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推拿艾灸 >> 健康综合

月经不调治疗法

苹果养生 2023-06-03 08:30:36

月经不调治疗法

刮痧疗法

刮血海、地机、三阴交、行间穴

〔操作方法〕先刮血海穴,再刮地机至三阴交,最后刮足背部行间穴,每穴刮3分钟,至穴位出红痧为止。

〔功效主治〕此法适用于血热症者。

刮三阴交、足三里穴

〔操作方法〕先刮三阴交,再刮足三里。每穴刮3分钟,至穴位出红痧为止。

〔功效主治〕适用于气虚症者。

艾灸疗法

灸三阴交、行间、涌泉、足三里、太冲穴

〔操作方法〕每次选用3〜5个穴位,以艾条施温和灸或回旋灸,灸至皮肤潮红,患者可受为止,每日或隔日1次,7次为1个疗程。疗程结束后休息1天再继续下一疗程。

〔功效主治〕主治血虚型月经失调者症见小腹空痛,面色萎黄。

足浴疗法

益母草艾叶制香附方

〔材料〕益母草、艾叶、制香附各30克,生地黄、熟地黄、白芍、当归、川芎各20克,生姜10克,血淤加红花20克。

〔浴法〕上药同入锅,加水1000毫升大火煎沸,小火煎10分钟,将药液倒盆中,凉温,浸泡双足30分钟,水凉可少量加水。每晚1次,7天为1个疗程。

〔功效〕调经止痛、养血补气。

祛病妙方推荐

中成药物治疗法:当归丸:具有调经止痛、养血补气的作用。适合于血虚症引起的月经不调。七制香附丸:具有调经养血、开郁顺气的作用。适合于气滞血淤引起的月经不调。乌鸡白凤丸:具有调经止带、补气养血的作用。适合于气血两虚,月经不调,腰腿酸软者。

如何治疗月经不调治疗方法

月经可是不少女性头疼,虽然月经是一个女性成熟的标志,有的女性在月经期还会出现各种症状,例如最常见的痛经。正常的女性在月经来临时通常只会有身体不适,只需稍加休养即可,还有些女性就更头疼了,出现了月经不调,那么,如何治理月经不调治疗方法是什么呢?


如何治理月经不调治疗方法
月经不调怎么调理?调理月经,除了药物治疗外,还要配以健康的生活方式,少吃冰冻食品,保持营养充足,不要过度节食,同时学会调节释放自己的压力,保证充分的休息时间等。


1、保持精神愉快,避免精神刺激和情绪波动。个别女性在月经期有下腹发胀、腰酸、乳房胀痛、轻度腹泻、容易疲倦、嗜睡、情绪不稳定、易怒或易忧郁等现象,均属正常,不必过分紧张。


2、注意卫生,预防感染。注意外生殖器的卫生清洁。注意保暖,避免寒冷刺激。避免过劳。经血量多者忌食红糖。


3、防止过度节食,戒烟限酒,注意自己的饮食结构,多食用瘦肉、谷类、深绿叶蔬菜及含钙丰富的食物,不宜过食生冷,保持心情舒畅,加强锻炼,提高身体素质。


4、注意内裤要柔软、棉质,通风透气性能良好,要勤洗勤换,换洗的内裤要放在阳光下晒干。


5、不宜吃生冷、酸辣等刺激性食物,多饮开水,保持大便通畅。血热者经期前宜多食新鲜水果和蔬菜,忌食葱蒜韭姜等刺激运火之物。气血虚者平时必须增加营养,如牛奶、鸡蛋、豆浆、猪肝、菠菜、猪肉、鸡肉、羊肉等,忌食生冷瓜果。


6、长期月经不调要注意饮食调理,如多喝黑木耳红枣茶、浓茶红糖饮、山楂红糖饮等。如果症状仍未改善建议及时到医院检查,明确病因,以便遵医嘱及早针对性的治疗。


月经不调的原因
月经不调是女性常见的妇科疾病,具体表现为月经量过多或过少、月经来潮时间不准等。由于作息不规律、过度饮食等不良生活习惯会导致内分泌环境的改变,容易导致女性月经不调。此外一些妇科疾病,子宫肌瘤、子宫内膜息肉等都是导致女性月经不调的原因。


1、作息不规律。由于生活或工作的影响,经常熬夜,或者作息时间颠倒,这种不良的作息习惯很容易导致内分泌失常,引发月经不调。


2、过度减肥。无节制地减肥或过量运动会导致身体没有摄入足够的蛋白质和脂肪,从而影响体内的雌激素的正常合成,出现月经量过少或闭经的情况。


3、情绪因素。如果长期处于抑郁、焦虑或巨大的精神压力之中,下丘脑功能会受损,卵巢无法分泌荷尔蒙和排卵,容易导致月经不调。


4、人流手术。多次人流手术会导致子宫内膜薄,子宫损伤难以修复,甚至造成月经不调、闭经、不孕症的情况出现。


5、子宫肌瘤。有子宫肌瘤的女性通常会出现月经不调的情况,主要表现为月经量多、经期超长等,症状的严重性取决于子宫肌瘤的病变情况。


6、甲状腺问题。如果甲状腺功能亢进或低下,也会影响卵巢功能,使月经变得不规律。


7、节育环影响。节育环属于体外异物,会刺激女性子宫内膜,从而导致月经不调、闭经等发生。

月经不调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1.敷贴法

(1)艾叶捣烂与白酒调为泥状,敷于关元、气海穴处,每日1次,干后自然脱落。适用于气虚型。

(2)红蓖麻子仁15克,去壳,捣如泥,令患者剪去百会处头发,敷于百会穴,用绷带上下包扎,血止后洗去。适用于各种原因所致月经过多。

2.热敷法

(1)当归30克,川芍15克,白芍、五灵脂、元胡(醋浸)、肉苁蓉、苍术、白术、乌药、小茵香、陈皮、半夏、白芷、柴胡各9克,黄连、炒吴茱英各3克,黄芩、丹参、地骨皮各6克,诸药烘干,研为细末,过筛,装瓶备用,临证取药粉适量,醋或酒调成膏,用纱布包裹,敷于神胭、丹田穴,外敷塑料薄膜,并用纱布、胶布固定后再加热,1次30分钟,1日2-3次。适用于寒凝、血痪、气滞型。

(2)连须葱头30克,生姜15克,共捣烂,炒热,布包,乘热敷于小腹部。适用于寒凝、血痰型。

3.敷脐法

(1)艾叶30克为末,以生姜汁调敷脐上,每6小时换1次,5日为1疗程。适用于血痰、气虚型。

(2)仙鹤草根31克,香附3克,捣烂,酒调做成饼,包在脐上,2日1换。适用于血察型。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jiankangzonghe/20813.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