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推拿艾灸 >> 健康综合

清热药之鸭跖草和筋骨草(鸭跖草百科)

祝由网 2023-07-09 17:11:50

鸭跖草

【处方用名】鸭跖草。

【别名】竹叶水草、萤火虫草、竹叶菜、兰花草。

【植物形态】鸭跖草科,鸭跖草属。一年生草本,高1尺左右。茎下部横卧地面,节上常生根,上部直立。叶互生,形似竹叶。茎梢开蓝花,花外面有心状卵形、折合的绿色苞片。果白色,多汁,成熟时3裂。8〜10月开花。

【生长环境】生在田塍边、路旁,水沟、河边、树下、墙脚等阴湿处。

【采收加工】全草入药。5〜8月采收,洗净,晒干,切断。防霉。

【性味功效】苦大寒。清热解毒,强心,利尿,消肿。

【主治用法】(1)急性热病发高热,或高热昏迷而有心力衰竭的现象;(2)尿道炎、膀胱炎、小便不利、水肿、腹水、脚气浮肿;(3)咽喉肿痛、疮痈肿毒、关节肿痛、痔疮肿痛及蛇咬肿痛等症;(4)痢疾、感冒、鼻炎、头痛等症。以上病症用量一两,必要时可用五两至七两,煎服。(5)流行性腮腺炎:鲜草二两,用冷开水洗净,捣烂绞汁服。

筋骨草

【处方用名】白夏枯草。

【别名】白毛夏枯草、散血草、雪里青。

【植物形态】唇形科,筋骨草属。多年生草本,全株有白色软毛。茎方,基部平铺或倾斜。叶对生,卵形或椭圆形,边缘有波状粗齿,嫩时反面紫色。花白色,有时淡紫色,茎顶部的花轮生而密集,茎下部的花稀疏而腋生。果灰黄色,微小。4月开花,5月结果。

【生长环境】生于路旁、河岸等阴湿处。

【采收加工】全草入药。4〜6月采收,洗净,晒干,切断。

【性味功效1苦寒。清热解毒,止血。

【主治用法I(1)咽喉肿痛、肺热咳嗽、肺痈;(2)外伤出血、血瘀肿痛、鼻出血、咳血。以上病症用量三钱至一两,煎服。外用鲜草适量,捣敷;或焙干研末加蜂蜜调敷。

鸭跖草百科

鸭跖草介绍鸭跖草,拉丁学名:(Commelina communis),别名碧竹子、翠蝴蝶、淡竹叶等。属粉状胚乳目、鸭跖草科、鸭跖草属一年生披散草本。鸭跖草叶形为披针形至卵状披针形,叶序为互生,茎为匍匐茎,花朵为聚花序,顶生或腋生,雌雄同株,花瓣上面两瓣为蓝色,下面一瓣为白色,花苞呈佛焰苞状,绿色,雄蕊有6枚。 产云南、四川、甘肃以东的南北各省区。越南、朝鲜、日本、俄罗斯远东地区以及北美也有分布,模式标本采自北美。

形态特征一年生披散草本。茎匍匐生根,多分枝,长可达1米,下部无毛,上部被短毛。叶披针形至卵状披针形,长3-9厘米,宽1.5-2厘米。

总苞片佛焰苞状,有1.5-4厘米的柄,与叶对生,折叠状,展开后为心形,顶端短急尖,基部心形,长1.2-2.5厘米,边缘常有硬毛;聚伞花序,下面一枝仅有花1朵,具长8毫米的梗,不孕;上面一枝具花3-4朵,具短梗,几乎不伸出佛焰苞。花梗长仅3毫米,果期弯曲,长不过6毫米;萼片膜质,长约5毫米,内面2枚常靠近或合生;花瓣深蓝色;内面2枚具爪,长近1厘米。

蒴果椭圆形,长5-7毫米,2室,2爿裂,有种子4颗。种子长2-3毫米,棕黄色,一端平截、腹面平,有不规则窝孔。

生长习性常见生于湿地。 适应性强,在全光照或半阴环境下都能生长。但不能过阴,否则叶色减退为浅粉绿色,易徒长。喜温暖,湿润气候,喜弱光,忌阳光曝晒,最适生长温度20~30℃,夜间温度10~18℃生长良好,冬季不低于10℃。

对土壤要求不严,耐旱性强,土壤略微有点湿就可以生长,如果盆土长期过湿,易出现茎叶腐烂。

用途1、绿化作用

鸭跖草是优良的室内观叶植物,可置于窗台几架或室外阴蔽处。鸭跖草可有效清除室内有害气体,释放氧气,是净化室内空气的优良植物。

2、药用作用

功能主治:行水,清热,凉血,解毒。治水肿,脚气,小便不利,感冒,丹毒,腮腺炎,黄疸肝炎,热痢,疟疾,鼻衄,尿血,血崩,白带,咽喉肿痛,痈疽疔疮。

性能:味甘、微苦,性寒。能清热,解毒,利尿。为消肿利尿、清热解毒之良药,此外对麦粒肿、咽炎、扁桃腺炎、宫颈糜烂、腹蛇咬伤有良好疗效。药理作用:同属植物茎叶的水浸剂或煎剂能兴奋子宫、收缩血管,并能缩短凝血时间。

3、临床应用

①防治感冒

取鸭跖草1~2两(鲜草2~4两),水煎2次分服。治疗130例,有效(1~3天内体温降到正常)109例,无效(4天以上退热)21例。预防以片剂(每片含干生药10.3克)内服,每日3次,每次2片;

②治疗流行性腮腺炎并发脑膜脑炎

取鸭跖草每天2两,煎服。观察5例,平均退热及腮腺消肿时间为2.8天,头痛消失为1.4天,呕吐停止1.2天,平均住院4.6天。

③治疗麦粒肿

取洗净的鲜鸭跖草茎1枝(或1段),用手挟持呈45度角置于酒精灯上燃烧上段,即可见下段有水珠泡沫液体沸出,随即将沸出的液体滴于脸结膜及睑缘(麦粒肿之局部肿胀处及周围),脸皮表面也可趁热涂之。

品种分类鸭跖草,拉丁学名:(Commelina communis),别名碧竹子、翠蝴蝶、淡竹叶等。属粉状胚乳目、鸭跖草科、鸭跖草属一年生披散草本。鸭跖草叶形为披针形至卵状披针形,叶序为互生,茎为匍匐茎,花朵为聚花序,顶生或腋生,雌雄同株 穿鞘花属Amischotolpe、竹叶菜属Aneilema、假紫万年青属Belosynapsis、锦竹草属Callisia、鸭跖草Commelina、蓝耳草属Cyanotis。

栽培技术 播种方法

鸭跖草用种子繁殖可在2月下旬至3月上旬在温室育苗。播种前用25~27℃温水浸种8~10小时后捞出,在25~27℃下催芽3~5天,种子露白后即可播种。

育苗可采用条播或撒播的方式,在整好的畦内按10~15cm行距开沟,将催好芽的种子均匀撒入沟内,复土,稍加镇压后保持土壤湿润。在适宜的温、湿度条件下,1周左右即可出苗,出苗后降低温、湿度管理,以免幼苗徒长。

扦插技术

鸭跖草的每个节都可以产生新根。将植株的茎剪下,在整好的田内按5×10cm的株、行距扦插定植。扦插后保持土壤湿润,光照较强时,应搭阴棚遮阳,避免失水过多而使扦插苗死亡。15天左右即可生根。

分株技术

春季在地上部分萌发前,将根挖出,分根定植。一般每块根可分为10株左右,按10×10cm的株、行距定植于大田。

田间管理

培养紫叶鸭跖草,一般每年春季换一次盆,盆土用园土加少量河沙即可。幼苗期放在具有散射光处养护,成株期放半阴处培养。虽然在室内光线明亮处也能生长,但长期置于室内光照较少处,则枝叶易徒长,叶片变薄而缺乏光泽,叶色变浅,因此,春、秋季节宜将花盆悬挂在中午受不到阳光直射的阳台或廊檐下,经常喷水以增加空气湿度,同时保持盆土湿润。

每月施1~2次以氮肥为主的复合液肥。夏季放室内光照充足处,冬季悬吊在朝南窗前,则茎叶粗壮肥厚,叶面光亮。冬季要控制浇水,室温保持在10℃左右可安全越冬。枝条生长过长时应于春季结合换盆进行摘心,促使萌发分枝,使株形发育圆整。此外,对其萌生的蘖芽应及时剪除,以利新枝生长旺盛,株形整齐。剪下的枝条可作扦插繁殖用。

病害防治

夏季易发生介壳虫、红蜘蛛和蚜虫危害,可喷洒40{bf}氧化乐果乳油1000倍液防治。灰霉病和叶枯病危害叶片,用50{bf}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喷洒。

野生花卉的图书信息

野生花卉

作 者: 江珊,徐晔春 主编

出 版 社: 汕头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1-1

开 本: 大32开

I S B N : 97878 1120 1550

定价:¥38.00

内容简介

这本全面的《野花图鉴》为花卉爱好者,尤其是野外赏花者提供了:

365种常见的野花,包括多种水生花卉、草甸花卉、高山花卉、岩生花卉、荒漠花卉和森林花卉;各种野花的科属、拉丁学名、习性的基本介绍,以及详尽的植物形态特征描述;野花独特的生境,在野外的观赏价值和人工栽培应用的重要介绍;上千帧精美的彩色照片,近距离呈现植株的外观、生态环境或花、果、叶的局部特写;丰富、完整、详尽的图文交互运用,导览各种或常见、或珍贵的野花。

作者简介

江珊,广东深圳人,女。自由摄影人,擅长花卉摄影,常年行走于云、贵、川、藏及江浙等地,拍摄了大量花卉图片;对植物分类有一定的研究,为多家杂志社供稿,并参与了《保健花卉栽培与利用》等书籍的编写工作,建有个人网站“花间小憩”,收录了数千张花卉数码图片。

参考资料

:/item/%E9%87%8E%E7%94%9F%E8%8A%B1%E5%8D%89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zonghe/3716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