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惊风,又称惊厥,俗称“抽风”,来势迅猛,以抽筋或神昏为主要症状。此病在任何季节、任何疾病中均可发生,一般在5岁以下的婴幼儿重较为常见,年纪越小,发病率越高。
症状:抽筋、神昏、发热、呕吐、烦躁、摇头弄舌、眼睛上视、牙关紧闭、唇口焦干等。
治疗小儿惊风的中医小偏方:
1、桃白皮方治疗小儿急性惊风
原料:桃树二层白皮120克,大葱200克,灯芯草适量。
制法:将上述食材捣烂,敷手和脚心。
功效:灯芯草味甘、淡,性微寒,归心、肺、小肠、膀胱经有利水通淋、清心降火的功效,主治小儿惊风、淋病、水肿、小便不利、尿少涩痛、湿热黄疸、心烦不寐、小儿夜啼、口舌生疮等症。
2、钩藤叶方息风定惊
原料:钩藤叶9克。
制法:将钩藤叶加水煎服。
功效:钧藤为常用中药,具有清热、平肝、息风、定惊等功能,主治头晕、高血压及小儿惊风等。
3、独头蒜方专治小儿脐风
原料:独头蒜适量。
制法:将独头蒜切成片,贴在肚脐上,用艾灸至口中有蒜味为止。
功效:独头蒜有温中消食、稳定血压、改善血液循环、抑制血小板聚集、防止血栓形成、调整糖代谢等功效,是人们日常生活过程中防治疾病的重要食材。
4、燕窝祛风镇惊方
原料:燕窝l个,鸭蛋适量。
制法:将燕窝和鸭蛋捣成糊状,敷在小儿肚脐上,外用胶布固定。
功效:燕窝具有化痰止呕、祛风镇惊的功效,主要用于治疗睡眠不宁、肠胃不适、不思饮食、气咳痰多、伤风感冒, 胃气过多、呕吐乳及夜啼惊跳等症状。
5、艾蓬头方主治小儿急、慢惊风
原料:艾蓬头、葱白、丁香各7个。
制法:将上述食材捣烂调匀敷在小儿脐上,外用布固定。
功效:葱白又叫葱茎自、葱白头、大葱白、鲜葱白、绿葱白、大葱,有发汗解表、通阳利尿、解毒杀虫的功效,用于感冒头痛、鼻塞、小便不利、痈疖肿毒等症的治疗。
惊风是小儿时期常见的一种急重病证,以临床出现抽搐、昏迷为主要特征。又称“惊厥”,俗名“抽风”。任何季节均可发生,一般以1~5岁的小儿为多见,年龄越小,发病率越高。其病情往往比较凶险,变化迅速,威胁小儿生命。
本病西医学称小儿惊厥。其中伴有发热者,多为感染性疾病所致,颅内感染性疾病常见有脑膜炎、脑脓肿、脑炎、脑寄生虫病等;颅外感染性疾病常见有高热惊厥、各种严重感染。不伴有发热者,多为非感染性疾病所致,除癫痫外,还有水电解质紊乱、低血糖、脑外伤、脑瘤等。
(一)急惊风【概述】急惊风病因以外感六淫、疫毒之邪为主,偶有暴受惊恐所致。主要病机是热、痰、惊、风的相互影响,互为因果。其主要病位在心肝两经。小儿外感时邪,易从热化,热盛生痰,热极生风,痰盛发惊,惊盛生风,则发为急惊风。
本病治疗以清热、豁痰、镇惊、熄风为治疗原则。痰盛者必须豁痰,惊盛者必须镇惊,风盛者必须熄风,然热盛者皆必先解热。豁痰有芳香开窍,清火化痰,涤痰通腑的区分;清热有解肌透表,清气泄热,清营凉血的不同;治风有疏风、熄风的类别,镇惊有清心定惊,养心平惊的差异。
【治疗】1.风热动风证【症状】发热骤起,头痛身痛,咳嗽流涕,烦躁不宁,四肢拘急,目睛上视,牙关紧闭,舌红苔白,脉浮数或弦数。【方一】银翘散加减【来源】《温病条辨》【组成】金银花12克,连翘9克,薄菏3克,防风9克,蝉蜕3克,菊花9克,僵蚕3克,钩藤6克。
【功效】疏风清热,熄风止痉。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剂。
【方解】金银花、连翘、薄菏疏风清热,防风、蝉蜕、菊花祛风解痉,僵蚕、钩藤熄风定惊。另加服小儿回春丹以清热定惊。
【按语】喉间痰鸣者,加竹黄、瓜蒌皮清化痰热;高热,便秘、乳蛾红肿者,加大黄或凉膈散釜底抽薪。以往有高热惊厥史患儿,在感冒发热初起,宜加服紫雪散以防惊厥发作。
2.气营两燔证【症状】起病急骤,高热烦躁,口渴欲饮,神昏惊厥,舌苔黄糙,舌质深红或绛,脉数有力。【方一】清瘟败毒饮加减【来源】《疫疹一得》【组成】连翘12克,石膏9克,黄连9克,黄芩9克,栀子6克,知母6克,生地9克,赤芍9克,玄参6克,丹皮9克,石决明9克,钩藤9克。
【功效】清气凉营,熄风开窍。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剂。
【方解】连翘、石膏、黄连、黄芩、栀子、知母清气透热,生地、水牛角、赤芍、玄参、丹皮清营凉血,羚羊角、石决明、钩藤熄风平肝。
【按语】神志昏迷加石菖蒲、郁金,或用至宝丹、紫雪丹熄风开窍;大便秘结加生大黄、芒硝通腑泄热;呕吐加半夏、玉枢丹降逆止吐。
3.邪陷心肝证【症状】高热烦躁,手足躁动,反复抽搐,项背强直,四肢拘急,口眼相引,神识昏迷,舌质红绛,脉弦滑。【方一】羚角钩藤汤加减【来源】《重订通俗伤寒论》【组成】羚羊角1.5克,钩藤9克,僵蚕3克,菊花9克,石菖蒲3克,川贝母6克,广郁金1.5克,龙骨9克,竹茹9克,黄连9克。
【功效】清心开窍,平肝熄风。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剂。
【方解】羚羊角、钩藤、僵蚕、菊花平肝熄风,石菖蒲、川贝母、广郁金、龙骨豁痰清心,竹茹、黄连清化痰热。同时,另服安宫牛黄丸清心开窍。
【按语】热盛加生石膏、知母清热泻火;便干加生大黄、玄明粉泻热通便;口干舌红加生地、玄参养阴生津。
4.湿热疫毒证【症状】起病急骤,突然壮热,烦躁谵妄,神志昏迷,反复惊厥,呕吐腹痛,大便腥臭,或夹脓血,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方一】黄连解毒汤加味【来源】《肘后方》【组成】黄芩9克,黄连9克,黄柏6克,山栀6克,白头翁6克,秦皮6克,钩藤6克,石决明9克。
【功效】清化湿热,解毒熄风。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剂。
【方解】黄芩泻上焦之火,黄连泻中焦之火,黄柏泻下焦之火,山栀通泻三焦之火,导火下行,四药合用,苦寒直折,泻火解毒。白头翁、秦皮清肠化湿,钩藤、石决明平肝熄风。
【按语】舌苔厚腻,大便不爽加生大黄、厚朴清肠导滞,泻热化湿;窍闭神昏加安宫牛黄丸清心开窍;频繁抽风加紫雪丹平肝熄风;呕吐加玉枢丹辟秽解毒止吐。
5.惊恐惊风证【症状】暴受惊恐后突然抽搐,惊跳惊叫,神志不清,四肢欠温,舌苔薄白,脉乱不齐。【方一】琥珀抱龙丸加减【来源】《活幼新书》【组成】琥珀1克,朱砂1克,金箔少量、胆南星6克,天竺黄3克,人参6克,茯苓6克,淮山药9克,甘草6克,菖蒲3克,钩藤9克,石决明9克。
【功效】镇惊安神,平肝熄风。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剂。
【方解】琥珀、朱砂、金箔镇惊安神;胆南星、天竺黄清化痰热;人参、茯苓、淮山药、甘草益气扶正;菖蒲、钩藤、石决明平肝熄风开窍。
【按语】抽搐频作加止痉散熄风止痉;气虚血少者加黄芪、当归,白芍、酸枣仁益气养血安神。
(二)慢惊风【概述】慢惊风多见于大病久病之后,气血阴阳俱伤;或因急惊未愈,正虚邪恋,虚风内动;或先天不足,后天失调,脾肾两虚,筋脉失养,风邪人络。
慢惊风病位在肝、脾、肾,病理性质以虚为主。多系脾胃受损,土虚木旺化风;或脾肾阳虚,虚极生风;或肝肾阴虚,筋脉失养生风。
本病的治疗,以补虚治本为主。土虚木旺,治以健脾平肝;脾肾阳虚,治以温补脾肾;阴虚风动,治以育阴潜阳。治疗过程中,可结合活血通络,化痰行瘀之法。
【治疗】1.土虚木亢证【症状】形神疲惫,面色萎黄,嗜睡露睛,四肢不温,足跗及面部轻度浮肿,神志不清,阵阵抽搐,大便稀薄,色带青绿,时有肠鸣,舌淡苔白,脉细弱。【方一】缓肝理脾汤加减【来源】《医宗金鉴》【组成】党参6克,茯苓6克,白术9克,山药6克,扁豆9克,炙甘草6克,煨姜3克,桂枝6克,白芍9克,钩藤6克。
【功效】温运脾阳,扶土抑木。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剂。
【方解】党参、茯苓、白术、山药、扁豆、炙甘草健脾益气,煨姜、桂枝温运脾阳,白芍、钩藤平肝熄风。
【按语】阳虚寒盛去桂枝,加附子、肉桂温补脾肾;腹泻不已加诃子、肉豆蔻、乌梅炭敛肠止泻;方颅发稀,夜寐哭闹不安,加生牡蛎、生龙骨平肝潜阳。
2.脾肾阳虚证【症状】面色苍白或灰滞,囟门低陷,精神极度萎顿,沉睡昏迷,口鼻气冷,额汗涔涔,四肢厥冷,手足蠕蠕震颤,大便澄澈清冷,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无力。【方一】固真汤合逐寒荡惊汤加减【来源】《证治准绳》【组成】党参9克,黄芪9克,白术6克,茯苓6克,炙甘草6克,炮附子1.5克,肉桂2克,川椒3克,炮姜3克,灶心土3克。
【功效】温补脾肾,回阳救逆。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剂。
【方解】党参、黄芪、白术、茯苓、炙甘草温补脾气,炮附子、肉桂、川椒、炮姜、灶心土温阳救逆。
【按语】抽搐频频加龙齿、钩藤平肝熄风;阳气回复后改用理中地黄汤或可保立苏汤,以阳中求阴,使阴阳维系,阳生阴长而搐定。
3.阴虚风动证【症状】虚烦疲惫,面色潮红、低热消瘦、震颤瘛疚,或肢体拘挛,手足心热,大便干结,舌光无苔,质绛少津,脉细数。【方一】大定风珠加减【来源】《温病条辨》【组成】鸡子黄6克,阿胶6克,地黄9克,石斛6克,麦冬9克,龟板5克,鳖甲3克,牡蛎9克。
【功效】育阴潜阳,滋水涵木。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剂。
【方解】鸡子黄、阿胶、地黄、石斛、麦冬滋阴养血,龟板、鳖甲、牡蛎潜阳熄风。
【按语】阴虚潮热加银柴胡、青蒿、地骨皮以清虚热;搐搦不止者,吞服止痉散熄风止痉;强直瘫痪者,加全蝎、蕲蛇、乌梢蛇、地龙、白僵蚕搜风剔邪,但风药多燥,故宜佐养血润燥之品。
4.肾精亏损证【症状】由解颅、佝偻病等病导致,并伴有肢体抽搐,斜视凝视,一时性失言失聪或局部颤动,抽出过后,恢复常态,舌淡嫩,脉沉弱。【方一】地黄饮子加减【来源】《丹溪心法》【组成】熟地9克,山萸肉6克,巴戟天6克,肉苁蓉6克,炮附子1.5克,五味子3克,麦冬6克,石斛6克,石菖蒲3克,远志3克。
【功效】固本培元,益阴潜阳。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剂。
【方解】熟地、山萸肉滋养肾阴;巴戟天、肉苁蓉、炮附子温补元阳;五味子、麦冬、石斛滋养肺阴;石菖蒲、远志宁神开窍化痰。
【按语】抽搐频繁者,去附子,加全蝎、地龙、天麻、龙齿、钩藤平肝熄风止痉;肢体强直瘫痪者,加当归、红花、鸡血藤养血活血。
◎第五章耳鼻喉科常见病症实用奇方名药中华实用方剂大典丛书◎第五章耳鼻喉科常见病症实用奇方名药第五章耳鼻喉科常见病症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zonghe/35413.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下一篇: 减肥瘦身的中医小偏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