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的体质选择的一些养生的方式和方法是不一样的呢,大家都有过内分泌失调的情况出现吗。其实有很多的人群都存在这样的问题哦,内分泌失调要注意有效的调理,会经常出现失眠啊或者是情绪不稳定等等的一些问题哦,下面的这些调理内分泌失调的中药方是不错的选择呢。
1、五白糕
白扁豆50克,白莲子50克,白茯苓50克,白菊花50克,山药50克,面粉200克,白糖100克。将扁豆、莲子、茯苓、山药、菊花磨成细面,与面粉调匀,加水和面蒸食。久服有效。
2、珍珠母百合煎
珍珠母30克,百合15克。先以珍珠母水煎,取汁,云药渣。用药汁再加百合煎饮。每日1次。适于黄褐斑患者燥热较甚,心神不安,失眠多梦者。
3、清斑食疗汤
丝瓜络10克,僵蚕10克,白茯苓10克,白菊花10克,珍珠母20克,玫瑰花3朵,红枣10枚。煎浓汁两次混合,分两次饭后服用,10天一疗程,一般患者一个疗程见效。
4、桃花白芷酒
在清明节前后采集东南方向枝条上花苞初放或开放不久的桃花300克,与白芷40克同放瓶中,加上等白酒100毫升,密封1个月后开封取用。
下面的这些中药方是调理内分泌失调的不二选择的哦,还可以有提高免疫力的作用,对于内分泌失调有调理的功效,比如说经常出现的失眠啊或者是气血不足等情况有所改善的呢,还可以有提高免疫力的效果,大家可以试试这样的中药方法吧。
有些朋友在感受了外界的邪气,感冒之后会遗留咳嗽的情况,表现为咳嗽、咳痰,但是很多时候是痰粘难咳出,甚至干咳,这个干咳的特点是早晚咳嗽严重,有时咳得人“肺都要咳出来了”,但就是不好,然后一旦睡着了,还会出现盗汗,平时也会出现五心烦如,尤其是夜里入会也变得困难。其实,以上这些情况都是出现了肺阴不足,阴虚燥咳。
我为什么会出现阴虚燥咳呢?
其实阴虚燥咳和外界和环境及我们的体质都有关系。《黄帝内经》讲:我们人体与天气相应,禀受五气而生长,这个五气指的就是风、寒、暑、湿、燥,《金匮要略》有言:天气能生万物,亦能害万物,意思就是自然界的气候变化,阳光、雨水等都会对人类的生产生活产生影响,阳光使人温暖,微风使人和煦,但阳光太烈,风寒太过都会使人身体产生不利影响,尤其是风邪,会夹杂着寒邪,燥邪作祟。而肺为娇脏,有通过气管与外界相通,所以肺容易受外邪侵扰,肺又喜润恶燥,因此可引起干燥的情况就会加重肺的病情,使得肺最后出现气阴两虚,干咳。
那说了这么多原因,该怎么处理呢?今天再给大家分享两味中药组成的方子,可以滋阴润燥,化痰止咳。分别是化橘红和炙百合。
首先看化橘红
所谓化橘红,就是产自广东省茂名市化州市的橘红,中医讲道地药材,橘红以化州产的最为有名。化橘红具有散寒燥湿,利气消疾,止咳、健脾消食等功效,素有“南方人参”之称。不仅可以化痰止咳,用于各种寒热肺燥咳嗽,而且对于久咳、气管炎、哮喘等都有很好的改善作用。此外,化橘红还能调整呕吐呃逆、饮食积滞,尤其是经常饭局应酬,胃胀胃痛,饮食积滞,消化不良的情况。
炙百合
百合有清心除烦,养阴润肺之功效,为什么用炙百合呢?炙百合就是用蜜炮制过的百合,蜜有养阴润肺作用,用蜜炮制过后,可以更好地入肺经,润肺止咳之功更强。而养心除烦一般用生的就可以了。百合性微寒,可清热除烦,味甘,可滋补肺阴,入肺经,润肺止咳,尤其对于阴虚咳嗽,干咳无痰,甚至久咳伤肺络出现的咳血,以及肺热劳嗽等都有很好得改善作用。
总结来说,化橘红配合百合,前者燥湿化痰,后者润肺止咳,二者功专入肺,对于肺阴虚燥咳,干咳,有很好的改善作用。以上就是今天的介绍了,大家有相关问题可以收藏,在专业医生指导下用药。
明目地黄丸4
【来源】《医略六书》卷二十一。
【组成】熟地黄150克萸肉60克泽泻30克丹皮45克茯苓60克(去木)山药90克(炒)当归60克川芎30克麦冬90克(去心)石斛90克
【用法】上药为末,蜜丸。每次9克,用开水送下。
【功用】补肾滋阴,养肝明目。
【主治】肝肾不足,两目昏暗,脉虚者。
【方论】方中熟地、萸肉补肾养肝;山药补脾益真阴;丹皮凉血退阴火,当归、川芎养血活血;茯苓、泽泻渗利湿热;麦冬、石斛滋阴润燥。配合成方,共奏补肾滋阴,养肝明目之功。
提醒您:明目地黄丸4 此中草药名方来源于网络,使用前请遵医嘱。
2.补血药
又称养血药,主要用于血虚的病症。常用的补血药有。
①当归
当归为伞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当归的根,含有也叶酸,烟酸,维生素Dl2、E等成分,有抗贫血,改善血循环,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等作用,对冠心病有防治作用,对肝脏有保护作用,可防止肝糖元减少,根据对长寿皇帝乾隆医方的分析,发现在他的保健方中当归用的最多。
中医认为,其性温,味甘、辛,功能补血调经,活血止痛,润肠通便,适用于血虚体弱,妇女月经不调,痛经,经闭,虚寒腹痛,跌打损伤,瘀血疼痛,风湿痹痛,痛疽疮疡、血滞疼痛、以及血虚肠燥便秘。
用量:5一15克,若补血用当归身怯瘀活血用当归尾;经酒制后可加强活血作用。
但湿盛中满,大便泄泻者忌服。
②熟地黄
熟地黄为玄参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地黄的根,含有地黄素,维生素A类物质,糖类和氨基酸等成分,有强心和降血糖的作用,以体大、质重、切断面油润乌黑,味甜者为佳。
中医认为,其性微温,味甘,功能滋阴补血,适用于血虚及肺肾阴虚,腰膝痿弱,劳嗽骨蒸,遗精,月经不调,耳聋,目昏等症。
若水煎,每剂用量9—24克,水煎内服。若酒浸,浸于米酒或白酒中,20日后可服用,每次卜3汤匙,1口2次。
平素消化不良,食欲不振,腹泻以及胸脘胀满,舌苔厚腻之疾湿盛者忌用,又忌与萝卜、葱白、薤白同食。
③阿胶
阿胶为驴皮经过漂泡去毛后,加冰糖等配料熬制而成,为补血滋阴养生佳品,日常食之可养血滋阴,补肺润燥,强健筋骨,添精固肾,抗衰延年,内含胶质、钙、硫等,能促进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的形成,改善体内钙的平衡,促进钙的吸收,有助血清中钙的存留,有防治进行性肌营养障碍的作用,能用于抗刨伤性休克。
中医认为,其性乎,味甘,功能补血和血,滋阴润肺,可用于贫血、心悸、燥咳、咯血,崩漏、先兆流产、产后血虚、腰痿无力等症。
用量:6-15克;但不能直接入煎,须单独加水蒸化,再人汤液中服,称烊化服。但本品性质滋腻,凡脾胃虚弱,消化不良者忌用。
④何首乌
何首乌为蓼科草本植物何首乌的块根,为常用的滋补强壮药;内含蒽醌类(主要为大黄酚,大黄素,大黄酸),卵磷脂,淀粉,粗纤维等;功能降低血清胆固醇,缓解动脉粥样硬化形成;卵磷脂有强壮神经作用,有缓泻作用,有肾上腺皮质激素样作用。
中医认为,其性微温,味苦、甘、涩,功能补肝肾,益精血,强筋骨,乌须发,悦颜色,增气力,并能抗衰延年,令人有子,主要用于肝肾不足,精血亏虚,头晕耳鸣,须发早白,失眠多梦,腰膝软弱,肢体麻木,筋骨酸痛,梦遗滑精崩漏带下等。
用量:每剂卜15克,脾虚泻泄及痰湿患者忌用。
⑤白芍
白芍为毛莨科植物芍药除去外皮的根,含挥发油,苯甲酸,鞣质,芍药甙,芍药醇,芍药碱等;能降低实验动物的肠、胃、子宫的平滑肌张力;芍药甙对中枢神经系统有抑制作用。
中医认为,其性微寒,味苦、酸,功能养血敛阴,柔肝止痛,平抑肝阳,适用于月经不调,崩漏,经行腹痛,自汗,盗汁,肝气不和的胁痛腹痛,手足均挛疼痛,肝阳上亢的眩晕,头痛等。
用量:5—10克,反藜芦。
⑥枸杞子
枸杞子加茄科灌木植物枸杞或宁夏枸杞的成熟果实,含有甜菜碱和多种不饱和脂肪酸,氨基酸、维生素等成分;甜菜碱能抑制脂肪在肝细胞内沉积,促使肝细胞新生,可防止肝硬化;还可解除四氯化碳对肝脏的毒害作用,能保护肝脏;此外,枸杞还有明显的降血压和降血糖的作用。
中医认为,其性平、味甘,功能滋阴补血,益精明目,适用于目昏,眩晕,耳鸣,腰膝酸软糖尿病等。
用量6—15克,可蒸食,浸酒,熬膏或煮食,但本品质润而滑,脾虚便溏者不宜食用。
⑦鸡血藤
鸡血藤为豆科攀援灌木密花豆和香花崖豆藤的藤茎,内含无羁萜及其醇类,此外含蒲公英赛酮、菜油固醇、豆固醇及谷固醇;有补血作用,能使血细胞增加,血红蛋白升高;还有降低血压,兴奋子宫的作用。
中医认为,其性温,味苦、微甘,功能补血行血,舒筋活筋,适用于血虚经闭、月经不调、痛经、或用于血虚、血瘀、手足麻木、关节酸痛、风湿痹痛等。
用量:6-15克;大剂量可用至30克。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zonghe/32547.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下一篇: 如何预防过敏体质,这些食物绝不能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