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鞭草又叫铁马鞭、自马鞭。为马鞭草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马鞭草的全草或根。我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具有清热解毒,截疟杀虫,治痢,利水消肿,通经散淤之功效,因此,临床上马鞭草的应用也比较广泛。《中华本草》载马鞭草主治感冒发热、咽喉肿痛、牙跳肿痛、黄疸、痢疾、血淤经闭、痛经、症瑕、水肿、小便不利、疟疾、痈疮肿毒、跌打损伤。
利用马鞭草煮水,给孩子连续服用,就可以缓解幼儿特别容易被传染的腮腺炎。虽然说腮腺炎得了一次之后,就会产生永久性的抗体,不会再有第二次,但是毕竟还是会对孩子造成痛疼等不适的影响。因此,家长们还是需要相当重视的。
为了促进宝贝尽快痊愈,家长要对宝宝的饮食进行情心调理,才能使宝宝好得更快。建议家长在护理孩子时注意以下几点:
1、多吃流食、多喝水。多给予流食或半流食,如稀粥、软饭、软面条、水果泥或水果汁等;多饮温开水、淡盐水,保证充足的水分,以促进腮腺炎症的消退。
2、不可吃酸性食物和饮料。腮腺有炎症时,进食酸性食物时会增加腮腺的分泌,使疼痛加剧:因此,忌进食酸性食物和饮料。
3、不可吃发物、刺激物、硬物。忌吃鱼、虾、蟹等发物;忌吃辛辣、肥甘厚味等助湿生热的食物;忌吃不易咀嚼碎的食物。
4、吃有清热解毒作用的食物。有些食物具有清热解毒功能,如绿豆汤、藕粉、白菜汤、萝卜汤等。
本篇,我们主要说的就是马鞭草的作用,以及马鞭草对孩子得了腮腺炎之后,可以起到治愈疗效的作用。除了这些之外,孩子得了腮腺炎期间的护理,对于家长们来说也是一样很重要的。希望本篇的学习,能够帮助家长们,不要在孩子得了腮腺炎之后手忙脚乱的。
小儿腮腺炎病征包括唾腺肿痛,通常集中在两颊,间中或出现失聪及脑部、胰脏、睾丸或卵巢受感染等并发症。宝宝被腮腺炎病毒感染后,大约经过2—3周的潜伏期才出现不适症状。
小儿腮腺炎的症状
小儿腮腺炎病征包括唾腺肿痛,通常集中在两颊,间中或出现失聪及脑部、胰脏、睾丸或卵巢受感染等并发症。
宝宝被腮腺炎病毒感染后,大约经过2—3周的潜伏期才出现不适症状,爸妈要多加留意宝宝身体情况,以及时发现异常。
1、大多数患病宝宝,以耳下肿大和疼痛为最早出现的表现,少数患病宝宝,表现为在腮腺肿大的1—2天前,出现发烧、头痛、呕吐、食欲不佳等全身不适症状,继而出现一边或两边耳下的疼痛,即腮腺肿起来。
2、患病1—2天后,可有腮腺肿大。表面皮肤紧张、发亮、不红、发热、疼痛明显。张口或吃酸东西时加重。先是一侧腮腺肿大,然后发展为双侧。有时双侧腮腺同时肿大。
3、2—3天后症状突出,体温可达39℃—40℃,在上颌第二臼齿旁颊部粘膜上,可看到肿大的腮腺管口,无脓性分泌物排出。约7—14天痊愈。
按照不同类型的腮腺炎,症状也会有不同:
1、化脓性腮腺炎:是由细菌感染引起,主要是葡萄球菌。症状是发热、白细胞增多,腮腺局部红、肿、痛、热,当病变进入化脓期挤压腮腺可见脓液自导管口流出。
2、病毒性腮腺炎:病毒性腮腺炎通常称之为流行性腮腺炎,较多发生于幼儿或少年时期有传染接触史,可双侧或单侧受累,白细胞不但不增高反而减低或正常,局部症状和化脓性相似,但没有化脓倾向。
小儿腮腺炎的原因有哪些
腮腺炎病毒与副流感、麻疹、呼吸道合胞病毒等病毒同属于副黏液病毒,系核糖核酸(RNA)型,1934年自患者唾液中分离得,并成功地感染猴及“志愿者”。病毒直径为85—300nm,平均140nm。对物理和化学因素的作用均甚敏感,1%甲酚皂溶液、70%乙醇、0.2%甲醛溶液等可于2—5 min内将其灭活,暴露于紫外线下迅速死亡。在4℃时其活力可保持2个月,37℃时可保持24h,加热至55℃—60℃时经10—20min即失去活力。对低温有相当的抵抗力。该病毒只在人类中发现,但可在猴、鸡胚、羊膜和各种人和猴的组织培养中增生。猴对本病毒最易感。该病毒抗原结构稳定,只有一种血清型。但有六个基因型,即A—F。我国学者在1998年发现一个新基因型,核苷酸水平差异在0.8%—4.5%,氨基酸水平差异在3.5%—12.3%。
腮腺炎病毒的核壳蛋白具有可溶性抗原(S抗原),其外层表面含有神经氨酸和一种血凝素糖蛋白,具有病毒抗原(V抗原)。S抗原和V抗原各有其相应的抗体。S抗体于起病后第7天即出现,并于2周内达高峰,以后逐渐降低,可保持6—12个月,可用补体结合方法测得,S抗体无保护性。
V抗体出现较晚,起病2—3周时才能测得,1—2周后达高峰,但存在时间长久,可用补体结合、血凝抑制和中和抗体法检测,是检测免疫反应的最好指标,V抗体有保护作用。感染腮腺炎病毒后无论发病与否都能产生免疫反应,再次感染发病者很少见。于病程早期,可自唾液、血液、脑脊液、尿或甲状腺等分离出腮腺炎病毒。本病毒很少变异,各毒株间的抗原性均甚接近。
小儿腮腺炎如何治疗
小儿患腮腺炎后,除了到医院治疗外,还可尝试单方治疗。另外,孩子的饮食用具要单独分开,并进行定时煮沸消毒。病儿的衣服、被褥等物品,在生病期间可拿到室外曝晒,脸盆、毛巾、手绢等物,每天需用开水烫1——2次。
腮腺炎单方治疗法:
1、青黛3—5g,紫金锭一片(研末)加醋调成稀糊状涂患处,干后再涂,约一日6—8次,涂至疼痛减轻,约4—5日。
2、以靛青或嫩柳叶膏敷局部,每日1—2次至消肿。
3、10ml食醋于砚台内用香墨磨成黑汁,以毛笔涂肿处,每日3—4次,共2—5日。
4、鲜天花粉、车前草各50g洗净捣烂加少许食盐敷患处,每日1—2次、共2—5日。
5、鲜仙人掌除去表面绒毛茫刺洗净捣烂敷之,每日2次,共4—6日。
在家里,爸妈也要做好治疗护理,让孩子能够更快地健康起来。家庭治疗护理方法有以下几点:
1、隔离:一旦发现孩子患了流行性腮腺炎,首先要立即与健康人分开居住,居室要定时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流通。病发期间至腮腺消肿之前不要去幼儿园或是学校,以免传染给其他儿童。病儿要卧床休息,不可过于劳累。
2、饮食:注意不要给孩子吃有刺激性的食物,要给病儿吃易咀嚼和易消化的流质和半流质,以减轻孩子吞咽的困难。要多喝开水,以利于身体内毒素的排出。
3、消毒:小儿患腮腺炎后,其所有饮食用具要与其他人分开,并进行定时煮沸消毒。病儿的衣服、被褥等物品,在生病期间可拿到室外曝晒,脸盆、毛巾、手绢等物,每天需用开水烫1—2次。
4、降低体温:定时给孩子测量体温,必要时,可以采取降温措施。鼓励患儿多饮水以利汗液蒸发散热。高热时可采用头部冷敷、温水或酒精擦浴进行物理降温或服用适量退热剂。发热早期可给予利巴韦林、干扰素或板蓝根抗病毒治疗。
5、减轻疼痛:在腮肿的早期,可用冷毛巾局部冷敷,使局部血管收缩,从而减轻炎症充血的程度,达到减轻疼痛的目的。亦可用如意金黄散调茶水或食醋敷于患处,保持局部药物湿润,以发挥药效,防止干裂引起疼痛。如果男孩的睾丸疼痛,可以用绷带把阴囊托起,以减轻疼痛。
6、保持孩子口腔卫生:要孩子经常用温盐水漱口。
7、局部热敷:用包了毛巾的热水袋给孩子在患处热敷,可以减轻孩子患处的疼痛。
8、病情观察:脑膜炎多于腮腺肿大后1周左右发生,患儿出现持续高热、剧烈头痛、呕吐、颈强直、嗜睡、烦躁或惊厥。应密切观察,及时发现,应立即送往医院。
小儿腮腺炎吃什么好
小儿腮腺炎宜吃流质或者半流质的食物,也可以吃带有消炎作用的食物,例如绿豆、丝瓜等。日常要多喝温开水和淡盐水。
1、饮食宜清淡,便咀嚼吞咽的流质。如米汤、藕粉、桔子水、新鲜的水果汁、蔬菜汁、西瓜汁、梨汁、蔗汁、胡萝卜汁及牛奶、鸡蛋花汤、豆浆等。
2、病情好转尽快改食半流及软食。但必须细、软、烂易咀嚼吞咽。
3、可多食香椿头(嫩芽叶)、马齿苋、芫荽、绿豆、赤豆、丝瓜等,可绞汁服用,也可外敷。
(1)绿豆:绿豆具有清热解毒、消炎消肿的功效,是治疗腮腺炎最理想的食物。可以熬绿豆汤每天一次服用,也可以将绿豆面和米醋调成膏状外敷在患处,每天一次。
(2)丝瓜:丝瓜具有清热凉血、解毒消肿的作用,对于腮腺炎、尤其是小儿腮腺炎效果很好。可以洗净后用少量盐醋拌凉菜食用,每周两次。也可以将丝瓜烧后研磨成末,用蛋清调匀涂抹在患处,每天一次。
(3)赤小豆:赤小豆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的功能,尤其是消肿的功效很强。赤小豆外敷的效果更好,将其研磨成细小粉末,和入温水、鸡蛋清或蜂蜜,调成糊状,敷在肿胀处。每天一次。
4、忌辛辣发物。避免闻油及吃煎炒食物。
(1)辣椒:辣椒对口腔刺激性很大,可使腮腺红肿加重,唾液分泌困难,继续加重病情。类似的食物还有咖喱、茴香、芥末、五香粉、桂皮、生姜等,都要少吃。
(2)花生属硬物,患者腮腺部和颈下淋巴结肿大,咀嚼会引起疼痛,不利于康复。还有苹果、菠萝、以及未煮烂的各种肉类等,都要少吃。
(3)醋:醋会使唾液分泌增多从而加剧腮腺的负担。还有酸梅汤、糖醋炒菜等都要少吃,但米醋可以用于外涂到患处。
导读:腮腺炎是一种病毒感染,会经由接触感染者的唾液和鼻滴传播,如果你和孩子共享餐具,也会被传染。正常来说,腮腺炎会导致幼儿上颚肿胀、吞咽困难、发烧等不适,因此最好多喝水、多休息,才能尽速恢复。
一、腮腺炎的症状有哪些?
腮腺炎会导致幼儿发烧。
延伸阅读:婴幼儿腮腺炎治疗及护理
延伸阅读:了解幼儿流行性腮腺炎并发症及治疗方式
二、如何舒缓腮腺炎幼儿的不适?
大青叶,主治:热毒发斑、丹毒、咽喉肿痛、口舌生疮、疮痈肿毒等症。近年来此药在临床上广泛应用,除可用治上述诸症外,又可用于痰热郁肺、咯痰黄稠;尤常用于流行性乙性脑炎,既可单味应用于预防,又可配合柴胡、银花、连翘、板蓝根、玄参、生地等,能清解气分、营分的热毒,可用治各种乙脑,而以偏热型较为合适。中国各地市售的大青叶品种甚多,植物来源各异,又:爵床科植物马蓝。十字花科植物菘蓝及大青。蓼科植物蓼蓝。豆科植物木蓝。以上植物的叶,都做为大青叶使用,也均能作为制青黛的原料,除木蓝外,其根均作为板蓝根使用。
中文学名大青叶
拉丁学名Isatis indigotica Fortune
别称菘蓝
界植物界
门被子植物门(Magnoliophyta)
科十字花科
族大青族(Clerodendreae Briq.
属大青属(Clerodendrum Linn.)
亚属大青组、垂序系
种大青
分布区域产中国华东、中南、西南(四川除外)朝鲜、越南和马来西亚
功效作用热毒发斑、丹毒、咽喉肿痛
功能主治
编辑
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治温病热盛烦渴,流行性感冒,急性传染性肝炎,菌痢,急性胃肠炎,急性肺
大青叶
大青叶
炎,丹毒,吐血,衄血,黄疸,痢疾,喉痹,口疮,痈疽肿毒。[2]
1.《别录》:"疗时气头痛,大热,口疮。""蓝叶汁,杀百药毒,解狼毒,射罔毒。"
2.陶弘景:"疗伤寒方多用此,除时行热毒为良。""蓝汁,至解毒。以汁涂五心,又止烦闷。甚疗蜂蟹毒。"
3.《纲目》:"主热毒痢,黄疸,喉痹,丹毒。""蓝叶汁,解斑蝥、芫青、樗鸡,朱砂、砒石毒。"
4.《本草正》:"治瘟疫热毒发狂,风热斑疹,痈疡肿痛,除烦渴,止鼻衄、吐血,杀疳蚀、金疮箭毒。凡以热兼毒者,皆宜蓝叶捣汁用之。"
5.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清热泻火,凉血解毒,散瘀止血。治肠炎,菌痢,咽喉炎,扁桃体炎,腮腺炎,感冒发热,齿龈出血。"
6.《江西草药》:"治急性肝炎,肺结核,矽肺,牙痛,蛇伤,过敏性皮炎。"[1]
3用法用量
编辑
内服:煎汤,10-15g,鲜品30-60g;或捣汁服。外用:捣敷;煎水洗。[3]
禁忌
脾胃虚寒者忌服。
4医学作用
编辑
化学成分
叶含靛甙(indican),靛甙先水解为吲哚醇,再经空气氧化成靛蓝(inidgo).又含靛玉红(indirubin).
理化鉴别
1。该品粉末进行微量升华, 可得兰色或紫红色小针晶、片状或簇状结晶.
2. 薄层层析
(1)商品大青叶(2)商品大青叶(3)靛玉红(4)靛蓝
样品液:取该品粉末0。5g,加氯仿20ml,置水浴中回流1小时,滤过,滤液浓缩至1ml,作为供试品溶液.
对照品液:取靛玉红与靛蓝, 加氯仿制成每1ml各含1mg的混合溶液,作为对照溶液.
展开:苯-氯仿-丙酮(5:4:1)
显 色:日光下检视,供试品色谱在与对照品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的色斑.
含量测定
取该品粗粉约1g(同时另取该品粉末测定水分),精密称定,置索氏提取器中,加氯仿100ml,加热回流6小时,提取液浓缩至适量,转移至25ml量瓶中,加氯仿至刻度,摇匀,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靛玉红对照品适量,精密称定,加氯仿制成每lml含0.07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精密吸取供试品溶液10μl或15μl,对照品溶液4μl与18μl,分别交叉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苯-氯仿-丙酮(5:4: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在薄层板上覆盖同样大小的玻璃板,周围用胶布固定,进行扫描,波长:λs=540nm,λR=700nm,测量供试品吸收度积分值与对照品吸收度积分值,计算,即得.该品按干燥品计算,含靛玉红(C18H10N2O2)不得少于0。080%.成分分析研究进展:略
药理说明
1。抗病原微生物作用 体外实验表明:大青叶有广谱抗生素作用.其煎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甲型链球菌、脑膜炎双球菌、肺炎双球菌、卡他球菌、伤寒杆菌、大肠杆菌、流感杆菌、白喉杆菌及痢疾杆菌均有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路边青叶煎剂在试管内对多种痢疾杆菌均有杀菌作用;试验还表明: 其对合霉素、呋喃西林、磺胺噻唑、小檗碱敏感或耐药的痢疾杆菌,均有良好的抗菌作用.大青叶对乙型脑炎病毒、腮腺炎病毒、流感病毒亦有抑制作用.对钩端螺旋体也有杀灭作用.
2. 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 蓼蓝叶煎剂对离体蟾蜍心脏有抑制作用,且随剂量增大而增强,甚至导致心脏停搏.对大鼠下肢血管有扩张作用,当血管呈收缩状态时,扩张作用尤为明显.
3。抗炎、解热作用 蓼蓝叶煎剂10g/kg 给兔灌服,可抑制二甲苯引起的局部皮肤炎症反应,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5g/kg灌胃可使大鼠甲醛性脚肿减轻或消退加速.5~10g/kg 灌胃,可使霍乱、伤寒混合疫苗引起发热的家兔体温明显下降.
4. 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灌服蓼叶煎剂10g/kg,对腹腔注射葡萄球菌的小鼠,能使其腹腔液中白细胞对细菌的吞噬作用增强,吞噬指数提高.慢粒病人长期大量服用靛玉红后,机体的细胞免疫功能(SK-SD 迟发超敏反应、E-玫瑰花结试验、巨噬细胞吞噬功能测定等)均能随病情好转而恢复到正常水平;原来体液免疫功能低下的病人,服靛玉红后亦可恢复正常;靛玉红还可使慢粒病人血液中cAMP 的含量随治疗显效而上升,至缓解期时接近正常.
5。对平滑肌的作用 蓼蓝叶煎剂、浸剂及注射剂对离体兔肠有抑制作用, 能使肠蠕动减弱,振幅减小,且持续时间较长,不易自行恢复,其抑制作用随浓度增加而加强.蓼蓝叶煎剂对离体豚鼠子宫平滑肌有明显兴奋作用,使之收缩增强、紧张度增加,且作用持久.小剂量(0.1g)产生有力的节律性收缩,剂量增大(0。25g)呈强直性收缩.
6. 其他作用 靛蓝混悬液灌胃,对四氯化碳引起的小鼠肝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靛玉红对动物移植性肿瘤有中等强度的抑制作用.靛玉红灌胃对小鼠Lewis 肺癌及小鼠乳腺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靛玉红皮下或腹腔注射对大鼠W256 癌肉瘤的抑制率较灌胃为高.有人认为,靛玉红抗肿瘤的机制可能是对肿瘤细胞大分子合成的抑制作用及对肿瘤细胞脂质代谢的影响.
7。体内过程 给家兔口服从路边青叶中分离出来的吲哚甙,服药后3小时血中浓度最高.皮下注射后半小时最高,可维持1个多小时.静脉注射后,血中浓度于1小时后逐渐消失.口服后主要分布于肝、肾、肌肉与胃肠.健康男子口服100mg后尿中排出量以服药后3~5小时为最高,共达42.2mg,12小时内共排出81。83mg,在24小时内排出量共达94.95mg.因此以尿中排泄为主,速度很快, 无蓄积中毒作用.如间隔4小时2次口服各50mg,则尿中排出量出现两个高峰,排泄量的最高浓度可维持4小时之久.因此临床应用以每4小时服药1次为最佳.
临床治疗
治疗流行性乙型脑炎
据数百例的观察,治愈率达93~98%。大多数病例于服药后1~4天内体温降至正常,继之头痛消失,其它症状亦渐次缓解,但病理反射大多于热退后3~5天才消失。据临床观察,单味大青叶对轻,重型效果较好,对极重型等危急病例,须结合其它中西疗法处理。即使在使用单味大青叶治疗过程中,亦常须采用针灸、西药等对症处理,或按辨证施治原则加用其它中药。各地报道所用大青叶的品种不一,有十字花科的菘蓝,也有爵床科的马蓝,一般临床应用时亦未加区别。剂量及用法:煎剂内服,5岁以内者1~6钱,6~14岁0.5~1两,每3~4小时服1次,病情减轻后改为4~6小时1次或每日3次,服至体温正常3日后停药。昏迷病例可用鼻饲法灌入。
防治上呼吸道感染
预防:每日用大青叶6钱,水煎2次,混合,上、下午分服,连服6天。观察100人,服药后发病者占10%;而对照组(未服药)250人中发病者占24%。治疗:3岁以下每次3钱,每日3~6次,水煎服。168例患儿用药后半数在4~12小时内退热,平均退热时间约在17小时左右;另报道78例,2~6岁每次2~6钱,6~14岁O.5~1两,水煎,日服3~6次,亦有效果。此外,用大青叶、贯众各1斤,加水5000毫升,煎至2000毫升。成人每服100毫升(首次加倍),每日3~4次。据100例观察,大部分病例在1~3天内体温恢复正常,其它症状也随之逐渐消失。
治疗流行性感冒
大青叶煎剂每次10毫升(相当于生药1两),日服3次,连用3~5天。治疗24例,9例在1天内体温降至正常,其余在2~6天内体温下降至正常。
治疗麻疹肺炎
用100%大青叶糖浆与100%蒲公英浓缩煎液等量混合内服。每周岁3~5毫升,每日3次。治疗小儿麻疹肺炎150例,多数于4~5天症状和体征悄失,病儿精神良好,呼吸正常,食欲增进,胸部x线透视阴影消失。追踪1月未见复发。
治疗慢性支气管炎
用大青叶3两,配合胡颓叶1两、莱菔子5钱,为1日量,水煎分3次服。根据52例观察,有效率为75%。镇咳祛痰作用较好,平喘作用不明显。对单纯性的效果优于合并肺气肿者。
治疗急性传染性肝炎
对急性普通型传染性肝炎效果最为显著。用大青叶配合丹参、郁金、贯众、大枣组成复方治疗100例急性无黄疸型传染性肝炎,有效率达94%。服用大青叶后多数在3~10天内自觉症状消失或基本消失,肝功能检验恢复或接近恢复者一般为2~20天。用法:大青叶(蓼蓝)成人每次1两煎服,根据病情轻重每日3~6次。
治疗钩端螺旋体病
大青叶(爵床科马蓝)成人每次1~1.5两,小儿5岁以下海岁1钱,6~12岁6~8钱,12岁以上0.9~1两,水煎服,每日4~8次。治疗41例,多数病例在用药后1~2天内体温降至正常,同时中毒症状消失,疗效显著者占68.2%。与青霉素治疗组对照,疗效并不逊色,如两者合并使用,则效果似更显著。
治疗细菌性痢疾及急性胃肠炎
成人每日用于大青叶(大部分为马鞭草科路边青,少部分为爵床科马蓝)45克煎汁1次顿服,或90克2次分服,连服至痊愈后1~2日停药。治疗菌痢(其中慢性者1例,余均为急性)及急性胃肠炎计300余例,均获较好效果。治疗后完全退烧所需时间为1天左右,排便次数和大便外观恢复正常及镜检阴性所需时间平均不足5天,随访未见复发或转为慢性者。本法曾用以治疗小儿腹泻亦获较好效果。
治疗急性阑尾炎[4]
每日用木青叶3两,分3次煎服,或用大青叶1两配合元胡、木香、香附、赤芍各3钱煎服,治疗13例,均有疗效。服药后多数在2~6天内疼痛和压痛消失,白细胞和体温恢复正常,1例在第9天压痛消失。
大青叶对多种细菌性及病毒性疾病均有效果。除治疗上述疾病外,临床上曾广泛应用于内、外、妇、儿、口腔、五官等科感染性疾患,如急性传染性淋巴细胞增多症、胆管炎、多发性疖肿、产褥热、乳腺炎、流产后感染、扁桃体炎、扁桃体周围脓肿、牙周炎等,均取得不同程度的效果。此外,曾报告1例患者,因口腔溃疡用大青叶(马鞭草科路边膏)液注射后引起血尿反应,经停药及对症处理后即止。
急性毒性体重18-22g的小鼠10只,用靛玉红(1%西黄蓍胶混悬液)ig,剂量为5g/kg,体积为1ml,每天1次,连续5次,观察1wk,未见动物发生死亡和出现明显毒性反应。
亚急性毒性体重80-100g?大鼠30只,分3组,500mg/kg小剂量组、1000mg/kg大剂量组的靛玉红(1%西黄蓍胶混悬液)ig,对照组以同体积1%西黄蓍胶液ig,每日1次,连续3wk,结束后处死一半动物,余下动物wk4末处死。结果,3个组的动物食欲和体重无明显差异,心电图在实验过程中均在正常范围内。外周血象,在用药组较用药前白细胞有显著增高,4周又恢复到给药前水平。肝、肾功能无明显差异,病理切片观察,小剂量组中在4只大鼠中有2只肝组织普遍出现肝小叶周边细胞浊肿,胞浆变空,而给药4周的4只动物却无此现象。大剂量组给药3周时未见异常,而给药4周的4只动物中有1只出现细胞弥漫性坏死。其余均未见特殊病变。
靛玉红对犬的亚急性毒性:4组犬,每组3只,除对照组外,分别ig靛玉红20、100、200mg/(kg.D),连续6mo。相当临床试用剂量五倍的小剂量组未出现任何毒性反应;中剂量组在服药10-30日之间出现轻微的腹泻,3只犬中有1只在服药5mo后SGPT有轻微升高,有灶性肝细胞坏死;大剂量组在服药4-60d之间出现严重的腹泻、便血,服药3moSGPT开始升高,服药6mo的病理切片显示有明显中毒性病灶,3只犬中有1只在服药3mo后死亡。但3种剂量对血象、骨髓象都无明显抑制,对肾功能、心电图也无影响。犬ig200mg/(kg.d),3mo3只犬有1只死亡。[5]
5用药禁忌
编辑
脾胃虚寒者忌服。
1.《本草经疏》:"不可施之于虚寒脾弱之人。"
2.《本草从新》:"非心胃热毒勿用。"
3.《得配本草》:"虚作泻者禁用。"[1]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zonghe/33428.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孩子消化不良,别忘了山楂能帮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