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推拿艾灸 >> 健康综合

服用香加皮要小心中毒情况

终南道医 2023-06-03 12:16:59

服用香加皮要小心中毒情况

香加皮属于传统的一种中药材,治病的功效非常强,但是在香加皮中存在有一定的毒性,所以在服用的时候很容易就会导致我们出现中毒的情况了,因此我们在服用香加皮的时候就必须要对中毒情况有所了解才行,一起看看具体这是怎么回事吧。

首先我们在服用香加皮的时候可以发现,实际上香加皮一般来说不能够过量食用。毕竟香加皮中的毒素含量比较低,但是如果过量食用的话,很可能会导致人体内缺氧,缺氧就会导致晕眩,也会导致心脏负担过缓存造成心律不齐的症状,现在医疗诊断很容易就能诊断出香加皮的中毒反应,从而予以针对性治疗,这是我们需要小心对待的情况。

实际上导致我们服用香加皮出现中毒情况的原因也比较独特,由于香加皮本身是一种灌木,生长在阴凉的地方,香加皮的种子中含有一种氨基酸,这种氨基酸如果进入到血液中会阻碍氧气的交换,这样的情况出现就会导致我们出现中毒的情况,在这时候就会出现血液中氧气含量不足的情况,使得人产生晕眩的感觉,严重时还会造成大脑缺氧,是香加皮中毒的症状,而且这样的情况实际上治疗起来不麻烦,我们在这时候只需要洗胃或者是清洗肠道就可以了,而且由于香加皮本身含有微量毒素,吃得很多的话也不会造成太多的中毒症状,只需要服一点蛋清或者糖水,就能够轻松解决,这是我们需要清楚的情况。

服用香加皮本身很不错,但是由于香加皮中存在一定的毒性,所以在服用香加皮的时候就容易出现中毒的情况,因此大家必须要对这样的情况有了解才行,不过只要我们适量的去服用香加皮,那么就完全不需要担心中毒的情况出现。

中药有哪些,需要注意些什么药理,与哪些药不能混吃?

如服用清内热的中药时,不宜食用葱、蒜、胡椒、羊肉、狗肉等热性的食物;在服温中类药治疗“寒证”时,应禁食生冷食物。在古代文献中亦有大量记载:甘草、黄连、桔梗、乌梅忌猪肉;薄荷忌鳖肉;茯苓忌醋;鳖鱼忌苋菜;鸡肉忌黄鳝;蜂蜜反生葱;天门冬忌鲤鱼;荆芥忌鱼、蟹、河豚、驴肉;白术忌大蒜、桃、李等。这说明服用某些药物时,不可吃某些食物。如果吃了禁忌的食物,疗效就不满意或起相反作用。另外,由于疾病的关系,在服药期间,凡属生冷、油腻、腥臭等不易消化或有特殊刺激性的食物,都应忌口。例如,伤风感冒或小儿出疹未透时,不宜食用生冷、酸涩、油腻的食物;治疗因气滞而引起的胸闷、腹胀时,不宜食用豆类和白薯,因为这些食物容易引起胀气。其他,诸如水肿病人少食食盐;哮喘、过敏性皮炎病人,少吃“发食”如鸡、羊、猪头肉、鱼、虾、蟹等。

这些可导致肾脏损害的中药有三类。   
第一类为植物类中药:雷公藤、草乌、木通、使君子、益母草、苍耳子、苦楝皮、天花粉、牵牛子、金樱根、土贝母、马儿铃、土荆芥、巴豆、芦荟、铁脚威灵仙、大枫子、山慈菇、曼陀罗花、钻地风、夹竹桃、大青叶、泽泻、防已、甘遂、千里光、丁香、铭藤、补骨脂、白头翁、矮地茶、苦参、土牛膝、望江南子、棉花子、腊梅根等。   
第二类为动物类中药:鱼胆、海马、蜈蚣、蛇毒等。   
第三类为矿物类中药:含砷类(砒石、砒霜、雄黄、红矾)、含汞类(朱砂、升汞、轻粉)、含铅类(铅丹)和其他矿物类(明矾)等。   
中药大部分是天然药物,有效成分比较复杂,如生物碱、皂素、鞣酸质,挥发油等。既然是药,其多数则会有不同程度的副作用。一般地讲,中药的副作用比人工合成的西药要小些,但也有些药物毒性较大,如红砒石、白砒石、水银、斑蝥、青娘虫、红娘虫,生藤黄等。毒性稍轻些的有:白附子、生附子、生川乌、生草乌、生半夏、马钱子、巴豆、生天南星、生甘遂、闹羊花、天仙子、蟾酥、土木鳖、吕宋果、云轴子、枫茄子、枫茄花,生硫磺、巴豆霜、白降丹、罂粟壳等。当使用这些药物时,必须慎重,如枫前花浸酒,口服可治疗风湿性关节炎,剂量过大,常会引起中毒死亡。因此,有毒性的中草药必须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一般中药分类
解表药:细辛 桂枝防风 羌活 蔓荆子 葛根 柴胡 炒牛蒡子 蝉衣 荆芥 薄荷 桑叶 菊花 升麻  清热药:金银花 连翘 黄芩 黄柏黄连 虎杖 栀子 重楼 柴胡 板兰根 蒲公英地骨皮 知母 生地黄玄参胖大海 大血藤 赤芍白头翁 牡丹皮   
化痰止咳平喘药:炙麻黄 制半夏 川贝 浙贝杏仁 炒苏子 炒莱菔子 炙百部前胡 白前 桑白皮 葶苈子 炙紫菀 炙冬花 鱼腥草 炒白芥子 桔梗   浮海石 制远志   
平肝熄风药:天麻 勾藤 炒僵蚕 炒地龙 蜈蚣 全蝎   
祛风湿药:羌活 独活 木瓜威灵仙 仙灵脾海风藤 青风藤 制狗脊 骨碎补 防风 虎杖 香加皮 稀莶草 秦艽 鸡血藤 忍冬藤 续断 槲寄生 制南星 制川乌 制草乌 泽兰   
活血化瘀药:当归 川芎 制元胡 郁金 丹参 桃仁 红花 炒地必虫 淮牛膝 川牛膝 制乳香 制没药 炙甲片 牡丹皮   
行气药:陈皮 木香 炒枳壳 制香附 片姜黄 制元胡   
止血药:白及 茜草 蒲黄炭   
芳香化湿药:藿香 佩兰 壳砂仁 炒苍术 制川朴   
消食药:炙鸡金 炒莱菔子   
利水渗湿药:茯苓泽泻 茵陈 炒车前子 米仁 金钱草 扁蓄 瞿麦 滑石 海金沙   
安神药:炒酸枣仁 制远志 制五味子   
补虚药:紫河车粉 鹿角片 炒杜仲 制山茱萸 枸杞子 党参 炒白术 黄芪 甘草 当归 炒白芍 熟地黄 麦冬 北沙参   
泻下药:生大黄 火麻仁 郁李仁 大戟 牵牛子 甘遂 芒硝

中药木通中毒怎么办

  民间不少人认为中药没有毒副作用,其实这是一种误解。我国第一部药学著作《神农本草经》收载的365种药中,就将药物分为上品、中品、下品3类,其中列下品的120多种药大多有一定毒性。近年来,随着几起过量使用某种中药出现肾毒性不良反应事件的发生,中药的毒性又被一些媒体过分渲染,甚至有人打着这样的旗号来反中药。对此,我们也应该有清醒的认识。中药不良反应应该重视,但中药仍然是相对安全的。为使读者对中药的不良反应有正确的认识,本期首先向读者讲解什么是中药不良反应,以后还将陆续刊载有关的介绍文章。
  中药无毒?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在对待疾病的观念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原来的“有病治病”变为“无病防病”,在追求高质量、安全有效的治疗药物外,还追求抗老防衰的保健药品。在这个过程中,中药成为医药保健市场的热点 。面对琳琅满目的市场和铺天盖地的广告,值得提醒的是,即使是中药也并非全都安全无毒。
  中药的不良反应是指药物用于人体后,药物或其代谢产物作用于机体器官、组织和细胞所发生的非治疗性反应。中药的不良反应也常称为中药的毒副作用,包括过敏反应和中毒反应。
  不良反应可危及生命?
  过敏反应是临床上最常见的药物不良反应。一般人都知道,青霉素等抗生素的过敏反应严重者可以有生命危险。殊不知,有些中药的过敏反应也可能相当严重。过敏反应的具体临床表现和个人体质有关,轻者表现为皮疹、胃肠道不适等,严重者可出现心慌、气短、血压降低甚至发生过敏性休克,危及生命。有报道称,能引起过敏反应的中药已达150余种。其中有地龙、五味子、金银花、三七、冰片、大青叶、板蓝根、丹参、桑根、附子、苦参、穿心莲、鹿茸等以及有此类药物的复方制剂。
  毒性反应也是中药临床应用中常见的不良反应。这类不良反应大多比较严重,最常见于消化系统比如胃肠道、肝脏,其次是泌尿系统,特别是肾脏,然后是神经系统、循环系统。一些常用的中药,比如乌头、附子、雷公藤、马蔸铃、木通、苍耳子、穿心莲、鱼胆、大叶柴胡等等,都曾有过毒性反应的报道。
  1992~1993年,比利时报道用中药减肥致45例肾衰;1999年7月,英国发生了两例白人妇女因服中药“木通”治疗湿疹导致肾衰竭的事件。分析这些药物,都发现了一种叫做马兜铃酸的成分。随后,国内也出现了因长期服用龙胆泻肝丸(内含“木通”类中药)而出现肾功能严重受损的病例。至此,中药的毒性问题开始受到重视。
  不良反应:药之性 人之过
  对中药的毒性应该有客观认识。中药中的有些化学成分,在治疗量范围内,它们是可以治病的有效成分,只有在体内达到一定的浓度,才会对一些重要脏器产生损伤。因此,正确用药是关键。现在中药的毒副反应报道似乎越来越多了,一方面是因为人们的自我保健意识越来越强了,另一方面则是个人或医生用药不当引起的。比如说,中药方剂配伍不当,增加了毒性药物的不良作用,药不对症,乱用一气,不讲究服药量和时间。
  口服给药能引起过敏性休克的中药极少,中药注射剂则有较大可能性。一些传统精方、名方经过剂型改革,以注射给药方式用于临床,发挥起效快的优势,但由于中药材成分复杂,加上个体差异大,故有的药有可能发生过敏反应甚至过敏性休克。
  中药的毒副作用常见于2种情况:一是如前面提到的马兜铃酸事件,是由于患者服药剂量过大、服药时间过长引起的;二是有的中药同名异物,配药时往往用的不是无毒副作用的品种,比如木通,本草记载的木通应是木通科植物木通及其变种白木通,皆属无毒;而现今药典收载的木通,包括木通科植物木通及其变种白木通、马兜铃科植物关木通、毛茛科植物川木通,后2种均有不同程度的毒性,如果配药时用的是关木通或川木通,并且用量超过6克,就可能出现损害等毒副作用。
  所以,读者在选购中药制品的时候,一定要在专业医生指导下,到正规的药店去购买有国家正式批号的中成药和含有中药成分的保健品。如果要服用中草药汤剂,千万不能过分相信“偏方”、“验方”,须知中医是讲究辨证论治的,个别人服用后疗效很好的方子不一定适合所有的人。而且中药品种复杂、来源复杂,如果缺乏专业医师的指导,极易发生不良反应。
  中国中医研究院西苑医院主任医师翁维良日前指出,16种不合理使用中药会引起不良反应:
  1.有些中药含有有毒成分,如附子中含有乌头碱,小剂量使用具有治疗作用,剂量过大或使用不当就会引起中毒;
  2.有些中药不含有毒成分,但过量服用也会引起中毒,如过量服用肉桂就会引起血尿;
  3.辨证用药不当,如给肝阳上亢病人服用细辛、肉桂等,等于火上加油;
  4.中药来源品种不当,如桑寄生本无毒,但寄生在有毒植物上的桑寄生就会含有相应的有毒成分;
  5.有些药材未经炮制或炮制不当,如经过炮制后的法半夏没有什么毒性,但生半夏却是有毒的;
  6.中药煎煮不当,一般认为煎煮时间不足可能引起毒性反应;
  7.误服误用中药十分危险,如把香加皮当作五加皮使用,就会发生洋地黄样中毒;
  8.受到污染或变质的中药;
  9.用药途径不当,如作为肌肉注射用的中药注射液被用于静脉注射;
  10.用药时间过长,如黄花夹竹桃含有强心苷,长期使用会发生洋地黄样蓄积中毒反应;
  11.有些中药相互间可产生化学反应,如果配伍不当将引起不良反应,如藜芦就不宜与人参等补益类药同时使用;
  12.中西药之间也有配伍禁忌,如山楂、五味子、乌梅等与磺胺同时使用就会引起血尿;
  13.年龄、性别与体质差异,如妇女哺乳期就对许多药物反应敏感;
  14.中药注射剂质量不好,当中含有有害物质、杂质、植物蛋白;
  15.外用制剂辅料,如白酒、酒精、醋等使用不当;
  16.中药假冒伪劣品种可直接导致不良反应。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jiankangzonghe/21581.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