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人们的生活质量越来越高,人们在选择食物上面也是比较挑剔的,现在就是因为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了,很多商贩打着健康的旗帜用一些普通或者是略知的食物以次充好,挂上一个好的标志就可以卖到很高的价格,其实这样的食物对于人体没有那么多的好处,反而选择不当会给生活造成很大的麻烦。大米也有绿色大米了。大家吃过绿色大米吗?下面小编就来介绍一下什么绿色大米,让大家了解如何去选择好的大米。
绿色大米是指在无污染的条件下种植、养殖,施有机肥料,不用高毒性、高残留农药,在标准环境、生产技术、卫生标准下加工生产,经权威机构认定并使用专门标识的安全、优质、绿色、营养类大米。
绿色大米的必须具备的条件:
1.产品或产品原料产地必须符合绿色食品生态环境质量标准。
2.农作物种植、畜禽饲养、水产养殖及食品加工必须符合绿色食品生产操作规程。
3.产品必须符合绿色食品标准。
4.产品的包装、贮运必须符合绿色食品包装贮运标准。
上面给大家介绍了关于绿色大米的一些常识的问题,不知道大家了解了吗,很多是绿色大米的标志,但是里面却不是绿色大米的实质,所以在购买上面一定要注意了,符合上面的标准,才是真正的绿色的大米,大家一定不要被骗了。所以这些生活的常识还是要知道,选择不当可能给健康带来危害。
(1)看硬度:大米粒硬度主要是由蛋白质的含量决定的,米的硬度越强,蛋白质含量越高.透明度也越高。一般新米比陈米硬,水份低的米比水份高的米硬,晚米比早米硬。
(2)看腹白:大米腹部常有一个不透明的白斑,白斑在大米粒中心部分被称为“心白”,在外腹被称“外白”。腹白部分米质蛋白质含量较低,含淀粉较多。—般含水份过高,收后未经后熟和不够成熟的稻谷,腹白较大。
(3)看爆腰:爆腰是由于大米在干燥过程中发生急热,急热现象后,米粒内外收缩失 去平衡造成的。爆腰米食用时外烂里生,营养价值降低。所以,选米时要仔细观察米粒表面,如果米粒上出现一条或更多条横裂纹,就说明是爆腰米。
(4)看黄粒:米粒变黄是由于大米中某些营养成份在—定的条件下发生了化学反应,或者是大米粒中微生物引起的。这些黄粒香味和食味都较差,所以选购时,必须观察黄粒米的多少。另外,米粒中含“死青”粒较多,米的质量也较差。
(5)看新陈:大米陈化现象较重,陈米的色泽变暗,粘性降低,失去大米原有的香味。所以,要认真观察米粒颜色,表面呈灰粉状或有白道沟纹的米是陈米,其量越多则说明大米越陈旧。同时,捧起大米闻一闻气味是否正常,如有发霉的气味说明是陈米。另外,看米粒中是否有虫蚀粒,如果有虫蚀粒和虫尸的也说明是陈米。另外,看米粒中是否有虫蚀,如果有虫蚀粒和虫尸出现说明是陈米,鉴别大米霉变,主要从大米色泽和气味等方面考察。
(6)看色泽:如果米粒色泽灰暗、有裂纹,是发过热的大米。如果米粒的色泽外观过白、过滑,就有可能是上光的;若呈淡绿,有可能是以人工色素染色。
(7)闻气味:正常的大米,没有异香、异味。新大米有自然清香气,陈大米没有香气2009年10月1日,我国大米新国标正式实施,按加工精度将大米划分为一到四级。比如一级大米背沟无皮,或有皮不成线,米胚和粒面皮层去净的占90%以上;二级大米背沟有皮,米胚和粒面皮层去净的占85%;三级大米背沟有皮,粒面皮层残留不超过1/5的占80%以上;四级大米背沟有皮,粒面皮层残留不超过1/3的占75%以上。也就是说,等级越高,加工的精细化程度越高,但营养价值未必更高。
几个小技巧,一看,抓一把米摊开在手掌,看碎米多不多,看米颜色黄不黄(发黄说明米有霉变),看白浆粒多不多(白浆粒多或者半白浆粒多说明米发育不是很好),看米咀(就是大米尖的一端有个凹进去的)里面米芽去没去干净,看大米的透明度,透明度高的话,是发育比较好的大米。。二闻,抓一把米靠近鼻子,闻闻是否有米香味,如果没有米香味,或者味道很怪,就要小心了。
目前,食品市场以“绿色”为时髦,不仅蔬菜水果,就连人们日常吃的大米也出现了不少绿色产品。如:竹颐米、竹香米、青香米及绿大米等,尽管名称不同,却无一例外地都冠以“清香四溢、口感舒爽、长期享用,增进健康”等美誉。切记:大米只有天然种植出来的绿色才能称其为“绿大米”,也只有天然种植出来的绿大米才具有一定营养价值。但是目前国内尚无种植绿大米的成熟技术。最近曾有报道,浙江大学农业科技开发中心经过3年多的努力,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成功地开发出一种无农药污染和无肥害的绿色大米——浙大香米和浙大珍米。浙大香米有一种类似乌苣笋的清香味,烧熟后味更浓,人口细腻糯软,口感好。针对当前农要单家独户自行管理,轻视有机肥及滥施化肥和农药的状况,浙大农业科技开发基地在管理上采取统分结合,统一品种、技术、施洒农药,重视施用人畜粪尿及绿肥。浙大香米的香味是品种本身固有的,不是后天加工时添加进去的。浙大绿色大米一经面市即受到欢迎。有的超市巳摆上柜台,但并未在市场大量流通。
(1)“绿米”披上假绿装。既然国内尚无种植绿大米的成熟技术,那些所有的所谓“绿”大米是怎样绿起来的呢?原来市场上流通的五花八门的“绿”大米所披的绿装并不是天然生长的,而是人为加上的。例如所谓正宗“竹香米”加绿,大多需要四道工序才能加工出来。第一道工序是将新鲜竹叶用清水浸泡;第二道工序是用机器进行粉碎和脱色;第三道工序是将这些粉碎脱色后的竹叶长时间熬煮,提炼出所谓“竹绿素”;第四道工序是将这些“竹绿素”同大米一起搅拌混匀,就生产出了所谓“竹香米”。另外还有更省事省钱的办法,就是用绿色色素将大米染绿,所谓“绿”大米就是这样炮制出来的。
(2)“绿”大米对人体健康的影响。针对这个重要问题,权威部门曾对各种“绿”大米取样进行了化验检测。结果表明,“绿”大米是一种叫“竹质精维素”(有的也叫竹绿素、鲜竹液或竹香精)的物质经过一定的调配、混和与搅拌等工艺掺到白色大米中制成的。竹质精维素由竹叶、竹青、竹黄、松针和山姜子叶等原料制成,但是这些原料都不在国家卫生部规定的《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品种名单之内。按《食品卫生法》规定是不能加入到食品中去的,即使用所谓竹质精维素是不合法的。有关人员还对所谓竹质精维素进行了检测,其中含有人工合成的色素亮蓝和柠檬黄,而应用这种人工合成色素也违反了卫生部颁布的《食品添加剂卫生管理办法》。
使用食品添加剂的原则首要的是不得影响食品质量和风味,而理想的食品添加剂应是对人体健康有益无害的物质。人工合成色素有一定毒性,人们长期食用可能有致癌作用。但是这些五花八门的“绿”大米却借着绿色食品的面纱掩护,堂而皇之地走进了市场,欺骗并坑害了许多消费者。所谓的“绿”大米危害不小,必须依法予以查封。
(3)食用“绿”大米的安全性。“绿”色大米事件也反映出了我国一些部门和地方法规相互“打架”的现象。在查处“绿”大米过程中,卫生部门与生产厂家孰是孰非,莫衷一是。例如,关于染制“绿”大米的竹香精,湖南省卫生部门承认其合法性;而济南市卫生部门则认为找不到合法的卫生法规依据。对于“绿”大米的检测,我国现行的大米质量评定标准属于国家强制性标准,该标准明确规定是对不含任何其他添加成分的大米进行检查,国家标准中规定的可以使用某些人工色素的食品并不包括大米;目前国内正规粮食部门加工大米时通常都不采用加油和加色工艺,这正是为了执行有关标准。有的城市如济南、青岛等地对“绿”大米进行了查处,也有的地方并不过问此事。这说明各地执法标准并不统一。
卫生部有关人士专门就“绿”大米问题指出,目前市场上流行的“绿”大米系使用天然或人工合成的色素染色加工制成的。我国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规定了色素的种类和使用范围,凡超出这个标准的行为,都必须经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审批。目前我国食品添加剂卫生标准中没有规定色素可用于大米。所以,未经审批的“绿”大米是不允许销售的。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zonghe/36110.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养生预防疾病常吃“单腿”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