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病从口入”,人们都习惯性的认为饮食不当带入肠胃的细菌或毒素是危害人体健康的主要因素。
医学专家们研究发现,现代社会,皮肤已经成为致病因素侵入人体的主要通道,人体外表的皮肤及呼吸道粘膜都都在不断的与外界进行着物质和能量的交换,由此而进入人体的细菌和毒素会比从口而入给人体健康造成的危害更大。
皮肤最容易受到致病因素的侵害
皮肤的毛孔不断的张开与闭合,既能够从外界吸收部分空气和水分,又担负着散发热量、排汗、调节体温及排泄体内垃圾废物的任务。
中医认为,肺与皮肤相表里,是人体最外一层的防病系统,但皮肤是与外界接触面积最大的人体组织,相对来说受到细菌和毒素侵袭的机会要比肠胃多,除了品种越来越多的细菌,现代社会品种繁多的化学制品所含有的甲醛、芳香胺、苯类、重金属等化学毒素也成为由皮肤和呼吸道粘膜进入人体的重要致病物质,加上环境污染严重,雾霾天气频发,使得皮肤成为最容易受到侵害的组织。
致病因素由皮肤进入人体危害更大
人体在进化过程中,对于由口而入的致病因素有着成熟的应对方法,随着食物进入肠胃的细菌和毒素,会被胃液杀灭一部分,如果危害严重,人体会本能的出现应激反应,通过呕吐和腹泻将致病因素排泄出去,没排泄出去的毒素还要经过肝脏解毒和肾脏分解,所以从口而入的致病因素大部分都被人体解决掉。
从皮肤和呼吸道粘膜进入人体的细菌和毒素,是直接进入到人体的血液,随着血液循环而输送到全身,这期间没有相应的杀菌解毒组织发生作用,所以从皮肤进入的致病因素比从口而入对健康危害更大,应当成为人们养生保健中重点关注的问题。
皮肤位于身体的最外层,皮肤在保护机体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皮肤由表皮和真皮构成,表皮由多层细胞构成,各层细胞之间以紧密连接形式相连结。
病原微生物侵入机体,可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HIV病毒攻击T细胞,体液免疫功能降低,细胞免疫功能缺失,过敏原再次侵入机体引起过敏反应,说明第一次感染人体,人体不会产生相应的过敏反应。感染和免疫是一对矛盾,其结局如何,根据病原体和宿主两方面力量强弱而定。
如果宿主足够强壮,可以根本不形成感染;即使形成了感染,病原体也多半会逐渐消亡,于是患者康复;如果宿主很虚弱而病原体很凶猛,则感染扩散,病人将会死亡。
扩展资料:
角质化的细胞组成角质层,脱落后就成为皮屑。生发层细胞不断分裂,能补充脱落的角质层。生发层有黑色素细胞,产生的黑色素可以防止紫外线损伤内部组织。
病原体在宿主中进行生长繁殖、释放毒性物质等引起机体不同程度的病理变化,这一过程称为感染。不过人体或动物不像人工培养细菌的培养基,可以让病菌不受限制地肆意生长繁殖,轻易地导致机体死亡。病原体入侵人体后,在发生感染的同时,能激发人体免疫系统产生一系列免疫应答与之对抗。
有效的抗菌药物和其它措施的协同作用也是必不可少的,在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大多数疾病是可以很快治好的。依靠不断发展的科学进步,总是能够不断控制和消灭有害人类和动物的微生物。
——皮肤
——病原微生物
中医学认为健康的人体是内环境与外环境维持动态平衡的整体,破坏人体相对平衡而引起疾病的原因就是致病因素。
六淫
六淫,是指风、寒、暑、湿、燥、火六种致病因素。正常情况下,这是自然界六种不同的气候变化,是万物生长的条件,对人体无害,称六气。当气候变化异常,六气发生太过或不及,或天气反常,或变化太快,在人体抵抗力下降时,六气就变成侵犯人体的六淫邪气,故又称六邪。
六淫致病,有以下特点:
1、与季节气候、居住环境有关。
2、既可单独侵犯人体,也可夹杂多种致病因素一同侵犯人体。
3、发病过程中,相互影响,相互转化。
4、人体肌表、口鼻是入侵的途径。
(一) 风
风,是春季的主要气候,四季皆有。风邪性质及致病特点:
1、风邪动而不居,具有向上、向外的特点,属阳邪;常侵犯人体上部(头面)、体表、阳经,使汗孔开张,从而出现头痛、出汗、恶风等症状。
2、风邪行无定处,变化无常,故致病时病位游移不定,病情复杂多变。如由风邪引起的风湿性关节炎,其关节的疼痛是游走不定的。
3、风邪是六淫病邪的主要致病因素,寒、湿、燥、热多依附风邪侵犯人体,如风寒、风湿等。
(二) 寒
寒,冬季主要气候。寒邪性质及致病特点:
1、寒为阴气盛的表现,性属阴,容易损失阳气。
2、寒邪侵袭,阳气受损,则人体的气血津液运行受阻,故说寒性凝结、阻滞不通。
3、寒邪侵袭,使汗孔收缩出现无汗,经络、筋脉收缩痉挛而引起疼痛、曲伸不利。
(三) 暑
暑是夏季主要气候,发生在夏至以后,立秋以前,由火热所化生。暑邪性质及致病特点:
1、暑属阳邪,性质炎热,侵犯人体后多出现一系列大热、大汗出、面红等阳热症状。
2、暑使汗孔开张,如果汗出过多,损失津液,同时又会导致气虚;故说暑邪易耗气伤津。
3、夏季除了天气炎热外,还多雨潮湿,故暑邪致病时常夹杂湿邪,除了烦渴、发热外,还见四肢困倦、胸闷呕恶等湿邪困倦症状。
(四) 湿
湿为长夏(夏季最后一个月)主要气候,长夏为一年中湿邪最盛的季节。湿邪性质及致病特点:
1、湿为阴邪,侵袭的病位多在下部,阴邪容易损失阳气,阻遏气体的运行。
2、湿性重浊,其性质如同水液一样,容易停留在人体的某部位而出现病变。
3、湿性粘腻,是指病症粘腻不爽,如分泌物滞而不畅;或是指病程长,反复发作。
(五) 燥
燥为秋季主要气候,多从口鼻入侵人体,分凉燥和温燥。燥邪性质及致病特点:
1、燥邪干涩,容易损失人体津液,可见口鼻干燥、咽干口渴、皮肤干燥等。
2、燥邪多从口鼻而入,而肺开窍于鼻,与外界相通,故燥邪最易伤肺,见干咳少痰等。
(六) 火
火热为阳盛所化生,火为热之极,两者常混称。火邪性质及致病特点:
1、火热为阳邪,其性主动炎上。
2、火为阳邪,易损伤人体津液,耗损正气。
3、火邪可令血液运行加速,迫血妄行,导致各种出血症状;另还可形成疮痈。 疠气
疠气,是一种具有强烈传染性的致病因素,又有瘟疫、疫毒之称。疠气致病,具有发病急、病情严重、症状相似、传染性强、易流行等特点,如SARS、流感、禽流感都属这范畴。 七情内伤
七情是指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变化,正常情况下不会使人体致病,如果超过了人体本身的正常生理活动范围,就会导致疾病的发生。
七情致病特点:
1、直接损伤内脏。
2、影响气体的运行。
3、使病情加重,或迅速恶化。 饮食、劳逸
1、饥饱失常、饮食不洁、饮食偏嗜都会导致脾胃运化功能失常,出现各种胃肠道疾病。 2、劳力过度损失元气;劳神过度耗伤心血、房劳过度损失肾精;安逸过度使气血运行不畅,脾胃功能减弱。 外伤
外伤包括枪弹、金刃伤、跌打损伤、持重伤、烧烫伤、冻伤和虫兽伤等。这些致病因素会导致人体气滞血淤或筋骨损失等。 痰饮、淤血
1、痰饮
痰和饮都是水液代谢障碍的病理产物,痰饮会随气体的运行流至全身,影响脏腑功能和气体的运行而导致各种病症发生,又有“百病多由痰作祟”之说。
2、淤血
淤血,指体内有血液停滞,包括离开血管的血液或血液运行不畅,阻滞在血管或脏腑内的血液。淤血致病会导致各脏腑组织失于濡养,也会影响新血的生成而出现各种病症。刺痛、痛处固定不移、拒按、夜间痛甚是淤血致病的特点。
以上是中医学讲的致病因素,与现代医学讲的致病因素有不同,了解这些致病因素,对于我们的日常保健养生有很好的指导意义。例如,现在的禽流感、流感,中医认为是疠气致病结果,通过体育锻炼增强体质,饮食调节增加营养,还可搭配保健品来强身壮体,可增加机体对疾病的抵御能力。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zonghe/38521.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健脑与维生素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