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推拿艾灸 >> 健康综合

腊八节由来和习俗,教你做腊八粥(腊八的由来和腊八粥的意义是什么?)

祝由网 2023-07-04 15:59:20

一年一度的腊八节马上就要到来了,也就是农历十二月八日,这个日子在民间有吃腊八粥的习惯,相信家长们都会给孩子喝腊八粥,那么,腊八节由来和习俗您了解多少呢,为了孩子要问这个赶紧补习一下吧,下面,大道家园天然养生专家为大家介绍腊八节由来和习俗。

腊八节由来:腊八节,俗称“腊八” ,“腊”的含义有三,一曰“腊者,接也”,寓有新旧交替的意思,二曰“腊者同猎”,指田猎获取禽兽好祭祖祭神,三曰“腊者,逐疫迎春”。腊八节是农历腊月最重大的节日。也是佛教盛大的节日之一。古人有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吉祥的传统。

腊八节习俗:腊八节要喝腊八粥,腊八粥也叫八宝粥,主要有糯米、桂元、红枣、香菇、莲子、芝麻、苡仁组合形成,腊八粥制法简单,营养丰富,成为一道深受人民喜爱的美食。腊月初八被佛教界奉为佛成道日,寺中僧尼常煮八宝粥会邀请周围山民共进圣餐。而在北方地区有喜欢吃腊八面的,也就是用黄豆、绿豆、豇豆、豌豆、地蛋、小麦粉、玉米粉、高梁粉、大麦粉、山芋、胡萝卜一起煮成的。腊月预示着一年到了头,所以要把五谷杂粮、各种蔬菜都吃遍了,这样营养丰富,收得全,吃得全,预示着人体安康,合家兴旺。

腊八粥做法:腊八粥先将豆类和米类分开清洗干净,然后在豆类加入清水浸泡一夜,然后在把所有的材料放入锅内煮粥就行了,腊八粥健脾、补肺、清热、渗湿,营养效果丰富。

腊八节由来和习俗、腊八粥,就介绍到这里,腊八节预示着一年结尾了,所以这时候大家要开开心心的,腊八节还有很多的习俗,想要了解更多,请继续关注大道家园天然养生网的腊八节文章,让您更加了解腊八要做什么,吃什么事情。

腊八的由来和腊八粥的意义是什么?

来历:腊八这一天要喝“腊八粥”的习俗,是从宋代开始的;也有始于佛教一说。寓意:祭祀八谷星神,庆贺五谷丰登。
腊八粥,又称七宝五味粥、佛粥、大家饭等,是一种由多样食材熬制而成的粥。“喝腊八粥”是腊八节的习俗,腊八粥的传统食材包括大米、小米、玉米、薏米、红枣、莲子、花生、桂圆和各种豆类。
徐珂《清稗类钞》即云:“腊八粥始于宋,十二月初八日,东京诸大寺以七宝五味和糯米而熬成粥,人家亦仿行之。”南宋吴自牧《梦梁录》载:“此月八日,寺院谓之腊八。大刹等寺,俱设五味粥,名曰腊八粥。”腊八风俗也受到佛教的影响,相传佛陀释迦牟尼在成佛以前曾经苦修六年,每天只吃极少的食物,变得十分虚弱,尼连河边的两个牧羊女看到以后就拿着牛乳做成的乳糜给佛陀食用,让他恢复了精力。由此佛陀认识到苦修并不能成佛。他走到尼连河中沐浴洗衣,并来到菩提伽耶这个地方的一棵菩提树下,趺坐四十八天之后,正好在腊月八日这一天开悟成佛。因此腊月八日成为佛教的一个重要节日,信众用浴佛和食用腊八粥这些做法来表达对佛陀的纪念。

腊八节的由来究竟是什么?各地都有哪些风俗习惯呢?

腊八节是汉族传统节日,民间流传着吃腊八粥,泡腊八蒜的风俗。腊八节是农历腊月最重大的节日,古代称为腊日,俗称腊八节。腊八节,俗称“腊八”,是指农历腊月(十二月)初八这一天。

腊八节的来历有:赤豆打鬼说、悼念饿死人说、岳飞的怀念说、杂粮粥说、纪念佛祖说、腊祭说等。腊八节风俗有:泡腊八蒜、煮腊八粥、吃腊八豆、吃喇叭面、酿腊八醋、吃腊八豆腐、吃冰、麦仁饭等,我认为在众多腊八节来历和风俗中值得一提有各有3个,下面就跟我一起看看吧:

一、?腊八节的来历?

?腊八节的来历之一:纪念佛祖说?

据今二千五百多年以前,释迦牟尼在成佛以前,弃位出家,经过了六年的苦修苦行,乃至日食一麻一麦,渐渐身体变得极度瘦弱。终于觉悟到:世间的人们追逐物欲,忱迷于声色犬马之中,过份享乐,固然无法达到解脱;而一味的执着于苦行,只是使肉体上受苦,也是徒增对于身的执著,也是没有办法证悟的;只有舍弃苦乐二边,才能进趋大彻大悟的菩提大道。于是,重新调整修行的方法,从苦行的座位上站起,走下尼连禅河,让长年清净的流水,洗去身上的垢秽。

尼连河边有两名牧牛女子,一名难陀,一名波罗,素日里看见释迦牟尼如此虔诚苦修,心中甚是感动敬佩。这时见释迦牟尼已愿受愿,忙选择肥壮的母牛,入河洗浴干净,挤取乳汁,蒸成乳糜,盛了满碗,捧到他面前,礼拜奉献。释迦牟尼接受了供养,发愿说:“今食饮食,得充气力,以保留智慧年寿,为度众生。”遂即服食。自此,释迦牟尼每日皆受牧女供献乳糜。一月之后,体力强健,已回复了昔日的壮实,他又去尼连河中沐浴洗衣,更觉得遍体清凉,光彩焕发。之后,来到了今名菩提伽耶的地方,在一株高大茂郁的毕波罗树(又译菩提树,即无花果树)下金刚座上,端坐思惟,发下誓愿:“我如果不圆成正等正觉的佛果,宁可碎此身,终不起此座!”

如此,释迦牟尼在菩提树下趺坐四十八天,时至腊月初七日。这天晚上,天朗气清,惠风和畅。释迦牟尼默坐金刚座上,示现种种禅定境界,遍观十方无量世界和过去世、现在世、未来世一切事情,洞见三界因果。腊月初八日凌晨,明星出现天上,他豁然大悟,得无上大道,成为圆满正等正觉的佛陀。

佛教传入中国后,为了纪念释迦牟尼成佛,表达像佛祖那样艰苦修行的决心,各地佛寺在腊月初八举行浴佛会诵经,并用谷物果实等熬粥供佛,赠予门徒和信众以纪念佛祖。这就是腊八节的由来。

?腊八节的来历之二:来自“赤豆打鬼”说?

有人说,腊八节来自“赤豆打鬼”的风俗。赤小豆,又称赤豆、红豆、红小豆,性平,味甘、酸,具有利尿除温、消肿解毒等作用。

古代人们普遍相信迷信,害怕鬼神,认为大人小孩中风得病、身体不好都是由于疫鬼作祟。这些恶鬼天不怕地不怕,最怕赤小豆,于是,人们就在冬至这一天煮吃赤豆饭,用以驱避疫鬼,防灾祛病。故赤小豆被认为是有驱鬼避疫的神通,民间有“赤豆打鬼”的说法。

传说上古五帝之一的颛顼氏,三个儿子死后变成恶鬼,专门出来惊吓孩子。古代人们普遍相信迷信,害怕鬼神,认为大人小孩中风得病、身体不好都是由于疫鬼作祟。这些恶鬼天不怕地不怕,单怕赤(红)豆,故有“赤豆打鬼”的说法。所以,在腊月初八这一天以红小豆、赤小豆熬粥,以祛疫迎祥。

?腊八节的来历之三:来自朱元璋命名说?

据说当年朱元璋落难在牢监里受苦时,当时正值寒天,又冷又饿的朱元璋竟然从监牢的老鼠洞刨找出一些红豆、大米、红枣等七八种五谷杂粮。

朱元璋便把这些东西熬成了粥,美美地享受了一顿。因那天正是腊月初八,朱元璋便美名其曰这锅杂粮粥为腊八粥。后来朱元璋平定天下,坐北朝南做了皇帝,为了纪念在监牢中那个特殊的日子,他于是把这一天定为腊八节,把自己那天吃的杂粮粥正式命名为腊八粥。

二、?腊八节腊八节各地的风俗?

?腊八节的风俗之一:东北腊八冰?

腊八节吃冰是东北地区的风俗,有一句俗语叫做“腊八冰,吃不坏人”,说的就是腊八节吃冰的习俗,由于冬季寒冷,吃的食物大多数都是热燥上火的食物,人们容易出现各种上火症状,而吃冰能达到润燥、降火的功效。在腊八节这一天,适当的吃些冰,不仅能享受反季节的乐趣,还能凑一凑节日的热闹。

俗话说:“腊七腊八,冻死叫花。”众所周知,腊八节最普遍的风俗就是喝腊八粥,不过,吃腊八冰也是传统习俗中腊八节的重要组成部分。俗语中有“来年成不成,先看腊八冰”的说法。腊八这一天清晨,人们还要到河边、泉边去砸冰,将之背回家,谓之“腊八冰”。谁起得早,第一个打上冰,谁就更有好运气。据说腊八冰能治百病,这一天打来的冰,要放很长时间,好让孩子们有一段吃冰的快乐。当然,大人们也会吃。有意思的是,无论你怎样吃,都不会拉肚子。女人这一天要用“腊八冰”、碗豆与青稞合磨成的面散搅团。

在腊月初七的时候,用盆装水,等到腊八的时候,水盆里的水就结冰了,然后把冰块敲碎了食用,有一种说法就是在腊八节这天吃冰,接下来的一年都不会肚子痛。?吃腊八冰也是腊八节的重要组成部分。俗语中有“来年成不成,先看腊八冰”的说法。

?腊八节的习俗之二:甘肃腊八粥?

腊八这天甘肃人有喝腊八粥的风俗,不同地区腊八粥的用料虽有不同,但基本上都包括大米、小米、糯米、高粱米、紫米、薏米等谷类,黄豆、红豆、绿豆、芸豆、豇豆等豆类,红枣、花生、莲子、枸杞子、栗子、核桃仁、杏仁、桂圆、葡萄干、白果等干果。

腊八粥,又称“七宝五味粥”、“佛粥”、“大家饭”等,是一种由多样食材熬制而成的粥。腊八这一天喝腊八粥这一习俗的来历,是和佛陀成佛的故事有关的。因此清代苏州文人李福曾有诗云:“腊月八日粥,传自梵王国,七宝美调和,五味香糁入。”腊八节喝腊八粥的习俗来源于佛教。十二月初八这天是佛祖释迦牟尼成道之日,古印度人为了不忘佛祖成道以前所受的苦难,也为了纪念佛祖在十二月初八悟道成佛,便在这天以吃杂拌粥作为纪念。自从佛教从古印度传入中国,各寺院都用香谷和果实做成粥来赠送给门徒和善男信女们。这天,各寺院举行法会,效法佛陀成道前牧女献乳糜的典故,用香谷和果实等煮粥供佛,名为腊八粥。也有的寺院于腊月初八以前由僧人持钵,沿街化缘,将收集的米、栗、枣、果仁等煮成腊八粥散发给穷人。大家认为吃了可以得佛陀保佑, 所以贫穷人家称它“佛粥”。一般,寺院的佛粥既美味且量多,以满足来寺院参加纪念法会的善男信女需要。有些信众专门奔“粥”而来,认为腊八供养佛陀的粥吉祥,不仅自己食用,还带回家供家人享用。年复一年,寺院做腊八粥的传统便广泛传播到民间,由此在我国北方地区逐渐形成了过“腊八节”喝腊八粥的风俗。

?腊八节的风俗之三:安徽腊八豆腐?

腊八豆腐是安徽省黟县地区民间传统小吃之一,也是节日风俗食物。在腊月初八,家家户户都要晒制豆腐,民间将这种晒制的豆腐,便称作“腊八豆腐”。

腊八豆腐据说古代一对夫妇过着恩爱的生活,男人出去做生意,女人在家做女红。一天刚买豆腐准备回家做饭的妻子,接到远亲的邀请,帮人做嫁衣。离开前把豆腐放在门前的石磨上。结果,要两三个月才能回家。进门发现石磨上的豆腐变得金黄坚硬,还能闻到香气,就切下来品尝,发现味道很好,并用同样的方法,加盐给外出经商的丈夫用做长途跋涉的食物。同龄人的朋友吃豆腐都觉得好吃又干,容易携带,连连称好,而他们的丈夫则高兴地称他们为老婆豆腐。黟县的老婆字音很像腊八。久而久之,这种豆腐也被称为腊八豆腐。

“腊八豆腐”平时用草绳悬挂在通风处晾着,吃时摘取,一般可晾放三个月不变质、变味。它既可以单独吃,也可与肉类同炒、同炖。招待贵宾时,黟县人还将其雕刻成动物、花卉,浇上麻油,拌上葱姜蒜等佐料,配成冷盘,成为酒宴佳肴。

三九寒冬,御寒之物一定有那一碗最暖胃的那一碗腊八粥。一年到头,每个人的记忆里都有一碗属于自己味道的腊八粥 。不管它是甜的、咸的,又或含有怎样的独特食材,总之腊八当天,无论多忙,也别忘了喝粥。



腊八粥的由来是什么?

腊八粥,又称“七宝五味粥”、“佛粥”、“大家饭”等,是一种由多样食材熬制而成的粥。“喝腊八粥”是腊八节的习俗,腊八粥的传统食材包括大米、小米、玉米、薏米、红枣、莲子、花生、桂圆和各种豆类(如红豆、绿豆、黄豆、黑豆、芸豆等)。
腊八节喝腊八粥的习俗来源于佛教。农历十二月初八这天是佛祖释迦牟尼成道之日,古印度人为了不忘佛祖成道以前所受的苦难,也为了纪念佛祖在十二月初八悟道成佛,便在这天以吃杂拌粥作为纪念。自从佛教传入中国,各寺院都用香谷和果实做成粥来赠送给门徒和善男信女们。到了宋代,民间逐渐形成在“腊八”当天熬粥和喝粥的习俗,并延续至今。 [1-2]
南宋吴自牧《梦梁录》载:“此月八日,寺院谓之腊八。大刹等寺,俱设五味粥,名曰腊八粥。”清《房县志》卷十一《风俗》称,“腊八日,以米和麦豆及诸蔬果作粥,谓之腊八粥。果木有不实者,以斧斫树著粥于穴,问曰:‘结不结,枝压折。’谓之‘喂树’。” [3]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zonghe/33005.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