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人小王向医生反映,最近他的腿脚经常发麻,他怀疑自己是不是得了什么毛病。有一次他在家翘着二郎腿坐着上网聊天,站起来后就发现自己的右腿不会动了,腿脚发麻,过了好一阵才缓过来。又有一次他在厕所蹲的时间长了,那腿麻得就没法说了,他有些紧张。经检査他并没有得什么大的毛病,怀疑是姿势不对引起末梢神经血液循环受阻,时间长了,细胞供氧不足,一旦血液回流,就出现了腿脚神经发麻。除了配一些营养神经的药以外,我建议他平时多运动,再出现腿脚发麻时就剌激剌激腿上的阳陵泉穴,可以迅速缓解症状。
取穴膝盖下面有一块凸出来的圆而小的骨头,骨头前下方的凹陷处就是阳陵泉穴。
手法将单手拇指指尖按在阳陵泉穴上;做前后方向的按压。每一下按压5秒,重复5下。每天可以反复多次按压。
小知识
阳陵泉穴,是胆经的合穴,为筋之会穴。按中医来论,经脉走入合时其经气最强。由此可以得知,阳陵泉一穴,因为它的经气最强,入脏很深,故通上达下的作用也是最强的。它有舒筋脉、清胆热、袪腿膝风邪、疏经络湿滞之功,主治膝关节痛、坐骨神经痛、偏瘫、胸痛、胆嚢炎等。除此之外,由于它是"筋会",一切筋的毛病都可以找阳陵泉穴。
缓解脚麻的其他穴位
脚麻的时候还可以按压脚底的涌泉穴。
取穴涌泉穴位于脚底的中央稍靠趾尖一侧,脚趾从左右两侧向内侧弯曲的时候出现的凹陷处。手法右手握拳,用拳头的中指关节敲打涌泉穴50〜10吓。
配合按摩
摩腿法:像包围腿部一样,将一只手放在腿上侧,另一只手握住腿下侧,双手交替移动,用两手的拇指同时按压小腿肚的内侧。
小腿内侧有肝经、脾经和g经三条经络分布,按压它们对改善下肢的血液循环作用明显。
特别提醒
手脚末端都麻木有可能是糖尿病引起的,需要及时检査血糖。脚麻还伴有肌肉萎缩、四肢无力,有可能是神经炎引起的。颈椎病和腰椎病也可以引起下肢麻木,确诊还需去医院做进一步必要的检査,如X线摄片、CT或磁共振检査。老年人手脚发麻且有高血压,可能与脑血管硬化密切相关,要当心脑卒中的可能。
小护士
纠正不良坐姿。久坐的时候屁股最好不要超过椅子的1/3,坐个把小时后必须起来伸伸腿、弯弯腰。
适当运动,如快走、慢跑等,可以改善下肢的血液循环。
避免长时间弯腰或搬重物,以免因腰肌劳损或是腰椎病压迫神经而加重脚麻的症状,休息的时候做一下伸展运动。
平时注意脚的保暧,每天晚上用热水泡脚,然后配合穴位按摩。
补充营养,纠正贫血,增强体质。贫血和营养不良的人更容易出现腿脚发麻的情况。
目录1拼音2英文参考3概述4阳陵泉穴的别名5出处6穴名解7特异性8所属部位9阳之陵泉穴的定位10阳陵泉穴的取法11阳之陵泉穴穴位解剖 11.1层次解剖11.2穴区神经、血管 12阳之陵泉穴的功效与作用13阳之陵泉穴主治病证14刺灸法 14.1刺法14.2灸法 15阳之陵泉穴的配伍16文献摘要17阳之陵泉穴研究进展 17.1治疗腰痛17.2治疗中风后肩痛17.3治疗胆绞痛17.4治疗胆囊炎、结石症 17.4.1增加胆囊的运动和排空能力17.4.2使胆总管规律性收缩,缓解奥狄氏括约肌痉挛 17.5治疗外踝关节扭伤17.6治疗落枕17.7对脑梗死大鼠脑干、脊髓组织γ氨基丁酸B型(GABAB)受体的影响17.8对去卵巢大鼠骨折模型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表达的影响17.9对膝骨关节炎家兔关节液中自由基的影响17.10对炎性痛大鼠脊髓P物质和谷氨酸的影响17.11对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ease,PD)模型大鼠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凋亡的影响17.12对胃液分泌生理活动的影响17.13对家兔胃胆运动及脑肠肽的影响17.14治疗肝脾脏疼痛17.15治疗落枕17.16治疗肩关节周围炎17.17调整脑血流量17.18降低正常血管和炎灶部位血管通透性 18参考资料附:1古籍中的阳之陵泉 1拼音 yáng zhī líng quán
2英文参考 Yánglíngquán GB34 [中国针灸学词典]
3概述 阳之陵泉为经穴别名,即阳陵泉[1]。出《黄帝内经灵枢·本输》。《黄帝内经灵枢·邪气藏府病形》称阳陵泉[1]。
穴位 阳陵泉 汉语拼音 Yanglingquan 罗马拼音 Yanglingchuan 美国英译名 Spring in the Sunny Hill 各
国
代
号 中国 GB34 日本 34 法
国 莫兰特氏 VB34 富耶氏 VB34 德国 G34 英国 G34 美国 GB34
阳陵泉为经穴名(Yánglíngquán GB34)[2][3]。出《黄帝内经灵枢·邪气脏腑病形》。属足少阳胆经[2][3]。阳陵泉是足少阳胆经的合穴,胆的下合穴,八会穴之筋会,五行属土[3][2][4]。阳为阴之对,外为阳,陵即丘陵,泉即水泉,膝外侧腓骨小头隆起如陵,穴在其下陷中,犹如水泉,故名阳陵泉[3]。阳陵泉主治胆、肝、下肢等疾患:如胸胁支满,胁肋疼痛,呕吐胆汁,寒热往来,头痛腰痛,半身不遂,膝股疼痛,下肢麻木,脚胫酸痛,筋挛,筋软,筋痛,虚劳失精,小便不禁,遗尿,颜面浮肿,小儿惊风,胁痛,口苦,呕吐,下肢痿痹,脚气,黄疸,肩痛,膝髌肿痛,现代又用阳陵泉治疗肝炎,胆囊炎,胆道蛔虫症,高血压,肋间神经痛,舞蹈病,坐骨神经痛,肩关节周围炎,下肢疼痛,膝关节及其周围软组织炎,胁肋痛,便秘,膝肿痛,肝炎,膝关节炎,下肢瘫痪,踝扭伤,落枕,腰扭伤,臀部肌肉注射后疼痛,胆结石,胆绞痛,习惯性便秘等。
4阳陵泉穴的别名 阳之陵泉(《黄帝内经灵枢·本输》),阳陵(《神应经》)。
5出处 《黄帝内经灵枢·本输》:胆出于窍阴……入于阳之陵泉,阳之陵泉,在膝外陷者中也,为合,伸而得之。
6穴名解 阳为阴之对,外为阳,陵即丘陵,泉即水泉,膝外侧腓骨小头隆起如陵,穴在其下陷中,犹如水泉,故名阳陵泉[3]。
阳,阴、阳之阳。陵,大阜也。泉,指水流自地而出。阳陵,指人体外侧局部之隆起处,经气深聚为泉。此穴在膝下外侧,腓骨小头前下方凹陷处,为脉之所出,因喻犹阳侧陵下之深泉也。内与阴之陵泉遥相对应,故名阳陵泉。[5]
7特异性 阳陵泉是足少阳胆经五输穴的合穴,胆的下合穴,八会穴之筋会,五行属土[3][2][4]。
8所属部位 小腿[6]
9阳之陵泉穴的定位 标准定位:在小腿外侧,当腓骨头前下方凹陷处[4]。
位于小腿外侧,腓骨头前下方凹陷中。屈膝取穴[3]。
位于小腿外侧,腓骨小头前下方凹陷处[2]。
阳陵泉穴在足少阳胆经的位置
阳陵泉穴在小腿部的位置
阳陵泉穴在小腿部的位置[2]
阳陵泉穴在小腿部的位置
阳陵泉穴在小腿部的位置(肌肉)
阳陵泉穴在小腿部的位置(骨骼)
10阳陵泉穴的取法 正坐屈膝垂足位,在腓骨小头前下方凹陷处取穴。
阳陵泉位于小腿外侧,腓骨头前下方凹陷中[3]。屈膝取穴[3]。
侧卧或仰卧位,腓骨头前下方凹陷处取穴[7]。
11阳之陵泉穴穴位解剖 阳陵泉穴下皮肤、皮下组织、小腿深筋膜、腓骨长肌、腓骨短肌。有膝下外侧动、静脉。当腓总神经分为腓浅及腓深神经处。皮肤由腓肠外侧皮神经分布。腓总神经在窝上角由坐骨神经分离以后,沿着窝外侧壁到腓骨小头的后下方穿腓骨长肌,分为腓浅、深神经。腓浅神经的肌支支配腓骨长、短肌。
皮肤→皮下组织→腓骨长肌→趾长伸肌[8]。
当腓总神经分为腓浅及腓深神经处,并有膝下外侧动、静脉通过[2]。
12阳之陵泉穴的功效与作用 阳陵泉穴具有舒肝利胆,强健腰膝的功效。
阳陵泉有疏肝利胆、舒筋活络的作用[3]。
阳陵泉具有疏肝利胆、和解少阳、清热利湿、祛风散邪、舒筋活络、缓急止痛之功[9]。
阳陵泉是胆府的下合穴,“合治内腑”,故可疏调肝胆、降逆止呕,治疗肝胆病[9]。
经脉循行于下肢,经筋“上循胫外廉,结于膝外廉;其支者,别起外辅骨,上走髀,前者结于伏兔之上,后者结于尻”,且阳陵泉为八会穴之“筋会”,故可强筋骨、通经络,治疗经脉病[9]。
少阳为风木之经,肝胆火盛,热极生风,可发小儿惊风,阳陵泉可清泄少阳、平肝熄风而治之[9]。
阳陵泉系胆经之合穴,又是八会穴之筋会。有清泄肝胆、舒筋利节之功。《黄帝内经素问·脉要精微论》:“膝者,筋之府。”故后人以本穴为治筋病之会穴,凡治筋病,先取本穴,后取他穴。[5]
13阳之陵泉穴主治病证 阳陵泉主治胆、肝、下肢等疾患:如胸胁支满,胁肋疼痛,呕吐胆汁,寒热往来,头痛腰痛,半身不遂,膝股疼痛,下肢麻木,脚胫酸痛,筋挛,筋软,筋痛,虚劳失精,小便不禁,遗尿,颜面浮肿,小儿惊风,胁痛,口苦,呕吐,下肢痿痹,脚气,黄疸,肩痛,膝髌肿痛,现代又用阳陵泉治疗肝炎,胆囊炎,胆道蛔虫症,高血压,肋间神经痛,舞蹈病,坐骨神经痛,肩关节周围炎,下肢疼痛,膝关节及其周围软组织炎,胁肋痛,便秘,膝肿痛,肝炎,膝关节炎,下肢瘫痪,踝扭伤,落枕,腰扭伤,臀部肌肉注射后疼痛,胆结石,胆绞痛,习惯性便秘等。
阳陵泉主治胆、肝、下肢等疾患:如胸胁支满、胁肋疼痛、呕吐胆汁、寒热往来、头痛腰痛、半身不遂、膝股疼痛、下肢麻木、脚胫酸痛、筋挛、筋软、筋痛、虚劳失精、小便不禁、遗尿、颜面浮肿、小儿惊风等[3]。
阳陵泉穴主治胁痛、口苦、呕吐、半身不遂、下肢痿痹,脚气、黄疸、小儿惊风[8]。
阳陵泉穴主治黄疸,口苦,呕吐,胁肋疼痛;肩痛,下肢痿痹,膝髌肿痛,脚气;小儿惊风[7]。
现代又多用阳陵泉治疗肝炎、胆囊炎、胆道蛔虫症、高血压、肋间神经痛、舞蹈病、坐骨神经痛、肩关节周围炎、下肢疼痛、膝关节及其周围软组织炎等[3]。
现代常用于治疗膝关节及周围软组织疾病、下肢瘫痪、踝扭伤、肩周炎、落枕、肋间神经痛、腰扭伤、臀部肌内注射后疼痛、高血压、肝炎、胆石症、胆绞痛、胆道蛔虫病、习惯性便秘等[7]。
阳陵泉主治胁肋痛,口苦,呕吐,黄疸,便秘,半身不遂,下肢痿痹,膝肿痛;以及肝炎,胆囊炎,胆道蛔虫症,坐骨神经痛,膝关节炎等[2]。
1.运动系统疾病:膝关节炎及周围软组织疾病,下肢瘫痪,踝扭伤,肩周炎,落枕,腰扭伤,臀部肌肉注射后疼痛;
2.消化系统疾病:肝炎,胆结石,胆绞痛,胆道蛔虫症,习惯性便秘;
3.其它:高血压病,肋间神经痛。
14刺灸法
艾炷灸5~7壮;或艾条灸10~15分钟[2]。
艾炷灸或温针灸5~7壮,艾条灸10~20分钟。
15阳之陵泉穴的配伍 阳陵泉配环跳、风市、委中、悬钟,有活血通络,疏调经脉的作用, 治半身不遂,下肢痿痹。
阳陵泉配环跳、风市、委中、悬钟、昆仑,治半身不遂、下肢痿痹[7]。
阳陵泉配阴陵泉、中脘,有和胃理气止痛的作用,主治胁肋痛。
阳陵泉配日月、期门、外关、足临泣、太冲,治胁肋痛[7]。
阳陵泉配人中、中冲、太冲,有祛风镇静解痉的作用,主治小儿惊风。
阳陵泉配水沟、印堂、中冲、太冲,治小儿惊风[7]。
16文献摘要 《黄帝内经灵枢·邪气脏腑病形》:胆病者,善太息,口苦,呕宿汁,心下憺憺,恐人将捕之,嗌中吤吤然数唾。在足少阳之本末,亦视其脉之陷下者灸之;其寒热者取阳陵泉。
《针灸甲乙经》:胆胀者,胁下痛胀,口苦,好太息,阳陵泉主之。胁下支满,呕吐逆,阳陵泉主之。髀痛引膝,股外廉痛,不仁,筋急,阳陵泉主之。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治膝伸不得屈,冷痹脚不仁,偏风半身不遂,脚冷无血色。
《针灸大成》:主膝伸不得屈,髀枢膝骨冷痹,脚气,膝股内外廉不仁,偏风半身不遂,脚冷无血色,苦嗌中介然,头面肿,足筋挛。
《类经图翼》:主治偏风,半身不遂,足膝冷痹不仁,无血色,脚气筋挛。
《玉龙歌》:膝盖红肿鹤膝风,阳陵二穴亦堪攻。
《席弘赋》:最是阳陵泉一穴,膝间疼痛用针烧。
17阳之陵泉穴研究进展
17.4.1增加胆囊的运动和排空能力 针刺阳陵泉穴能增加胆囊的运动和排空能力,起针后10分钟更为显著,泻法明显[3]。
针刺正常人阳陵泉,在胆囊造影中可见大多数人的胆囊明显缩小,排空加快,在起针后10分钟时表现更为明显[5]。
17.4.2使胆总管规律性收缩,缓解奥狄氏括约肌痉挛 针刺阳陵泉穴可使胆总管规律性收缩,蠕动增加,缓解奥狄氏括约肌痉挛,胆汁流出量有明显增加[3]。
当皮下注射吗啡引起胆道括约肌痉挛时,针刺巨阙、不容、阳陵泉、足三里穴组,有明显的解痉作用[5]。
临床研究证明,针刺阳陵泉穴可使胆囊收缩,胆总管规律性收缩,排出胆道造影剂而进入十二指肠,并可促进胆汁分泌,对Odd's括约肌有明显的解痉作用和良好的镇痛作用[5]。
人体体表面积计算器BMI指数计算及评价女性安全期计算器预产期计算器孕期体重增长正常值孕期用药安全性分级(FDA)五行八字成人血压评价体温水平评价糖尿病饮食建议临床生化常用单位换算基础代谢率计算补钠计算器补铁计算器处方常用拉丁文缩写速查药代动力学常用符号速查有效血浆渗透压计算器乙醇摄入量计算器
医学百科,马上计算!
低频电针阳陵泉、足三里穴,能够促进胃液分泌[5]。
阳陵泉穴作为我们人体非常重要的一个穴位,相信大家在生活中都是听说过阳陵泉穴的,当然,阳陵泉穴这个穴位不仅具有非常好的保健功效,并且药用功效也是非常不错的,对于帮助我们缓解一些常见的疾病都会有效果的,那么阳陵泉穴可以治疗哪些疾病?下面我们一起来详细的看看。
按揉阳陵泉,治疗疾病
本穴为足少阳胆经的下合穴,善治胆疾,具有疏肝理气、清热利湿、利胆退黄、和胃止呕之功,主治胁肋痛、呕吐、口苦、黄疸、小儿惊风、破伤风等。现代医学常用于治疗运动系统疾病,如膝关节及周围软组织疾病、坐骨神经痛、下肢瘫痪、肩周炎、落枕、腰扭伤、臀部肌内注射后疼痛;消化系统疾病,如肝炎、胆结石、胆绞痛、胆道蛔虫症、习惯性便秘,其实阳陵泉穴不仅可以缓解上面的这些疾病,并且对于预防和治疗高血压、肋间神经痛等这些症状的效果也是很不错的,如果出现了这些症状,那么按揉阳陵泉穴也是可以有效的缓解病情的。
按摩方法
坐位微屈膝,腰微弯,以双手拇指指尖分别点揉两侧的阳陵泉穴。点揉的力度要均匀、柔和、渗透,使力量深达深层局部组织,以有酸胀感为佳,切忌用蛮力。每天早晚各一次,每次3~5分钟,可以双侧同时或者交替点揉,这些就是日常按揉阳陵泉穴的最为常用的方法,也是比较简单的,需要注意的就是按揉的力度大家要控制好。
通过我们上面的这些介绍,我们可以知道,阳陵泉穴可以治疗的疾病也是非常多的,适当的按揉阳陵泉穴,不仅可以缓解咳嗽或者是呕吐等这些病症,并且还有非常好的预防和治疗消化系统疾病的作用,另外,我们也了解了阳陵泉穴的按摩方法,希望上面的介绍对我们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1 手脚麻木按摩有用吗手脚麻木按摩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中医认为,手脚麻木是由于感受风邪或局部瘀阻所致,治疗时应以活血化瘀,解表通络为主,按摩有活血通络的功效,对于上肢和下肢麻木,通过穴位按摩可以得到缓解。
2 手臂麻木按摩穴位
定位:在三角肌区,肩峰外侧缘前端与肱骨大结节两骨间凹陷中。
按摩方法:正坐,左手屈肘抬臂,与肩同高,用中指指腹垂直按压穴位,两侧穴位各按压五分钟。
定位:在肘区,尺泽与肱骨外上髁连线的中点处。
按摩方法:用拇指按压穴位,以有酸麻感为度,可缓解手臂麻木,也可用牙签,笔等工具刺激穴位,每次3分钟。
定位:在前臂背面桡侧,当阳溪穴与曲池穴的连线上,肘横纹下2寸(3横指),左右共2穴。
按摩方法:用拇指指端按摩5-10分钟,以局部深处酸胀为度;或取有方棱的筷子数双,两手掌相合,快速搓动筷子,每次至少搓五分钟,配合按摩手三里,能尽快缓解手臂麻木。
3 下肢麻木按摩穴位
定位:在小腿外侧,腓骨小头前下方凹陷中。
按摩方法:用拇指指尖稍用力掐按穴位,有酸麻胀痛感觉为宜,每次3分钟。
定位:在大腿前面,当髂前上棘与髌底外侧端的连线上,屈髋时平会阴,居缝匠肌外侧凹陷处。
按摩方法:用中指指腹按揉两侧髀关穴3-5分钟,下肢麻木的不适症状很快会得到缓解。
定位:在大腿前面,当髂前上棘与髌底外侧端的连线上,髌底上6寸。端坐屈膝90毒,手指并拢压腿上,掌后第一横纹中点按在髌骨上缘中点,中指指尖处取穴。
按摩方法:取坐位,用双手食指,中指,无名指指腹分别垂直按揉左,右两侧的伏兔穴,每次1-3分钟,早晚各一次。
4 手脚麻木缓解小妙招1.拍打双腿外侧,可以疏通胆经,解决手脚麻木的问题。
2.平躺在地板上,双手和双脚向上举起,脚掌与地面平行,以这种姿势双手双脚开始颤动,早晚各做1-3分钟。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jiankangzonghe/21799.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下一篇: 三棱功效出色,推荐三棱吃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