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名言录:
百病横天,多由饮食。饮食之患,过于声色。声色可绝之逾年,饮食不可废之一日,为益亦多,为患亦切。——《养性延命录》
添加剂大多由人工合成,本身一般无营养价值=它只是具有提高食品质量的稳定性,防止食品腐败变质和改善食品性状的作用。食品添加剂按其来源可分为天然及化学合成两大类,按其用途可分为香精、香料、色素、抗氧化剂、增香剂、杀菌剂、甜味剂、漂白剂和营养强化剂等。
防腐剂
防腐剂的作用是防止食物变质。我国目前允许使用的防腐剂有苯甲酸、苯甲酸钠、山梨酸、山梨酸钠等。它们分别使用于酱油、醋、果汁类、罐头、蜜饯类、酱菜类、葡萄酒、汽酒、汽水等食品中。但是,有关专家指出,目前使用的防腐剂大多数由人工合成,超标准使用会影响人体的正常功能,削弱人体的免疫力,从而为人体细胞的变异提供了前提,甚至可以引起细胞的癌变。
甜味剂
甜味剂(人工甜味剂)的作用是增加食品的甜度。它广泛用于替代糖和其他天然甜味剂。目前常用的甜味剂共分两类,糖精和环胺类化合物。我们平时只要按照国家规定的标准使用,就不会对我们的健康造成危害。但如果超量使用,则会危害人体健康,
着色剂
着色剂的作用是改善食品的外观颜色也就是感观性状,以增进人们的食欲。色素分人工合成色素和天然色素两种。人工合成的色素具有色泽鲜艳,色彩多样,成本低,着色力强等特点,被人们广泛使用。但这些人工化学合成的着色剂有毒性,经动物实验证实,其毒性能致癌瘤。
由此可见,在日常生活中,虽然有些添加剂并没有明显的致病影响,但我们还是要少食用食品添加剂。毕竟这些东西没有什么营养价值,吃多了并不会给身体带来什么好处。
温馨提示:
味精作为人们常用的食品添加剂之一。以前,很多人认为,在高温下味精会分解出致癌物质。是否这样呢?近年来,日本科学家的研究表明,温度高达170〜20CTC时,味精是稳定的,不会分解出致癌物质。我国科学家研究表明,在高温下(145°C)或较长时间的蒸煮或油炸时,味精因失水会生成焦谷氨酸钠,但仅失去鲜味,不会有致癌危险。但是研究证实,过量食用味精会导致视神经受损。因此,专家建议人们:每日摄入味精量应有所限制,每千克体重最好不要超过120毫克为宜。
教你一招:
怎样才能减少防腐剂的危害呢?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的饮食结构还应以天然为主,不要长期食用或滥用人工食品和含防腐剂的食物或饮料。不要购买非正式厂家生产的食品,对添加了硝盐的腌肉、腊肠等,食用前要多加日晒,因为亚硝胺对日光比较敏感,在紫外线下容易分解。此外,维生素C可阻断亚硝胺的作用。维生素C在酸性环境中不易被分解,因此在烹调时也可加些醋这样可以达到保护维生素C的作用,也可在饭后服用100毫克维生素C片剂。
1甜味剂、防腐剂: 大多存在于:蜜饯、果脯、山楂羹、茶饮料、易拉罐装碳酸饮料。 危害:有可能致癌。 2色素:大多存在于:酱卤类制品、灌肠类制品、休闲肉干制品、五彩糖。 危害:长期食入含有着色剂的食品后,人体健康会受到影响,过量的污染物还会对人体主要脏器造成损害。尤其对儿童的健康发育会有一定的危害。 3过氧化苯甲酰 大多存在于:面粉。 危害:过量使用过氧化苯甲酰会使面粉中的营养物质受到破坏,还会产生苯甲酸,苯甲酸需在肝脏中进行分解,过量食用对肝脏功能会有不同程度的损害。
品安全问题绐终是广大消费者所关心的根本问题,人工合成食品添加剂的使用直接影响食品的安全性,也直接关系到消费者的身体健康.为指导消费,让消费者了解国内市场上销售的部分食品中含有人工合成甜味剂(糖清钠,甜蜜素)和防腐剂(苯甲酸钠,山梨酸钾)等食品添加剂的使用情况,正确认识食品添加剂,正确选择和食用含食品添加剂的食品,中国消费者协会在北京市场上购买了果冻,八宝粥,饮料,蜜饯,糖果,口香糖,无糖食品,酱莱等8大类,103个样品,委托中国进出口商品检验技术研究所,依照国家标准对样本进行测试,具体检测项目为糖精钠,甜蜜素等两种人工合成甜味剂,苯甲酸钠,山梨酸钾等两种防腐剂,以及食品的细菌总数,大肠菌群,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卫生指标.这是中国消费者协会继200,2001年之后第三次对食品添加剂使用情况进行广泛测试.
本次测试结果显示,糖精钠,甜蜜素,苯甲酸钠,山梨酸钾这四种食品添加剂被广泛使用,103种样本,有87个含有甜味剂或防腐剂.但样本的细菌总数,大肠菌群,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卫生指标情况较好.只有4个样本的细菌总数超标,其他样本没有发现存在微生物方面的问题.
本次测试发现,样本中食品添加剂的使用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1>甜味剂超范围,超限量使用问题依然严重
我国GB2760《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中规定了食品添加剂的使用范围和使用限量,在标准中没有提及的食品种类,表示国家尚未批准在该类食品中使用某种添加剂.通过对此次测试结果的分析,几类食品样本中近50%的样本存在甜味剂和防腐剂超范围,超限量使用的情况.果脯蜜饯类20个样本中有17个样本存在超限量使用甜味剂现象,其中有14个样本糖精钠使用超标,占果脯蜜饯样本的70%;9个酱莱样本中有4个样本的甜味剂超标;44个饮料类样本中有7个样本甜味剂超标,均为甜蜜素超限量使用;果冻,糖果,口香糖和八宝粥样本中未发现超量使用的问题,但八宝粥中存在甜味剂超范围使用现象.具体情况如下:
蜜饯类食品中,有70%的样本糖精钠测试结果高于国家规定的使用限量,糖精钠最高含量超出允许限量12倍之多.有40%的蜜饯样本甜蜜素测试结果高于国家规定使用限量,检测出的最高含量是国家允许添加量的6.5倍.
酱莱类食品有1/3的样本糖精钠含量超出国家标准限量值.有1个样本的甜蜜素含量高达1581.14MG/KG,是国家使用限量值的2.5倍.酱莱中还有2个样本的苯甲酸钠含量高于限量值,其中1个样本的苯甲酸钠量达到2686.99MG/KG,超出国家允许限量4倍多.
在国家标准中八宝粥没有被允许使用糖精钠这一甜味剂.但测试的7个八宝粥样本中,都检测含有少量的糖精钠成分.
2>使用甜味剂或防腐剂没有明确标注或标注错误
国家标准GB7718《食品标签通用标准》中规定:食品添加剂应使用GB2760规定的产品名称和种类名称,甜味剂,防腐剂,着色剂应标明具体名称.本次检测出含有甜味剂或防腐剂的样本,发现部分样本没有按照国家标准的规定作出明确标注,同时还发现有些产品作了错误标注,如检测出含有苯甲酸钠,但标签标注却是山梨酸钾.标签标注问题较多的样本集中在蜜饯类和酱莱类食品.全部103个样本中,使用了防腐剂或甜味剂而没有标注或标注错误的共计67样次.
20个蜜饯样本中均检出含有糖精钠,有19个样本没有标注,只有1个样本进行了标注.11个样本没有标注含有的防腐剂苯甲酸钠,另有3个样本标注的防腐剂与实际检测完全不符,检测含有"苯甲酸钠",标签却标注为"山梨酸钾".
9个酱莱样本都没有标注出所含有的糖精钠,2个样本没有标注含有的甜蜜精,7个样本没有标注防腐剂或者防腐剂标注不全,如含有两种防腐剂只标注出一种.
44个饮料类样本中,有20.5%的样本没有明确标出其含有的甜味剂或防腐剂.
3>无糖食品中同样含有甜味剂
本次测试的样本中有14个是无糖食品.无糖食品是指不含蔗糖和淀粉糖.但必须含有糖醇等一类食糖替代品,我国提倡使用对健康有益的糖醇和低聚糖等食糖替代品,但无糖食品尚无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可循,各生产企业均按照企业标准进行生产.测试结果发现有5个产品中存在糖精钠,2个样本含有甜蜜素,3个样本同时含有糖精钠和甜蜜素,糖精钠含量最高达4019.61MG/KG,同时甜蜜素的含量为3882.78MG/KG.鉴于无糖食品的受用者一般为糖尿病者等特殊人群,那么,产品的宣传说明对消费者的指导意义更为重要,但有的产品包装上对无糖食品的宣传和介绍违反国家相关规定,宣传其具有降糖疗效.《广告法》规定:"食品,洒类,化妆品广告内容必须符合卫生许可的事项,并不得使用医疗用语或者易与药品混淆的用语."因此,消费者在选择和食用无糖食品时,不但要仔细阅读配料表,了解该产品添加何种甜味剂作为糖类替代品,还要认识到无糖食品只是一种食品,绝不能替代药物的治疗作用,更不能相信无糖食品有关降糖功效等医疗用语的宣传.
4>有些食品儿童不宜吃
果冻,饮料,蜜饯,糖果等都是儿童非常喜爱的食品,这次测试样本中果冻的质量普遍较好,其次是饮料样本中的果汁饮料和乳酸菌饮料,但蜜饯类食品样本中普遍存在问题,添加剂使用过量,该标注的添加剂没有标注等,儿童不宜食用这类食品.
食品中过量的添加剂会对儿童的生长发育和身心健康造成不利影响,儿童尤其是婴幼儿的免疫系统发育尚不成熟,肝脏的解毒能力较弱,极容易对食品中的添加剂产生过敏反应.目前世界一些发达国家对于儿童食品的安全问题相当关注,都在不断完善有关法规制度来保障儿童的健康安全.
联合国粮农组织及世界卫生组织(FAO/WHO)所属的食品添加剂专家委员会(JECFA)规定了食品添加剂的日许量(ADI值).ADI值的定义为:依据人体体重,终身摄入一种食品添加剂而无显著健康危害的每日允许摄入量的估计值,它是国内外评价食品添加剂安全性的首要和最终依据.糖精钠,甜蜜素,苯甲酸钠,山梨酸钾这四种食品添加剂的ADI值分别为5MG/KG,11MG/KG,5MG/KG,25MG/KG(单位MG/KG为每天每公斤体重允许摄入的毫克数).这一数值对于生产加工安全放心的儿童食品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5>糖精钠在食品中使用依然普遍
糖精钠属于非营养型人工合成甜味剂,其稀溶液的甜度是蔗糖的300~500倍,后味微苦,与蔗糖相同甜度的重量所产生的热量不能蔗糖产生热量的2%,在食品中的应用相当广泛.
因为20世纪70年代有人发现糖精钠含量达到5%~7.5%时,用来喂养的动物的膀胱癌发病率与糖精钠的摄入量明显相关,所以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曾提出禁止使用糖精钠.但也有学者认为上述实验与实际饮食中的摄入量有极大的差异,而且流行病学研究并未发现糖精钠的使用与膀胱癌的关联.联合国食品法典委员会规定了糖精钠的使用限量,同时对其使用范围加以限制.我国有关部门也曾为关于糖精钠等高倍甜味剂的生产使用下发通知,要求生产企业严格按照国家标准在规定范围内限量使用.
本次测试的103个样本中,有57个样本含有糖精钠,占受检样本量的55.3%,其中19个样本的糖精钠含量超过国家标准限量值,其余38个样本中的糖精钠国家尚未批准使用.
通过本次对一百余种食品中甜味剂和防腐剂的测试,我们发现人工合成食品添加剂的使用情况不容乐观,因此,特向广大消费者提示:
1.蜜饯类食品大量使用甜味剂,普遍使用防腐剂,而且多数没有在标签中明确标注所使用的添加剂,问题较多,质量不稳定.消费者应适量,适度食用蜜饯食品,尤其是话梅,陈皮类蜜饯,其甜味剂含量较高.特别是儿童,孕妇等人群不宜食用蜜饯类食品.
2.在我国,果汁(味)饮料国家规定其防腐剂的限量高于含气的碳酸饮料,这样可能会导致果汁(味)饮料中防腐剂的含量比碳酸饮料要高,儿童饮用果汁(味)饮料要适量.
3.对于无糖食品等特殊食品,消费者购买时要仔细查看其标签中的内容,尤其是配料表,不要相信其宣传的疗效功能,因为食品不是药品,这种宣传本身就是违法宣传.
4.建议家长给孩子购买零食时应谨慎选择,现市场上销售的儿童食品中,大部分含有食品添加剂,有些食品中食品添加剂使用超范围,超限量,这样的食品儿童经常食用对健康非常不利.有些油炸食品,膨化食品,也是造成肥胖儿的原因之一.
5.消费者购买食品时应选择品牌信誉度较高的产品,并尽量到正规超市,商场购买,以保证所选食品的安全性,保证自身健康.
我国对于食品添加剂的使用范围,使用限量经及如何标注等都在相关标准中作出了规定,但从企业得到的反馈情况看,企业对食品添加剂的使用范围及使用限量理解比较透彻,而对于标签标注问题,认为只要不超过限量值,标注与否并不重要.还有些企业对标签标准理解不透彻,认为只要不是企业作为配料主动添加的添加剂,可不标注.因此,中消协呼吁企业按标准逐步规范产品的标签标注,诚信生产经营,维护消费者知情权;呼吁国家有关主管部门应加大国家标准的宣贯力度,加强监督和检查,更好的维护广大消费者的权益,推动我国食品行业健康发展.
零食好吃,众所周知,大多数小孩儿都抵御不住零食的诱惑,特别是女生,即使是成人也不少都爱吃零食。然而,零食一般都有添加剂,零食中的添加剂对于我们的身体都是有有害的,零食中的添加剂对于我们有什么健康危害呢?关注您的健康,为您介绍零食中的添加剂对于我们健康的危害。
常见的食品添加剂
关于食品添加剂:一般分为三类
第一类一类是对人的身体有益的,如维生素、木糖醇等。
第二类的添加剂,对人没有什么好处,也没有坏处,如明胶等,是起到增稠、增黏的作用。
第三类添加剂,对人体是肯定有危害的,如甲酸、火腿肠里经常用到的亚硝酸钠,虽然是国家允许使用的,但对人体确实是有害的,有些甚至有致癌作用。但是为什么还要使用呢?因为它能够确实提高食品的某些功效,如防腐。这些食品如果腐烂了,可能会对人造成更大的影响。
食品添加剂的常见作用
食品添加剂大大促进了食品工业的发展,并被誉为现代食品工业的灵魂,这主要是它给食品工业带来许多好处,其主要作用大致如下:
防止变质
例如:防腐剂可以防止由微生物引起的食品腐败变质,延长食品的保存期,同时还具有防止由微生物污染引起的食物中毒作用。又如:抗氧化剂则可阻止或推迟食品的氧化变质,以提供食品的稳定性和耐藏性,同时也可防止可能有害的油脂自动氧化物质的形成。此外,还可用来防止食品,特别是水果、蔬菜的酶促褐变与非酶褐变。这些对食品的保藏都是具有一定意义的。
改善感官
改善食品感官性状
食品的色、香、味、形态和质地等是衡量食品质量的重要指标。适当使用着色剂、护色剂、漂白剂、食用香料以及乳化剂、增稠剂等食品添加剂,可以明显提高食品的感官质量,满足人们的不同需要。
保持营养
保持提高营养价值
在食品加工时适当地添加某些属于天然营养范围的食品营养强化剂,可以大大提高食品的营养价值,这对防止营养不良和营养缺乏、促进营养平衡、提高人们健康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方便供应
增加品种和方便性
市场上已拥有多达20000种以上的食品可供消费者选择,尽管这些食品的生产大多通过一定包装及不同加工方法处理,但在生产工程中,一些色、香、味俱全的产品,大都不同程度地添加了着色、增香、调味乃至其他食品添加剂。正是这些众多的食品,尤其是方便食品的供应,给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极大的方便。
方便加工
方便食品加工
在食品加工中使用消泡剂、助滤剂、稳定和凝固剂等,可有利于食品的加工操作。例如,当使用葡萄糖酸?内酯作为豆腐凝固剂时,可有利于豆腐生产的机械化和自动化。
其他
其他特殊需要
食品应尽可能满足人们的不同需求。例如,糖尿病人不能吃糖,则可用无营养甜味剂或低热能甜味剂,如三氯蔗糖或天门冬酰苯丙氨酸甲酯制成无糖食品供应。
常见的食品添加剂乳化剂的危害
乳化剂(Emulsifiers)作为常用的食品添加剂,被用于加工食品以帮助保存食物质地,延长保质期。近日在Nature杂志在线发表的一篇最新报道肯定了我们对于食品添加剂的担心。Georgia State University生物医学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发现乳化剂可改变肠道菌群的组成和位置,以诱导肠道炎症,促进炎症性肠疾病和代谢综合征。
炎性肠病(IBD)包括克罗恩病和溃疡性结肠炎,影响了数百万人的健康。代谢综合征是一组非常常见的与肥胖相关的疾病,可导致2型糖尿病,心血管和或肝脏疾病。IBD和代谢综合征的发病率自20世纪中期开始有了增加。?肠道菌群?是指100万亿个栖息在不同肠道位置细菌。IBD和代谢综合征中,肠道菌群通常都被扰乱。而研究人员调查发现食用乳化剂可能部分导致这种菌群紊乱,使得炎性疾病和代谢综合征的发生率增加。
研究人员用两种非常常用的乳化剂混入食物中喂养小鼠,包括聚山梨醇酯80(polysorbate 80)和羧甲基纤维素(carboxymethylcellulsose)。在乳化剂被广泛消化后,他们观察到,肠道菌群的组成发生了变化,这种变化更加的促炎症。改变的菌群有更强的消化和渗透肠道致密粘液层的能力,并且导致了细菌表达更多鞭毛和脂多糖,这可以激活免疫系统,激活促炎基因的表达。
在免疫系统已有异常的小鼠中,肠道菌群这些变化引发慢性结肠炎。与此相反,在正常的免疫系统小鼠中,菌群的变化主要诱导轻度肠道炎症和代谢综合症,其特征在于,更多的食物消耗,肥胖,高血糖和胰岛素抵抗。研究人员又检测了乳化剂激活的菌群对无菌小鼠的作用。乳化剂喂养过的小鼠的肠道菌群移植到到无菌小鼠后,引起了轻度炎症和代谢综合征。这已经足够表明乳化剂食用导致的菌群变化带来的影响。
其实,食品添加剂过量对我们的身体危害很大的。
过量食品添加剂的危害
1.防腐剂过量的危害 。食品防腐剂是为了改善食品品质,保证食品在运输、储存时的防腐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天然或化学合成物质。如果在添加这些物质时严格按照国家标准执行,这些为改善食品品质而添加的物质,对人体不会构成危害。但如果情况相反,它就会成为人类健康的隐形杀手,一些经批准使用的防腐剂,如苯甲酸、山梨酸钾和亚硝酸盐等过量或超标,会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人体骨骼生长,危害肾脏、肝脏的健康。
2.糖精过量的危害。按来源可分为天然和合成两类,天然的有木糖醇、山梨糖醇等各种糖醇类,以及非糖类的甜菊糖甙、甘草、罗汉果素、索马甜等;人工合成的最常见的是糖精、阿斯巴甜等,另外还有蔗糖的衍生物三氯蔗糖、新糖等。甜味剂在饮料、糖果、酱类及各种小食品中广泛使用, 除了口感因素外,高糖饮食会引起肥胖,尤其是青少年及儿童吃糖过多不仅容易生龋齿,患多动症和忧郁症的比例也比较高,所以应少食含糖量高的食品。
3.色素过量的危害。人工合成色素是通过人工化学方式合成的,用于改善食品感官性状的化学物质,过量使用后可能含有一定毒性。国家有严格的管理规定,明令禁止一部分食品使用人工色素;另一部分则严格限制人工色素使用剂量。但是,一些食品生产单位为了追求小食品的感官效果,往往过量使用人工合成色素,比如膨化食品等。
4.香精过量的危害。有些小食品生产厂家喜欢大量使用香精来增加食品的味觉,这样使人容易对浓烈的味感形成依赖,而对牛奶、蔬菜等清淡、有营养的食品不感兴趣。长此以往,容易导致膳食结构不合理,影响人对营养的均衡摄入。对于处在生长发育期的青少年而言,这种偏食、挑食的习惯,还会影响到骨骼和大脑的发育。在大量吃膨化食品的人群中,常常可见两种不正常的发育形态:一种是因胃口不好而引起的过分消瘦,另一种则是摄入了膨化食品过高的脂肪而导致肥胖。
常见零食所含添加剂的情况以及对身体的健康危害
口香糖:在被调查的12种口香糖中,阿斯巴甜、阿拉伯胶、安赛蜜、麦芽糖醇、巴西棕榈蜡、甘油、食用香料等使用较为普遍,其中阿斯巴甜的使用频率高达75%。阿斯巴甜曾被报道与多种不良反应相关,在向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投诉食品添加剂的案例中,关于该物质最多,占了所有投诉的75%。
火腿肠:被调查的7种火腿肠中,卡拉胶、亚硝酸钠等添加剂使用较为普遍,其中亚硝酸盐的使用率高达85.71%。亚硝酸钠可与人体中胺类物质反应生成致癌物亚硝胺。
蜜饯:在被调查的13种蜜饯中,使用率 最高 的为柠檬酸,使用概率达到92.31%。专家认为,长期大量食用含柠檬酸的食品,有可能导致低钙血症。
奶茶:被调查的11种奶茶中,含有多种增稠剂,食用香精、柠檬酸钠、酪蛋白酸钠、二氧化硅等食品添加剂使用较为普遍。山梨酸钾上文已有提及,而长期大量摄入六偏磷酸钠等磷酸盐类会导致人体钙、磷比例失衡。当钙质代谢出现紊乱时,人体就会出现低钙血症,骨质疏松等一系列病变。
薯片:在被调查的20种薯片中,增味剂的使用频率较高。长期大量食用谷氨酸钠的潜在危害,上文已有提及。5-肌苷酸二钠与谷氨酸钠一起,会导致情绪异常。
方便面:在被调查的31种方便面中,其配料表中100%都使用了谷氨酸钠作为增味剂。其中,谷氨酸钠是一种可能的过敏源,与抑郁、情绪改变、失眠、腹部不适等症状相关。
推荐文章:添加剂最多的零食排行榜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zonghe/37462.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