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在以前是一类令人十分可怕的病,凡是经过检査,说是患了癌症就如同宣判死刑,只有等死,真所谓“谈癌色变”。其实不是这样。
癌症之所以可怕,因为在人体中各个部位或脏器都有患癌肿的可能再有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发明治疗癌症的特效药。但是癌症虽然可怕,只要能坦然对待,积极地治疗,患癌症者带病延年为数还不少。
现在不时有报道某“抗癌俱乐部”评选抗癌明星,其中有肝癌患者存活了18年,这就推翻了过去常说的“患肝癌一般不能超过3个月”的结论观居然活了18年。世界卫生组织也发布,癌症只是慢性病,可防也可治。在此,说明一个问题,即癌症也并不可怕,只要防治得宜,也不是必死无疑的。
癌症目前已经成为一类常见病、多发病,严重危害人类的生命和健康。据最新统计资料,全国每年约有160万人患癌,其中130万人死于此病。在近20年中,我国癌症发病率上升了2倍。癌症已成为城市死亡率最高的一种疾病,在农村癌症已占疾病死因的第二位。癌症的祸害仍是目前不可避免的现实,防治癌症已是人类共同的目标和愿望。
癌症的发病原因
大多数学者认为,癌是多种因素促成的,包括“外源性”因素和“内源性”因素两种。
外源性因素
专家认为80%以上的癌症病因来自人类生活环境。
①化学因素加掏烟囱工人易患阴囊癌,吸烟的人因吸进烟雾中所含的有害物质,易患肺癌。
②物理因素:红外线、宇宙射线、X线等,如接触过多易患皮肤癌、白血病等。
③生物因素:如黄曲 霉菌、乙型肝炎病毒可引起肝癌,血吸虫寄生虫在大肠内易引起大肠癌。
④营养因素:多盐、高脂饮食、纤维素和维生素摄入不足,都与某些癌症有关。
内源性因素
①精神因素:严重精神创伤、长期忧郁悲伤的人容易患癌症。
②内分泌因素:女性进入更年期后,内分泌失去平衡最易患乳腺癌及子宫内膜癌。
③遗传因素:绝大部分癌症与遗传无关,只有少数家庭中有肿瘤聚集特点,如视网膜母细胞瘤、乳腺癌及大肠多发性息肉癌变等。
④年龄因素:年龄越大肿瘤发生率越高肿瘤在某种意义上说是老年病,所以老年人若发现有异常症状,应警惕癌症,及时检査确诊,防止延误漏诊。
1 防癌胜于治癌上医治未病,所谓的“治未病”,就是要防病于未然。癌症也一样,应以预防为主,要防癌于未然。中国的传统医学中医,最注重“治未病”,也就是注重疾病的预防和身体保健,甚至某种程度上可以说中医是一门预防和保健医学。可现实生活中的中国人,似乎并没有继承老祖宗的“防病”理念,眼光很短浅,而且不是一般的短浅,重治疗重临终的抢救而轻疾病预防、轻身体保健。
中国人得了大病,没有不重视的,全家人出动,倾其所有,直至倾家荡产。可以说,中国人对治疗可真是舍得投入,这当然也没错,有病要治,为了治病该投入的当然要投入,可想一想,其实是“亏本生意”。这种投入,其回报率很低,且存在极大的风险,因为极可能钱财打了水漂,正所谓“人财两空”,有的病不是投入就会一定会有回报,不是投入多就可以挽回的,在治癌问题上,钱有时并不能买来健康买来生命。可为什么多数人仍是死守这种观念不变?主要的原因可能是预防是一种远期投资,短期内看不到“收益”,潜意识中会觉得不值得,于是抱有侥幸心理,认为不见得癌症会找到自己。等不幸得了癌症,才开始意识到预防的重要性,这真是一种怪圈。
国人有时精明过头,精明反被精明误。这种所谓的精明其实是一种生活和消费观的反映,比如美国人舍得花钱在健身运动养生防病中,在看病治病中反而有些不舍得花钱,而中国人则相反。有这样一种说法:美国人用1000元钱去健身,100元钱买保健品,10元钱看病,1元钱用于抢救,而中国人则完全反过来,用1元钱去健身,10元钱买保健品,100元钱看病,1000元钱用在抢救上,也就是中国人要等到快死了才舍得花钱,表现得异常大方,甚至是不顾一切。经常是明明已经是癌症终末期,已经回天无力,中国人往往倾其所有甚至倾家荡产不顾一切去治,在生命的最后几个月甚至是最后几天,仍然不顾一切花钱想挽回不可能挽回的生命,可是在平时没有得病的时候,全是小气鬼,舍不得花钱。
看似精明的中国人,在治病防病方面真是“精明反被精明误”,根本不懂得算帐。癌症应以预防为主,不妨学着算一笔经济帐,防癌不舍得投资,治癌就必定会倾家荡产。防癌方面的投资,不完全是钱财的,还包括精力时间上的,比如有的人为了所谓的工作所谓的事业,明明知道很多生活方式不好,甚至可能致癌,但仍抱有侥幸心理,认为癌症不一定会找上他,愿意花时间在应酬抽烟喝酒上,愿意为了所谓的事业没日没夜的熬夜,饮食不规律,但不愿意那怕花一点点的时间去爬爬山跑跑步,陪陪孩子陪陪家人聊聊天放松一下身心。
工作当然要,事业当然要,赚钱也是应当的,但很多东西并不是完全冲突。前半辈子忙着赚钱,后半辈子忙着治癌,一辈子没消停过,不是悲剧吗?
2 多数癌症是可以预防的癌症是可以预防的,这是一个肯定的结论。中国与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署的一项研究发现,与癌症相关的行为和环境危险因素主要包括慢性感染、吸烟、饮酒等。研究认为,约60%的癌症是可以避免可以预防的。当然任何东西都没有绝对,我们永远无法做到完美,所以尽管我们做了百分百的努力,也还是可能会不幸得癌,但这决不能成为否认“癌症可以预防”的论据。为了避免某些人钻牛角尖,更准确的表述应该是“大多数癌症是可以预防的”。
当然,“可以”不等于“一定”,要将“可能性”转变为现实性,需要你做踏踏实实的努力,需要你将防癌措施付诸实践。
首先你必须在心理上要接受“癌症可以预防”这种观念。如果在心理上压根儿不相信癌症可以预防,你当然不会付诸实际行动。可怎样才能接受种观念呢?有的人就是不相信,因为现实生活中有很多让他不相信癌症可以预防的理由,比如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医生不是说吸烟可以致肺癌吗?可很多得肺癌的人并不吸烟,而很多吸烟的人也并没有得肺癌。这当然是现实,不能否认,但这显然是“无知”的表现。癌症可以预防,哪有这么简单就可以下结论?
为了让大家相信癌症可以预防,不妨展开谈一下癌症能预防的几点依据。
多数癌症的发生跟外在的环境密切相关,这个在前一章中有详细的论述,大家也非常了解了。既然多数癌症的发生与外在的环境相关,而显然,外在的环境是可以改变的。当然,这个外在的环境,既有大环境,也有小环境。因此,改变环境,既需要大家一起努力,也需要自己从小处着手努力,也就是既要改变周边的大环境,也要改变个体自身。比如吸烟是重要的致癌因素,那么只要你肯戒烟,那么你得肺癌、口腔癌等癌症的概率就会下降,当然由于癌症的发生是综合因素作用的结果,戒烟不能完全保证你不得癌,所以你需要在其他方面也做努力,比如不要酗酒,要改变不良生活方式,还要大家一起改良大环境污染,因为环境污染同样是肺癌等癌症的重要发病原因。
认识到多数癌症发病是跟环境因素相关,也就是说导致癌症发生的危险因素主要来自环境,而环境是可以改变的,这就为预防癌症提供了可能性,这也是“癌症可以预防”最基本的前提依据。如果说癌症是上天早决定好的,那就注定你怎么努力也白搭,显然是典型的宿命论。
改变环境可以降低癌症发生率,最典型的论据就是欧美等发达国家,意识到烟草和不良生活方式是致癌的重要因素,近几十年来积极开展戒烟控行动,并积极对不良生活习惯和方式进行干预,直至今日,以肺癌为代表的癌症发生率已经开始有所下降;而中国等发展中国家,戒烟控烟不得力,加上工业化的迅速发展,环境污染没有得到很好的治理,肺癌等的发率病呈现明显的上升态势。
癌症的发病有着地域差异也是“癌症可以预防”极好的例证。肺癌的发病率普遍是经济发达的国家或地区高于经济欠发达或贫穷地区,通常城市高于农村,沿海发达地区高于内地,这与工业化和环境污染有相当的关系;乳腺癌、结肠癌等的发病,与生活条件改善、高脂低纤维饮食有关系,也是发达地区高于欠发达地区,而像胃癌、食管癌、宫颈癌等因与经济水平欠发达、生活和卫生条件相对较差有一定的关系。地域差异常本质上仍然是环境和生活习惯的差异,只要环境和生活习惯得到改变,相关癌症的发生率就会得到改变。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zonghe/38736.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蔬菜的选择和烹饪要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