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每天都在发生着身老病死,我们每天都在迎接着新生命的到来,还有一些人的离去。其中有些人是正常的死亡,但是还有一些是由于中毒、或者是交通意外事故等。那我们为了更好地生活工作,我们如果不幸中毒,大家可以采取下面我们给大家介绍的中草药来进行解毒处理。下面就为大家简单的介绍一下吧。
1、牛黄。入心肝二经,苦甘寒 清热解毒、镇惊、祛痰开窍,对中枢神经系统有抑制作用,有抗癌解毒利胆作用,适应症常见各种癌瘤, 脑瘤、肝癌、肺癌、白血病,用量 0.3~0.6g 。很多人都受不了牛黄的苦味,但是我们有时在必要时刻, 为了生命健康我们还是需要克服一下的。
2、射干。苦寒入肺肝二经, 清热解毒、利咽消痰,对S180有抑制作用。适应症喉癌,扁桃体癌,食管癌,咽喉癌、肺癌等。用量 9~15g 。因此秋冬季我们咽喉不适的时候食用一些射干是有很大的好处的。
3、马勃。辛平入肺经。轻宣肺气, 清热解毒、利咽止血 ,对皮肤真菌有抑制作用,适应症舌癌、咽喉癌、肺癌食管癌及扁桃体癌等 用量3~9g(包煎)。很多的皮肤病治疗药物都是以马勃为主要原料的,因此我们多了解一下这种药材是十分不错的。
4、苍耳子。这种药物甘温有小毒,入肺脾二经,清热解毒,祛风通窍,散结止痛,对EC有抑制作用。适应症鼻咽癌,用量3-9g。
5、白英。(蜀羊泉) 苦微寒入肝胃二经,清热解毒、利水消肿,对S180,WK256有抑制作用,对人体肺癌有抑制作用。适应症肝癌,胃癌,肺癌,膀胱癌及子宫颈癌等。用量15~30g 茄科植物白英的全草。我们如果有肠胃疾病或者患有早期的癌症的话,我们可以食用一些白英来帮助控制和治疗疾病。
上面的文章我们给大家简单的介绍了一些我们日常生活中可以用来解毒的中草药,这些中药材我们多数人并不是十分熟悉,因为我们一般经常在生病的时候才会喝中药。但是中毒这种事我们并不会提前预料到。因此我们最好是对这些中药材有一定的了解比较好。
1 蒲公英菊科植物蒲公英的干燥带根全草。
蒲公英味苦甘,性寒,归肝,胃经。有清热解毒,消痈散结之功,兼以清肝明目,利尿通淋。
1.本品苦寒,既能清解火热毒邪,又能泄降滞气,是清热解毒,消痈散解的佳品,主治内外热毒疮痈诸症,兼能疏郁通乳,为治疗乳痈肿痛的要药,可单独煎汁内服,或外敷局部,也可配合其他清热解毒药同用。
2.本品能清利湿热,利尿通淋,对湿热引起的淋证,黄疸有较好的疗效。
适宜人群:热性便秘,肠痈腹痛,肠胃炎患者;热淋涩痛,湿热黄疸,尿路感染者;乳痈肿痛,肺痈吐脓,咽喉肿痛,目赤肿痛者。
禁忌人群:阳虚外寒,脾胃虚弱,腹泻,便溏者忌用。
用法:取新鲜蒲公英30克(干品15克),洗净后放入锅中,加适量水,小火煎煮15分钟,滤渣取汁,加入白糖即可饮用。此饮可清热解毒,消肿散结,通利大小便,可用于热毒壅盛所致的肠胃不通及各种痈肿炎症。
2 马齿苋马齿苋科植物马齿苋的干燥全草。
马齿苋味酸,性寒,归心,大肠经。有清热解毒,凉血止血,之功效。
马齿苋是治痢疾的常用药,多用于大肠湿热,热毒血痢,便血,痈肿疮疡等,对大肠杆菌,痢疾杆菌,伤寒杆菌均有抑制作用,并能加强肠蠕动,促进溃疡愈合。
适宜人群:大肠湿热所致的热毒血痢者(腹痛泄泻,下痢脓血,里急后重),细菌性痢疾,急性肠胃炎,腹泻者;血热妄行所致的尿血,便血,痔疮出血,崩漏,湿热淋证,带下者。
禁忌人群:脾胃虚寒,肠滑作泄者忌服;马齿苋有收敛子宫的作用,孕妇忌服。
用法:取新鲜马齿苋100克洗净,放入锅中,加适量水,煮15分钟,过滤取汁饮用,此汁可清热解毒,散血消肿,促进溃疡愈合,常用于便秘,热毒痢疾,痔疮,便血等症。
3 穿心莲爵床科植物穿心莲的干燥地上部分。
穿心莲味苦,性寒,归心,肺,大肠,膀胱经。有清热解毒,凉血消肿,燥湿之功。
本品寒苦降泄,清热解毒,凡因温热引起的病症皆可应用;本品善清肺火,凉血消肿,对肺热咳嗽气喘,肺痈咳吐浓痰,咽喉红肿热痛等有不错的疗效;本品既可清热解毒,又能燥湿,止痢,对各种湿热症状皆有调理作用,可用于胃肠湿热,腹痛泄泻,下痢脓血,小便淋沥涩疼,湿热瘙痒,湿热黄疸,湿热带下等症。
适宜人群:胃肠湿热所致的腹痛泄泻,下痢脓血,细菌性痢疾,急性菌痢,肠胃炎者;湿热毒壅所致的热淋涩痛,湿疹瘙痒,湿热黄疸,湿热带下,痈肿疮疡,肺热咳喘,咽喉肿痛者。
禁忌人群:脾胃虚寒及肠胃溃疡者不宜。
用法:取新鲜穿心莲100克,蜂蜜适量,将穿心莲洗净放入锅中,加适量水烧开,改小火煮15分钟后,将汤汁倒入杯中,待晾温时调入蜂蜜饮用。此饮可清热解毒,凉血消肿,燥湿止痢,常用于细菌性痢疾,肠炎等。
4 鱼腥草三白草科植物蕺菜的地上部分。搓碎有鱼腥气,味微涩。
鱼腥草味辛,性微寒,归肺经。有清热解毒,消痈排脓,利尿通淋之功。
鱼腥草寒能泄降,辛能散结,以清解肺热见长,且具有消痈排脓作用,是治肺痈的要药,治痰热壅肺,胸痛,咳吐脓血,常与桔梗,鲜芦根,瓜蒌皮,冬瓜子,桃仁等同用;本品也是治疗外痈疮毒的常用药,多与野菊花,蒲公英,金银花同用;与车前草,白茅根同用,有清热除湿,利尿通淋的作用,可清利膀胱湿热,治疗尿路感染,尿频涩痛等,对湿热引起的痢疾也有疗效。
适宜人群:肺痈咳血,肺热咳嗽,热毒疮痈,热淋涩痛人群。
禁忌人群:鱼腥草无毒副反应,但因其性寒,故虚寒症患者要慎服;阴证疮痈者忌服。
用法:取新鲜鱼腥草60克,洗净后用开水冲泡或煎服,加适量白糖调味敷,可治疗热邪引起的咳嗽,并祛黄痰。
中药的品种很多,所以有很多的分类,比方说针对上火的,就有清热解毒中药,而每一大类里面又可以分为几种小类别,所以说中药材是非常的复杂的,那么,清热解毒效果好的中药有哪些?吃什么清热解毒?下面跟着小编来看看文章的解答。
1、清热解毒的中药
此类药物功能清泄里热,解除热毒,凉血泻热,主要用于热性体质和里热证候。
1、玄参
玄参为玄参科植物玄参和北玄参的根,含玄参素,环烯醚萜甙类;还含挥发油、生物碱等;药理试验证明、玄参水浸液,醇浸液和煎剂都有降低血压的作用;玄参还有扩张血管和强心作用;多种玄参屑植物的侵剂都有镇表和抗惊厥作用。
中医认为,其性寒,味甘、苦,功能滋阴降火,凉血解毒,适用于热病烦渴,发斑,骨蒸劳热,夜寐不宁,自汗盗汗,伤津便秘及咽喉肿痛等症。
用量:6--12克;但大便溏泄及痰湿盛者忌用。
2、决明子
决明子为豆科植物炖叶决明或决明的种子,内含蒽酯及蒽醌甙,决明素及维生素A等,药理试验证明:决明子有降低血压和降低血清胆固醇的作用;有抗多种致病菌和软便泻下的作用。
中医认为,其性微寒,味甘、苦,功能清肝明目,利水通便,适用于肝热或肝经风热所致的目赤涩痛,羞明多泪等;此外对治疗高血压,肝炎,肝硬化腹水及习惯性便秘等也有效。
用量:3--9克,捣碎煎服。
3、地骨皮
地骨皮为茄科枸杞属植物枸杞的根皮,内含桂皮酸,多种酚类物质,甜菜碱及亚油酸等;地骨皮有显著的解热作用,其煎剂可使血糖降低,有降低血清胆固醇和抗脂肪肝的作用,地骨皮的浸剂对动物有显著的降低血压的作用。
中医认为,其性寒,味甘、淡,功能凉血,退蒸,清泻肺热,适用于虚劳潮热盗汗,肺热咳喘,血热妄行的吐血、衄血、痈肿恶疮以及肺结核和高血压症等。
用量:一般为3--9克。
4、芦根
芦根为禾本科植物芦苇的地下茎,内含薏苡素,天门冬酰胺等。
中医认为,其性寒,味甘,功能清热生津,除烦,止呕、利尿,适用于热病伤津、烦热口渴、胃热呕吐、噎膈、反胃以及治疗肺热咳嗽、肺痈等。
用量:一般干者9---30克;鲜者15--40克。
5、连翘
连翘为木犀科植物连翘的果实,内含挥发油,连翘酚,黄酮甙,生物碱等;药理试验表明:连翘有广谱抗菌作用,所含连翘酚可能是主要抑菌成分;连翘还有抗炎、镇吐、利尿和强心的作用;所含黄酮甙能增强毛细血管的致密度,因而对毛细血管破裂所致的出血,皮下溢血等均有止血作用。
中医认为,其性微寒,味苦,功能清热解毒,散结消肿,适用于温热,丹毒,斑疹,痈疡肿毒及过敏性紫癜等。
用量:一般6--9克。
6、牡丹皮
牡丹皮为毛茛科芍药属植物牡丹的根皮,含牡丹酚,牡丹酚甙,挥发油和植物甾醇等。药理试验证明:牡丹皮有降低血压作用;有镇痛、镇静、抗炎和解热作用;对多种致病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中医认为,其性凉,味苦、辛,功能清热,凉血、和血、清瘀,适用于热人血分,发斑、惊痛、吐血、痈疡,跌打损伤等症。
用量:5---9克,但脾胃虚寒泻泄者忌用。
7、知母
知母为百合科植物知母的根茎,含多种皂甙及皂甙之,此外还含有两种黄酮类成分、芒果甙等。试验证明:知母有明显的解热作用,对流行性出血热、流行性乙型脑炎、肺结核潮热均有明显疗效。
中医认为,其性寒,味甘、苦,功能清热泻火、滋阴润燥,适用于肺热咳喘或阴虚咳嗽,烦热消渴,骨蒸劳热,小便不利,大便燥结等症。
用量:一般6---9克,但肾阳虚,两尺脉微弱及大便溏泄者忌用。
8、板蓝根
板蓝根为十字花科大青叶属植物菘兰和草大青的根,含板蓝根靛甙,大青素B,B--谷甾醇等;板蓝根有显著抗病毒作用。对多种致病菌有抑制作用,有条钩端螺旋体作用。临床上用板蓝根煎剂口服或肌肉注射治疗流行性乙型脑炎有显著疗效;对急慢性肝炎均有一定疗效,能缓解或消退症状,促进肝功能改善;用板蓝根治疗病毒性皮肤病,如单纯疱疹,带状疱疹、玫瑰糠疹,扁平疣等都有不同程度的治疗效果。
中医认为,其性寒,味苦,功能清热解毒,凉血,利咽,适用于流感脑炎、乙型脑炎、肺炎、丹毒、热毒发斑、火眼、疱疹等。
用量:——般5—9克;但脾胃虚寒者不宜用。
9、金银花
金银花为忍冬科植物忍冬的花蕾,含绿原酸,肌醇,黄酮类成分等;药理试验证明:金银花有抗炎和解热作用,对流感病毒和多种致病菌、皮肤致病真菌都有抑制作用,反映了金银花的清热解毒功效。
中医认为,其性寒,味甘,功能清热,解毒,适用于温病发热,热毒血痢,疮、痈、疖肿等热毒壅盛之症。
用量:一般为6-12克;但虚寒泄泻及疮流清脓无热毒者不宜用。
10、夏枯草
夏枯草为唇形科植物夏枯草的花卉或全草,内含三萜皂甙及其甙元齐墩果酸,挥发油及维生素,氯化钾等;药理研究证明:夏枯草的全草均有降低血压的作用;其煎剂对某些常见皮肤真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对多种致病菌亦有抑制作用。
中医认为,其性寒,味苦、辛,功能清肝火,散郁结,降血压,适用于肝火上炎所致的目赤肿痛,目珠疼痛,羞明流泪、头痛、眩晕等;用于痰火郁结所致的瘰疠,瘿瘤等。
用量:一般为9克左右。
11、栀子
栀子为茜草科植物山栀的果实,含多种苦味素甙,还含甘露醇,熊果酸等,栀子有利胆作用,或使胆汁分泌增加;同时栀子有降温,镇静,镇痛和抗惊厥作用;还有抗微生物作用,对多种致病菌及多种皮肤致病真菌有抑制作用。
中医认为,其性寒、味苦,功能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解毒,适用于热病虚烦不眠、黄疸、目赤、衄血、热毒疮疡等症。
用量:3—9克。
12、蒲公英
蒲公英为菊科植物蒲公英的带根全草,含蒲公英甾醇、胆碱、菊糖和果酸等;其煎剂有抗病原微生物作用;又有保肝、利胆和提高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
中医认为,其性寒,味甘、苦,功能清热解毒,消肿散结,适用于急性乳腺炎,淋巴腺炎,肩挑腺炎,胃炎、肝炎、胆囊炎、尿路感染等。
用量:9——15克,捣烂外敷,可用于乳痈、疹疮、痈肿等。
2、清热解毒的饮食
1、银花绿豆粥
原料:金银花20克,绿豆50克,粳米100克,白糖适量。
做法:先将金银花加水煎煮,滤掉渣之后留其汁,加入绿豆和粳米一起煮成粥,最后加入白糖调味即可。
功效:清热解毒、除湿止带。适用于温热型带下者。
2、腐竹白果粥
原料:白果12克,腐竹50克,粳米100克。
做法:将白果去壳皮,同腐竹、粳米同煮为较粘稠的粥。
功效:健脾胃、清肺热、固肾气。适用于脾虚带下者。
3、茯苓车前粥
原料:茯苓粉、车前子各30克,粳米60克,白糖适量。
做法:先将车前子用纱布包好,水煎半小时,去渣取汁备用。再将粳米加入一起煮成粥,粥成时加茯苓粉、白糖适量稍煮即可。
功效:利水渗湿、清热解毒。适用于赤白带下者。
4、桂花龟苓膏
原料:龟苓膏粉20克,干桂花、冰糖适量。
做法:将干桂花先用开水冲泡500毫升水左右,再将龟苓膏粉冲入约100毫升温水中,调均匀之后加入桂花茶水,搅拌均匀最好放入冰糖。送上小火顺时针慢慢搅拌,直至冰糖完全融化。想要省事的朋友可以用电饭煲之间用煮饭键控制即可。
功效:清热解毒、清热去火。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jiankangzonghe/26256.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慢性胃炎患者日常生活中如何养胃
下一篇: 吃这些食物是可以很好的祛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