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经原文
胃足阳明之脉,起于鼻之交中……下循鼻外,入上齿中,还出口,环唇……出大迎,循颊车,上耳前,过客主人,循发际,至额颅;其支者,从大迎前下人迎,循喉咙,入缺盆,下膈,属胃络脾;其直者,从缺盆下乳内廉,下挾脐,入气衔中……抵伏兔,下膝膑中,下循胫外廉,下足跗,入中趾内间……
——《黄帝内经•灵枢•经脉》
经络养胃法
胃是胃经上最重要的脏器,是腹腔中容纳食物的器官,通过调养胃经,就能达到养胃的目的。
胃经主治病症
主治消化系统的疾病,也可以主治头面,神志,热病以及本经循行所过部位的疾病。
◎脾胃病:腹胀,腹痛,泄泻,胃痛,便秘,呕吐。
◎头面五官病:目赤肿痛,口眼歪斜,牙齿疼痛。
◎外经病:下肢痿痹,脚气,膝痛,乳痈。
胃经上养胃穴位大公开
足阳明胃经是唯一一条循行于腹部的阳经。胃为后天之本,胃经属脾,络属于胃,循行从头到脚,并且经过胸腹部乳中、乳根两穴。其主治作用十分广泛。
天枢
天枢穴位于肚脐旁开两寸,是大肠的募穴,能调中和胃,理气健脾,既能治疗腹泻,也能治疗便秘(右页图①)。
梁丘
梁丘穴位于膝盖上两寸最敏感的位置,为胃经郄穴,长于止痛和治疗急性病症。点按梁丘可以缓解急性胃痛(图②)。
足三里
足三里穴在外膝眼下四横指,旁开一横指处,找穴时可以用食指第二关节沿胫骨上移,到达突出的胫骨粗隆下一横指处。足三里作为合穴是全身经脉流注会合的穴位,当全身气血不和或阳气虚衰引起病症,尤其是胃经气血不和时,按揉足三里都能够调整(图③)。
丰隆
丰即大,隆即盛意。丰隆穴所处肌肉丰满隆盛。该穴位于外踝尖与外膝眼连线的中点向外两横指处。该穴为胃经的络穴,可和胃降逆,化痰止咳,主要的功效在于化痰二字,化痰消脂可减肥,为化痰要穴,减肥常用穴(图④)。
养胃生活术
◎三餐要定时定量,要严格遵守自己制定的计划表。
◎食物最好以软、松为主,不要吃那些有韧性、爽口的东西。汤最好饭前喝,饭后喝会增加胃肠负担。
◎远离烟、酒、咖啡、浓茶、碳酸性饮料。
◎不能用豆奶代替牛奶。
◎可以把馒头当作主食。
◎饭前和饭后都不要进行剧烈的运动。
◎多吃蔬菜和水果,吃水果的时候果皮不要吃太多。
◎吃完饭后最好休息一下等胃部的食物消化得差不多了再开始工作。
脾胃为仓廪之官,后天之本,脾胃一运一纳,化生精微,是气血生化之源。人体生长发育以及维持生命的营养物质,全赖脾胃供给。《景岳全书》曰:“土气为万物之源,胃气为养生之主,胃强则强,胃弱则弱,有胃则生,无胃则死,是以养生家必当以脾胃为先。”可见中医学的脾胃决定着人体的健康与寿夭。通过健脾扶正,增强机体的防御机能,可达到防病抗衰老的目的。历史上用来养生延年的健脾方药,如白术酒、琼玉膏、还少丹、茯苓煎、五味异功散、香砂六君子汤、人参健脾丸等,多以参、术、苓等为主药,增强脾的运化,健壮身体,防病抗衰老。近代研究证实,这些主药能增强细胞免疫功能,增强细胞吞噬能力,对防炳讥装花花确有临床价值。
《灵枢·天年》谓:“七十脾气虚,皮肤枯。”脾胃虚衰可引起衰老,最初发生于皮肤和颜面部。应从调理脾胃人手,选用补气健脾的方药,以振复脾运,增强化源。临床证实,补气健脾方药,能增强胃肠道的消化吸收功能,调节神经系统紊乱,改善能量代谢。临床常用的补中益气汤、参苓白术散、归脾汤等均有此效。同样,从“胃主降浊”着眼,选用增进机体分解性代谢方药,加速病理产物排泄。“六腑以通为用”,宜提倡通畅肠胃,保持代谢旺盛,达到排毒养颜,健康延年的目的。脾胃病的常用治法有健脾利尿、通腑排毒、调理气血三法。
(1)健脾清化,利尿排毒
饮食不合理,经常吃油炸煎炒食品和大鱼大肉易形成湿热食积等病理性产物。困阻脾胃可致湿浊蒙闭清阳,形成湿热证候;日久可致痰饮内停,百病丛生。治宜健脾利尿,清化湿热,使对人体有害的毒素从小便抖出体外,维持人体健康。
(2)调理气机,通腑排毒
六腑以通为用,胃以降为顺,各种内外因作用于脾胃皆可导致气机阳滞。食物的残渣糟粕停留在大肠不能及时排出,有损身体健康的毒素在体内被吸收,百病由生。因此,治疗上需要通腑排毒,疏理气机,保持脾胃正常生理功能。临床上要特别重视脾胃气机的.升降,注意脾之升清、胃之和降。每天要保持大便通畅,及时把有害健康的废物垃圾排出体外,维持身体健康。
(3)调理气血,平衡阴阳
脾者体阴而用阳,胃者体阳而用阴,若体用失衡则容易导致病变。气血不畅则常导致出血、瘀血等病变。所以用中药调理气血、平衡阴阳是治疗脾胃疾病的重要方法。另外,每天喝点热汤、热茶或用热水洗澡,微微出汗,使堆积在肌肤的乳酸等代谢产物随汗排出体外,可维护人体健康。
历代医家均重视脾胃,预防疾病的关键是保护脾胃的正常生理功能。具体做法是生活规律、合理膳食、充足睡眠、适量运动、舒畅情志、心态平和。其中以保持消化道清洁通畅尤为重要。要做到饮食卫生、细嚼慢咽;少吃难消化食物和刺激性食物(如大量脂肪、蛋白质、甜点);适当多吃纤维多的芹菜、菠菜、韭菜和水果,保持大便通畅;适当多喝一些白开水或淡茶水,保持小便通畅。饮食以清淡为主,粗细搭配,荤素搭配,做到大便通畅,小便清利,微微汗出,脾健胃强就能达到预防疾病、健康长寿的目的。
“将军之官,谋略出焉”指的是肝。
原因:古人用将军征战时的深谋远虑来比喻肝的作用。肝为将军之官,主谋虑,其性勇,故喻为将军。肝有防止外侮,考虑抵御对策的作用。因此,人体受到外在环境的刺激时,在精神情志上就会立即采取谋虑,进行适应的措施。
出自:《素问·灵兰秘典论》
肝的作用:
1、肝脏是人体最强大的脏器, 具有维持血液循环和造血的功能,使人体的各个系统 能正常运作;
2、具有代谢功能,为人体源源不断地提供 能量;
3、具有解毒功能,保护机体不受毒害;
4、具有分泌 胆汁的功能,支持脂肪消化;
5、具有强大的预备和再生 能力,受损后依然能够“坚韧地”发挥功能。
扩展资料:
人体器官别称总结:
1、心:为君主之官,主神明:心是五脏六腑的大主,生命活动的根本,居于首要地位。假如失去这个统一领导的作用,则十二官的活动,就要发生紊乱。
2、肝:为将军之官,主谋虑:肝有防止外侮,考虑抵御对策的作用。因此,人体受到外在环境的刺激时,在精神情志上就会立即采取谋虑,进行适应的措施。
3、?胆:为中正之官,主决断:胆气的盛衰可以决定思想意识的果敢与否。外在因素的刺激,仍然可以因内在器官的活动而取得适应和改变,从避免受到不良的影响,胆就负担着这一主要任务。
4、?胆:为中精之府,属奇恒之府:胆藏清净之液,而其他各府中之液皆浊;因此它是“中精之府”,并与脑、髓、骨、脉、女子胞等同属“奇恒之府”。
5、胃:为水谷之海,仓廪之官,腐熟水谷,为后天给养来源。胃既能容纳水谷,又有运化吸收水谷精气的作用,以供给需要,所以说五脏六腑,皆禀气于胃,是后天的根本。
6、小肠:为受盛之官,主化物而分别清浊,能化物而使精华归于五脏,使糟粕从六腑排泄;并使糟粕中的水分归于膀胱,渣滓归于大肠。因此小肠如有病变,可以影响大便和小便的排泄。
-肝主谋虑
-将军 (中医人体器官名)
-脏腑
《黄帝内经》。
十二官,人体十二脏腑的合称。即心、肝、脾、肺、肾、膻中(心包络)、胆、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等十二脏腑。
《黄帝内径_素问_灵兰秘典论》把人体的器官给命名为十二官,心为君主之官,皇上,肝为将军之官、肺为宰相之官、脾为谏议之官、胃为仓廪之官,等都是官。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jiankangzonghe/21920.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下一篇: 生姜和姜黄的区别有哪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