崩漏是月经的期与量严重紊乱的一类月经病,是指经血非时崩下不止或淋漓漏下不尽。本病主要是由于致病因素损伤冲任,固摄失职,血失统制而引起,临床以阴道出血为其主要表现。来势急,出血最多的称崩;出血量少或淋漓不断的称漏。西医的功能性子宫出血,女性生殖器炎症,肿瘤等所出现的阴道出血,皆属崩漏范畴。崩漏是妇女月经病中较为严重复杂的一个症状。
本病以青春期少女、更年期妇女多见,多因血热、气虚、肝肾阴虚、血瘀、气损及冲任,冲任气虚不摄所致。治崩要以止血为先,以防晕厥虚脱,待血少或血止后,可审因论治,亦即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原则。
下面推荐一款枸杞散,以供参考。
此偏方的具体制作方法为:取枸杞叶和嫩茎适量,将其洗净,用开水稍烫,滤干水分,切细,晒干,入锅用小火炒成黄褐色,装瓶密封,备用。每次取6克,放入茶杯中,开水冲泡即可。
枸杞散可补虚益精、清热止渴、祛风明目,适用于虚劳发热、热毒疮肿、烦渴、崩漏带下等症。
平时预防崩漏,应注意身体保健。要增加营养,多吃含蛋白质丰富的食物以及蔬菜和水果。在生活上劳逸结合,不参加重体力劳动和剧烈运动,睡眠要充足,精神愉快,不要在思想上产生不必要的压力。这对于崩漏的防治很有效。
女性平时要多多的爱护自己,多注重保养和养生。现代女性,尤其是职场女性都会有生活和工作的双重压力,加上不太关心自己的身体,就会出现各种各样的状况。因此,只有选择对了正确的养生方和方法,才能够真正做到对于自己身体的重视和保护。
这一章我们来了解一下啥叫崩漏,相信很多女性朋友根本就没有听说过这词。下面棠子就带大家来详细了解一下,它是个啥东西。
崩漏 是妇女不在行经期间阴道出血的总称。临床以阴道出血为其主要症状。
若出血量多而来势凶猛者,称血崩或者崩下;若出血量少,但持续不断的,称为漏下。若经期延长达2周以上者,应届崩漏范畴, 称为经崩或经漏。
崩漏多发生在青春期及更年期。
现代医学中的功能性子宫出血,女性生殖器炎症和肿瘤等所出现的阴道出血症,皆属崩漏的范围。
《济生方》说:“崩漏之病,本乎一证,轻者谓之漏下,甚者谓之崩中。”本病属常见病,常因崩与漏交替,因果相干,致使病变缠绵难愈,成为妇科的疑难重症。
1、规则性出血,经期延长量多;
2、不规则出血,量多或淋漓出血,时间长短不一,长期出血者可致贫血。
1、 肝 :精神刺激,使肝郁气滞,郁久化热,热盛迫血妄行。
2、 脾 :思虑伤脾或饮食不节损伤脾气,脾虚不能统血,营血外溢引起。亦有由于平素阳盛血热,饮食不节,脾不运湿,湿从热化,湿热内蕴,血热妄行而引起的。
3、 肾 :为先天之本,肾气不足,或大病久病耗伤阴血,而致肝肾阴虚,冲任不能固摄而出血。
主要病机是冲任损伤,不能制约经血。引起冲任不固的常见原因有肾虚、脾虚、血热和血瘀。
先天肾气不足,少女肾气稚弱,更年期肾气渐衰,或早婚多产,房事不节,损伤肾气,若耗伤精血,则肾阴虚损,阴虚内热,热伏冲任,迫血妄行,以致经血非时而下;或命门火衰,肾阳虚损,封藏失职,冲任不固,不能制约经血,亦致经血非时而下,遂成崩漏。
忧思过度,饮食劳倦,损伤脾气,中气下陷,冲任不固,血失统摄,非时而下,遂致崩漏。
素体阳盛,或情志不遂,肝郁化火,或感受热邪,或过食辛辣助阳之品,火热内盛,热伤冲任,迫血妄行,非时而下,遂致崩漏。
七情内伤,气滞血瘀,或感受寒、热之邪,寒凝或热灼致瘀,瘀阻冲任,血不循经,非时而下,发为崩漏。
塞流即是止血。崩漏以失血为主,止血乃是治疗本病的当务之急。具体运用止血方法时,还要注意崩与漏的不同点。治崩宜固摄升提,不宜辛温行血,以免失血过多导致阴竭阳脱;治漏宜养血行气,不可偏于固涩,以免血止成瘀。塞流之药可酌用十灰散、云南白药、紫地宁血散等。
澄源即是求因治本。崩漏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针对引起崩漏的具体原因,采用补肾、健脾、清热、理气、化瘀等法,使崩漏得到根本上的治疗。塞流、澄源两法常常是同步进行的。
复旧即是调理善后。崩漏在血止之后,应理脾益肾以善其后。历代诸家都认为崩漏之后应调理脾胃,化生气血,使之康复。近代研究指出,补益肾气,重建月经周期,才能使崩漏得到彻底的治疗。“经水出诸肾”,肾气盛,月事才能以时下,对青春期、育龄期的虚证患者,补肾调经则更为重要。当然复旧也需兼顾澄源。
总之,塞流、澄源、复旧有分别,又有内在联系,必须结合具体病情灵活运用。
(一)肾阴虚证
【主要证候】:经血非时而下,出血量少或多,淋漓不断,血色鲜红,质稠,头晕耳鸣,腰酸膝软,手足心热,颧赤唇红,舌红,苔少,脉细数。
【证候分析】:肾阴不足,虚火内炽,热伏冲任,迫血妄行,故经血非时而下,出血量少或多,淋漓不断;阴虚内热,故血色鲜红,质稠;肾阴不足,精血衰少,不能上荣空窍,故头晕耳鸣;精亏血少,不能濡养外府,故腰腿酸软;阴虚内热,则手足心热;虚热上浮,则颧赤唇红。舌红,苔少,脉细数,也为肾阴虚之征。
【治疗法则】:滋肾益阴,固冲止血。
【方药举例】:左归丸(《景岳全书》)去川牛膝,加早莲草、炒地榆。
熟地、山药、枸杞子、山茱萸、菟丝子、鹿角胶、龟板胶、川牛膝
方中熟地、枸杞子、山茱萸滋肾阴而填精血;山药、菟丝子补肾阳而益精气,寓阳生阴长之意;龟板胶、旱莲草、炒地榆育阴凉血止血。全方共奏滋肾益阴,固冲止血之效。
若阴虚有热者,酌加生地、麦冬、地骨皮。
本型也可用育阴汤(《百灵妇科》)。
熟地、山药、续断、桑寄生、山茱萸、海螵蛸、龟板、牡蛎、白芍、阿胶、炒地榆
熟地、山茱萸、续断、桑寄生补肾益精;龟板、牡蛎、海螵蛸育肾阴、固冲任,涩精止血;山药补脾阴,白芍敛肝阴,阿胶养血滋阴也能止血,地榆凉血止血。全方既滋肾益阴,又固冲止血。
(二)肾阳虚证
【主要证候】:经血非时而下,出血量多,淋漓不尽,色淡质稀,腰痛如折,畏寒肢冷,小便清长,大便溏薄,面色晦黯,舌淡黯,苔薄白,脉沉弱。
【证候分析】:肾阳虚衰,冲任不固,血失封藏,故经乱无期,经血量多,淋漓不断;肾阳不足,经血失于温煦,故色淡质稀;肾阳虚衰,外府失荣,故腰痛如折,畏寒肢冷;膀胱失于温化,故小便清长;肾阳虚不能上温脾土,则大便溏薄。面色晦黯,舌淡黯,苔薄白,脉沉弱,也为肾阳不足之征。
【治疗法则】:温肾助阳,固冲止血。
【方药举例】:大补元煎。酌加补骨脂、鹿角胶、艾叶炭。
【主要证候】:经血非时而下,量多如崩,或淋漓不断,色淡质稀,神疲体倦,气短懒言,不思饮食,四肢不温,或面浮肢肿,面色淡黄,舌淡胖,苔薄白,脉缓弱。
【证候分析】:脾气虚陷,冲任不固,血失统摄,故经血非时而下,量多如崩,或淋漓不断;脾虚气血化源不足,故经色淡而质稀;脾虚中气不足,故神疲体倦,气短懒言;脾主四肢,脾虚则四肢失于温养,故四肢不温;脾虚中阳不振,运化失职,则不思饮食;脾失运化,水湿内停,水湿泛溢肌肤,故面浮肢肿。面色淡黄,舌淡胖,苔薄白,脉缓弱,也为脾虚之象。
【治疗法则】:健脾益气,固冲止血。
【方药举例】:固冲汤(《医学衷中参西录》)。
白术、黄芪、煅龙骨、煅牡蛎、山茱萸、白芍、海螵蛸、茜草根、棕炭、五倍子
方中黄芪、白术健脾益气以摄血;龙骨、牡蛎、海螵蛸固摄冲任;山茱萸、白芍益肾养血,酸收止血;五倍子、棕炭涩血止血;茜草根活血止血,血止而不留瘀。全方共奏健脾益气,固冲止血之效。
若出血量多者,酌加人参、升麻;久漏不止者,酌加藕节、炒蒲黄。
若阴道大量出血,兼肢冷汗出,昏仆不知人,脉微细欲绝者,为气随血脱之危候,急宜补气固脱,方用独参汤(《景岳全书》)。
人参25g,水煎取浓汁,顿服,余药再煎顿服。
或用生脉散(《内外伤辨惑论》)救治,益气生津,敛阴止汗以固脱。
人参、麦冬、五味子
若症见四肢厥逆,冷汗淋漓,又为亡阳之候,治宜回阳固脱,方用参附汤(《校注妇人良方》)。
人参、附子、生姜、大枣
【主要证候】:经血非时而下,量多如崩,或淋漓不断,血色深红,质稠,心烦少寐,渴喜冷饮,头晕面赤,舌红,苔黄,脉滑数。
【证候分析】:热伤冲任,迫血妄行,故经血非时而下,量多如崩,或淋漓不断;血为热灼,故血色深红,质稠;邪热内炽,津液耗损,故口渴喜饮;热扰心神,故心烦少寐;邪热上扰,故头晕面赤。舌红,苔黄,脉滑数,为血热之象。
【治疗法则】:清热凉血,固冲止血。
【方药举例】:清热固经汤(《简明中医妇科学》)。
生地、地骨皮、炙龟板、牡蛎粉、阿胶、黄芩、藕节、陈棕炭、甘草、焦栀子、地榆
方中黄芩、地骨皮、生地、阿胶清热凉血益阴;龟板、牡蛎育阴潜阳,固摄冲任;焦栀子、地榆清热凉血止血;藕节、棕炭涩血止血;甘草调和诸药。全方共奏清热凉血,固冲止血之效。
若肝郁化火者,兼见胸胁乳房胀痛,心烦易怒,时欲叹息,脉弦数等症,宜平肝清热止血,方用丹栀逍遥散加醋炒香附、蒲黄炭、血余炭以调气理血止血。
【主要证候】:经血非时而下,量多或少,淋漓不净,血色紫黯有块,小腹疼痛拒按,舌紫黯或有瘀点,脉涩或弦涩有力。
【证候分析】:瘀滞冲任,血不循经,故经血非时而下,量多或少,淋漓不断;冲任阻滞,经血运行不畅,故血色紫黯有块,“不通则痛”,故小腹疼痛拒按。舌紫黯或有瘀点,脉涩或弦涩有力,也为血瘀之征。
【治疗法则】:活血祛瘀,固冲止血。
【方药举例】:逐瘀止崩汤(《安徽中医验方选集》)。
当归、川芎、三七、没药、五灵脂、丹皮炭、炒丹参、炒艾叶、阿胶(蒲黄炒)、龙骨、牡蛎、乌贼骨
方中没药、五灵脂活血祛瘀止痛;三七、丹皮炭、炒丹参活血化瘀止血;当归、川芎养血活血;阿胶、炒艾叶养血止血;乌贼骨、龙骨、牡蛎固涩止血。
1、参三七粉3克,温开水送服,每日2次。
2、云南白药0.6克,温开水送服,每日2-3次。
3、宫血宁,每日3次,每服1-2粒。
4、宫泰冲剂,每日2次,每服2包。
1、避免过度精神刺激,注意劳逸结合。
2、出血多时多卧床休息,避免劳累。
3、出血期间保持外阴清洁,禁止同房。
4、饮食有节制,少吃辛辣或生冷食物。
本章医学文献:《太平圣惠方》、《食医心鉴》、《圣济总录》、《安徽中医验方选集》、《中医妇科学》、《简明中医妇科学》、《景岳全书》、《内外伤辨惑论》、《校注妇人良方》、《济生方》等。
好啦,这一章有关崩漏自诊自疗的文就完结了,以上文仅供参考
女性健康目录
可以的,但也不要泡一天来喝,泡个两三杯就可以了。 正常的现象 1、生理期期间尽量不要洗头,如果非洗不可,尽量在中午洗,洗完头一定要立即吹干。 2、生理期期间要注意保暖,也就是少吹冷气啰,在冷气房里要多穿衣服。 3、忌喝冷饮:这已经是很基本常识了,千万不要违背,不要拿自己的美丽开玩笑,喝冰水会让污血无法顺利排出,留在身体里对身体绝对有害。试试看以下饮料,可以让生理期更舒适:桂圆红枣茶、养生茶、贞味丹蔘、红糖姜水、黄耆枸杞茶、玫瑰花茶(尤其如果会经痛,可以喝点玫瑰花茶)。 4、吃点甜食:生理期间吃巧克力、蛋糕,因为生理期吃甜比较不容易发胖喔!还可以帮助污血代谢。 5、拒绝疲劳:充分休息很重要,过于劳累会导致经期延长或是失血过多。 6、不要太情绪化:据说女孩子生理期时很自然地情绪就会不好,但是也不要纵容自己乱发脾气,因为发脾气会对扰乱经期,也很伤肝脏喔。 7、忌盆浴:因为生理期子宫口比较张开,同样地也较为容易受到污染,所以洗澡最好采淋浴。 8、生理期宜食:生理期刚来几天可以多吃点麻油猪肝,帮助废血排出。后几天可以吃麻油腰花。此外麻油炒蛋加九层塔也是不错的生理期食品。红豆汤、桂圆>汤、八宝粥都是好点心喔,还有酒酿煮蛋也很好。生理期后期,可以考虑喝一点生化汤(经期喝的,不是坐月子喝的生化汤,问中药房就知道),可以让身体脏血彻底排干净。身体里脏血若不排出干净,长期累积很容易造成子宫内膜炎、肝病、红斑性狼疮等疾病。
希望采纳
崩漏是指妇女非周期性子宫出血,其发病急骤,暴下如注,大量出血者为「崩」;病势缓,出血量少,淋漓不绝者为「漏」。崩与漏虽出血情况不同,但在发病过程中两者常互相转化,如崩血量渐少,可能转化为漏,漏势发展又可能变为崩,故临床多以崩漏并称。青春期和更年期妇女多见。
临床表现
崩漏是妇女非行经期间 *** 出血的总称。临床以 *** 出血为其主要表现。来势急,出血量多的称崩;出血量少或淋漓不断的称漏。西医的功能性子宫出血,女性生殖器炎症,肿瘤等所出现的 *** 出血,皆属崩漏范畴。崩漏是妇女月经病中较为严重复杂的一个症状。并发症有:
1、?贫血:崩漏失血过多,就会出现面色苍白、唇色淡白、头晕目眩、精神倦怠、气短无力、心悸怔仲、失眠多梦、脉象细弱等一系列贫血征象。
2、虚脱:崩漏病起,如来势猛,出血量多,崩下不止,常可引起虚脱,出现神昏面白、四肢冰冷、汗出淋漓、气短喘促、脉浮大无根或沉伏不见的危重证候,如不及时抢救则有生命危险。
3、邪毒感染:表现为下腹疼痛拒按,腰痛,带下稠粘,色黄气秽或五色并见,伴有烦躁口渴,小便黄,大便干,舌苔黄腻,脉象细滑等。
本病以青春期妇女、更年期妇女多见。多因血热、气虚、肝肾阴虚、血瘀、气郁等损及冲任,冲任气虚不摄所致。治崩要以止血为先,以防晕绝虚脱,待血少或血止后,可审因论治,亦即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原则。
病因病机
由情志抑郁、操劳过度、产后或流产后起居饮食不慎、房事不节等引起冲任二脉功能失调而致。
1、暴崩致脱:血崩日久不止,导致脏腑气血虚脱。
2、气血两虚:崩漏反复发作,气随血去,导致气血两虚。
3、脾肾两虚:素体脾虚或多产房劳伤肾,同时饮食不慎,脾胃受损,脾肾两虚,统摄无力而致崩漏。
4、肝肾阴虚:素体阴虚或大病失血,精血两亏,冲任失养而致。
5、血热妄行:素体阳盛或情志不畅,郁而化火,伤及冲任。
6、气滞血瘀:肝郁气滞,久滞血瘀,瘀阻胞宫,新血不得归经,离经之血妄行而致。诊断检查
临床对以崩漏为主症的病种尚未确定时,可以崩漏待查作为初步诊断,并进行辨证论治。辨病思路:
1、崩漏病特指月经周期紊乱, *** 出血如崩似漏的疾病,包括崩中和漏下。多见于青春期、更年期妇女,检查未发现肿瘤等病变。
2、崩漏以外的其他疾病出现 *** 非正常性出血者,常有:
*** 出血量多,小腹部扪及肿块者,多为石瘕;
确诊妊娠, *** 出血,可见于胎漏或异位妊娠;
产后 *** 出血,量多者分为新产出血、血崩、晚期产后出血;量少淋漓不尽者,为产后恶露不绝;
崩漏,伴全身皮下出血、身热者,应考虑疫斑病、紫癜病、蓄血病等;
周期性于两次月经中间(即氤氲期)出现少量 *** 出血,且白带增多者,为经间期出血;
因损伤所致 *** 出血,有损伤原因可查,称女阴损伤;
伴全身多处出血而出血难止,不发热者,可能为血溢病;
中老年妇女 *** 时有出血,带下臭秽或夹血丝者,应疑及胞宫癌等之可能。
3、常规妇科。产科检查,应作为必备诊断。
4、血常规、血液生化检查,必要时可作脊髓液、细胞培养等检查。
5、腹部X线摄片、B超、CT扫瞄等,能帮助确定病位和明确诊断。
中医辨证施治
一、血热崩漏
血热崩漏又分为实热和虚热。
实热多因为素体热盛,又喜食辛辣肥甘助热之品,热入血分,或肝郁化火,热灼阴液,血失所藏而致。症见: *** 骤然大量下血,血色深红或鲜红,质粘稠或夹有血块、面赤气粗、心烦口渴喜饮,尿赤便燥,舌红绛,苔黄或燥,脉滑数有力,治宜清热止血。
方药:清热八炭汤
生地炭20克,地榆炭20克,蒲黄炭10克,侧柏炭15克,血余炭12克,芥穗炭10克,炒当归12克,黄芩炭12克,棕榈炭15克,益母草20克,三七6克,旱莲草20克,甘草6克,水煎服。景天片、白药片口服。
虚热多因素体气虚血弱,气不摄血,症见:出血淋漓量多,日久不净色鲜红或淡红,日哺潮热,两颧潮红,五心烦热,烦躁不宁,口干少津,舌红苔薄黄,脉细数,治宜滋阴清热凉血。
用药:滋阴凉血汤
熟地30克,炒白芍20克,牡蛎30克,珍珠母30克,黄精12克,地骨皮12克,丹皮12克,炒当归15克,元参20克,芥穗炭10克,黄芩炭15克,藕节炭15克,阿胶珠10克,旱莲草15克,女贞子15克,甘草6克,水煎服。
二、血淤崩漏
血淤崩漏或由气滞血瘀,或因寒凝血聚,而使血结胞宫,淤血停滞,新血不能归经,则离经之血妄行。症见:突然下血量多,色暗紫,夹有淤血块,少腹疼痛,牵及两腰之间,拒按,脚软头晕,胸闷气逆;淤血块排出则疼痛减轻,舌暗红或有瘀斑,脉沉涩有力,治宜活血逐瘀。
方药:活血失笑汤
当归15克,川芎15克,赤芍12克,丹参20克,桃仁10克,红花10克,益母草30克,蒲黄炭10克,灵脂10克,党参12克,白术12克,茯苓12克,甘草6克,水煎服。逐瘀丸、十味丸口服。
三、气虚崩漏
气虚崩漏多因素体不足,或劳思伤脾耗气,脾虚不摄,气血虚弱,中气下陷,气不摄血,冲任不固所致。症见:突然下血,或淋漓不净,色浅淡而质清稀,面色白或虚浮,身倦怠,气短懒言,心虚烦,纳呆便溏,舌胖嫩有齿痕,苔薄白润腻,脉缓而无力,治宜益气摄血。
方药:益气汤
炙黄芪30克,黄精15口味,茯苓15克,莲子15克,灵芝15克,熟地20克,白芍20克,当归15克。党参30克。升麻10克,鹿角胶12克,艾叶炭12克,白术15克,芡实20克,补骨脂15克,甘草6克,水煎服。参茯丸、归脾丸口服。
四、肾虚崩漏
肾虚崩漏分肾阳虚和肾阴虚,多因素体肾气不足,或因早婚、房劳、多产伤肾,以致肾失封藏,冲任不固所致。
肾阳虚症见:出血量多而色淡白,淋漓不断,面色白淡,神疲倦怠,畏寒肢凉,大便溏薄,小便清长,舌淡白苔薄,脉沉细弱,右尺尤甚,治宜温阳固肾。
方药:温阳汤
肉桂10克,黄芪30克,吴茱萸10克,鹿角胶12克,熟地20克,山萸15克,山药30克,炮附子10克,枸杞20克,菟丝子15克,当归10克,芥穗炭10克,血余炭10克,炮姜炭10克,甘草6克,水煎服。附桂丸、补肾丸口服。
肾阴虚症见:出血量多而淋漓不断,色鲜红,头晕耳鸣,五心烦热,失眠盗汗,腰膝酸软,足跟作痛,舌红苔薄,口干舌燥,脉细数无力,治宜滋阴补肾。
方药:滋阴汤
鹿角胶12克,龟板胶12克,生地20克,元参15克,麦冬12克,沙参12克,熟地20克,山药30克,山萸15克,旱莲草30克,女贞子15克,牛膝10克,地榆炭15克,黄芩炭12克,甘草6克,水煎服。知柏丸、珍珠丸口服。
五、郁怒血崩
郁怒伤肝,致令肝不藏血而致崩漏,此症多发生在经期,偶因大怒伤肝,致令经血大下,血色鲜红,兼见肋间涨满,怒气不息,舌红唇紫或苍白,苔薄白,脉弦急,治宜开郁止血。
方药:解郁汤
柴胡12克,白芍15克,郁金12克,香附12克,木香12克,白术15克,丹皮12克,生地20克,芥穗炭10克,当归10克,棕榈炭15克,黄芩炭12克,三七粉6克,炙草6克,水煎服。舒肝丸、血宁丸口服。(山东省淄博市中医院主任医师 曹元成)
经期能喝枸杞水。
枸杞也是一种中药,也有很多的功效,并且偶尔吃对我们的身体是有好处的,枸杞有着降低血压和血糖的作用,经常喝能够防止的得脂肪肝和动脉硬化等,它还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常喝枸杞水还对我们的眼睛也有很好的帮助,并且枸杞还有滋补肝肾,提供维生素的作用,因此在月经期间是可以喝的。
来月经的时候,我们的肝和肾都比较虚弱,并且缺乏营养。枸杞子亦为扶正固本,生精补髓、滋阴补肾、益气安神、强身健体、延缓衰老之良药,对慢性肝炎、中心性视网膜炎、视神经萎缩等疗效显著;对糖尿病、肺结核等也有较好疗效;对抗肿瘤、保肝、降压、降血糖以及老年人器官衰退的老化疾病都有很强的改善作用。
扩展资料:
枸杞作为滋补强壮剂治疗肾虚各症及肝肾疾病疗效甚佳,能显著提高人体中血浆睾酮素含量,达到强身壮阳之功效。枸杞的水提取物静脉注射,可引起兔血压降低,呼吸兴奋;阿托品或切断迷走神经可抑制此反应。它还能抑制离体兔心耳、兴奋离体肠管、收缩兔耳血管等。甜菜碱无此作用,对兔耳血管则为扩张作用。
甲醇、丙酮、乙酸乙酯等提取物亦有轻度降压作用。故枸杞的上述作用为甜菜碱以外的成分所引起。枸杞虽然具有很好的滋补和治疗作用,但也不是所有的人都适合服用的。由于它温热身体的效果相当强,正在感冒发烧、身体有炎症、腹泻的人最好别吃。由于它温热身体的效果相当强,正在感冒发烧、身体有炎症、腹泻的人最好别吃 。
参考资料:枸杞子泡水放多少合适?枸杞虽好也有禁忌——人民网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zonghe/3352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女性闭经不用怕,鸡内金很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