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工的作业环境条件特殊、根据矿产种类、生产所在岗位以胶矿井规模和技术先进程度等的不同,工人接触的职业危害也有较大的差别。但一般都常包括有噪声、振动、高温、高湿、粉尘及有害气体等。这些有害因素主要是在长期的接触中,通过皮肤粘膜、呼吸道或神经系统等作用于人体,在一定的条件下和达到一定的程度时,可使机体受到损害。
振动和噪声
在工业生产中,振动和噪声的来源很多。矿工受到这两种职业危害的刺激,主要来自凿岩、采矿过程使用各种风动电动工具及坑道中运输用的电动矿车等。由于机械振动是噪声的主要来源,故接触振动的工人往往同时也受到噪声的刺激。在一定条件和程度下,振动和噪声都可损害人体,而且两者的联合作用使机体受到的危害将更加严重。
生产性粉尘
在许多工矿企业的生产过程中,常有各种粉尘产生,称为生产粉尘。尤其是矿工,可能接触的粉尘种类很多。主要有:矽尘、石棉尘、煤尘、各种金属矿物尘及混合粉尘等,可因矿工从事开采的矿种和作业岗位不同而异。在矿山开釆中,凿岩、打孔、爆破、坑道掘进、采矿、装卸及运输等各个环节都可产生大量粉尘。粉尘为影响矿工健康的重要职业危害因素之一。
长期吸入某些粉尘可引起肺部病变为主的全身性疾病,称为尘肺。粉尘的化学成分直接影响对机体的危害和程度,特别是其中游离二氧化硅的含量。从事各种矿山开采的凿岩、坑道掘进等工人,如果长期吸入大量游离二氧化硅的粉尘,可以发生矽肺,是尘肺中发展较快,病情最为严重的一种。在慢性的职业病中,矽肺的发病率相当高,影响劳动力最为严重。
接触石棉矿工人可致石棉肺,为硅酸盐尘肺中的一种,在我国矿工职业危害中也占一定的地位。
不良气象条件
生产环境的气象条件,主要包括温度,湿度、风速和日照等。矿工接触的不良气象条件主要有高温、高湿和通风不良等。前两者受后者的很大影响。潮湿的深矿井内,气温可达30°C以上,相对湿度达85%以上。
此外,矿工较多的时间从事地址工作,接受日照较少,也对健康有不利的影响。
【摘 要】非煤露天矿山开采过程中存在诸多隐患,按照其特点以及形式区分出在生产过程中的危险因素,并且提出危险发生的起因和容易发生危险的地形特点,结合《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中对事故的裁定。综合以上内容更易对矿山安全提供保障,制定安全措施,使危险系数降到最低。
【关键词】非煤露天矿山;危险因素;危险起因;环境地点
一、前言
目前我国经济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工业生产和科技的飞速发展为我国人们物质生活质量的提高起到了推动的作用,与此同时,一些隐在的危险也是同时存在的。在我国非煤矿山大多数是以小矿山的形式存在的,生产条件极其恶劣,安全得不到有效的保证,每年因事故而死亡的人数在全世界居首位。相关统计数据显示,在2001年,我国有1300多起非煤矿事故发生,并且发生事故直接造成的死亡人数高达1935多人,这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对人民群众的生命也构成了一定的危害,并且使得我国非煤矿企业的发展受到了严重的制约。
首先让我们看看危险因素和有害因素的概念。危险因素其具有突发性,是对人类造成突发性伤亡或则对事物造成突发性损害的因素,其所产生的危害是瞬间发生的。有害因素其强调的是积累的作用,是对人的身体影响在一定时间内积累产生危害、疾病,或则对事物造成慢性损害的因素,其所产生的危害是在一定时间内积累而发生的。在通常情况下,我们并不将两者加以区分,而是将两者统一的称作为危险、有害因素。
非煤矿山事故发生的根本原因就在于危险有害因素的存在以及没能够很好的对危险、有害因素进行控制,使其发生并造成了事故。没有对危险、有害因素进行有效控制,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物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以及管理上的漏洞。
危险、有害因素的分类通常按照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分类:一是按照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进行分类、二是依照我国所颁布的《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6441-86)进行分类、再就是按照职业健康状况进行分类。
二、如何对非煤露天矿山危险、有害因素进行识别
依照我国所颁布的《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6441-86)中对非煤矿山事故种类的划分方法,将造成事故先发的诱导性原因、起因物体、致害物以及伤害方式等因素综合起来考虑,并结合非煤露天矿山安全生产管理的特点以及人们对其进行专业划分的习惯,非煤露天矿山在生产过程中所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
1.塌方
物体在外力或者重力的作用下,其所承受的力量超过了自身所能承受力量的极限或者是其结构的稳定性遭到了破坏从而造成了事故的发生,我们将这种事故称之为塌方。在非露天矿山所发生的塌方事故中,主要变现为边坡失去稳定性以及遭到了破坏。边坡所遭到破坏主要呈现以下几种模式:平面遭到破坏、楔体破坏、圆弧形状的破坏以及倾倒破坏。
能够造成塌方事故的原因有很多种,但是以下几种原因是造成塌方事故的主要原因。⑴岩体中存在地下流水;⑵边坡受到地质因素的影响;⑶爆破所带来的震动;⑷所确定的边坡角不合理;⑸人为的因素;⑹地震所带来的影响。
塌方是非露天矿山煤矿事故的主要危险因素中的一种,其一旦发生会对人员造成重大伤亡,对设备、设施等造成巨大的损坏,给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2.爆破
爆破伤害也被人们称作放炮伤害,伤亡事故是在爆破作业过程中所发生的。爆破事故的发生在非煤露天矿山伤亡事故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其伤亡事故类型可以分为以下几种:⑴早爆事故。在爆破工作中,由于受到某些外来特殊能源的影响或者是由于操作不当,使得雷管或者炸药的爆破时间比预定时间要早;⑵迟爆事故。实际爆破的时间比预定的爆破时间晚。⑶对于盲炮处理不当而造成的事故。在爆破的过程中如果对于盲炮未能够及时的发现或者在发现后所采取的措施不适当,则会有很大的危险所潜在发生,往往会因为误触到盲炮或者打残眼以及摩擦震动等而引起盲炮爆炸,从而造成重大的伤亡事故;⑷在爆破的过程中警戒不够严格、在爆破的警戒范围内无关人员未能够及时的撤离爆破现场而造成的事故。
爆破事故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⑴在爆破发生后,人们没有达到规定的时间而过早的进入了工作现场;⑵爆破现场警戒不够严格、信号指示不明确、安全距离不够。在爆破作业时,在爆破警戒范围内的无关人员没有完全撤离时,便开始装药进行爆破;⑶导火线燃烧过快或者过慢,导火线和计时导火线没有使用标准型号,操作方法不当或者点火方法失误;⑷爆破器材存在质量问题;⑸爆破人员没能够按照国家规定进行系统的培训、学习、考核,爆破操作人员不具备爆破资格证;⑹避炮设施没能够按照要求进行建造。
爆破事故经常发生在以下场所:安装炸药爆破的工作面;在爆破范围内的装运场地以及破碎场所;加工爆破器材的场地等。
爆破事故一旦发生,其亦可以对人员造成重大损伤,对设备以及设施造成严重的损坏。
3.火药爆炸
火药爆炸是指在火药、炸药以及其制品在生产、加工、运输和贮存的过程中发生的爆炸事故。
以下几点原因是火药爆炸事故产生的主要原因:⑴运输设备存在缺陷;⑵临时存放爆破材料的存放室没能够达到存放要求;⑶在运输或者临时存放的时候,雷管以及炸药与火花相接触,或者炸药间相互摩擦、冲击等;⑷在运输、存放以及加工过程中不能够很好的了解爆破器材的性能,操作不规范。
火药爆炸事故一旦发生,人员伤亡以及设备损坏情况十分巨大。
4.职业危害因素
⑴粉尘。粉尘危害是非煤露天矿山开采作业中最大危害因素之一。粉尘是在矿山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细小颗粒状矿物质或者是岩石的粉尘。其在凿岩、爆破以及矿石装卸运输过程中均能够产生。粉尘的分散程度以及游离二氧化硅的含量和组成粉尘的物质决定了粉尘危害性的大小。一般情况下随着游离二氧化硅含量的增大,粉尘的危害性也增大,不同粒径的粉尘,呼吸性粉尘对人体的危害性最强。
⑵噪声以及振动。矿山中的噪声强度均很大,而且声音的等级高,噪声的声源众多,干扰时间较长,并且噪声连续。在设备的运行过程中,由于摩擦、振动、碰撞均会有噪声所产生。
三、结束语
笔者经过多年从事非煤矿山的生产管理工作,结合取得的经验对非煤露天矿山在生产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进行了简要的分析。为非煤露天矿山生产企业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从而可以降低企业生产的风险程度,使得矿山系统的安全生产水平有所提升,从而使得事故率降低、减少损失、达到最优的安全投资效益。
参考文献
[1]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安全评价(第3版)[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2005 .
[2]《采矿手册》编辑委员会.采矿手册[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1999 .
1、热能供给量要高
一般矿工的热能供给量,每天为14644?18828千焦。矿工饮食中,除糖、脂肪含量要高外,还要求供给足量的优质蛋白质,每天每公斤体重不应少于2克。应争取有半数以上的蛋白质取自鱼、肉、蛋和豆制品,以满足机体的需要。
2、维生素供给量应高
矿工因其作业特点,热能消耗大、出汗多,体内维生素损失也较多,故对矿工补充足够的维生素,对其健康显得特别重要。
为了增强矿工的视力和皮肤的抵抗力,应增加维生素A和D的摄入。一个重体力劳动的井下工人,每人每天需要维生素A1000视黄醇当量(3300国际单位)。维生素A的最好食物来源是各种动物肝脏、鱼肝油、奶类和禽蛋;胡萝卜素的良好食物来源是胡萝卜、菠菜、油菜、韭菜、蒿叶、芹菜叶、荠菜等。矿工维生素D的每日需要量应大于400国际单位。维生素D含量高的食物有鱼肝油、各种动物肝脏、蛋黄、奶油等。
矿工每日随出汗丢失的水溶性维生素,应予及时补足。每日需供给维生素Bl和维生素B2各为1.8毫克2.1毫克,尼克酸18毫克,维生素C应大于75毫克。
应及时补充水和无机盐
矿工无机盐的排出较多,如果不能及时补充,就会引起机体水盐代谢紊乱,出现一系列症状,如口渴、食欲不振、恶心、头昏头晕、疲劳无力、四肢发酸、劳动力下降等,严重者可造成血液浓缩、循环衰竭、四肢抽搐或中暑昏迷,危及生命。因此,矿工应特别注意水和无机盐的补充。其补充的原则是丢失多少补多少。
矿工每天至少应补充水分4000毫升?5000毫升(包括饮食中的水分在内),应补充食盐15克?20克。井下工作人员,应经常喝些盐开水,一般每公斤开水可加盐1克?2克。特别在天气炎热的夏季,要提倡喝盐茶水、咸赤豆汤、咸绿豆汤、咸菜汤或含食盐的汽水和冰棍等。
无机盐的补充要多样化,应含钠、钾、钙、镁和铁等。水的补充应少量、多次,切忌一次过量,造成胃液过度稀释。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zonghe/37296.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烧烤中的经典酱料
下一篇: 风寒感冒应该如何调理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