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中经常按揉一些穴位,对于促进我们人体的健康来说是非常的有帮助的,当然,许多的朋友们在生活中出现了咳嗽等这些症状了,那么也是可以适当的按揉一些穴位来治疗的,但是许多的朋友们不知道按摩哪些穴位可以缓解咳嗽症状,下面我们就来看看。
1、阴陵泉穴。
相信我们大家都是听说过阴陵泉穴这个穴位的,当然,阴陵泉穴这个穴位对于我们人体的健康是非常的重要的,适当的按揉阴陵泉穴可以起到不错的治疗咳嗽多痰的作用。此养生穴位是脾经的五输穴里的合穴,善于调节脾脏的功能。脾主运化,利水渗湿,湿生痰,所以阴陵泉也具有很好的强身、祛痰作用。阴陵泉在小腿内侧,胫骨内侧髁后下方凹陷处。
2、丰隆穴。
此养生穴位更是一个祛痰、止咳的著名穴位,说它是穴位里的祛痰、止咳明星并不为过。为什么呢?丰隆属于足阳明胃经,是胃经的络穴,属于胃经,又联络脾经。脾主运化,脾虚则水湿不化,易聚集而成痰,丰隆调胃和脾两大脏腑,除湿祛痰效果尤为明显。中医常用它来治疗咳嗽、哮喘等呼吸系统疾玻丰隆很好找,它在小腿外侧,外踝尖上8寸,所以如果我们大家在生活中出现了咳嗽和多痰的症状了,那么我们大家就是可以适当的按揉阴陵泉穴这个穴位来缓解症状的,阴陵泉穴对于治疗和缓解咳嗽多痰的效果也非常不错的。
按摩哪些穴位可以帮助我们止咳化痰?相信我们大家通过上面的这些介绍了,我们可以知道,日常生活中按摩阴陵泉穴和丰隆穴等等这些穴位,不仅可以帮助我们起到不错的止咳化痰的作用,更是可以有效的预防许多的疾病的。
感冒咳嗽是换季的时候经常会出现的,而且这时候的感冒还特别容易传染,有的人咳嗽可能一两天就好了,但是有的人咳嗽就是好不了,真的是非常难受,可能尝试了很多方法还是会咳嗽,那咳嗽按摩哪里可以止咳?咳嗽按摩哪个部位?
1、肺俞穴治疗咳嗽喘逆
肺俞穴是足太阳膀胱经常用腧穴,按摩该穴位有清热理气,解表宣肺之功效,主治咳嗽,胸满喘逆,头项强痛,盗汗,自汗,肺痿,喉痹,呕吐等病症。配伍中府按摩可疏风解表,宣肺止咳。
2、中府穴清肺热止咳喘
中府穴为肺经之募穴,肺部若有疾患,此穴常可出现压痛,经常按摩刺激中府穴有平咳喘,调肺气的作用,主治咳嗽,气喘,胸痛,肺炎,支气管炎,哮喘,肺结核等病症。
3、尺泽穴清肺热平喘咳
尺泽穴为肺经之合穴,主治肺热引起的各种疾患,按摩刺激尺泽穴有清肺泻火,调理肠俯的功效,主治咳嗽,气喘,咳血,肺炎,肺结核等病症。尺泽配肺俞按摩,可降气,止咳,平喘。
4、孔最穴缓解咳喘及咳血
孔最穴位肺经的郄穴,有宣肺解表,肃降肺气,凉血止血的作用,主治咳嗽,气喘,咳血,肺炎,支气管炎,扁桃体炎等病症。配伍风门,肺俞穴按摩,可以宣肺,止咳,定喘。
5、肩中俞解表宣肺
肩中俞位处肩脊中部,内部为胸腔,按摩该穴位有宣肺气,疏经络,清上焦的功效,有助于缓解各种病症引起的胸部不适,主治咳嗽,气喘,支气管炎及喘息,支气管扩张,肺结核等病症。配伍肺俞,内关,足三里按摩,可补虚平喘。
6、俞府穴止咳平喘
俞府穴是足少阴肾经的常用腧穴之一,肾经之气由此进入胸腔,平素体虚有哮喘者可适当刺激本穴,
有益气补虚,止咳平喘,和胃降逆之功效,主治咳嗽,气喘,痰多,呃逆,呕吐,胸满等病症。
7、天突穴理气平喘
天突穴是任脉与阴维脉交会处,按摩刺激本穴位可以理气化痰,清咽开音,主治咳嗽,哮喘,胸中气逆,气短喘息,咳吐脓血等症状。
8、身柱穴宁神镇咳
身柱穴位于背部,近心肺,居两肺俞之间,肺主气,故按摩该穴位对呼吸系统有较好的保健作用,有宣肺泄热,清心宁神之功效,主治咳嗽,气喘,肺炎,支气管炎,哮喘,肺结核,百日咳,感冒等病症。
9、定喘穴宣肺平喘
定喘穴有止咳平喘,通宣理肺的作用,可以治疗各种肺部疾患所引起的咳喘,主治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百日咳等病症。若哮喘突发,喘息不止或因过敏刺激呛咳不停,按揉此穴可以有效缓解症状。定喘配合列缺,尺泽,合谷,膻中按摩可宣肺解表,理气化痰。
10、哪些方法可以止咳
1、萝卜葱白汤巧治风寒咳嗽
材料:萝卜1根,葱白6根,生姜15克。
做法:锅里放三碗水,将下入切好的萝卜,煮熟后,将葱白、姜下锅,煮成一碗汤,带渣一次服。
功效:适用于宣肺解表,化痰止咳。治风寒咳嗽,痰多泡沫,伴畏寒,身倦酸痛等。
2、红糖姜枣汤巧治伤风咳嗽
材料:红糖30克,鲜姜15克,红枣30克。
做法:锅中加三碗水,加入红糖,鲜姜,红枣煎至过半,顿服,服后出微汗即可痊愈。
功效:适用于驱风散寒,治伤风咳嗽,胃寒刺痛,产后受寒腹泻,恶阴等。
3、芫荽汤巧治伤风咳嗽
材料:芫荽(香菜)30克,饴糖30克,大米100克。
做法:将大米洗净,加水煮汤。取大米汤三汤匙与芫荽,饴糖搅拌后蒸10分钟,趁热一次服,注意避风寒。
功效:适用于发汗透表,治伤风感冒引起的咳嗽。
4、白萝卜蜂蜜巧治风寒咳嗽
材料:大白萝卜1个,蜂蜜30克,白胡椒5粒,麻黄2克。
做法:将萝卜洗净,切片,放入碗内,倒入蜂蜜及白胡椒,麻黄等共蒸半小时趁热顿服,卧床见汗即愈。
功效:适用于发汗散寒,止咳化痰,治风寒咳嗽。
健康是指一个人在身体、精神和社会等方面都处于良好的状态。健康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主要脏器无疾病,身体形态发育良好,体形均匀,人体各系统具有良好的生理功能,有较强的.身体活动能力和劳动能力,这是对健康最基本的要求;二是对疾病的抵抗能力较强,能够适应环境变化,各种生理刺激以及致病因素对身体的作用。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按什么穴位可以止咳,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合谷穴
俗称“虎口穴”,对久咳不愈者有一定的疗效。虎口中间的合谷穴属手阳明大肠经,位于手背第一、二掌骨之间,近第二掌骨桡侧之中点处,拇、食两指并拢时,在肌肉隆起之最高处,是人体重要的穴位。指压时,用对侧拇指按在穴位上,朝小指方向均匀地用力,每次按摩10分钟。但体质较差者,宜轻刺激。
2、天突穴
在颈部当前正中线上,胸骨上窝中央。每天按摩2次,能宣通肺气、消痰止咳。主治哮喘,支气管炎,咳嗽,暴失音,咽喉肿痛,梅核气,咳唾脓血等。
3、厥阴俞穴
在第五胸椎上部左右2厘米处,只要在此处用力压6秒钟,不论是咳嗽或喉咙有异物存在,立即止咳。采用这种方法时,必须边吐气边进行,只要重复三次就能见效。
4、太渊穴
在腕掌侧横纹桡侧,桡动脉外侧缘。每日按压,不拘次数。能止咳化痰,通调血脉。主治咳嗽,气喘,咳血,胸痛,咽喉肿痛。
5、膻中穴
在胸口之间,胸骨中线上,平第四肋间隙,每天按摩2次,能理气止痛、生津增液。主治胸闷,气短,咳喘,心胸痛,心悸,咳唾脓血,产妇乳少,支气管哮喘,支气管炎。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重养生,生活中养生的方法有很多,不同的养生方法效果不同,中医上也有养生的方法,人体有很多穴位,每种穴位都其各自的功效。那么,你们知道经常按摩哪些穴位能止咳防秋燥吗?下面,小编给大家具体介绍一下。
1、按摩穴位止咳防秋燥
天突穴
在颈部当前正中线上,胸骨上窝中央。每天按摩2次,能宣通肺气、消痰止咳。主治哮喘,支气管炎,咳嗽,暴失音,咽喉肿痛,梅核气,咳唾脓血等。
膻中穴
在两乳头之间,胸骨中线上,平第四肋间隙,每天按摩2次,能理气止痛、生津增液。主治胸闷,气短,咳喘,心胸痛,心悸,咳唾脓血,产妇乳少,支气管哮喘,支气管炎。
太渊穴
在腕掌侧横纹桡侧,桡动脉外侧缘。每日按压,不拘次数。能止咳化痰,通调血脉。主治咳嗽,气喘,咳血,胸痛,咽喉肿痛。
按摩以上3个养生穴位时,用拇指屈曲,垂直按在穴位上,分别按顺时针、逆时针揉动各2~3分钟,间隔5分钟后再进行按摩。按摩时间总共以每穴5-10分钟为佳。
按压力量以穴位下面出现酸、麻、胀的感觉为宜。坚持每日按摩这几个穴位,可有效止咳防秋燥伤肺。
2、止咳药物的种类
根据以上的用药原则,选择不同作用的止咳药物,减轻或改善症状。根据药物作用的机理,我们把止咳药物分为三大类。
第一类为中枢性镇咳药,分麻醉性和非麻醉性两大类
麻醉性的有阿片、可待因、吗啡,其镇咳作用迅速而强大,同时具有镇痛作用。在临床上主要用于缓解各种原因引起的剧烈干咳,特别是由于咳嗽而影响睡眠的患者,在胸膜炎伴胸痛的剧烈干咳时,用其既可止痛又有镇咳的作用。那么作用如此强大的止咳药物是否能随意应用呢?回答是肯定不能。因为这类药物有些副作用,如轻微的抑制呼吸中枢、欣快症和成瘾性及部分胃肠道反应。
非麻醉性的是对麻醉性镇痛药进行结构改造而合成的药物,几无镇痛和成瘾作用,有右美沙芬、咳必清等。这类药物对痰多、痰液黏稠、老人、小儿患者不宜使用,否则会加重病情。可发生嗜睡现象,驾驶员、流水线上的操作工人尽量避免使用,以免发生意外。
第二类药物为外周性镇咳药
这类药物通过抑制肺-迷走神经反射而阻断咳嗽反射的传入冲动,起到镇咳作用。没有呼吸抑制副作用。常用于急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炎、肺癌所引起的刺激性干咳、阵咳等,这类药物有磷酸苯丙哌啉(咳快好)、石吊兰素等。
另外,如易普拉酮(易咳嗪)这种药,兼有中枢与末梢性镇咳作用,并显示出较强的黏痰溶解作用,不抑制呼吸,也无成瘾性,可用于慢性支气管炎、肺炎、肺结核等疾病引起的咳嗽。
第三类药物为镇咳祛痰复方制剂
如常用的复方甘草合剂,其中主要成分为甘草、复方樟脑酊、酒石酸锑钾,能刺激黏膜反射性增加支气管分泌,使痰液变稀,易于排出,同时具有消炎镇咳的作用。由于这类药物既有镇咳作用,又有祛痰疗效,故广泛用于各种呼吸道感染引起的咳嗽。现有的同类药物有复方咳必清糖浆、复方非那根糖浆、愈咳糖浆等。
另外,市场上常见的菲迪克止咳糖浆虽亦是复方制剂,但内含可待因、盐酸吡咯吡胺、麻黄素、愈创木酚磺酸钾,对延髓咳嗽中枢有选择性抑制作用,兼有镇静作用,还具有松弛支气管平滑肌、减轻支气管黏膜充血肿胀、抗过敏、增加支气管分泌,有祛痰作用。适用于上呼吸道感染引起的过敏及咳嗽、咳痰、鼻塞、头痛等症状。但该药物能抑制腺体分泌,对痰多且很黏稠者慎用,对哮喘、肺气肿病人及孕妇、哺乳期妇女亦应慎用。因含麻黄素,故大量服用后可引起心悸、兴奋失眠焦虑,故对冠心病、心绞痛、甲状腺及前列腺肥大者忌过量服用。
所以当患有咳嗽症状时,应首先明确咳嗽的病因,了解咳嗽的性质,然后按照止咳药物的应用原则,选择适当的止咳药物。在常规剂量的止咳药治疗后,如果症状不改善或加重者,不应盲目增加止咳药物的剂量,而应该去医院就诊,查找咳嗽的病因,对疾病进行根本性的治疗。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jiankangzonghe/25746.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我们荷尔蒙不足吃什么食物好
下一篇: 孕妇感冒饮食的注意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