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府穴人们比较熟知的一个穴位,这个穴位的大概位置是在胸大肌中,对于这个穴位如果采取相应的按摩或者刺激手段的话,可以起到很好的治病作用,尤其是对于一些咳嗽,气喘,胸闷,呕吐等病症有着独特的治疗作用,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详细了解一下该穴位的位置用途。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俞府穴的释义:俞府。俞,输也。府,体内脏腑也。该穴名意指肾经气血由此回归体内。俞府穴是肾经体内经脉与体表经脉在人体上部的交会点,或中穴传来的湿热水气在本穴散热冷凝归降地部后由本穴的地部孔隙注入肾经的体内经脉,气血的流注方向是体内脏腑,故名。腧中者,其意与俞府同,中指内部。
俞府穴的取穴方法
要找准俞府穴的位置,一定要掌握正确的方法才行,要通过该穴位来治病的患者可采用正坐或仰卧的姿势,俞府穴位于上胸部,当锁骨下缘,前正中线旁开2寸(人体正面中线左右三指宽,锁骨正下方)。
俞府穴位配伍
正确的配伍穴位可以用于治疗多种疾病,疗效甚好,可以将俞府穴配足三里穴、合谷穴缓解治疗胃气上逆之呕吐、呃逆;俞府穴配天突穴、肺俞穴、鱼际穴缓解治疗咳嗽、咽痛。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来选择配伍的方法,需要听从医生指导。
俞府穴的解剖位置
在胸大肌中;有胸内动、静脉的前穿支;布有锁骨上神经前支。
俞府穴的主治病症
对于咳嗽,气喘,胸痛,呕吐,不嗜食,气喘等情况出现时,而且比较突然的话,那么可以指压胸骨旁的“俞府穴”及“或中穴”可达到效果,此穴为人体足少阴肾经上的主要穴位之一。
通过介绍大家对俞府穴肯定有了一定的认识,这个穴位确实是非常具有治病作用的穴位,但是要想发挥做一个穴位的功效,那么就要首先要掌握好位置才行,找准了位置,然后选择正确的手段来对穴位进行刺激,这样才能够起到治病的作用。
720个。
部分穴位:天柱穴、小海穴、少海穴、通里穴、阴郄穴、神门穴、少府穴、曲泽穴、筑宾穴、上星穴、尺泽穴、孔最穴、鱼际穴、虎口穴、前谷穴、百劳穴、灸痨穴、身柱穴、灵台穴、上星穴、尺泽穴、孔最穴、鱼际穴、虎口穴、前谷穴、百劳穴、灸痨穴、身柱穴、灵台穴。
天突穴、气舍穴、水突穴、天府穴、列缺穴、小指尖穴、璇玑穴、华盖穴、紫宫穴、玉堂穴、肋头穴、胸堂穴、俞府穴、彧中穴、神藏穴、灵墟穴、神封穴、气户穴、库房穴、屋翳穴、膺窗穴、云门穴、中府穴、周荣穴、天溪穴、崇骨穴、灸哮穴、定喘穴、魄户穴、譩譆穴、丰隆穴。
扩展资料
人体周身约有52个单穴,309个双穴、50个经外奇穴,共720个穴位。
有108个要害穴,其中有72个穴一般采用按摩手法点、按、揉等不至于伤害人体,其余36个穴是致命穴,俗称“死穴”。 这36个穴是致命穴平常按摩无任何不良影响。所谓致命必有意外的重力,非正常力道,或危险物品造成为必要条件。
死穴又分软麻、昏眩、轻和重四穴,各种皆有九个穴。合起来为36个致命穴。
-穴位
穴位:涌泉
位置:足少阴肾经的井穴,位于足底(去趾)前1/3与2/3交界处,足趾跖屈
时呈凹陷。
操作:用拇指腹自足跟推向足尖,称推涌泉。推100~500次。
用拇指端在穴位上按揉,称揉涌泉。揉30~50次。
主治:发热、呕吐、腹泻、五心烦热、头痛、头昏、失眠、目眩、咽喉肿痛、
失音、便秘、小便不利、小儿惊风、癫狂、昏厥。临床对此穴研究颇多,更扩大了该穴的主治范围。
祖国医学认为,涌泉穴是属于心肾两经的相接点,位足掌心,卷足时足前部凹陷处,约当足底第2、第3趾趾缝头端与足根连线的前1/3与后2/3交点上,足少阴肾经起于足心涌泉穴止于俞府穴。主肾及其经脉循行部位的病症以及与肾有关的脾、胃、心、肺等脏腑病症。
经常按摩此穴能起到镇静安神、疏肝明目、健胸壮骨的作用。对防治高血压、头顶痛、眩晕、耳鸣、心悸、咽候疼痛及足部痿弱无力、麻木浮肿、下肢痉挛疼痛、食欲不振、大便秘结、小便不利等均有疗效,对治疗足心热、失音也大有裨益。《幻科推拿秘书》:“揉涌泉久揉亦能治眼病左擦止吐,右揉止泻”。
现代医学研究也证明刺激涌泉穴,能使局部神经末稍的敏感性大大增强,使植物神经和内分泌糸统得到调节,增加局部的血液循环使腿脚强健有力,灵活,有助于醒脑提神加强记忆。
按摩涌泉穴的传统方法有:
1、推涌泉,既用拇指面向足趾推。推涌泉能引火归元,退虚热,主要用于五心烦热、烦躁不安等症。
2、揉涌泉,用指端揉。能止吐泻,左揉止吐,右揉止泻。
3、擦涌泉,用手掌紧贴足心,快速用手擦发热为止,两足交替进行能起到自我保健作用。
涌泉穴是属于心肾两经的相接点,位足掌心,卷足时足前部凹陷处,约当足底第2、第3趾趾缝头端与足根连线的前1/3与后2/3交点上,足少阴肾经起于足心涌泉穴止于俞府穴。主肾及其经脉循行部位的病症以及与肾有关的脾、胃、心、肺等脏腑病症。
准确找到穴位
用手指找穴位通常采用 触、捏、按 三种方法。
触法:用手指触摸皮肤表面,有紧张感、刺痛感、麻胀感的位置就是穴位。
捏法:用拇指和食指轻轻捏起皮肤,有痛感或麻感的位置就是穴位。
按法:用拇指、食指和中指的指腹垂直按压皮肤,发硬,用压痛和紧张感的位置就是穴位。
穴位集中穴位
能摸到脉搏的地方,如喉结俩侧、膝关节后窝等处,用手触摸能感到脉搏跳动处有人迎穴、委中穴肌肉与骨骼之间的穴位,如三阴交。肌肉与肌肉之间,如天柱穴;肌肉俩侧有许多穴位,脊骨与脊骨之间,如大椎穴。神经或血管离皮肤近的如眼睛下面的四白穴。骨头突出处,如内踝骨高点上的太溪穴。肘关节附近有曲池穴等穴位。
肺经
从胸部上外侧的中府穴开始,经前臂的桡侧到肩部到手掌桡侧到拇指桡侧的少商穴为止。
功能 :调整呼吸器官和心脏的功能,如潮热、心悸、气短、口干、手臂麻木、中热等。
大肠经
从食指末端桡侧的商阳穴开始,经手臂到肩部到锁骨下凹到侧颈部到陷到鼻翼旁的迎香穴为止。
功能 :调整鼻、咽、牙齿、大肠等功能,如鼻塞、咽喉痛、口干、颈部或肩部的肌肉痛和牙痛等。
胃经
从眼睛下方的承泣穴开始,经口角到下额到耳前到额角的头维穴的经络;经颈部的人迎穴开始,经锁骨下凹陷过胸部过前腹部过腹股沟过腿到足第二趾末节外侧的厉兑穴为止。
功能 :调节全身消化器官功能及全身不适等,如便秘、腹泻、下肢消肿、下肢麻木或肿痛。
脾经
从足拇指内侧、趾甲根角旁的隐白穴开始,经腿、腹股沟、前腹部、胸部、腋下到第七肋间的大包穴为止。
功能 :调整消化器官、生殖器官、呼吸器官、神经系统,如恶心、腹泻、下肢消肿、腰酸腿痛。
心经
从腋下的极泉穴开始经手臂、手腕、手掌到小指末节桡侧的少冲穴为止,
功能 :调整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消化器官等的功能,如面赤、潮热、口干、上肢麻木疼痛。
小肠经
从小指末节尺侧的少泽穴开始,经手、手臂、肩部、颈部、颧骨下到耳前的听宫穴为止。
功能 :调节上肢、眼耳的功能,如目黄、耳聋咽喉痛、头痛、上肢麻木疼痛等。
膀胱经
是14经络中最长的,从内眼角的眼睛穴开始,经后头部、颈部、背部、腰、腿、足小趾末节外侧的至阴穴为止。
功能 :与所有的脏器有关,从面部到后头部的痛,后颈部、背部、腰部、大腿、小腿的酸痛或疼痛、鼻塞等。
肾经
从足底的涌泉穴开始,经腿、前腹部到胸部第2肋间的俞府穴为止。
功能 :与藏精之器肾脏有关,也调整泌尿、生殖功能,对浮肿、体位性低血压、全身倦怠、腰腿麻木、精力减退、月经不调有所帮助。
心包经
从胸部的天池穴开始,经手臂、手掌到手中指尖的中冲穴为止。
功能 :包裹心脏、保护其功能,治疗心悸、气短、胸闷、心脏功能障碍。
三焦经
从无名指末端尺侧的关冲穴开始,经手臂、肩部、颈部、耳后、耳前到眉梢末端的丝竹空穴为止。
功能 :调节眼、耳咽喉的功能,眼病、头痛、胸闷、呼吸器官的功能。
胆经
从外眼角的瞳子髎穴开始,经耳周、颈部、肩部、上肢侧面,腿到足第4趾末节外侧的足窍阴穴为止。
功能 :辅助肝脏功能,调节泌尿、生殖,肩背酸痛,下肢麻木疼痛,皮肤光泽消失。
肝经
从足拇指末节外侧的大敦穴开始,经腿、腹部到胸部的第6肋间的期门穴为止。
督脉
从尾骨尖的长强穴开始,沿背部正中线向上,经腰、背、后头部、头顶、鼻尖到上唇内上唇系带与齿龈连接处的龈交穴为止。
功能 :统领阳经,依各脏器失调程度表现出全身症状。
任脉
从会阴穴开始,沿体前正中穴向上,经腹部、胸部到下颌部的承浆穴为止。
功能 :调整阴经运行,协调生殖器官、泌尿器官、呼吸器官、消化器官的功能障碍。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zonghe/3102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中极穴的治病用途及配伍应用
下一篇: 具有收敛止泻的两种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