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推拿艾灸 >> 健康综合

樟树皮是什么,有什么功效作用

终南道医 2023-06-03 11:06:36

樟树皮是什么,有什么功效作用

樟树皮,一种中药材,不要小看它,现在的人们在养生的道路上一直在摸索着前进,吃什么具有治疗疾病的作用,吃什么能保健,其中很多的中药材就具有很好的疗效,大家要懂得去利用。樟树皮是什么?是一种具有祛风湿暖胃作用的药材,具体来介绍关于樟树皮的保健效果。

1、樟树皮的功效

樟树皮这种中药材味辛而苦,性质温和,能入脾经和胃经以及肺经,祛风除湿和暖胃和中以及杀虫疗疮等都是它的主要功效,平时的时候如果出现的腹部胀痛恶心呕吐的情况有一定的缓解的作用,而且也可以缓解腹泻的问题,对于出现的跌打损伤等问题也有保健在作用。

2、樟树皮能消炎止泻

消炎止泻是樟树皮的重要作用之一,平时人们出现肠炎腹泻时可以取三十克樟树皮加入乌药九克,再加清水煎制,煎好以后取出药液在一天中分三次服用完成。也可以把樟树皮与番石榴叶以及辣蓼根等中药材一起搭配使用,这样会让它的治疗作用更加出色。可以有消炎止痛的作用,对于出现的腹泻的问题有一定的调理的作用,而且也可以有清热解毒滋阴的效果。

3、樟树皮能消肿止痛

消肿止痛也是樟树皮的重要作用之一,平时人们出现口舌生疮以及肿痛时可以直接把樟树皮捣烂加蜂蜜调匀,直接外敷在疼痛的部位上,每天用药二到三次,能让肿痛的症状很快缓解。另外樟树皮还能解酒,如果是喝多醉酒以后,可以用樟树皮泡水喝,可以有排毒的作用,加快酒精在体内的散发,对解酒有好处。

樟树皮是什么?是一种中药材,有着治疗疾病的作用,对于解酒也有好处,而且也可以有很好的保健的作用,对于调理体质来说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且也可以消炎止痛,对于出现的腹泻,腹部疼痛还有跌打损伤,醉酒等等的情况都有调理的效果。

樟树的药效

  你是问樟树的药效是吧,那就包括很多了!下面是我在网上给你找的:
  樟树的药效(叶,籽,皮) 分类:默认栏目樟树叶樟树叶
  (《纲目拾遗》)
  【来源】为樟科植物樟的叶片,植物形态详"樟木"条。
  【采集】全年可采,鲜用或晒干。
  【性味】《陆川本草》:"味苦辛,温。"
  【功用主治】祛风,除湿,止痛,杀虫。治风湿骨痛,跌打损伤,疥癣。
  ①《陆川本草》:"杀虫.杀菌,治疥癣。"
  ②《南宁市药物志》:"祛风,化痰,杀虫。治寒性风湿骨痛,胃痛。外治跌打扑伤,散毒,行气,止痛。"
  ③《广西中药志》:"枝、叶洗风湿。"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1~3钱;或捣汁、研末。外用:煎水洗或捣敷。
  【宜忌】《南宁市药物志》:"孕妇忌服。"
  【选方】①治面黄虚肿:樟树叶、大血藤。研末,每次五分,开水送服。(《湖南药物志》)
  ②治钩虫病:樟树嫩梢半斤。炒黄,水二斤,煎至半斤,次晨空腹温服。(《江西草药》)
  ③治脚上生疮,此疮个个如小笔管大者:樟树叶,捣熟,略掺拔毒丹,外贴樟树叶,连换。(《周益生家宝方》)
  ④治阴疽:樟树鲜叶合冷饭粒捣敷患处。初期能消,如已化脓则能排脓。(《泉州本草》)
  ⑤治鹅掌风:樟叶(鲜)水煎熏洗。(《福建中草药》)
  ④治烫伤起泡:樟叶、皮各适量。晒干烧灰,蛋清调搽。(《江西草药》)

  【宜忌】《南宁市药物志》:孕妇忌服。

  【选方】①治面黄虚肿:樟树叶、大血藤。
  研末,每次五分,开水送服。
  (《湖南药物志》) ②治钩虫病:樟树嫩梢半斤。
  炒黄,水二斤,煎至半斤,次晨空腹温服。
  (《江西草药》) ③治脚上生疮,此疮个个如小笔管大者:樟树叶,捣熟,略掺拔毒丹,外贴樟树叶,连换。
  (《周益生家宝方》) ④治阴疽:樟树鲜叶合冷饭粒捣敷患处。
  初期能消,如已化脓则能排脓。
  (《泉州本草》) ⑤治鹅掌风:樟叶(鲜)水煎熏洗。
  (《福建中草药》) ④治烫伤起泡:樟叶、皮各适量。
  晒干烧灰,蛋清调搽。
  (《江西草药》)

  樟树子
  【樟树子的功效介绍】:

  >
  樟树子 (《纲目拾遗》)
  【异名】樟梨(《纲目拾遗》),香樟子、大木姜子(《贵州民间方药集》),樟木子(《中药志》),樟扣(《广西中药志》),樟子、樟太蔻(《广东中药》Ⅱ)。

  【来源】为樟科植物樟的果实。
  植物形态详樟木条。

  【采集】秋、冬采集成熟的果实,晒干。

  【药材】干燥果实,圆球形,棕黑色至紫黑色,表面皱缩不平,或有光泽,直径约5~8毫米,有的基部尚包有宿存的花被。
  果皮肉质而薄,内含种子1枚,黑色。
  气香、味辛辣。
  以个大、饱满、干燥、无杂质者为佳。
  产广东、广西、贵州、湖南等地。

  【性味】《贵阳民间药草》:辛,温,无毒。

  【功用主治-樟树子的功效】散寒祛湿,行气止痛。
  治吐泻,胃寒腹痛,脚气,肿毒。
  ①《纲目拾遗》:磨涂肿毒;治中酒、心胃疼皆效。
  ②《广西中药志》:治呕吐,水泻,腹痛。
  ③《湖南药物志》:利尿,解酒。
  ④《广东中药》Ⅱ:祛风散寒,行气止痛,开窍,消肿,祛湿。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3~5钱。
  外用:煎水洗。

  【选方】①治头晕头痛,呕吐泄泻,腹痛:樟木子、千斤拔、牛大力、走马箭,水煎服。
  煎水外洗治寒湿脚气。
  (《广东中药》Ⅱ) ②治胃肠炎,胃寒腹痛,食滞,腹胀:樟树干果三至五钱。
  水煎服。
  (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
  樟树皮
  【樟树皮的功效介绍】:

  >
  樟树皮 (《纲目拾遗》)
  【异名】香樟树皮(《玉局方》),樟皮(《纲目拾遗》),樟木皮(《生草药手册》)。

  【来源】为樟科植物樟的树皮,植物形态详樟木条。

  【采集】全年可采,鲜用或晒干,
  【性味】《陆川本草》:辛,温,味苦。

  【功用主治-樟树皮的功效】行气,止痛,祛风湿。
  治吐泻,胃痛,风湿痹痛,脚气,疥癣,跌打损伤。
  ①《纲目拾遗》:治天行温疫,湿毒流注,浴疥癣,洗脚气。
  ②《陆川本草》:行气,消肿,止痛,止泻。
  治胃痛,腹泻,肿胀。
  ③《南宁市药物志》:祛风化痰,杀虫。
  治寒性风湿骨痛,胃痛。
  外治跌打扑伤,散毒行气,止痛。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2~3钱;或浸酒。
  外用:煎水洗。

  【宜忌】《南宁市药物志》:孕妇忌服。

  【选方】①治霍乱上吐下泻:樟树皮一把。
  水煎,温服。
  (《养素园传信方》) ②治心疼:香樟树皮,取时去面上黑色者,用内第二层皮,捣碎,煎汤服。
  (《玉局方》) ③治风湿关节痛:樟树二重皮(鲜)、地胆草鲜根各一两。
  水煎服。
  (《福建中草药》) ④治湿气脚肿:樟木皮一斤,蛤蒟半斤,杉木皮一斤。
  煎汤熏冼。
  (《陆川本草》) ⑤治酒醉:樟树皮水煎服。
  (《湖南药物志》) ⑥治麻疹后皮肤瘙痒:樟树皮(鲜)水煎洗浴。
  (《福建中草药》)

香樟树的作用

  ? 香樟树在日常生活和在医药养生中,都有非常广泛的用途。小到枝叶,大到树根,全身都是宝贝。下面小编就为大家介绍下香樟树的特点以及作用,不了解的朋友们,快来看一下吧。

? ? ? ?

? ? ?香樟树的特点以及作用之一

? ? ?香樟树生命力强,为常绿乔木,树冠广展,枝叶茂密,耐修剪,生长速度中等。能遮阴避凉,有很强的吸烟滞尘、涵养水源、固土防沙和美化环境的能力。是优良的行道树及庭荫树。

? ? ?香樟树的特点以及作用之二

? ? ?香樟树为亚热带地区重要的财用,经济树种,香樟树的木材,枝叶,根茎皆可以取樟脑,樟油。而且香樟树的树籽还可以做成枕头芯,有助于安眠,也有很大的药用价值。

? ? ?香樟树的特点以及作用之三

? ? ?香樟树有一种特殊的香味,而且其挥发油有耐温、抗腐、祛虫的特点。所以可以制作成樟脑球,提炼樟树油。种植在街道边,园林内也不需要园丁特殊照顾。

? ? ?香樟树的特点以及作用之四

?香樟树也有很大的药用价值,它的果实用水煎服可以治高热感冒,麻疹,百日咳,痢疾等疾病。树根对理气活血,上吐下泻,风湿,牙痛,汗脚,狐臭等都有很好的疗效。

? ? 香樟树的特点以及作用就为大家介绍到这里了。其实不光在生活和药用上,在民间,人们常把香樟树看成是景观树、风水树、寓意避邪、长寿、吉祥如意。深的广大城乡居民的青睐。

樟树的功效是什么?樟树药用?

樟树的木材、树皮、树叶、树果都可入药。具有祛风散寒,温中理气,活血通络的功能。本品多生用,用于心腹胀痛,脚气,痛风,疥癣,跌扑损伤。炮制后使药材洁净,便于调剂和成分的溶出。

樟木又名樟材、香樟木,四川地区有以本品制成的船底板,经多年水浸腐朽,取出入药者,名甲沉香。其味辛或苦,温,无毒或有小毒,祛风湿最佳,所以又名“吹风散”,还可行气血,利关节。治心腹胀痛,脚气,痛风,疥癣,跌打损伤。

樟皮,行气,止痛,祛风湿。治吐泻,胃痛,风湿痹痛,脚气,疥癣,跌打损伤。一般外用治疗麻疹皮肤瘙痒,内服者孕妇忌服。

樟树叶,祛风,除湿,解毒,杀虫。主治风湿痹痛,胃痛,水火烫伤,疮疡肿毒,慢性下肢溃疡,疥癣,皮肤瘙痒,毒虫咬伤。同样,孕妇忌服。

樟树果又称樟树子,散寒祛湿,行气止痛。治吐泻,胃寒腹痛,脚气,肿毒。

樟树最大的特征是有强烈的樟脑香气,尝之有清凉感。从产地来讲,一般是江西为好。

另有一种也称“樟”的植物,为樟科植物红叶木姜子,多用根、果入药。根可祛风散寒。治风湿骨痛,跌打损伤,感冒头痛。果可祛风散寒,消食化滞。治肠胃炎,胃寒腹痛,食滞,腹胀。

樟树的功效是什么?樟树药用?

一,樟树的概况:

广义的樟树指的是樟科樟属大部分植物,如樟、猴樟、云南樟、八角樟、沉水樟、油樟等等,樟属在我国产有四十六种,主要分布在我国南方各省区,向北延伸到陕西、甘肃南部。

樟属植物大多数是优质用材树种和特用经济树种;樟树可以提取樟脑、樟油等;有些树种可药用;肉桂的树皮、枝条、叶为食用调味香料。

二,樟树的功效是什么?

狭义的樟树指 樟 这个树种,樟这个名称来源于《本草拾遗》,在《中国植物志》中确定为正式中文名,别名还有香樟、芳樟、油樟、樟木、乌樟等等。它主要分布南方和西南地区,常生长在山坡和沟谷森林中,有一定面积的人工栽培。

它的主要功效为:

第一,优良用材树种:樟树的木材柔韧,纹理细致,硬度中等,耐水湿,耐腐朽,有香气,可防虫,是制作家具、箱柜、工艺品等优质木材。

第二,樟树的木材、根、枝、叶都可提取樟脑和樟油,可为医用和香料工业用。

第三,它的果实、根、枝和叶可以入药,有祛风散寒、强心镇痉、杀虫等作用。

第四,可作为城市绿化优良树种:它的树体雄伟,树冠宽阔,叶密荫浓,是很好的庭荫树、行道树和风景树。

樟木是不是中药,有什么功效

樟木属于中药 樟木《本草拾遗》 【异名】樟材(《本草拾遗》),香樟木(《药材资料汇编》),吹风散(《广西中药志》)。 【来源】为樟科植物樟的木材, 【植物形态】樟(《本草拾遗》),又名:樟公(《花木考》),香樟(《分类草药性》),香蕊、樟脑树、芳樟、乌樟。 常绿乔木,高20~30米。树皮灰褐色或黄褐色,纵裂;小枝淡褐色,光滑;枝和叶均有樟脑味。叶互生,革质,卵状椭圆形以至卵形,长6~12厘米,宽3~6厘米,先端渐尖,基部钝或阔楔形,全缘或呈波状,上面深绿色有光泽,下面灰绿色或粉白色,无毛,幼叶淡红色,脉在基部以上3出,脉腋内有隆起的腺体;叶柄长2~3厘米。圆锥花序腋生;花小,绿白色或淡黄色,长约2毫米;花被6裂,椭圆形,长约2毫米,内面密生细柔毛;能育雄蕊9,花药4室;子房卵形,光滑无毛,花柱短,柱头头状。核果球形,宽约1厘米,熟时紫黑色,基部为宿存、扩大的花被管所包围。花期4~6月。果期8~11月。 栽培或野生于河旁,或生于较为湿润的平地。分布广东、广西、云南、贵州、江苏、浙江、安徽、福建、台湾、江西、湖北、湖南、四川等地。 本植物的根(香樟根)、树皮(樟树皮)、树叶(樟树叶),果实(樟树子)以及木材、枝、叶中提取的结晶(樟脑)亦供药用,各详专条。 【采集】通常在冬季砍取樟树树干,锯段,劈成小块后晒干。 【药材】为形状不规则的木块,外表呈赤棕色至暗棕色,横断面可见年轮,质地重而硬,有强烈的樟脑香气,尝之有清凉感。以块大、完整、香气浓郁者为佳。 盛产我国沿海一带,广西、江西、福建、台湾、湖南、湖北、四川、云南等地均有,以台湾产量最大。 四川地区有以本品制成的船底板,经多年水浸腐朽,取出入药者,名"甲沉香"。 【化学成分】樟木含樟脑及芳香性挥发油(名樟油)。樟油减压分馏,可得白油20%(沸点160~165℃),中含1,8-桉叶素25~30%、α-蒎烯、莰烯、柠檬烯等;赤油24%(沸点210~250℃),中含黄樟醚、α-松油醇、香荆芥酚、丁香油酚等;蓝油1%(沸点250~300℃),中含毕澄茄烯、甜没药烯、α-樟脑烯、?。樟树的根中尚得新木姜子碱和牛心果碱。木材尚含C16~25正烷烃、C17~33异烷烃、C16,20,22,24,26,28烷醇(其中C26烷醇约占50%)、β-谷甾醇、多元醇、酮醇等。树皮中尚检出丙酸、丁酸、戊酸、己酸、辛酸、癸酸、月桂酸、肉豆蔻酸、硬脂酸、油酸等。叶中尚含C16~33的正烷烃。种子含脂肪油,其中饱和脂肪酸占93%;三饱和酸、二饱和酸、一饱和酸及三不饱和酸甘油酯的比例为80、17、1、2%。髓季节不同,叶中含樟脑0.2~1.5%。叶中黄樟醚含量为0.04~0.05%,与季节无关。 樟树变种的叶含重挥发油0.83%,轻挥发油0.26%。重油中含黄樟醚80%,樟脑10%;轻油中含芳樟醇70%,樟脑1%。 云南樟叶袖中含莰烯、α-蒎烯、聚伞花素、芳樟醇、α-松油醇、樟脑、柠檬醛、癸醛、甲基庚烯酮、1,8-桉叶素及丁香油酚。 毛叶樟的小品种之一香茅樟的鲜叶出油0.68~2%,叶油中樟脑约为50%,柠檬醛及甲基庚烯醒约为42%,另外尚含有1,8-桉叶素、α-蒎烯、莰烯及dl-柠檬烯。毛叶樟的另一小品种毛叶芳樟的叶油以含萜烯和1,8-桉叶素为主。 日本产樟树的叶和小枝产挥发油和樟脑约1%,挥发油去樟脑后的余油约占10%,中有α-衣蓝烯约3%,β-榄香烯约8%,β-石竹烯约35%,?草烯约18%,芹子烯14%,橙花叔醇1%。另有报道,樟油高沸点部分(沸点>215°)中的主要成分是α-衣蓝烯、α-檀香萜烯、β-檀香萜烯和δ-毕澄茄烯,含量都在10%以上;尚含γ-广藿香烯、二氢白菖考烯、白菖考烯、茄萜二烯-9,11、1,6-二甲基-4-异丙基-7,8-二氢萘、β-榄香烯、石竹烯、?草烯等。从蓝油部分还分得倍半萜成分樟烯酮、樟烯醇、枯苏醇。日本产樟树的枝叶存放几天后再蒸气蒸馏,可产挥发油1~1.3%,油中含醇类90%,主为芳樟醇,樟脑2.1%。 【性味】辛,温。 ①《本草拾遗》:"味辛,温,无毒。" ②《本草再新》:"味苦,性温,无毒。" ③《广西中药志》:"味辛,性温,有小毒。" 【归经】《本草再新》:"入肝、脾、肺三经。" 【功用主治】祛风湿,行气血,利关节。治心腹胀痛,脚气,痛风,疥癣,跌打损伤。 ①《本草拾遗》:"主心腹痛,霍乱,腹胀,宿食不消,常吐酸臭水,酒煮服之。亦作浴汤治脚气,除疥癣风痒。" ②《本草再新》:"暖血道,利关节,治跌打折骨,气逆血滞,兼能堕胎。"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3~5钱;或浸酒。外用:煎水熏洗。 【宜忌】孕妇忌服。 【选方】①治胃痛:樟木五钱,水煎服。(《江西草药》) ②治脚气,痰壅呕逆,心胸满闷,不下饮食:樟木一两(涂生姜汁炙令黄),捣筛为散。每服不计时候,以粥饮调下一钱。(《普济方》樟木散) ③治痛风,手足冷痛如虎咬者:樟木屑一斗,以水一担熬沸,以樟木屑置于大桶内,令人坐桶边,放一脚在内,外以草荐一领围之,勿令汤气入眼,恐坏眼,其功甚捷。(《医学正传》) ④治蜈蚣咬伤:鲜樟树枝,煎服二碗。(《验方选集》) 【名家论述】《纲目》:"霍乱及干霍乱须吐者,以樟木屑煎浓汁吐之,甚良:又中恶卒死者,以樟木烧烟熏之,待苏乃用药,此物辛烈香窜,能去湿气、辟邪恶故也。"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jiankangzonghe/2134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