汤 4.1组成4.2小青龙汤的用法用量4.3功效主治4.4方解4.5运用4.6现代适应证 4.6.1支气管炎4.6.2支气管哮喘4.6.3肺气肿 4.7小青龙汤的药理作用 4.7.1抗病原微生物作用4.7.2抗炎、抗氧化作用4.7.3抗过敏及抗变态反应作用4.7.4解痉平喘、止咳化痰作用4.7.5解热、镇痛作用4.7.6对心血管的作用4.7.7调节免疫功能的作用 4.8歌诀4.9谐音趣记 5明·方贤著《奇效良方》之小青龙汤 5.1处方5.2功能主治5.3小青龙汤的用法用量5.4出处 6《易简方》之小青龙汤 6.1方名6.2组成6.3主治6.4小青龙汤的用法用量6.5各家论述 7《罗氏会约医镜》卷十九方之小青龙汤 7.1方名7.2组成7.3主治7.4小青龙汤的用法用量 8《玉机微义》卷十四方之小青龙汤 8.1方名8.2小青龙汤的别名8.3组成8.4功效8.5小青龙汤的用法用量8.6加减 9《太平圣惠方》卷九方之小青龙汤 9.1方名9.2小青龙汤的别名9.3组成9.4主治9.5小青龙汤的用法用量9.6制备方法 10参考资料附:1古籍中的小青龙汤 1拼音 xiǎo qīng lóng tāng

2英文参考 Small Qinglong Decoction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xiaoqinglong decoction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3概述 小青龙汤约有同名方剂6首,最为常用者为《伤寒论》方。组成为麻黄9g、桂枝9g、细辛6g、干姜6g、白芍9g、半夏9g、五味子6g、炙甘草6g。具有解表散寒、温肺化饮之功效。主治外寒内饮证。症见恶寒发热,无汗,头身疼痛,胸痞喘咳,痰涎清稀量多,或痰饮喘咳,不得平卧,或身体疼重,头面四肢浮肿,舌苔白滑,脉浮。现用于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气肿等属外感风寒,内有停饮者。[1]

4《伤寒论》方之小青龙汤 实验研究:本方对气管平滑肌有松驰作用,并有抗过敏和抗胆堿能神经作用[2]。该方剂对慢性支气管炎或急性发作,支气管哮喘,老年性肺气肿3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既能抗感染、抗变态反应、抗炎、解痉平喘、祛痰,又能镇静、减轻氧耗。既能对一般症状进行治疗,又能对并发症、肺心病等进行预防和治疗,其组方科学性、严密性不亚于现代医学对上述3种疾病的治疗方案,而且重视了自身免疫功能的调节特别注意到慢性阻塞性肺疾患血液高凝状态的治疗。中医学中该方剂使用时对阴虚干咳、无痰或痰热,症见咳痰黄稠、舌苔黄、口渴、脉数不宜使用,这可能与麻黄能诱发心动过速有关,本来脉数的人加麻黄则脉更速;半夏可抑制腺体分泌,有阿托品样作用,故而不利于痰黄稠时痰的稀释;口渴时说明体液不足,桂枝有利尿作用,因此体液本来不足之躯,再予利尿当属雪上加霜。[3]

4.1组成

麻黄(去节)、芍药、细辛、干姜、炙甘草、桂枝(去皮)各三两,五味子、半夏各半升[2]。

麻黄(去节)9g、桂枝9g(去皮)、细辛6g、干姜6g、白芍9g、半夏9g(洗)、五味子6g、炙甘草6g[4]

麻黄9g、桂枝9g、细辛6g、干姜6g、白芍9g、半夏9g、五味子6g、炙甘草6g[1]

麻黄(去节)、芍药、细辛、干姜、甘草(炙)、桂枝(去皮)各三两,五味子半升,半夏半升(洗)[5]。

4.2小青龙汤的用法用量

先以水煮麻黄,去上沫,再入诸药同煮,分三次服[2]。

上药八味,以水一升,先煮麻黄去上沫,纳诸药,煮取300毫升,去滓,分两次温服。

若口渴,去半夏,加栝楼根9克;微利,去麻黄,加荛花(熬令赤色)5克;噎者,去麻黄,加附子(炮)1枚;若小便不利,少腹满者,去麻黄,加茯苓12克;若喘,去麻黄,加杏仁(去皮、尖)9克。

以水一斗,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纳诸药[5]。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5]。

4.3功效主治

《伤寒论》方之小青龙汤具有解表散寒,温肺化饮之功效。主治外寒内饮证。症见恶寒发热,无汗,头身疼痛,胸痞喘咳,痰涎清稀量多,或痰饮喘咳,不得平卧,或身体疼重,头面四肢浮肿,舌苔白滑,脉浮。[1]

《伤寒论》方之小青龙汤功能解表散寒,温肺化饮,治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或少腹满,或喘者;并治溢饮,身体重痛,肌肤悉肿。近代也用于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气肿而见喘咳痰白清稀者[2]。

4.4方解

本方主治风寒束表,水饮内停之证。风寒束表,皮毛闭塞,卫阳被遏,营阴郁滞,故见恶寒发热,无汗,身体疼痛;素有水饮之人,一旦感受外邪,每致表寒引动内饮,水寒相搏,饮动不居,水寒射肺,肺失宣降,故咳喘痰多而稀;水停心下,阻滞气机,故胸痞;水流胃中,胃气上逆,故干呕;水饮溢于肌肤,故浮肿身重;舌苔白滑,脉浮,是为外寒内饮之佐证。对此外寒内饮之证,单纯发汗散寒,则水饮不化,单纯温肺化饮,则风寒不散,惟解表化饮,表里同治为宜。方中麻黄、桂枝相须为君,发汗散寒以解表邪,且麻黄又能宣发肺气而平喘咳,桂枝温阳以利内饮之化,干姜、细辛为臣,温肺化饮,兼助麻桂解表。然而素有痰饮,纯用辛温发散,既恐耗伤肺气,又须防诸药温燥伤津,故配以五味子酸收敛气,芍药和营养血,并为佐制之用;半夏燥湿化痰,和胃降逆,亦为佐药;炙甘草益气和中,又能调和诸药,是兼佐使之用。药虽8味,配伍严谨,开中有合,宣中有降,使风寒解,营卫和,水饮去,宣降有权,则诸症自平。

方中麻黄、桂枝发汗解表,兼能宣肺平喘;芍药配桂枝以调和营卫;干姜、细辛内以温化水饮,外以发散风寒;半夏燥湿化痰,蠲饮降浊;五味子敛肺止咳,并防温药耗散肺气;甘草缓和药性。共成散寒解表,化饮平喘之剂[2]。

本方的配伍特点可归纳为:①以麻、桂解表散寒,配白芍酸寒敛阴,使散中有收。②姜、辛、夏温化痰饮,配五味子敛肺止咳,令开中有合,使之散不伤正,收不留邪。[4]

4.5运用

1.小青龙汤(《伤寒论》方)主要是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气肿、肺心病等患者感冒风寒后,诱发或加重了咳嗽和气喘,并且痰涎清稀量多,即中医所称的外感风寒,水饮内停证的一首常用方剂。临床运用时须辨别清楚一定是寒性感冒,并且症状比较重,即恶寒发热、头身疼痛、无汗等症状明显,同时又有咳嗽气喘、痰涎量多而清稀或呈泡沫状时,就可以使用本方来治疗。[6]

2.加减法:若恶寒甚者,可加重麻、桂用量,以加强发汗解表的作用;若外寒较轻者,可去桂枝,麻黄改用炙麻黄;兼有内热而出现烦躁者,可加生石膏以清热除烦;若喉中痰鸣,可加杏仁、款冬花、射干以化痰降气平喘。[1]口渴者,去半夏之燥,加天花粉以清热生津;喘者加杏仁以利肺平喘[4]。若口渴,去半夏,加天花粉三两;微利,去麻黄,加荛花(炒令赤色)鸡子大;噎者,去麻黄,加炮附子一枚;小便不利,少腹满,去麻黄,加茯苓四两;气喘,去麻黄,加杏仁(去皮尖)半升[2]。

3.本方以恶寒发热,无汗,喘咳,痰多而稀,舌苔白滑,脉浮为证治要点。本方辛散温化之力较强,必须确属水寒相搏于肺者,方可使用,应视病人体质强弱酌定剂量。阴虚干咳无痰或痰热,症见咳痰黄稠,舌苔黄,口渴,脉数者不宜使用。[4]

4.6现代适应证

[7]

适应证:常用于慢性支气管炎或急性发作,支气管哮喘,老年性肺气肿等病属外寒内饮证者。

4.6.1支气管炎 支气管炎患者连续咳嗽、咳痰3个月以上,或每年咳嗽2个月以上,连续超过2年并除外心肺和其他疾病者为慢性支气管炎。其病因主要是机体和呼吸道局部抵抗力降低,外周常常见细菌等微生物感染,有害气体、尘埃吸入、过冷过热、空气干燥等,常见感染微生物是腺病毒、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鼻病毒、单纯疱疹病毒等;常见细菌为流感嗜血杆菌、肺炎链球菌、衣原体、支原体等。也有在病毒感染基础上继发细菌感染者。同时吸人职业性粉尘及化学物质如花粉、粉尘或空气污染大气中的有毒气体,或蛋白酶-抗胰蛋白酶失衡等细菌蛋白质的过敏以及体内的因素等均是常见的病因。病原微生物在呼吸道生长繁殖及其代谢产物、毒素等作用对支气管黏膜破坏,从而引起支气管黏膜充血、水肿,上皮细胞破坏、渗出和原核细胞浸润等,慢性期主要是支气管壁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临床上主要以慢性咳嗽、咳痰,两肺支气管内可闻及干湿哕音为主要表现。

4.6.2支气管哮喘 支气管哮喘是由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和T淋巴细胞等多种炎性细胞参与的慢性炎症、变应性炎症或过敏性炎症,这种气道炎症使易感者对各种 *** 因子具有气道高反应性,并可引起呼吸道狭窄,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喘息、呼吸困难、胸闷或咳嗽等。支气管哮喘发病机制十分复杂,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影响哮喘的发展,其主要病理改变为:①气道黏膜中可见大量炎性细胞浸润;②气道上皮损伤与脱落,纤毛细胞有不同程度的损伤,甚致坏死;③气道壁增厚,黏膜水肿,胶原蛋白沉着;④气道黏液腺肿大,血管壁通透性增高,气道黏膜充血水肿,渗出物质增多,黏液滞留导致气道黏液栓形成;⑤气道平滑肌收缩,部分出现功能性改变及缺陷。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哮鸣音。

4.6.3肺气肿 肺气肿大多是由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等发展而来。其主要病理改变是由于上述病原微生物造成支气管黏膜不同程度的纤维增生或溃疡,导致气道狭窄和阻塞以及细支气管周围炎,从而造成纤毛运动障碍和痰液分泌增多,痰液不易排出而阻塞,进一步发展为支气管壁溃疡、破坏,形成肉芽组织和机化,小支气管塌陷,从而形成阻塞性肺气肿。肺气肿时,肺弹力组织破坏,肺泡壁破坏抑制终末细支气管远端部分包括呼吸性支气管、肺泡管、肺泡囊及肺泡均膨胀扩张。初期肺活量可正常,后期肺活量下降,肺血管痉挛,血容量及血黏滞度增加,再加上肺毛细血管床减少,从而引起肺循环阻力增高,使右心负荷加重,最后发展为肺源性心脏病。

4.7小青龙汤的药理作用

[8]

4.7.1抗病原微生物作用 小青龙汤中的8味药大多数具有抗病原微生物作用。其中君药麻黄、桂枝对多数细菌如金黄色及白色葡萄球菌、伤寒杆菌、百日咳杆菌、结核杆菌、甲乙型链球菌、炭疽杆菌、铜绿假单胞杆菌、痢疾杆菌、肺炎双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奈瑟双球菌及常见皮肤真菌有抑制作用,对甲型流感病毒、孤儿病毒等均有抑制作用。臣药细辛醇浸出液及挥发油体外实验有明显的抑菌作用,对革兰氏阳性菌、枯草杆菌、伤寒杆菌、结核杆菌等均有抑菌作用。细辛所含黄樟醚有抗真菌作用。干姜对霍乱弧菌、葡萄球菌、沙门菌、链球菌、肺炎球菌、伤寒杆菌、蓳色毛癣菌、 *** 滴虫等亦有抑制作用,同时有显著的灭螺和抗血吸虫作用。佐药芍药抗菌作用强,抗菌谱广,除对上述大部分细菌有抑制作用外,还对草绿色链球菌、副伤寒杆菌、变形杆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对堇色毛癣菌、许兰黄癣菌等10余种真菌也有抑制作用,芍药中的没食子酰基葡萄糖有抗病毒作用。五味子对上述绝大部分细菌、真菌、病毒均有直接抑制作用。半夏有抗真菌作用。使药甘草提取物除对上述部分细菌有抑制作用外,还对阿米巴原虫、滴虫、幽门螺旋杆菌有抑制作用,同时有抗真菌作用;甘草甜素对艾滋病毒、肝炎病毒、单纯疱疹病毒Ⅰ型、水痘、腺病毒Ⅲ型、带状疱疹病毒、牛痘病毒等均有抑制作用;甘草酸对柯萨奇病毒、腺病毒、合胞病毒抑制作用强,甘草热水提取物对华支睾吸虫有杀虫作用。故从现代医学角度分析,上述各药抗菌谱有互相补充作用。小青龙汤对由上述病原微生物感染所致的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气肿有治疗作用。

4.7.2抗炎、抗氧化作用 君药麻黄提取物麻黄堿、伪麻黄堿、二甲基苯基噻唑啉酮及合成的伪二甲基苯噻唑啉酮等通过抑制花生四烯酸的代谢,抑制前列腺素E2的生物合成及对抗炎性物质,对炎症早期渗出有抑制作用,同时对炎症后期肉芽组织形成也有抑制作用。桂枝单味煎剂对炎症的多个环节发生影响,特别是抑制前列腺素E的合成及释放,清除自由基,可明显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抑制棉球肉芽肿;桂枝挥发油可部分从呼吸道排出,对呼吸道炎症有消炎作用。臣药干姜有明显的抗炎消肿作用。细辛的挥发油及水和醇提取物则分别具有抗炎解热作用,对炎症的水肿、渗出及肉芽组织增生均有抑制作用。佐药五味子有与人参相似的适应原样作用,能增强机体对非特异性 *** 的防御能力;同时五味子水提液可使动物RBC中SOD、全血GHSPx活性明显升高,血中及RBC中LPO水平明显减少;五味子酚有直接清除氧自由基的能力,使心肌MDA减少,使大脑SOD活性升高,具有明显抗氧化作用。芍药中的芍药总苷对毛细血管通透性亢进、渗出、水肿及增生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对多种实验性炎症、特异性和免疫性炎症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使药甘草具有保泰松或氢化可的松样的抗炎作用,其抗炎成分主要是甘草酸及甘草次酸,通过抑制PGE2的作用及减少PGE2的生物而对多种炎症起作用,而且对Ⅰ、Ⅱ、Ⅲ期炎症都有抑制作用;甘草通过抑制纤维酶系统的活化、降低血清对毛细血管通透性的促进作用、抑制细胞膜通透性的亢进3个环节而发挥对免疫性炎症的抑制作用,甘草酸及甘草次酸还能清除自由基,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青龙汤的配伍中无论君、臣、佐、使各药均有抗炎作用,而且抗炎作用可作用于不同炎症时期、不同种类的炎症和炎症的不同环节,故而对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气肿等慢性炎症有治疗作用。足见前人在组方和临床应用方面的科学性和严密性。

4.7.3抗过敏及抗变态反应作用 青龙汤中的君药麻黄水或醇提取物体外实验呈现抗过敏作用,对与Ⅰ型变态反应有关的嗜堿性粒细胞及肥大细胞释放组胺等化学介质有抑制作用,并呈现抗补体作用,抑制肥大细胞脱颗粒,抑制致敏豚鼠肠管组胺的释放,缓解由抗原 *** 而增强的肠管蠕动。桂枝在嗜异性抗体反应中显示出抑制补体活性作用,同时还能抑制肥大细胞脱颗粒,减少过敏介质释放,故亦有较强的抗过敏作用。佐药芍药中的芍药总苷通过对T细胞的调节,对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具有双相调节作用。五味子也有抗过敏作用。使药甘草中的甘草酸、甘草次酸本身具有类固醇样作用,甘草酸能抑制组胺释放剂——化合物48/80引起的肥大细胞脱颗粒,从而阻止过敏介质的释放;甘草粗提取物Lx能明显抑制抗原对卵白蛋白的IgE应答,从而对过敏性休克有保护性效应。

4.7.4解痉平喘、止咳化痰作用 麻黄所含麻黄堿或伪麻黄堿对支气管平滑肌有松弛作用,因而可扩张支气管而发挥平喘作用,二者均能缓解由组胺或乙酰胆堿所致的呼吸道阻力增加。麻黄平喘作用的机制是:①直接兴奋支气管平滑肌β受体,激活腺苷酸环化酶,升高细胞内cAMP,使平滑肌松弛;②可直接兴奋支气管黏膜血管平滑肌的α受体而使血管收缩,降低血管通透性,减轻支气管黏膜水肿;③阻止过敏介质释放;④促进肾上腺素能神经末梢和肾上腺髓质嗜铬细胞释放递质而间接发挥拟肾上腺素作用。麻黄堿还能兴奋呼吸中枢,增加每分钟呼吸量,有中枢性镇咳作用,麻黄挥发油亦具有平喘、祛痰作用。桂枝挥发油被吸收后,经肺排出,可稀释其分泌液的黏稠度,呈现祛痰止咳的作用。臣药干姜同样具有镇咳作用,五味子对呼吸系统有兴奋作用,且有镇咳祛痰的作用。芍药能抑制副交感神经末梢乙酰胆堿的释放,从而对平滑肌起到解痉作用;芍药总苷作用于神经中枢,直接改善细胞呼吸,从而起到抗缺氧的作用。半夏有镇咳祛痰的作用,姜半夏对大鼠实验性硅沉着肺的发展有抑制作用,使全肺胶原蛋白量降低,这些均对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气肿等慢性病理变化有改善作用;甘草合剂口服液能覆盖在发炎的咽部黏膜,缓和炎症的 *** ,甘草还能促进咽喉及支气管的分泌,使痰液容易咳出,从而起到镇咳祛痰作用,甘草还具有解平喘作用。

4.7.5解热、镇痛作用 君药麻黄堿通过激动α2受体提高中枢性痛觉阀值而产生镇痛作用。麻黄挥发油及萜松醇有明显的解热降温作用。桂枝中的桂皮醛有一定的镇静、镇痛作用,同时具有解热降温作用。臣药干姜亦有镇静、镇痛、镇呕作用。细辛挥发油及水提取物分别具有解热、镇痛、镇静作用。半夏和水半夏煎剂有镇静催眠作用,同时增加戊巴比妥钠的催眠作用。甘草及芍药均有镇静解痉的作用,芍药中的芍药总苷除能解热、降温外还有镇痛、抗癫痫的作用。所以小青龙汤中的大部分药物具有镇痛、镇静、解热的作用,从而减少氧耗量,有利于上述疾病的治疗和恢复。

4.7.6对心血管的作用 麻黄堿能使心肌收缩力增强,心输出量增加,同时使心脑血管扩张,血流量增加;奥苷麻黄堿可降低血黏度、红细胞比容和血浆黏度,同时有抑制血小板血栓素A2的合成,抑制血小板聚集,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桂枝煎剂能增加冠脉血流量,增加心肌营养性血流,改善缺血再灌注心肌功能,减少LPO生成,提高SOD活性,改善微循环;桂皮所含桂皮油有利尿强心作用,而桂枝挥发油可扩张毛细血管,从而加强活血化瘀的作用;桂皮醛可抑制血小板聚集,并有抗凝血酶作用,降低全血黏度。细辛所含的消旋去甲乌药堿有强心扩血管的作用,细辛能改善左室泵功能,增加心肌收缩力,提高休克动物的平均动脉压,降低中心静脉压。而干姜的乙醇提取物能直接兴奋心脏和血管运动中枢而增强心房自发性运动,干姜挥发油有抗凝作用。抑制TXB2及PGS合成而具有抑制血小板聚集、抗血栓形成作用;五味子有β受体阻滞作用,使心肌收缩力减弱,心率减慢,降低心肌耗氧量,同时可提高心肌内RNA和心肌细胞代谢酶活性,加强和调节心肌能量代谢,改善心肌营养和功能,扩张冠状动脉,扩张血管.,降低动脉血压。芍药总苷可以扩张血管,抑制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而半夏煎剂能增加离体心肌冠脉流量,而且有抗心律失常作用。甘草不仅有降血脂作用,而且有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甘草提取液对多种原因所致心律失常均有拮抗作用,同时甘草中的异甘草素有抗血小板聚集作用。上述各药对于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气肿血黏滞度升高有明显的治疗作用;同时由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动脉压力增高,必然导致右心功能损伤,而小青龙汤中各味中药都具有强心扩冠作用,以及扩张周围血管、减轻心脏后负荷的作用,从而可防止或治疗心力衰竭。

人体体表面积计算器BMI指数计算及评价女性安全期计算器预产期计算器孕期体重增长正常值孕期用药安全性分级(FDA)五行八字成人血压评价体温水平评价糖尿病饮食建议临床生化常用单位换算基础代谢率计算补钠计算器补铁计算器处方常用拉丁文缩写速查药代动力学常用符号速查有效血浆渗透压计算器乙醇摄入量计算器
医学百科,马上计算!

4.7.7调节免疫功能的作用 小青龙配方除抗过敏、抗变态反应作用外,还有调节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臣药细辛油对体液免疫、细胞免疫均有明显抑制作用,能明显抑制植物血凝素(PHA)诱发的淋巴细胞转化,抑制溶血素抗体生成。芍药水煎剂灌服可显著提高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的吞噬百分率指数,其主要 *** 物质为白芍总苷(TGP),TGP不仅对巨噬细胞激活分泌的多种细胞因子均有明显的影响,而且对花生四烯酸代谢的环氧化酶和脂氧化酶途径均有显著抑制作用,并且可诱生干扰素;芍药二酮对人单核细胞IL1的生成有显著抑制作用;芍药中分离出的酸性多糖peonanSB及中性多糖peonanSA均有网状内皮系统激活效果;体外及体内实验表明TGP对T细胞功能呈机能和浓度依赖性双相调节作用,可促进特异性及非特异性调节细胞的诱导,同时对体液免疫也具有双相调节作用,白芍煎剂对体液免疫及细胞免疫均有增强作用。五味子粗多糖可提高机体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升高外周血WBC数;五味子油乳剂可促进细胞免疫功能,促进淋巴细胞DNA合成;五味子醇对以细胞免疫为主的免疫排斥反应有一定抑制作用。甘草不仅能增强NK细胞的活性,同时能诱导干扰素的生成。甘草多糖能提高网状内皮系统及单核细胞吞噬功能,甘草甜素能增强ConA诱导的淋巴细胞分泌IL2的能力,抑制肥大细胞释放组胺,抑制IgE、ConA、化合物48/80诱导的肥大细胞释放组胺,甘草次酸能提高淋巴细胞比率;甘草Lx可降低抗原量,抑制抗体生成,β甘草次酸是人体补体经典途径的抑制剂。

4.8歌诀

小青龙汤麻芍味,细辛草夏干姜桂;风寒客表内停饮,喘咳肢浮痰饮溃。[6]

4.9谐音趣记

曹操马老五跪下细心数生姜

5明·方贤著《奇效良方》之小青龙汤

5.1处方

半夏(汤洗.七钱),干姜(炮)、细辛(去叶)、麻黄(去根节)、肉桂(去皮)、芍药,各一钱半。甘草(炙.一钱),五味子(五分)。

5.2功能主治

明·方贤著《奇效良方》之小青龙汤治伤寒表证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咳嗽微喘,又治肺经受寒,咳嗽喘急。

5.3小青龙汤的用法用量

上作一服,水二钟,煎至一钟,不拘时服。

5.4出处

明·方贤著《奇效良方》

6《易简方》之小青龙汤

6.1方名

小青龙汤

6.2组成

半夏、茯苓、细辛、甘草、官桂各等分,麻黄、芍药倍之,干姜、五味子各增1半。

6.3主治

《易简方》之小青龙汤治久年咳嗽,痰涎壅盛,夜不得睡;脚气喘急。

6.4小青龙汤的用法用量

每服4钱,水1盏半,加生姜5片,煎至6分,去滓,食前服。

6.5各家论述

此方虽有麻黄,既有官桂,不致于发汗,服之不妨。

7《罗氏会约医镜》卷十九方之小青龙汤

7.1方名

小青龙汤

7.2组成

麻黄8分(去节,5分),桂枝8分,白芍8分,甘草8分,干姜(炮,5分),半夏1钱,五味11粒。

7.3主治

《罗氏会约医镜》卷十九方之小青龙汤治肺经受寒,咳嗽喘急,将成肺痈。

7.4小青龙汤的用法用量

水煎,热服。先服2剂。

8《玉机微义》卷十四方之小青龙汤

8.1方名

小青龙汤

8.2小青龙汤的别名

青龙汤(《校注妇人良方》卷二十四)

8.3组成

麻黄2钱,白芍(《保婴撮要》作“赤芍药”)2钱,干姜2钱,甘草(炙)2钱,细辛2钱,桂枝2钱,半夏1钱半,五味子1钱半,附子(炮)2钱。主治

8.4功效

《玉机微义》卷十四方之小青龙汤具有发表温中之功效。主治感寒发热,头痛,脉沉细,或呕或咳,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满,或喘。肺痈肺痿,恶寒喘嗽,寒邪内蕴;伤风冒寒,咳嗽喘急,肺胀胸满,鼻塞流涕,或干呕热咳,或作渴。

8.5小青龙汤的用法用量

水煎服。

8.6加减

脉浮,不用附子。

9《太平圣惠方》卷九方之小青龙汤

9.1方名

小青龙汤

9.2小青龙汤的别名

青龙汤(《外科发挥》卷四)

9.3组成

桂心1两,五味子半两,麻黄1两(去根节),白芍药2两,细辛3分,干姜3分(炮裂,锉),甘草1两(炙微赤,锉),半夏半两(汤洗7遍去滑),杏仁20枚(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

9.4主治

《太平圣惠方》卷九方之小青龙汤治伤寒4日,因下后大渴,服冷药过多喘急者。肺经受寒,咳嗽喘急。

9.5小青龙汤的用法用量

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9.6制备方法

请问:中医的小青龙汤,四子君汤,麦门冬汤,清燥救肺汤

小青龙汤(张仲景) 太阳行水发汗

小青龙汤治水气 喘咳呕哕渴利慰

姜桂麻黄芍药甘 细辛半夏兼五味

〔组成与用法〕 麻黄去节9克 芍药9克 干姜9克 五味子3克 甘草炙9克 桂枝去皮9克 半夏洗9克 细辛3克 水煎,去滓,分三次温服。

〔功效与主治〕 解表蠲饮,止咳平喘。主治风寒外束,水饮内停,症见恶寒发热无汗,喘咳痰多而稀,或痰饮咳喘,不得平卧,或身体疼重,头面四肢浮肿,舌苔白滑,脉浮者。

〔说明〕 本方所治证候,乃素有停饮,复感风寒所致。外寒内饮,扭结不解,单纯解表则水饮不除,专于化饮则外寒不解,唯发汗化饮,内外合治,才是正法。所以方用麻黄、桂枝为君,发汗解表,除外寒而宣肺气。干姜、细辛为臣,温肺化饮,兼助麻、桂解表。然肺气逆甚,纯用辛温发散,既恐耗伤肺气,又须防止温燥伤阴,故又以五味子敛肺气,芍药养阴血,并为佐制之用。半夏祛痰和胃而平逆气,亦为佐药。炙草益气和中,又能调和于辛散酸收之间,兼具佐使之用。八味相配,使风寒解而水饮去,肺气复舒,宣降有权,则诸症自平。然方中五味子、芍药用量不宜过多,以免恋邪。

本方为化饮解表之良剂,临证以恶寒发热无汗,咳喘痰多稀白,口不渴,苔白脉浮为使用依据。

本方与大青龙汤皆主风寒在表,但彼兼郁热烦躁,此兼寒饮内停,所以两者发表之药相同,而治里之药则别。大青龙汤配石膏以清热除烦,本方则用姜、辛、半夏温化寒饮,一佐寒,一伍热,迥然有别,临证切莫以其均名“青龙”而混淆误用。

麦门冬汤

【来源】《金匮要略》卷上。

【组成】麦门冬60克 半夏9克 人参6克 甘草4克 粳米6克 大枣12枚

【用法】上六味药,以水1.2升,煮取600毫升,分三次温服。

【功用】清养肺胃,降逆下气。

【主治】肺痿。肺胃津伤,虚火上炎,咳唾涎沫,气逆而喘,咽干口燥,舌干红少苔,脉虚数者。

【方论】方中重用麦门冬滋养肺胃,清降虚火为君;人参益气生津为臣;半夏降逆化痰为佐;甘草、大枣、粳米益胃气,生津液为使。诸药合用,使肺胃气阴得复,则虚火平,逆气降,痰涎清,咽喉利,咳喘自愈。

清燥救肺汤组成:桑叶(经霜)9克,石膏(锻)8克,甘草、胡麻仁、阿胶、枇杷叶(去毛)各3克,人参、杏仁各2克,麦冬4克。该方为清代医家喻昌所制。方中重用桑叶质轻性寒,走肺络而宣俩气,以清透肺中燥热之邪,体现了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的学术思想;由于桑叶入肺、肝二经,古人称之为“肺家肝药”,兼有清肝热的作用,能够防止在肺的气阴两虚时,遭到肝木的反侮,是为君药。再用石膏之辛寒,凉而能散,有透表解肌之力,以清泻肺热;麦门冬甘寒以润肺养阴,共为臣药。《难经》说“损其肺者益其气”,故用人参益气生津,甘草补益脾胃,有培土生金复津液之妙;阿胶、胡麻仁养阴润肺,使肺得清润,诸症自除;杏仁、枇杷叶清肺气、降、肺火,以上6味均为佐药。全方功能清肺之燥热,降肺之气逆,救肺之气服,故名“清燥救肺”。喻氏有感于“古今治气郁之方,用辛燥行气,绝无一方治肺之燥者,宗甘凉滋润之法,制清燥救肺汤”。

小青龙合剂主要治什么病?一周岁的小孩能吃吗

小青龙合剂源于东汉时期医圣张仲景《伤寒论》中的小青龙汤,经用现代科学技术提取精制而成,具有解表化饮,止咳平喘之功效。它在我国民间和临床应用已有千百万年历史,用于治疗肺炎咳嗽、风寒水饮喘咳痰稀等。西医诊断为急性支气管炎、肺炎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和支气管扩张继发感染争性发作,以及感冒所致的咳嗽、痰多等症。疗效确切,功效显著,是不可多得的千古良方。然而传统剂型存在着口味不好、携带不便、质量不稳定等缺点,疗效也大打折扣。小青龙合剂克服了以往的缺点,既确保了药物的疗效,又能方便患者服用,充分体现了现代化高科技与传统医药的高度结合。
【处方分析】
小青龙汤出自《伤寒论》,为医圣张仲景所创,方中麻黄、桂枝发汗解表,兼能宣肺平喘;芍药配桂枝以调和营卫;干姜、细辛内以温化水饮,外以发散风寒;半夏燥湿化痰,蠲饮降浊:五味子剑肺止咳,并防温药耗散肺气;甘草缓和药性。共成散寒解表,化饮平喘之剂。中医二千多年的临床运用表明,该方治疗因外受风寒、内有水饮引起的咳喘效果显著,服用安全。小青龙合剂是小青龙汤的现代制剂,现代研究表明,该方有平喘,搞过敏,扩张外周血管,升高皮肤温度,改善肾上腺皮质功能及肺功能等作用。
【产品特点】
1.止咳平喘祛痰,扶正固本,标本兼治。2.采用超临界提取高分子爆破技术,活性成份更高。3.合剂剂型服用方便更宜吸收。4.现代中药GMP认证企业生产疗效更佳。5.安全可靠,成人儿童皆适用。

小青龙合剂说明书中国医学健康网

【药品名称】 品 名:小青龙合剂 汉语拼音:Xiaoqinglong Heji
【成 份】 麻黄、桂枝、白芍、干姜、细辛、甘草(蜜炙)、法半夏、五味子。
【性 状】 本品为棕黑色的液体;气味香,味甜、微辛。
【功能主治】 解表化饮,止咳平喘。用于风寒水饮,恶寒发热,无汗,喘咳痰稀。
【用法用量】 口服,一次10~20ml,一日3次,用时摇匀。
【注意事项】
1.当药品性发生改变时禁止服用。
2.儿童必须在成人监护下使用并将此药品放在儿童不能接触的地方。
【批准文号】 国药准字19983129
【规 格】 每瓶100ml 【包 装】 玻璃瓶装。
【贮 藏】 密封,遮光。 【有 效 期】 2年。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jiankangzonghe/3916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