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
《灵枢•五阅五使》。
译文:
心的生理、病理情况可以从舌的变化反映出来。
解析:
在正常情况下,心的功能正常,则舌体红活荣润,柔软灵活,味觉灵敏,语目流利。
养生智慧:
从舌望心
舌为心之苗,舌是心脏的外在表现。我们每天可以左右端详一下自己的舌头,这样能及时了解自己的心血管健康情况。正常的舌质(又称舌体)应是淡红色,没有淤点、淤斑,没有齿痕。如出现以下几种情况,提示可能病变:
如果舌质淡白而且胖胖的,说明心的阳气不足、血液流动迟缓。
如果舌质红绛瘦瘪,则说明心的阴血不足、体液缺少。
如果舌尖红伴有面色红,说明阴虚火旺,心火亢盛的表现。
如果舌质黯紫或有淤点、淤斑,则说明心血淤阻,提示很可能有冠心病等疾病。
温馨提示:
从一个人的舌苔上也能看出他的健康问题。如果一个人的舌苔肥厚到几乎看不到舌头表面,有可能是饮食过量等因素引起的肠胃功能不良造成的;在发生重大疾病的时候,舌苔也会增厚;那种舌苔薄到几乎看不见的情况,也预示着身体虚弱或是过敏体质。
提起五行五脏五官五华顺口溜,大家都知道,有人问谁知道五脏与五体、五华、五窍、五液、五志的关系分别是什么,另外,还有人想问五脏五行顺口溜,你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其实五行五脏六腑相生相克顺口溜,下面就一起来看看五脏五行顺口溜是什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五脏五行顺口溜:五行和五脏五腑的口诀记忆。
金弱土衰燥火旺,必定伤肺没商量,湿气水重来灭火,能救金肺和大肠。
水弱土厚燥气旺,有金也难通水乡,湿气重时能救水,无湿伤肾和。
火弱有木不怕水木衰水旺火受伤,若是湿气旺无制,定伤心血痛小肠。
土虚最怕木水旺,肠胃皮肤伤,火旺能解水木气,火衰心血痛小肠。
土虚最怕木水旺,肠胃皮肤伤,火旺能解水木气,火衰只求燥气帮。五行与五华的关系。
五行金木水火土,精深变化妙无穷,生克制衡得安康,冲克混乱病在床。
血气乱者水火战,湿水燥火怕极端,命局水火若失衡,心血肺肾病常犯。
中医学认为,五脏是人体生理功能的核心。人体就是一个以五脏为中心,内联六腑、五官、九窍、五体、五志、七情,外合自然界五方、五时、五气、五化、五色、五味的有机整体。不管是什么样的保健方式,最终都是要落实到对五脏的养护上。
养五脏绝对不是简简单单地吃好、喝好,还应该顺应天时,顺应自然,能够在不同的季节、不同的时间,根据五脏生理功能特点进行保养。因为只有的五脏功能正常了,才能够远离疾病,健康长寿,这也才是五脏养生的真正意义。
五行五脏五官五华顺口溜:谁知道五脏与五体、五华、五窍、五液、五志的关系分别是什么 五体,含义有二:一是指的筋、脉、肉、皮、骨等。五体与五脏相合。肝合筋、心合脉、脾合肉、肺合皮、肾合骨。二是指各种不同类型的体质,如《灵枢·根结篇》说:“逆顺五体者,言人骨节之小大,肉之坚脆,皮之厚薄,血之清浊,气之滑涩,脉之长短,血之多少,经络之数……,”是说五种形体不同的人,即骨节有大有小,有坚有脆,皮肤有厚有薄,血液有清有浊,气的运行有滑有涩,经脉有长有短,血份有多有少,以及经络的数目各异等等。本题所谈五体,是指前者而言。
九窍,头部(目、鼻、口、舌、耳)及前阴、后阴为九窍。九窍分别由五脏所主。“肝开-窍于目”、“肺开窍于鼻”、“脾开窍于口”、‘肾开窍于耳及二阴”等。另外,中医还有“五官”之称,即指鼻、眼、、舌、耳等五个,也分属于五脏,为五脏之“外候”,又称为五脏之“苗窍”。《灵枢·五阅五使篇》说:“鼻者,肺之官也;目者,肝之官也;者,脾之官也;舌者,心之官也;耳者,肾之官也。”又说“五官者,五脏之阅也。”
五华,即面、毛、发、爪、唇;《素问·六节脏象论》载“心者生之本,神之变也,其华在面,其充在血脉”、“肺者气之本,魄之处也,其华在毛,其充在皮”、“肾者主蛰,封之本,精之处也,其华在发,其充在骨”、“肝者,罢极之本,之居也,其华在爪,其充在筋”、“脾、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胧者,仓禀之本,营之居也……其华在唇四白,其充在肌”。
心主血脉,心气旺盛,心血充盈,则脉搏和缓有力,面色而有光泽,舌体有神,若心气不足,心血不充则脉弱而细,面色苍白无华,舌淡失神,若心血疲阻,面色青紫,舌体紫暗或有瘀斑;若心火上炎,可见面红,舌尖红或舌体糜烂等。
肺气宣发,皮毛得以温煦滋养而润泽,若肺气壅实闭郁,或肺气虚而不能宣发卫气、于皮毛,不仅卫外功能减弱,肌表不固自汗,易患外感疾患,而且皮毛焦枯失泽。肺开窍于鼻,“肺和则鼻能知臭香矣。”若外客于肌表,肺气不宣,则气道不通,鼻塞流涕;若肺内热壅盛,则肺气上逆喘促而鼻翼煽动。
脾主运化,脾气健运,气血化生有源,丰满壮实,。若脾气虚,不能运化水谷精微充养,消瘦或萎废,唇色浅淡甚至萎黄无华;若脾不健运,水湿不化泛溢肌肤,则发为水肿。脾开窍于口,脾和则口能知五谷矣。
肝血,‘气于筋”,筋骨运动正常,若肝血虚,血不养筋,筋失所养则愈疮肢麻,手足震颤,屈伸不利;若高热劫伤津血,则四肢,甚则牙关紧闭,角弓反张等肝风内动证。肝主筋,爪为筋之余,肝血充盈,筋强力壮,爪甲坚韧,若肝血虚,筋弱无力,爪甲多软而薄,或枯脆色不泽,甚至变形。肝开窍于目,“肝受血而能视”,若肝血虚,视物昏花或夜盲,肝阴不足,则两目干涩。肝经风热,则目赤红肿痒痛,肝风内动多见目斜等。
肾开窍于耳和二阴,临床多以肾虚证表现子耳与二阴的功能失常。关于“其华在发”,发为血之余,肝主血为血海,但中医学认为肾精,“精血同源”,精血能互生,发由血滋养,但其生机则根源于肾气,所以“发为肾之外候”。若肾精气充盈,则毛发丰茂而光泽,若肾精气虚衰,则发枯不荣甚至变白或脱落。五脏五色五行顺口溜。
以上就是与五脏五行顺口溜是什么?相关内容,是关于谁知道五脏与五体、五华、五窍、五液、五志的关系分别是什么的分享。看完五行五脏五官五华顺口溜后,希望这对大家有所帮助!
细想一下,上述数字往往都是泛指,除了五体投地以外,是不是?但具体说来,有以下意义:
五方杂处是说各地方(东西南北中五方)的人都杂居在这里。
五体投地本是佛教用语,头顶双肘和双膝着地,佛教中表示最敬重的礼仪。
五脏指心肝脾肺肾,没听说也不太可能有另外的说法。文学中说成五内,但实际上是虚指,把五内如煎理解成五脏如煎就不美了。
五味传统上指酸甜苦辣咸,佛教中指乳味酪味生酥味熟酥味醍醐味。现代科学证明,人吃东西时之所以能感觉各种味道主要因为有嗅觉,若无嗅觉你吃东西时只能感觉到酸甜苦咸鲜(味精的味道)五种。至于辣是一种痛觉。在文学中若是实指以传统认识为好,因为辣字比鲜字好用来形容心情。
下面是粘贴,但也是我自己的:若我没讲明白你点击我再点用户资料给我发送消息。
人体五官
[释义]
1.以中医学理论而言,指耳目鼻唇舌。中医理论体系的奠基之作《黄帝内经》(主要汇集了春秋至战国时的医疗理论和临床经验)之《素问》中有云“肝主目……心主舌……脾主口……肺主鼻……肾主耳”,《黄帝内经》之《灵枢》中更明确记载“鼻者,肺之官也;目者,肝之官也;口唇者,脾之官也;舌者,心之官也;耳者,肾之官也”。此理论流传至今。(另注:原中医五官科的治疗范围不局限于五官,例如五官之外的咽腔和喉也在其中。)
2.以内心感知外界事物之途径而言,指耳目鼻口身。战国时思想家、教育家荀子(荀况)在《天论》中提出:“耳目鼻口形,能各有接而不相能也,夫是之谓天官”。今人或谓之耳目鼻舌肤,分别司听视嗅味体(触、压、冷、热)等五种感觉。
3.以人在活动(尤其是高级活动)中使用最多的外部器官而言,指耳目口手(见《隋书·北史·刘炫传》),主要用来聆听、观看、讲述和操作。因双手可以有不同的作用(例如可以“左手一只鸡,右手一只鸭”)而被视为两官,但耳目不然(例如不能“左眼看张三,右眼盯李四”)。
4.以迷信而言,指耳眉目鼻口,认为其外形能预示人的命运。
5.以容貌而言或常言,泛指脸的各部位(包括额、双眉、双目、鼻、双颊、唇、齿和颏。五在这里是虚数,如同五彩缤纷、五谷杂粮等等词中的数字一样)。
[辨别]
1.七窍
人头部表面最复杂和显眼的部位是耳目口鼻等器官,俱有孔,合称“七窍”。《庄子·应帝王》:“人皆有七窍,以视听食息”。
2.五凿(音作)
《荀子·哀公》:“五凿为正”。杨倞注:“凿,窍也。五凿,谓耳、目、鼻、口及心之窍也”。(这里的心也可以被理解为脑)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zonghe/37330.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哪些中药治疗抑郁症?
下一篇: 便秘的基本常识及解决便秘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