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推拿艾灸 >> 健康综合

糖尿病患者需要调节不正确的心态问题吗(摆正心态糖尿病既可怕又不可怕)

祝由网 2023-07-07 05:46:23

幸福生活的钥匙永远都掌握在自己手中。患上了糖尿病,千万不要自爆自弃。既然患有糖尿病是无法改变的事实,就要正视疾病、勇敢面对、不畏困难,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要战胜心理病魔,首先要纠正如下几种不正确的心态。

1、怨天尤人

有些人被诊断为糖尿病,就觉得自己遇见了“倒霉事”,一想到以后要吃一辈子“病号饭”,还得天天吃药甚至打针,觉得自己的未来就像一场永无止境的噩梦。年纪轻轻得了这如影随形怎么也甩不开的病,甚至认为是父母基因不好,苍天不公。从此,对生活逐渐失去了信心,情绪低落,血糖控制得一塌糊涂,终日为“糖”所困,憔悴不堪。

2、满不在乎

有些人被确诊为糖尿病抱着满不在乎、无所谓的态度,不治疗,也不改变饮食习惯。结果,血糖情况得不到控制,并发症也随之找上门来,所以对糖尿病应该重视起来,做到“在战场上重视敌人,在战术上藐视敌人”,心态上要放松,行动上要积极。

3、隐瞒病情

糖尿病虽然不像肝炎具有传染性,但对患者仍然是个不小的负担。尤其对上班族而言,由于担心影响领导对自己的看法,以及工作上的升迁,不少人选择了隐瞒病情。得糖尿病后,饮食和用药习惯肯定会改变。如果你完全保守秘密,同事们会觉得你的行为很奇怪、偷偷摸摸。如果你不让同事知道你有糖尿病,就会失去很多被照顾的机会。其实,只要合理规划饮食和用药时间,糖尿病完全可以不影响工作。但有些人难免会对你妄加评价,遇到这种情况,糖尿病患者应该主动表达自己的感受。

摆正心态糖尿病既可怕又不可怕



控糖没有捷径,但是学习一些糖友总结的控糖经验,往往会对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此,糖友空间特别为您收集了20条行之有效的控糖经验,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让我们一起攻克糖尿病!


摆正心态,糖尿病既可怕又不可怕。


可怕的是,糖尿病是终身疾病,而且是无药可治的。如果不积极治疗,会引起很多并发症,影响人的生活质量和正常生活。但只要控制饮食,保持良好健康的心态,辅以适当的运动,完全可以控制血糖,依然可以长寿。


治疗糖尿病,不仅要观察治疗,还要注意自主性。


听从医生的指导,接受医生的治疗,就是听从医生的指导。同时,对于糖尿病这种慢性病来说,自主结合自身特点是一种有效的补救措施。自治就是对吃什么、不吃什么,以及用餐时间、用餐次数、食量等进行科学的自我调控。


血糖的控制既要有原则性,又要有灵活性。


血糖控制达标是一个原则。要达标,必须持之以恒,但也要讲灵活性。血糖控制的结果可以分为理想、满意、一般三个等级。如果达不到平均水平,就去找医生求助,而不是仅仅勉强超越现实。


监测血糖,既要治疗高水平,也要治疗低水平。


血糖高,特别高,容易出现并发症,非常危险。但糖尿病患者比正常人更要注意预防低血糖,避免用药过量、食物过多、食物过少、过晚引起不应有的低血糖。


我们不仅要控制饮食,还要顺其自然。


控制是指含糖量高、脂肪含量高的食物,包括大米、小麦、水果、脂肪含量高的肥肉都要少吃,但不是绝对禁止吃。最好是按食量吃,要因人因时量体裁衣。放手就是多吃荞麦、燕麦、玉米等粗粮,豆制品如豆浆、豆腐、豆腐干等。以及含水分较多的食物,如叶菜、水果等。


控糖有“五心”,健康不用担心。


所谓“五心”,就是要对治疗糖尿病有信心,要下定决心治疗糖尿病,要有长期与糖尿病作斗争的毅力,要在生活中保持一颗平常心。最后,糖友的家人要对糖友有足够的爱。


“管住嘴,迈开腿”是糖尿病防治的六字箴言。


“管住嘴,迈开腿”既是糖尿病防治的六字箴言,也是“三高”的克星。只要控制饮食,保持良好健康的心态,辅以适当的运动,就能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糖尿病自愈!


对于大多数患者来说,糖尿病是由他们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引起的。糖尿病的治疗也应该从改变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开始。没有人比他自己更了解他的生活方式。科学的饮食和合理的运动对爱糖的人来说更重要。糖尿病患者和正常人没什么区别。甚至可以说,有了健康的概念,糖尿病患者比健康人更健康!治疗糖尿病,我们是自己最好的医生。


糖尿病患者的饮食控制原则


每天主食5至6两;蛋白质吃“四个一”,一两瘦肉,一杯牛奶,一个鸡蛋,一两豆制品;蔬菜不严格限制,要做到合理饮食、戒烟限酒。吃糖尿病有技巧,一般来说多干少稀;多粗少精;多食少饭;饭后;慢慢咀嚼。


糖友运动简单概括为“1357原则”


即运动一般安排在饭后一小时,每次运动至少30分钟,每周至少五次。运动时每分钟心跳次数不超过运动前的70%(一般达到50%~70%,即有效心率范围;或者简单的说,运动后心跳达到120次左右,至少能维持20分钟)。


trea中的“六不等于”


血糖恢复正常糖尿病治愈;血糖下降快病情恢复快;治疗糖尿病单纯降血糖;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正常血糖控制理想;尿糖正常血糖正常;治疗糖尿病单纯吃药


降血糖的路上有两个“拦路虎”,一个是低血糖,一个是体重增加。


降糖药使用不当会引起低血糖或肥胖等副作用,而这两个降血糖路上的障碍对糖尿病患者的危害很大。每个糖友都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把血糖控制在一个合适的范围内,防止低血糖,同时保持合理的体重。


吃饭快的人更容易患糖尿病,糖尿病人要细嚼慢咽。


当人们吃得太快时,他们在大脑神经能够接收到饱腹感信号之前就过量进食了。大脑神经接收饱腹感信号一般需要15-20分钟左右。这样的人更容易发胖,最终导致糖尿病。细嚼慢咽可以充分发挥口腔中淀粉酶的作用,减轻胰腺在消化过程中的负担。


夏季人的血糖水平普遍较低,是治疗糖尿病的好时机。


夏季,人们的饮食水平趋于降低,消费水平提高。此外,夏季人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增加,导致胰岛素分泌比其他季节多。所有这些原因都会导致血糖水平降低。


在监测血糖的同时,有必要定期检查糖化血红蛋白。


糖化血红蛋白是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与人体血液中的血糖结合的产物。糖化血红蛋白与血糖血红蛋白的结合是一个不可逆反应,与血糖浓度成正比,持续时间约120天。它是反映糖尿病患者血糖总体控制情况的指标,对糖尿病患者有重要意义。


限制饮水是一个误区,糖尿病人要多喝水。


糖尿病患者胰岛素绝对或相对缺乏,处于高血糖状态,会刺激下丘脑的口渴中枢,引起口渴。喝水后,血浆渗透压会下降或恢复正常,从而降低血糖,使患者不再口渴。如果限制饮水,会加重高渗状态,对病情非常不利。控制多尿症要从控制高血糖开始,而不是喝水。


联合用药是糖尿病药物治疗的趋势。


欧洲的调查数据显示,单次用药三年后血糖控制良好的患者不到50%,六年后仅剩下30%。在此基础上,只有选择两种作用机制不同的药物联合应用,灵活应用联合用药才有意义。


饭前低血糖可能是糖尿病的前兆。


在部分二型糖尿病患者的早期,胰岛素分泌模式发生改变,并伴有胰岛素分泌高峰时间的延迟。通俗地说,就是在体内血糖需要胰岛素的时候,胰岛素没有及时分泌;然而,当血糖降低时,胰岛素会异常分泌,导致饭前血糖过低。


贪吃糖怎么办?3种缓解食欲的零食


糖友可以经常吃的零食有:一、低GI水果;二是黄瓜、西红柿等蔬菜;3.含油量低的坚果。


适量吃粗粮控糖。


粗粮富含膳食纤维,可在一定程度上减缓肠道对碳水化合物的吸收,延缓血糖上升,增加饱腹感,有利于血糖的控制。但粗粮摄入过多会产生影响消化、胃酸反流、药物吸收等负面影响。

糖尿病的四种异常心态

幸福生活的钥匙永远都掌握在自己手中。患上了糖尿病不要自暴自弃既来之,则安之。既然患有糖尿病是无法改变的事实,就要正视疾病、勇敢面对、不畏困难,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如果像以下4中情况一样不正确对待糖尿病,糖尿病就会肆无忌惮、让人痛苦;如果认真对待、积极治疗,糖尿病就会老老实实、不敢乱来。

1.怨天尤人小王刚参加工作没多久,就被诊断为糖尿病。自己的事业、新生活才刚刚开始,就遇见了这种“倒霉事”,一想到以后要吃一辈子“病号饭”,还得天天 吃药甚至打针,小王觉得自己的未来就像一场永无止境的恶梦。年纪轻轻得了这如影随形怎么也甩不开的病,小王认为都是父母基因不好,苍天对他不公。从此,他 对生活逐渐失去了信心,情绪低落,血糖控制得一塌糊涂,终日为“糖”所困,憔悴不堪。

2.满不在乎半年前,张女士被确诊为糖尿病。可是,她一直不能接受这一事实,怀疑化验结果和医生的诊断,心想:家里人都没有糖尿病,我怎么会得呢?一次又一 次的化验,使张女士不得不承认自己血糖高,可她认为自己身体一直很好,无非就是血糖高一点,又没有任何不舒服的感觉,应无大碍。所以,张女士抱着满不在 乎、无所谓的态度,不治疗,也不改变饮食习惯。结果,三个月后她昏倒在家,家人急忙将她送到医院急救。原来,她因为血糖太高而发生了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昏 迷。

3.隐瞒病情李先生是单位的中流砥柱,事业正处于蒸蒸日上之时,在一次体检中被查出考试,大收集整理患有糖尿病。他不愿意让朋友、同事知道自己是个有病之人,担心别人特别是 公司老板得知自己生病后,会影响他日后的发展,因此隐瞒了病情。一次出差途中,因赶时间错过了午饭,李先生碍于面子没有提出吃饭的要求。下午三点到达目的 地时,他突然晕倒了。医生说,他因没按时吃饭而发生了低血糖昏迷。

4.恐惧担忧陈大妈刚刚退休在家,正满怀激情准备发挥余热、丰富幸福晚年生活,却被扣上了糖尿病的“帽子”。这对陈大妈打击很大,满腔热情顿时化为乌有,每 天沉浸在恐惧和担忧之中。成了病人,陈大妈对生活中的各方面都非常重视,做任何事情都以糖尿病为中心。以前的朋友也不来往了,一有时间就四处寻访名医,以 期讨到灵丹妙药、祖传秘方,饮食上更是严格控制。半年下来,陈大妈花了许多冤枉钱不说,人也越来越没有精神,还被诊断为营养不良。

目前,糖尿病虽不能根治,但只要合理控制饮食、适当运动、科学用药并调整好个人状态,完全可以很好地降住“糖魔”,稳定病情,能像健康人一样生活、工作和学习。

我们度过的每一天、做的每件事,都是有好又有坏,有喜也有忧。生活中各种不好的事情往往是不可避免的,我们惟有调整自己,保持乐观的心态,才能 过得开心,活得有滋有味。因为糖尿病,生活会发生很大的变化,少了一些东西,也少了很多乐趣。但换个角度看,会发现生活多了一些原来所没有的东西,也多了 不少新的兴趣和爱好,还会结识新的好朋友。这样想来,有糖尿病的生活又何尝不会更精彩呢?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zonghe/3516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