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户穴是人体穴位中较为奇特的一个穴位,这个穴位是很有治病作用的,合理的对此穴位进行按摩刺激,能够缓解一些病症,那么气户穴的位置以及操作方法是怎样的呢?不少朋友对此比较疑惑,下面本文将为大家展开详细的讲解。
气户穴需要确定位置后才能发挥其作用,该穴位的位置在人体的胸部,气户穴属于足阳明胃经穴位图,当锁骨中点下缘,距前正中线4寸。气户穴的作用相当广泛,尤其是对于治咳嗽,气喘,呃逆,胸胁支满,胸痛。理气宽胸,止咳苹喘等病症非常有疗效。肺主气,本穴主管肺部诸疾,坚持按揉本穴,对慢性支气管炎、咳嗽、胸痛胀满、胸膜炎、肋软骨炎、肋间神经痛等各种病症都有不错的疗效。出现了这些不适症状时,可以选择对该穴位进行一些按摩或者针灸的方式来进行辅助治疗。
快速找气户穴的位置:
1、正坐位,乳中线与锁骨下缘相交的l凹陷处,按压有酸胀感。
2、正坐位,在胸部,锁骨下缘,乳中线上,前正中线旁开4寸。
气户穴操作法
刺法:向外斜刺或苹刺0.5~0.8寸。这种方法相对比较有效,但是要讲究正确的方式,本穴不可深刺、提插,以免发生气胸。
灸法:艾炷灸3~5壮,艾条灸5~10分钟。按摩法:以手指指腹或指节向下按压,并作圈状按摩。
针刺气户穴的方法:气户穴斜刺或平刺0.3-0.8寸(不易深刺)。
艾灸气户穴的方法:气户穴艾条灸十分钟,气户穴艾炷灸1-3壮。
通过本文的介绍,大家对于气户穴肯定有了比较全面的认识,这个穴位确实是可以用来治疗病症的一个穴位,但是一定要找准位置,像上文所介绍的那样,可以正确地找出该穴位的位置所在,对于该穴位的操作方法,可以根据自身情况所需来选择。
1、督脉经穴分寸歌(28穴)
督脉二八行脊梁,尾闾骨端是长强,二十一椎为腰俞,十六阳关细推详,
十四命门与脐对,十三悬枢在其间,十一椎下寻脊中,十椎之下中枢藏,
九椎之下筋缩取,七椎之下乃至阳,六灵五神三身柱,陶道一椎之下乡,
一椎之上大椎穴,入发五分哑门行,风府一寸宛中取,脑户二五枕骨上,
入发四寸强间位,五寸五分后顶强,七寸百会顶中取,耳尖直上发中央,
前庭前行八寸半,前行一尺囟会量,一尺一寸上星会,入发五分神庭当,
鼻尖准头素髎穴,两眉中间穿印堂,水沟鼻下人中藏,兑端唇间端上取,
龈交齿上龈缝间。
2、任脉经穴分寸歌(24穴)
任脉会阴两阴间,曲骨毛际陷中安,中极脐下四寸取,关元脐下三寸连,
脐下二寸石门是,脐下寸半气海全,脐下一寸阴交穴,脐之中央即神阙,
脐上一寸为水分,脐上二寸下脘列,脐上三寸名建里,脐上四寸中脘接,
脐上五寸上脘在,脐上六寸巨阙穴,鸠尾蔽骨下五分,中庭膻下寸六取,
膻中却在两乳间,膻上寸六玉堂主,膻上紫宫三寸二,膻上四八华盖举,
膻上璇玑六寸四,玑上一寸天突取,廉泉颔下结上已,承浆颐前下唇中。
3手太阴肺经穴分寸歌(11穴)
中府乳上三肋间,上行寸六云门安,云在璇玑旁六寸,天府腋三动脉求,
侠白肘上五寸主,尺泽肘中约纹是,孔最腕侧七寸处,列缺腕上一寸半,
经渠寸口陷中取,太渊掌后横纹头,鱼际节后散脉里,少商大指内侧端。
4手阳明大肠经穴分寸歌(20穴)
商阳食指内侧边,二间寻来本节前,三间节后陷中取,合谷虎口歧骨间,
阳溪腕上筋间是,偏历交叉中指端,温溜腕后去五寸,池前四寸下廉寻,
池前三寸上廉中,池前二寸三里逢,曲池曲肘纹头尽,肘髎大骨外廉近,
若问五里何处寻,肘上三寸向里行,臂臑肘上七寸量,肩髃肩端举臂取,
巨骨肩尖端上行,天鼎扶下一寸真,扶突人迎后寸五,禾髎水沟旁五分,
迎香禾髎上一寸(鼻翼中点外迎香)大肠经穴是分明。
5、足阳明胃经穴分寸歌(45穴)
胃之经兮足阳明,承泣目下七分寻,四白目下一寸取,巨髎鼻孔旁八分,
地仓挟吻四分近,大迎颔前寸三分,颊车耳下曲颊陷,下关耳前动脉行,
头维神庭旁四五,人迎喉旁寸五真,水突筋前迎下在,气舍突下穴相乘,
缺盆舍外横骨内,相去中行四寸明,气户璇玑旁四寸,至乳六寸又四分,
库房屋翳膺窗近,乳中正在乳头心,次有乳根出乳下,各一寸六不相侵,
却去中行须四寸,以前穴道为君陈,不容巨阙旁二寸,却近幽门寸五新,
其下承满与梁门,关门太乙滑肉门,上下一寸无多少,共去中行二寸寻,
天枢脐旁二寸间,枢下一寸即外陵,枢下二寸大巨穴,枢下三寸水道在,
水下一寸归来好,距离中行二寸边,气冲鼠蹊上一寸,又距曲骨二寸间,
髀关膝上有尺二,伏兔膝上六寸是,阴市膝上方三寸,梁丘膝上二寸记,
膝膑陷中犊鼻存,膝下三寸三里穴,膝下六寸名上廉,膝下八寸条口位,
膝下九寸下廉看,踝上八寸丰隆量,解溪跗上系鞋处,就在踝横纹中央,
冲阳跗上五寸唤,陷谷庭后二寸间,内庭次趾外间陷,厉兑大次趾外端。
6足太阴脾经穴分寸歌(21穴)
大趾内侧端隐白,节前陷中求大都,太白节后白肉际,节后一寸公孙呼,
商丘踝前陷中遭,踝上三寸三阴交,踝上六寸漏谷是,膝下五寸地机朝,
膝下内侧阴陵泉,血海膝膑上内廉,箕门穴在鱼腹取,动脉应手越筋间,
冲门横骨两端同,去腹中行三寸半,冲上七分是府舍,舍上三寸腹结算,
结上寸三是大横,却与脐平莫胡乱,建里之旁四寸取,便是腹哀分一段,
中庭旁六食窦穴,膻中去六是天溪,再上寸六胸乡穴,周荣相去亦同然,
大包腋下有六寸,渊腋之下三寸绊。
7手少阴心经穴分寸歌(9穴)
少阴心经极泉中,腋下筋间动引胸,青灵肘上三寸觅,少海屈肘横纹头,
灵道掌后一寸半,通里腕后一寸同,阴郄去腕五分的,神门掌后锐骨逢,
少府小指本节末,小指内侧是少冲。
8手太阳小肠经穴分寸歌(19穴)
小指端外为少泽,前谷外侧节前觅,节后握拳取后溪,腕骨腕前骨陷侧,
锐骨下陷阳谷讨,腕后锐上觅养老,支正腕后五寸量,小海肘踝鹰嘴中,
肩贞腋上一寸寻,臑俞贞上冈下缘,天宗秉风下窝中,秉风冈上举有空,
曲垣冈端上内陷,外俞陶道三寸从,中俞二寸大椎旁,天窗扶突后陷详,
天容耳下曲颊后,颧髎面頄锐端量,听宫耳中大如菽,此为小肠手太阳。
9、足太阳膀胱经穴分寸歌(67穴)
足太阳是膀胱经,目内眦角始睛明,眉毛内侧攒竹取,眉冲直上旁神庭,
曲差入发五分际,神庭旁开寸五分,五处旁开亦寸半,细算却与上星平,
承光通天络却穴,相去寸半调均看,玉枕夹脑一寸三,入发二五枕骨取,
天柱项后发际取,大筋外廉陷中献,自此夹脊开寸五,第一大杼二风门,
三椎肺俞厥阴四,心五督六椎下论,隔七肝九十胆俞,十一脾俞十二胃,
十三三焦十四肾,气海俞在十五椎,大肠十六椎下取,十七关元俞可推,
小肠十八胱十九,中膂俞穴二十椎,白环二一椎下当,以上各穴可推之,
更有上次中下髎,一二三四腰空好,会阳阴尾尻骨旁,第一侧线诸穴了,
再从脊旁开三寸,第二椎下为附分,三椎魄户四膏肓,第五椎下寻神堂,
第六譩嘻膈关七,第九魂门十阳纲,十一椎下意舍存,十二胃仓穴已分,
十三肓门端正在,十四志室不须论,十九胞肓二一秩,第二侧线诸穴匀,
继向臀部横纹取,承扶居下陷中央,殷门扶下方六寸,委阳腘外两筋乡,
浮郄实居委阳上,相去只有一寸长,委中在腘约纹里,向下二寸寻合阳,
承筋合阳直下取,穴在腨肠之中央,承山腨下分肉间,外踝七寸上飞扬,
跗阳外踝上三寸,昆仑后跟陷中央,仆参跟下脚边上,申脉踝下五分张,
金门申前墟后取,京骨外侧骨际量,束骨本节后肉际,通谷节前陷中强,
至阴却在小趾侧,太阳之穴始周详。
10、足少阴肾经穴分寸歌(27穴)
足掌心中是涌泉,然谷踝前大骨边,太溪踝后跟骨上,照海踝下四分安,
水泉溪下一寸觅,大钟跟后踵筋间,复溜溪上二寸取,交信溜前五分骈,
二穴只隔筋前后,太阴之后少阴前,筑宾内踝上腨分,阴谷膝下内铺边,
上从任脉开半寸,横骨平取曲骨边,大赫气穴并四满,中注肓俞亦相连,
六穴上行皆一寸,俱距中行半寸间,商曲又平下脘取,石关阴都通谷联,
幽门适当巨阙侧,五穴分寸量同前,再从中行开二寸,步廊却在中庭边,
神封灵墟及神藏,彧中俞府璇玑旁,每穴上行皆寸六,旁开二寸仔细量。
11阴心包经穴分寸歌(9穴)
心包穴起天池间,乳后旁一腋下三,天泉曲腋下二寸,曲泽肘内横纹上,
郄门去腕方五寸,间使腕后三寸安,内关去腕只二寸,大陵掌后两筋间,
劳宫屈中名指取,中冲中指之末端。
12阳三焦经穴分寸歌(23穴)
无名指外端关冲,液门小次指陷中,中渚液门上一寸,阳池腕表陷中从,
外关腕后二寸取,腕后三寸支沟容,支沟横外取会宗,空中一寸用心攻,
腕后四寸三阳络,四渎肘前五寸着,天井肘外大骨后,骨罅中间一寸摸,
肘后二寸清冷渊,肘后五寸是消泺,臑会肩前三寸量,肩髎臑上陷中央,
天髎巨骨陷内取,天牖天容之后旁,翳风耳后尖角陷,瘈脉耳后鸡足张,
颅息亦在青络上,角孙耳郭上中央,耳门耳缺前起肉,和髎耳前锐发乡,
欲知丝竹空何在,眉梢陷中不须量。
13、足少阳胆经穴分寸歌(44穴)
外眦五分瞳子髎,耳前陷中听会绕,上关上行一寸是,内斜曲角颔厌照,
斜后下行悬颅定,悬厘颅下半寸饶,曲鬓耳前发际上,入发寸半率谷交,
天冲率后斜五分,浮白率下一寸呈(后下一寸浮白呈),窍阴穴在枕骨上,
完骨耳后发际认,入发四分须记真,本神神庭旁三寸,入发五分眦上凭,
阳白眉上一寸的,却与瞳子相对直,入发五分头临泣,旁开相对神庭穴,
临后一寸是目窗,窗后一寸正营穴,承灵又在正营后,相去寸半见《甲乙》,
风池直上寻脑空,夹脑户旁二寸的,风池耳后尖角陷,肩井肩上陷解中
(肩井大椎肩峰间),大骨之前寸半取,渊腋腋下三寸从,再从渊腋横前取,
相隔一寸辄筋逢,日月期门下一肋,十二肋端是京门,章下寸八寻带脉
(章下平脐寻带脉),带下三寸五枢真,维道章下五三认(前下五分维道认),
章下八三居髎名(居髎髂前转子取),环跳髀枢宛中陷,风市垂手中指寻,
中渎膝上五寸陈,阳关阳陵上三寸,阳陵膝下一寸量,腓骨头前陷中央,
阳交外踝上七寸,此系斜属三阳络,外丘踝上七寸斟,踝上五寸光明着,
踝上四寸阳辅穴,踝上三寸悬钟列,丘墟踝下陷中觅,丘下三寸足临泣,
临下五分地五会,会下一寸侠溪接,欲觅窍阴归何处,小趾次趾外侧角。
14足厥阴肝经穴分寸歌(14穴)
足大趾端名大敦,行间大趾缝中存,太冲本节后二寸,踝前一寸号中封,
蠡沟踝上五寸是,中都踝上七寸中,膝关阴陵后一寸,曲泉曲膝尽横纹,
阴包膝上方四寸,气冲三寸下五里,阴廉冲下只二寸,急脉阴旁二寸半,
章门平脐季胁端,乳下两肋取期门。
1 库房的准确位置图片库房穴的位置,位于胸部,当第1肋间隙,距前正中线4寸。
2 库房的意思是什么库房穴,经穴名。出《针灸甲乙经》。属足阳明胃经。库房穴的穴义为,胃经的五谷精微在此屯库。
库房,储物之仓也,地面建筑之物也。该穴名意指胃经气血中的五谷精微物质在此屯库。本穴物质为气户穴传来的地部经水,因胃经经水有缺盆穴的溃散、气户穴的水液气化,流至本穴的地部经水较为干枯,经水中所含的脾土微粒则因无水的承载运化而沉积于胃经所过之处,如在库房穴存积一般,故名。
3 库房的功效与作用1.缓解治疗咳嗽气喘、胸胁胀满、咳吐脓血等。
2.功效:存储脾土微粒、燥化脾土水湿;理气宽胸,清热化痰。
4 库房的治疗用法治法原则:寒则补而灸之,热则泻之。
针刺方法:库房穴斜刺0.5—0.8寸(不宜深刺)。
艾灸方法:库房穴,艾条灸5—10分钟;库房穴,艾炷灸3—5壮。
1.有人能教我人体经络穴位的相关知识吗
人体经络与穴位的科学 经络的客观实在性,已不容怀疑。
采用物理或化学手段,如声、光、电、热及同位素示踪等,都证明了经络的存在。令人遗憾的是在解剖学上仍卡能找到其结构实体。
即使在几十万倍的电子显微镜下也同样令人失望。“内景隧道,惟返观者照察之。
”本文在内景体察的基础上,结合众多的生理学结论,谈一下经络穴位的生理学基础,不当之处,望批评指正。 一、经络系统——不同层次的特定间隙 笔者在《关于气的生理学思考》中己阐明如下结论。
即,气是人体内的液体系统,营气是血浆,卫气是液晶态组织液。 那么,运行液晶态组织液的通道就是经络一一一不同层次的特定间隙。
古人众多的结论也都证明经络系统是一种间隙结构。《灵枢·本藏篇》中说,“卫气者,所以温分肉、充皮肤、肥腠理、司开合者也”。
《素问·经脉》中说,“经脉十二者,伏行分肉之间,”《索问·痹论》说:“卫气,循皮肤之中,分肉之间,熏十盲膜,散于胸腹”。 不言而喻,“分肉”“腠理”等诸多的描述,就是今天术语中的间隙。
经络依大小可分勺孙脉、络脉、经脉。一般地说,孙脉多指细胞间隙,络脉多指大的细胞团块及组织之间的间隙,经脉多指大的器官(主要是肌肉)的间隙。
就象江河的大流向干流汇集一佯,由孙脉、络脉、经脉依次汇流。 《灵枢·痈疽》说:“……血和则脉先满溢,乃注于络脉,络脉皆盈,乃注于经脉。”
首句是指由血浆向组织液的渗透,后句则是由络脉向经脉,也就是由组织间隙到器官间隙的汇流。 《灵枢·经水》有云,“若夫八尺之士,皮肤在此,外可度量切循而得之,其死可解剖而视之。
”为什么现在无论是活体解剖还是尸体解剖。都找不到经络呢?主要是由于观念的误差。
有人认为,纤络是一种象血管一样的管道。而事实上它是一种通道,不具备规则的形态学特点,循着细胞之间、组织之间、器官之间的间隙,忽而深浅、时而上下,倘遇入的空间,便“聚水成泊”枣这便是穴位厂。
缺乏这样的观点,即使是钻到了经络里面,也不知道它是什么。经络的存在依赖于气的运行。
“有气则开,无气则合。”古人把经络比作河流,实际上指的是“地下河”,不是地上河,更不是具有规则边界的“人工河”。
它通常无固定的界限(有人说以筋膜为界,这并不准确),边界呈开放性而非封闭性,冻胶态与液晶态的分界,就是模糊的边界。 透视到功夫深的师傅的经络亮且粗,就是液晶化程度高的缘故。
而病人患处呈黑色,则是液晶态受阻复为冻胶态,运行不畅而过多积累代谢产物所致。液晶态与周围实物及冻胶态的物理化学特性存在较大差异,所以,采用现代手段,如电、热、声、光、同位素示踪等测试,发现经络是宽约一毫米的低阻抗、电敏感、高振动的多功能线。
经络的气循环不同于血液循环,它除了和血液循环具有同等重要的意义外,还具有独到的作用。血液循环是由血管心脏构成的遍布全身的管道系统,结构上具有封闭性(否则,血便外溢了)由它完成人和外界的交换,吸人氧和养料并排出代谢产物。
而人体内部的沟通,如两细胞问的直接交换,血液循环就无能为力了,这就象铁路并不能完成社会各部门问的直接沟通一样。 这只能通过气循环枣循着两细胞间的间隙,由液晶态组织液,直接地、轻而易举地完成这交换。
它的意义在于更大可能地沟通了人体内部机体。血液循环的动力来自于心脏的搏动,所以,心脏停止了跳动,血液循环也就停止了。
气循环则不然,只要肢体还没有彻底干枯,有一定的液性,就存在它的循环。 因此,截肢的肢体,仍有经络存在。
据此,植物虽然没有血液循环,但有液体系统,仍有气循环,有经络存在。如香蕉5条,哈密瓜10一12条。
这也体现了生命的物质统一性。 二、穴位一一特定间隙的较大空间 透视到的穴位是经络线上的白色圆点,小的如绿豆,大的如蚕斗。
有的呈开放性,电波般地接收或发放外气。因人而异因穴而异。
结构上无固定的边界和规则的形态学特点,下面重点谈几个主要大穴。 1.上丹田一一脑室系统 体察得知,它位于头部的中心,即山根穴后,大小脑五官之间。
功力深者,可见渗透到较大空间。真气流入上丹田,迅速扩散,紧接着溅起金光闪闪的浪花,就象海浪撞击礁石一样,一浪打一浪,光彩夺目,生机活泼。
解剖而言,上丹田就是脑室系统,主要是侧脑室和第三脑室。其内的液体就是脑脊液,它是液体系统的另一种形式,和组织液互相渗透,在中医常称为脑髓。
体察到此处的真气循环过程和脑脊液循环相同,不再赘述。并且还发现,从尾椎流出一股粗细如毛线的乳白色真气经小腹进入下丹田。
这点,望解剖家予以证实。 2.下丹田 体察知,它的空间较大,上自肚脐下自耻骨联合处,有6个气室,直径总约10厘米。
其形与鹅蛋相似,它的中心位于脐下三分,是全身真气的供应站。解剖而言,它在腹壁上,而不在腹腔中。
(有人讲是膀胱直肠膈,这是非常错误的)。 腹膜以外,皮下脂肪层以内,主要为腹直肌、斜肌、深筋膜、浅筋膜各部分问的较大间隙。
这些部分之间通过类似乳胶薄膜一样的筋膜连接,透明柔软而富有弹性。体察发现,这些筋膜随着呼吸的节。
2.请介绍下经络的基础知识请说说十二经的名称和各经的穴位,最好能加
经络是运行全身气血,联络脏腑支节,沟通上下内外的通路。
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 经脉包括十二经脉、奇经八脉和十二经别。
络脉由浮络、孙络和十五别络组成。 经络系统由经脉、络脉、十二经筋、十二皮部组成。
正经有十二,即手足三阴经和手足三阳经,合称为十二经脉,是运行气血的主要通道。 其在人体躯干部的分布为:手三阳经行于肩胛部;足三阳经则阳明经行于胸、腹面,太阳经行于背面,少阳经行于侧面。
手三阴经均从腋下走出,足三阴经均行于腹面。行于腹面的经脉,自内向外的顺序为足少阴、足阳明、足太阴、足厥阴经。
其在头部的分布规律为:阳明经行于面部、额部;太阳经行于面颊、头顶及头后部;少阳经行于头侧部;足厥阴经行于巅顶。 其在四肢的分布规律为:阴经分布在肢体内侧,太阴经循行在前缘,少阴经循行在后缘,厥阴经循行在中线;阳经分布在肢体外侧,阳明经循行在前缘,太阳经循行在后缘,少阳经循行在中线。
十二经脉是:手太阴肺经、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手少阴心经、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阴肾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足厥阴肝经。 (按照十二经脉的气血循环流注次序排列) 奇经八脉是:冲脉、任脉、督脉、带脉、阴跷脉、阳跷脉、阴维脉、阳维脉。
此八脉分布不象十二正经那样规则,同脏腑不直接络属,相互间无表里关系,故称“奇经”,又有八条,故称奇经八脉。 任脉:又称阴脉之海,其脉行于腹面正中线,多次与手足三阴及阴维脉交会,能总任一身之阴经。
督脉:又称阳脉之海,其脉行于背部正中,多次与手足三阳及阳维脉交会,能总任一身之阳经。 。
3.人体经络穴位
【人体穴位常识】 穴位是指神经末稍密集或神经干线经过的地方。
穴位的学名是腧穴,别名包括:“气穴”、“气府”、“节”、“会”、“骨空”、“脉气所发”、“砭灸处”、“穴位”。 人体周身约有52个单穴,300个双穴、50个经外奇穴,共720个穴位。
有108个要害穴,其中有72个穴一般点击不至于致命,其余36个穴是致命穴,俗称‘死穴‘。 死穴又分软麻、昏眩、轻和重四穴,各种皆有九个穴。
合起来为36个致命穴。生死搏斗中,做为‘杀手‘使用。
歌诀有: ‘百会倒在地, 尾闾不还乡, 章门被击中, 十人九人亡, 太阳和哑门, 必然见阎王, 断脊无接骨, 膝下急亡身。 ‘ 一、头颈部位要害穴(共9个) 1、百会穴 位置:在头顶正中线与两耳尖联线的交点处。
经属:为督脉,为手足三阳、督脉之会,被击中脑晕倒地不省人事。 2、神庭 位置:头前部入发际五分处。
经属:为督脉、督脉与足太阳膀胱经之会穴。 被击中后头晕、脑胀。
3、太阳穴 位置:在眉梢与外眼角之间向后约一寸凹处。 经属:奇穴,被点中后头昏、眼黑耳鸣。
4、耳门穴 位置:在耳屏上切迹前、张口呈现凹陷处。 经属:为手少阳三焦经。
被点中后,耳鸣头晕倒地。 5、睛明穴 位置:在眼内眦角上方0。
1寸处。 经属:为足太阳膀胱经。
为手足太阳、足阳明、阳跷、阴跷五脉之会。被点中后头昏眼花倒地。
6、人中穴 位置:在人中沟偏上(沟下沿上量2/3处) 经属:属督脉,为手、足阳明,督脉之会。被点中后头晕眼昏。
7、哑门穴 位置:在顶部后正中线上,第一与第二颈椎棘突之间的凹陷处,(后发际凹陷处) 经属:为督脉、系督脉与阳维脉之会穴,被点中后,冲击延髓中枢,失哑、头晕、倒地不省人事。 8、风池穴 位置:在枕骨粗隆直下凹陷处与乳突之间,在当斜方肌和胸锁乳突之间取穴。
经属:足少阳胆经系手足少阳阴维之会。被击中后,冲击延髓中枢,晕迷不醒。
9、人迎穴 位置:喉结旁开1。5寸 经属:足阳明胃经,被点中后气滞血淤、头晕。
二、胸腹部要害穴(共14个) 1、膻中穴 位置:在体前正中线,两 *** 中间。 经属:任脉,是足太阴、少阴,手太阳、少阳;任脉之会。
气会膻中心包募穴。被击中后,内气漫散,心慌意乱,神志不清。
2、鸠尾穴 位置:位于脐上七寸,剑突下半寸。 经属:任脉,系任脉之络穴。
击中后,冲击腹壁动、静脉、及肝、胆,震动心脏,血滞而亡。 3、巨阙穴 位置:在体前正中线,脐上六寸处。
经属:任脉、系心之募穴。击中后,冲击肝、胆、震动心脏而亡。
4、神阙穴 位置:位于脐窝正中。 经属:任脉。
击中后,冲击肋间神经,震动肠管,膀胱,伤气,身体失灵。 5、气海穴 位置:位于体前正中线,脐下1寸半。
经属:任脉。击中后,冲击腹壁,动静脉和肋间,破气血淤,身体失灵。
6、关元穴 位置:位于脐下三寸处。 经属:任脉、系三阴、任脉之会,小肠之募穴。
击中后,冲击腹壁下动、静脉及肋间神经震动肠管,气滞血淤。 7、中极穴 位置:体前正中线,脐下4寸。
经属:任脉、系足三阴、任脉之会,膀胱之募穴。击中后,冲击腹壁动、静脉和神经震动乙结肠,伤气机。
8、曲骨穴 位置:腹下部耻骨联合上缘上方凹陷处。 经属:任脉,系足厥阴肝经与任脉之余。
击中后,伤周天气机,气滞血淤。 9、鹰窗穴 位置:在胸骨中线第三肋间玉堂穴旁开四寸。
经属:足阳明胃经。击中后,冲击肋间神经和胸前神经及动、静脉,震动心脏停止供血、休克。
10、乳中穴 位置:在 *** 中央。 经属:足阳明胃经。
击中后,冲击肋间神经和动脉充血破气。 11、乳根穴 位置:在 *** 中央直下一肋间处。
经属:足阳明胃经,左侧内为心脏。击中后,冲击心脏,休克易亡。
12、期门穴 位置:位于乳下两肋间当第六肋间。 经属:属肝经,肝之募穴。
足太阴,厥阴,阴维之会。击中后,冲击肝、脾,震动膈肌、气滞血淤。
13、章门穴 位置:在腋中线,第一浮肋前端,屈肘合腋时正当肘尖尽处。 经属:足厥阴肝经,系足太阴、厥阴,阴维之会,肝之募穴。
击中后,冲击肝脏或脾脏,破坏膈肌膜,阻血伤气。 14、商曲穴 位置:位于腹中部当任脉、下脘穴的外侧五分处。
经属:足少阴肾经,系足少阴与冲脉之会。击中后,冲击肋神经和腹壁动脉、震动肠管,伤气滞血。
二、胸腹部要害穴(共14个) 1、膻中穴 位置:在体前正中线,两 *** 中间。 经属:任脉,是足太阴、少阴,手太阳、少阳;任脉之会。
气会膻中心包募穴。被击中后,内气漫散,心慌意乱,神志不清。
2、鸠尾穴 位置:位于脐上七寸,剑突下半寸。 经属:任脉,系任脉之络穴。
击中后,冲击腹壁动、静脉、及肝、胆,震动心脏,血滞而亡。 3、巨阙穴 位置:在体前正中线,脐上六寸处。
经属:任脉、系心之募穴。击中后,冲击肝、胆、震动心脏而亡。
4、神阙穴 位置:位于脐窝正中。 经属:任脉。
击中后,冲击肋间神经,震动肠管,膀胱,伤气,身体失灵。 5、气海穴 位置:位于体前正中线,脐下1寸半。
经属:任脉。击中后,冲击腹壁,动静脉和肋间,破气血淤,身体失灵。
6、关元穴 位置:位于脐下三寸处。 经属:任脉、系三阴、任脉之会,小肠之募穴。
击中后,冲击。
4.人体经脉穴位,名称和位置
头部穴位图(正面) 头维穴 发际穴 阳白穴 印堂穴 攒竹穴 鱼腰穴 外明穴 睛明穴 丝竹空 瞳子髎 承泣穴 球 *** 四白穴 迎香穴 人中穴 地仓穴 承浆穴 补充:前顶 通天 上星 神庭 承光 当阳 五处 曲差 眉冲 素髎 兑端 龈交 上迎香头部背面穴位图 百会穴 后顶穴 风府穴 风池穴 天柱穴 哑门穴 太阳穴 下关穴 客主人 耳门穴 听宫穴 翳风穴 颊车穴 大迎穴 人迎穴 补充:四神聪 强间 脑户 目窗 正营 率谷 承灵 脑空 头窍阴 完骨 天冲 颔厌 头临泣 悬颅 悬厘 听会 和髎 角孙 颅熄 玉枕胸部腹部穴位图 天突 璇玑 华盖 紫宫 玉堂 膻中 中庭 鸠尾 巨阙 上脘 中脘 建里 下脘 水分 神阙 阴交 气海 石门 关元 中极 曲骨 会阴 横骨 大赫 气穴 四满 中注 肓俞 商曲 石关 阴都 腹通谷 幽门 步廊 神封 灵墟 神藏 或中 俞府 缺盆 气户 库房 屋翳 赝窗 乳中 乳根 不容 承满 梁门 关门 太乙 滑肉门 天枢 外陵 大巨 水道 归来 气冲 髀关 足五里 阴廉 急脉 冲门 府舍 腹结 大横 腹哀 日月 期门 天池 食窦 天溪 胸乡 周荣 中府 云门人体背部穴位图 大椎 陶道 身柱 神道 灵台 至阳 中枢 脊中 悬枢 命门 腰阳关 肩中俞 肩外俞 附分 肩井 天髎 曲垣 秉风 天宗 臑俞 肩贞 大杼 风门 肺俞 厥阴俞 心俞 督俞 膈俞 肝俞 胆俞 脾俞 胃俞 三焦俞 肾俞 气海俞 大肠俞 关元俞 小肠俞 膀胱俞 上髎 次髎 中髎 下髎 腰俞 会阳 长强 魄户 膏肓 神堂 膈关 魂门 阳纲 意舍 胃仓 肓门 志室 胞肓 秩边 白环俞上肢内侧穴位图 天泉穴 天府穴 侠白穴 青灵穴 曲泽穴 尺泽穴 少海穴 孔最穴 郄门穴 间使穴 内关穴 列缺穴 经渠穴 太渊穴 大陵穴 灵道穴 通里穴 阴郄穴 神门穴 鱼际穴 少商穴 劳宫穴 少府穴 中冲穴 少冲穴上肢外侧穴位图 曲垣 秉风 巨骨 肩髎 肩髃 臑俞 肩贞 臑会 臂臑 消泺 手五里 清冷渊 肘髎 天井 小海 曲池 手三里 上廉 下廉 四渎 支正 温溜 三阳络 支沟 会宗 偏历 外关 养老 阳谷 阳池 阳溪 腕骨 后溪 中渚 前谷 液门 少泽 关冲 商阳 二间 三间 合谷下肢内侧穴位图 箕门穴 血海穴 阴包穴 曲泉穴 阴谷穴 阴陵泉 膝关穴 地机穴 中都穴 漏谷穴 筑宾穴 蠡沟穴 三阴交穴 交信穴 复溜穴 商丘穴 中封穴 太溪穴 大钟穴 水泉穴 照海穴 然谷穴 公孙穴 太白穴 大都穴 隐白穴下肢外侧穴位图 居髎 环跳 髀关 风市 中渎 伏兔 阴市 梁丘 膝阳关 犊鼻 阳陵泉 足三里 上巨虚 条口 丰隆 外丘 阳交 飞扬 光明 阳辅 悬钟 跗阳 解溪 冲阳 丘墟 太冲 陷谷 足临泣 第五地 内庭 行间 大敦 厉兑 足窍阴 至阴 侠溪 足通谷 束骨 京骨 金门 申脉 仆参 昆仑。
5.人体一共有多少穴位
穴道位于“经络”——能量的通路上。而人体中,五脏六腑“正经”的经络有12条(实际上,左右对称共有24条)。另外,身体正面中央有“任脉”,身体背面中央有“督脉”,各有一条特殊经络,纵贯全身。这14条经络上所排列着的人体穴道,称为“正穴”,全部共有365处。
仅仅如此,便是个相当可观的数目了,更何况其他的地方也有穴道。经络以外的人体穴道,称为“正穴”,后来又陆续发现了“新穴”,这些穴道若全包括,人体穴道的总数远超过1000个。
我在这里大致列出人体各部位的穴道名称,以便让你有所了解。
头部穴位(正面):头维穴、发际穴、阳白穴、印堂穴、攒竹穴、晴明穴、承泣穴、四白穴、迎香穴、水沟穴、瞳子髎穴。
头部穴位(背面):百会穴、后顶穴、风府穴、哑门穴、完骨穴、风池穴、天柱穴。
头部穴位(侧面):太阳穴、下关穴、客主穴、耳门穴、听宫穴、翳风穴、颊车穴、大迎穴、人迎穴。
腹部胸部穴位:天突穴、膻中穴、鸠尾穴、巨阙穴、中脘穴、水分穴、气海穴、关元穴、中极穴、气舍穴、俞府穴、或中穴、期门穴、日月穴、天枢穴、气穴、大巨穴、大赫穴。
人体背部穴位:大椎穴、陶道穴、身柱穴、神道穴、至阳穴、脊中穴、治喘穴、肩井穴、曲垣穴、天宗穴、命门穴、腰俞穴、腰阳关穴、上仙点穴、六华灸穴、风门穴、肺俞穴、心俞穴、膈俞穴、肝俞穴、膏肓穴、志室穴、肩外俞穴、厥阴俞穴、三焦俞穴、大肠俞穴、关元俞穴、小肠俞穴、膀胱俞穴。
人体上肢穴位:内关穴、外关穴、曲池穴、尺泽穴、治痒穴、孔最穴、列缺穴、阳池穴、神门穴、合谷穴、中渚穴、少冲穴、落枕穴、指间穴、太渊穴、口内穴、胃肠穴、手三里穴。
人体下肢穴位:膝眼穴、梁丘穴、复溜穴、阴谷穴、血海穴、承山穴、解溪穴、委中穴、足三里穴、阳陵泉穴、阴陵泉穴、三阴交穴、百里穴。
人体足部穴位:涌泉穴、大敦穴、太冲穴、太白穴、太溪穴、申脉穴、丘墟穴、昆仑穴、足临穴、行间穴、里内庭穴、下痢穴、高血压点穴、第二厉兑穴、第三厉兑穴、阿基里斯腱穴。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zonghe/3159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下一篇: 牵正穴的取穴方法及功效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