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推拿艾灸 >> 健康综合

夏季如何做到补脾阳,这些食物别错过

祝由网 2023-07-02 05:28:27

我们大家都知道夏季的时候天气是非常炎热的了,因此我们大家在这时候就容易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了,比较常见的情况就是身体没有胃口,容易出现脾虚的情况了吧,这时候我们就要注意及时的进行补脾阳了,那么吃什么有这样的功效呢,一起看看吧。

“夏热”的起因是春天里的空气干燥、湿度低,但是如果你身上出现了上火的迹象,那就说明你的新鲜水果和蔬菜摄入量还是不足哦!梨子是众所周知的降火水果,多吃梨对扑灭你的“火气”可是很有帮助的哦,而且梨是夏季的一种时令水果了,是我们大家都可以大量吃到的了,通过吃梨还可以帮助我们保护脾脏的健康,起到很不错的补脾阳神奇功效。

百合

百合入心经,性微寒,能清心除烦,宁心安神,用于热病后余热未消、神思恍惚、失眠多梦、心情抑郁、喜悲伤欲哭等病症,对于我们的脾脏健康也是很有意义的了,我们在夏季经常吃的好处是非常多的了,可以有效的帮助我们补脾阳。

荸荠

荸荠洗净去皮蒂即可药用。性味甘,平。入肺、胃经。功效清热止渴,利湿化痰,降血压。可用于热病伤津、口渴食少、便赤便秘、肺热咳嗽等症,另外对湿热黄疸、肾炎水肿、部分眼疾等也有一定的疗效。

黄瓜

黄瓜夏季吃不仅爽口、清热、解暑,还能增进食欲。因为其中所含的葡萄糖甙、果糖等不参与通常的糖代谢,糖尿病人食用黄瓜,血糖非但不会升高,甚至会降低,想要保护好我们的脾脏健康,那么就一定要注意学会了及时的进行补脾阳了,这对于我们的好处是很多的了,大家夏季就要多吃黄瓜了。

上面介绍的这些食物都是我们大家很熟悉的了吧,在生活中经常的吃这几款食物是非常有好处的了,可以帮助我们有效的起到清热解毒的神奇作用,同时还可以很好的帮助我们补脾阳,对于脾脏的健康是很有意义的了,大家要经常吃。

处暑,阴阳交替,调养脾胃最后佳期,4个小方法助力脾阳健运

火烧七月半,八月木樨蒸。


此时气温由升温向降温转折,但炎夏的余热未消,天气仍然处于高温状态,正是「秋老虎」肆虐的时候。


「秋老虎过不好易生病」,秋老虎天气容易诱发多种疾病,同时这个时节也是人体由升、散转入到收、养的关键时期。经过盛夏的暑热熏蒸,此时正是人身体恢复的最佳时机,若此时做好 养生 ,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图源:摄图网


秋后一伏,阴阳变化的交替点,

是调养脾胃的最后最佳时机


民谚有说「冷云过三九,热云过三伏」。意思是说,三九最冷,三伏最热。所谓「热在三伏」,又有「秋后一伏」之说,立秋后还有至少「一伏」的酷热天气。


《管子》曰:「秋者阴气始下,故万物收。」末伏开始,由夏季的多雨湿热过渡向秋季少雨干燥气候。在自然界中,阴阳之气开始转变,阳气渐退、阴气渐生,万物随阳气下沉而逐渐萧落。其实在立秋前后仍处在三伏天中,所以天气仍很热,人们称「 秋老虎 」。


图源:摄图网


中医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养护好脾胃就是在保护生命之本,在《脾胃论》中提出:「脾主长夏,足太阴阳明主治…… 病在脾,愈在秋,秋不愈,甚于春 ,春不死,持于夏,起于长夏。」


意思是指脾胃生病,会在秋季痊愈,如果秋季没有痊愈,就会在冬季病情加重,病情在夏季趋于稳定,长夏季节会减轻。所以正值夏秋交替的末伏是一年调养脾胃最后的最佳时机。


末伏时节,湿热交蒸,易伤脾胃


中医认为,脾为后天之本,只有脾气健运,人体的正常机能才能得到保证。脾胃伤,则百病生。


末伏白天往往仍会很热,并且前段时间雨水较多,形成湿热交蒸的现象。如果湿气困脾,不仅会饮食不化、恶心呕吐、腹泻腹痛、不思饮食、体弱倦怠,还有可能为冬季咳喘病症种下病根。中医里讲,「湿气通于脾」,所以健脾是末伏 养生 的重要环节。


? 脾失健运,易致食欲不振


黄帝内经》中指出「脾,开窍于口、其华在唇」口味的正常与否,有赖于脾胃的运化功能,也就是脾的生清和胃的降浊是否正常。如果脾失健运,则可出现口淡无味、口苦等口味异常的感觉,从而影响食欲。


图源:摄图网


? 寒湿阻脾,易使四肢酸软


《素问·太阴阳明论》:「四肢皆禀气于胃,而不得至经,必因于脾,乃得禀也。」人体的四肢需要脾运化的水谷精微来营养,才能发挥其正常的生理活动。四肢的营养输送,全赖于清阳的升腾宣发,脾主运化和升清,因此,脾气健运,四肢的营养充足,活动轻劲有力。


夏季天气炎热,大家都爱吃一些冷食,如冷饮,冰淇淋等等。虽然过了一时的口瘾,但是这会导致身体内寒气过重,影响脾胃运化功能,导致寒湿瘀积在体内,影响脾的健运,从而导致四肢酸软无力的情况。


? 脾胃失常,易使身材走样


脾是气血生化之源。全身的肌肉都需要依赖脾胃运化的水谷精微来营养,才能使肌肉发达丰满。如果人的脾胃运化功能发生障碍,会导致人发胖,软弱无力。


图源:摄图网


末伏清补,莫贪寒凉

4个小方法助力脾阳健运


传统中医文化中还有「末伏清补」的说法,意思是以健脾祛湿为主,如果想达到健脾益气的作用,可适量吃些祛除湿热、健脾和胃的食物。末伏 养生 要掌握8个字要领,那就是: 莫贪寒凉,不损脾阳。


? 重清补,食疗健脾,给脾胃一个适应期


随着立秋的到来,很多人又要准备「贴秋膘」;但秋季进补虽好,却最忌「大补特补」。贸然进补反而会加重脾胃负担,使长期处于疲弱的消化器官更加「不堪一击」,导致消化器官功能紊乱,出现胸闷、腹胀、厌食、消化不良、腹泻等症。


故而秋老虎肆虐期间,要给脾胃一个调整适应时期,可先补食一些富有营养,又易消化的食物,可以适当多吃祛湿热、健脾和胃的食物。如茯苓、芡实、山药、小米等,以促进脾胃功能恢复,为秋补做好准备。


传统糕点——八珍糕是经典健脾祛湿食疗方,用甘草、山药补益脾胃,茯苓、莲子健脾安神,芡实、白扁豆、薏苡仁兼顾祛湿,麦芽、山楂健胃消食,健养脾胃同时兼顾祛湿消滞,脾虚又有胃滞的人群也可以吃,脾胃健则腹胀消。


同时在饮食上,还需避免大量饮酒,大鱼大肉,酒能助湿,肥甘厚味滋腻碍胃,也可助湿。饮食过盛,脾胃运化不及,就可造成水湿的停留。


? 护脾胃,循经按穴位,化湿健脾和胃


「湿气通于脾」,伏时节养护脾胃,可按摩丰隆、足三里、脾俞三个穴位,每天各按100次,能够化湿、健脾和胃,补中益气,通经活络。


足三里:

位于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处。



它是强身健体的万能穴,有调理脾胃、祛湿寒、增强消化能力的作用。


? 莫贪凉,空调适度,少食生冷食物:


因为脾在五行中属土,土是自然万物生发的地方。如果把身体比喻成自然界,脾就是大地,有适当的湿气可以使万物更好的生长,但湿气过重,大地就变成了沼泽,原本干燥的土壤就会变得湿冷沉重。


秋老虎肆虐的时节,稍不注意,就会出现腹痛、吐泻、伤风感冒、腰肩疼痛等享受清风凉意带来的「空调病」。


此时空调开放时间不易过长,温度设定在25℃至26℃为宜,夜里最好不开。


虽然此时天气还是炎热,但早晚气温已经开始逐渐下降,贪食凉食会增添体内的湿气,增加脾胃的负担。也要做到饮食规律,三餐定时,不要暴饮暴饮,尽量少食生冷的食物。


图源:摄图网


? 保睡眠多收养,运动出微汗为宜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说:「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


秋季 养生 ,要保障每日有足够的睡眠,合理安排个人起居时间,做到作息守时,生活规律,劳逸结合,保证适当的睡眠和休息,适当运动,以微微出汗为宜,避免过度疲劳,提高机体对高温的耐受能力和对「秋老虎」的抵御能力。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zonghe/3121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