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以关节滑膜炎为特征的慢性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滑膜炎持久反复发作,导致关节内软骨的破坏,关节功能障碍,甚至致残。表现为晨僵、疼痛、肿胀及功能障碍,日积月累引起关节僵硬畸形。除关节病变外,还有发热、疲乏无力、心包炎、皮下结节、胸膜炎、动脉炎、周围神经病变等。病变常累及全身各个器官。
中医上,本病属“癖证”范畴,也称“顽痹”、“历节风”等。中医讲求辨证分型治疗,以祛风除湿、活血通络等方法为主。临床上,中药对消除关节红肿、疼痛、活动功能受限等都有较明显的作用。患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患者不要乱用药,宜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治疗。此外,劳逸结合、加强锻炼、调适心情、避免受寒等也是预防疾病发生的有效措施。
常见中成药
通络开痹片
昆明山海棠片
风湿寒痛片
中药验方
清热活络汤:石膏、桑枝各25克,知母、粳米、炙甘草各10克,丹参15克,络石藤、忍冬藤、白花蛇舌草各20克。水煎服,每日一剂。本方有清热通络之效。
民间偏方
小麦茅根饮:小麦60克,茅根、甘草各30克,水煎服,每日一剂。
美味药膳
黑豆粥
材料
黑豆500克,隔日浸泡,白糖500克,大米1500克。
做法
锅内加适量清水,放入大米和黑豆,加白糖500克,调味后,每日食用即可。
绿茶粥
材料
绿茶粉10克,大米100克。
做法
大米淘洗干净,放入锅中,加适量水煮粥,以大火煮沸后,再转小火煮至米粒熟软。粥中撒上绿茶粉,搅拌均匀即可。
.活经活络汤桂枝、白芍、知母、熟片、红花、皂角刺、狗脊、防风各10克,生地、地龙、骨碎补各20克,生黄芪、桑寄生各15克。每日1剂,水煎服。活经活络。主治类风湿性关节炎。证见肌肉关节疼痛肿胀,局部触之发热,但自觉畏寒,或触之不热,或自觉发热,全身低热或热象不显,舌红、苔黄白或黄白相间或少苔,脉弦细或细数。2.黄芪加减汤生黄芪30—50克,威灵仙20—25克,制附子20克,桂枝、白芍、秦艽、鸡血藤各10克,麻黄、防风、知母、川黄柏、生甘草各8~10克。将上药水煎,每日1剂,分3~4次口服,15剂为1个疗程。主治类风湿性关节炎。若气血两虚者,黄芪加量至60~80克,当归、何首乌各20克;若兼发热者,加生石膏40~50克,薏苡仁25—30克;若关节红肿较甚者,加萆薢20~30克,防己、泽泻各12~15克;若上肢重者,加姜黄、桑枝各10-15克;若下肢重者,加牛膝、蚕砂、木瓜各10~12克。3.乳香制没汤乳香、制没药各12克,制川乌15克,地龙、土鳖虫各20克,桃仁、蜈蚣各10克,青风藤、薏苡仁、生地各30克。水煎服,日1剂。3个月为1个疗程。化淤通络,利湿除痹。主治类风湿性关节炎。湿热阻络型,加防己、苍术各10克,萆薢、连翘各20克,金银藤30克;寒热错杂型,加桂枝10克,白芍15克,知母12克,生黄芪30克,附片20片;肝肾亏损型,加川续断、桑寄生、狗脊、附片各15克,骨碎补10克,白芍12克。[常用民间偏方]1、虎骨(豹骨、狗骨、牛骨、羊骨)12克油炙酥,龟板15克炙酥,薏苡仁12克麸炒,木瓜15克,仙灵脾12克羊脂炒,牛膝9克,萆薜2克,用60—65度白酒3000克,密封浸泡,1个月后每次温服1~2调羹,日服2~3次。2、虎骨(豹骨、狗骨、牛骨、羊骨)3克(油炙酥),木瓜9克,白茅根30克,羊脂炒桑枝12克,五加皮3克,当归3克,天麻3克,川牛膝3克,红花3克,川芎3克,玉竹6克,秦艽1.5克,防风1.5克,冰糖(捣碎)100克,用60-65度白酒1000克,密封浸泡3~4个月后,每次温饮1-2调羹,日服2次。3、金钱白花蛇1条,蕲蛇30克,乌梢蛇30克(任选1~3种),蜈蚣3条,全蝎9克,僵蚕12克,蜣螂虫9克,羌活30克,生熟地各30克,忍冬藤30克,木防己15克,枸杞子12克,当归9克,牛膝9克,陈皮6克,甘草3克,大枣4只,白酒2000~2500克,浸半月后可服,每次1~2调羹,日服1~3次。4、蝮蛇、眼镜蛇、火赤链各1000克(用活蛇,先饿4~5天,待消化道排空)分别浸酒1500克,当归、生地各120克,威灵仙、土茯苓各90克,防风和红花各60克,木瓜30克,浸泡白酒1500克,1个月后,蛇和中药滤取酒液,等量混合,每日3次,每次10毫升。[营养饮食疗法]1.经常吃鱼鱼油中富含Q-3型脂肪酸,鱼油被认为是一种抗炎物质,可直接作用于免疫系统,抑制可破坏关节的白细胞介素的释放,促进关节炎症消散,平时可常吃鲱鱼、鲑鱼、鲭鱼、沙丁鱼、金枪鱼等。鲤鱼中也含有Q-3型的脂肪酸。现在有市售鱼油,也可以服。2.多吃生姜大蒜大蒜、生姜具有抗氧化活性,它们可以消炎灭菌,姜还可止痛。每天吃几粒大蒜和姜,相信会对你有所帮助。3.忌吃肥腻食物中医认为痹症主要是因为气血痹阻不通所致,而肥腻之品容易影响脾胃的运化而生湿,湿为阴邪,又进一步加重痹阻不通的病机。现代医学亦证明,脂肪在体内氧化过程中,能产生酮体,而过多的酮体,对关节有较强的刺激作用。所以痹证病不宜吃高脂肪食品,诸如动物内脏、蟹黄、蚬、蛋类、鱼肝油等,猪油、奶油、油条更应当禁止吃,且炒菜、烧汤宜少放油,尽量多吃蔬菜、水果,以免使病情恶化或反复。4.忌多吃海产品痹症患者多吃海产品无益,如海鱼、海参、海藻、紫菜中含有尿酸,被身体吸收后,能在关节中形成尿酸盐结晶,使关节症状加重。5.忌吃过于酸、咸的食物大米、面粉、花生、白糖、白酒,以及鸡、鸭、鱼、肉蛋类等酸性食物,若摄入过多,超过了体内调整pH值系统的限度,那就会使体内pH值一过性偏离,使乳酸分泌增多,且消耗体内一定的钙、镁等离子,而加重病情。同样,若吃过咸的食物,会使体内钠离子增多,而对患者不利。6.药膳(1) 附片蒸狗肉:狗肉1000克,制附片30克,料酒、熟猪油、葱节、姜片、精盐、清汤各适量。将狗肉刮洗干净,整块随冷水下锅煮熟,切成肉块。取大碗1只,放入狗肉、制附片、料酒、熟猪油、葱节、姜片、精盐、清汤,隔水蒸3小时至狗肉熟烂即成。佐餐食,冬季更佳。壮骨活血。适用于类风湿性关节炎。(2) 乌蛇汤:乌梢蛇1条,猪油、精盐、姜各适量。将乌梢蛇宰杀,洗净,切段,放在锅中,加适量水,置火上煮至蛇肉熟烂后,加猪油、精盐、姜调味即成。饮汤,吃蛇肉。祛风除湿解毒。适用于风湿痹痛等症。(3) 桂心酒粥:桂心(研末)15克,好白酒50毫升,粳米100克。先以粳米煮粥,临熟加入白酒及桂心末,调匀。空腹服食。温阳散寒,止痛。适用于肾虚,寒痛,腰膝疼痛不可忍,遇冷加重,得暖稍减等症。[特色疗法]盐饭膏敷法用热的大米饭适量,加入食盐,一起捣匀为膏状。再放在碗里,置于热水中加温。趁热把盐饭膏敷在肿痛的关节部位,四周均匀摊平,外用塑料纸一层覆盖,再用纱布或干净的布包缠,一般在睡前敷,第2天早晨起床时取掉,每日1次。严重者可在午间加用1次,连续敷7~14日,即可见关节肿胀逐渐消失。大米饭与盐的比例为4:1,即4份大米饭拌1份食盐。食盐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还夹有少量硫酸钠和硫酸镁等杂质,但都属于盐类化学物质。用高盐量的饭膏敷关节肿痛处,可使该处形成高渗状态,促使关节组织滑膜内的液状物质渗出皮肤外,逐步消除关节的肿胀,肿胀改善了,关节腔内压力也随之减轻,疼痛也会自然好转。古代《本草拾遗》中载有食盐能“去皮肤风毒”。清代名医王孟英认为食盐具有“祛风、清热、渗湿”的功用。大米饭黏软,是外敷治疗的良好赋形物,能保护皮肤,使皮肤免于因食盐的刺激而受损伤。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如有关节肿胀症状,不妨采用这一简单的方法试治。但这种方法不适合于外伤或骨折引起的关节肿胀疼痛。
求采纳
风湿性关节炎属于中医的痹证,目前治疗方法有热水浴,蒸汽疗法还有石蜡疗法等,同时配合吃些祛风除痹的中药。那么治风湿的中草药有哪些呢?接下来我带大家了解一下吧。
治风湿最常用的三味中药 1、川乌
张仲景《金匮要略》中就有?乌头煎?治寒疝之方,因其辛温大热,具有较强的温经散寒、镇痛蠲痹之功,是治疗?痹症?的较佳药物,凡寒证、痛证,必用本品。用量一般为6-15克,部分寒证,可加大剂量,以不超过30克为是。
对?痹症?偏热者,可伍以甘寒之品,如寒水石、知母,以制其偏;但舌红、脉弦大之阴虚内热者,则不宜用之。本品有毒,宜用制川乌为妥,如用生者,必先煎2个小时,以减其毒。如服用后出现头昏、舌麻、流涎、心率减慢、血压下降、呼吸减缓,是乌头碱中毒之征,必须立即停服,并用绿豆、干姜、甘草煎服,以解其毒。孕妇忌用。
2、穿山龙
为薯蓣科植物穿龙薯蓣的根茎,味苦,性平,入肺、肝、脾经,别名甚多,有过山龙、穿龙骨、穿山骨、金刚骨等,《中华本草》载其主要功效为祛风除湿、活血通络、止咳定喘,主治风湿痹痛、肢体麻木、胸痹心痛、慢性支气管炎、跌打损伤、痈肿等。本品是近30年来从民间搜集而逐步广泛应用的,有报道,用穿山龙注射液治疗风湿和类风湿关节炎,有效率达89%。要取得较好的疗效,本品用量需40-50克,30克以下往往收效不着。因其性平,所以不论寒热虚实,均可应用。
3、鬼箭羽
又名卫矛,《神农本草经》载其味苦,性寒,善入血分,可破血通络、解毒消肿、蠲痹止痛,称其?(可)除邪,杀鬼蛊疰?,指出它能治疗瘀血阻络而导致的诸多疑难杂证。因此,对于自身免疫性结缔组织病,如类风湿、红斑狼疮、干燥综合征、硬皮病、白塞氏综合征等疾病,均可应用。用量一般15克左右,体实者可用至30克,也有的书中,如《浙江民间常用草药》中用其治风湿病方,用量可达60-90克。但气血亏虚,或有出血倾向,以及妇女月经过多、孕期,则不宜应用。
风湿病中药治疗效果 风湿病是泛指以骨、肌肉、关节及关节周围软组织为主要病变的一组疾病,其中包括类风湿关节炎、脊柱关节病、干燥综合征、系统性红斑狼疮、骨关节炎等百余病种。风湿病做为一门学科在我国临床中属于新兴学科。风湿病属于中医的痹证范畴,中医治疗风湿病的特点是通过调整寒热虚实、阴阳气血,使脏腑功能达到平衡,从而改善临床症状,使疾病得到控制。
风湿病的原因 1、免疫反应:机体对外源性或内源性抗原物质直接或通过巨噬细胞呈递的刺激,使相应T-细胞活化,部分T-细胞产生大量多种致炎性细胞因子造成各类组织器官不同程度的损伤或破坏;部分T-细胞再激活B-细胞,产生大量抗体,直接或与抗原结合形成免疫复合物,使组织或器官受到损伤或破坏。此外由单核细胞产生的单核细胞趋化蛋白(如MCP-1)等,也可参与炎症反应。大部分风湿性疾病,或由于感染产生的外源性抗原物质,或由于体内产生的内源性抗原物质,可以启动或加剧这种自身免疫反应,血清内可出现多种抗体。
2、遗传背景:近年来的研究证明一些风湿性疾病,特别是结缔组织病,遗传及患者的易感性和疾病的表达密切相关,对疾病的早期或不典型病例及预后都有一定的意义;其中HLA(人类组织白细胞抗原)最为重要。
3、感染因素:根据多年来的研究阐明,多种感染因子,微生物产生的抗原或超抗原,可以直接或间接激发或启动免疫反应。
4、内分泌因子:研究证明,雌激素和孕激素的失调、与多种风湿病的发生有关。
5、环境与物理因素:如紫外线可以诱发SLE。
说起治疗,有人说我们生病直接看医生就可以了,何必知道怎么治疗。但是鉴于有一些类风湿性关节炎病人及其家人执迷于偏方验方,使得治疗不仅无效还常常延误病情,坏处自不必说。所以我们不得不科普一下对于类风湿关节炎治疗的正确打开方式了。
现代医学对于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药物治疗 和 手术治疗 两种。药物治疗有消炎镇痛的,如布洛芬、洛索洛芬钠等;这些常常是病情活动期,关节疼痛明显的时候服用;另一类就是抗风湿药物,比如类风湿性关节炎常用的甲氨蝶呤、来氟米特;是用来治疗疾病本身的。除了药物治疗,西医上, 手术治疗是在患者出现严重关节畸形,严重影响关节活动功能,的时候才会用到。
中医上,类风湿性关节炎属于“痹病”范畴,黄帝内经云“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中医中根据这三种病邪偏重不同分为 行痹,痛痹、着痹 。
中医讲 “风性主动,善行数变,”,所以风邪侵袭肌体,主要表现的关节痛为走串不定,痛无定处,也叫行痹。治疗主要以祛风除湿,通络止痛的药物为主。
寒性凝滞,寒邪侵犯人体可使气血津液运行迟缓,凝结阻滞不通。由于血、津液“得温则行,得寒则凝”,而“不通则痛”,故寒邪侵犯人体可使机体出现各种疼痛的症状。寒邪所致疼痛的特点是,遇寒加重,得温减轻。所以寒邪为主导的关节痛是固定不移,痛势剧烈;称为痛痹。治疗主要以温经散寒,祛湿通络的药物为主。
湿性重浊,这里的“重”,即沉重或重着之意,是指感受湿邪,常可见头重如裹,周身困重, 四肢酸懒沉重等症状。若湿邪留滞经络关节,则阳气输布受阻,故见肌肤不仁,关节疼痛重着等,又称“湿痹”或“着痹”。另外湿邪易夹带他邪,遇寒则是寒湿,遇热则为湿热,寒湿也可以转化为湿热,治疗主要用清热除湿,或者温散寒湿之法。
除了风、寒、湿,痰浊,血瘀同样是类风湿关节炎的病邪因素,这里中医讲的痰浊、血瘀与我们现实中看到的痰和瘀血是不同的。他们是一类病邪的总称。古人云“怪病多由痰作祟”,也就是说痰只是很多疾病,尤其是难以解释的怪病病因。同样治疗可以化痰通络或者活血化瘀,通络止痛的药物治疗就可以了。
我们知道类风湿关节炎病情时间较长,容易反复 。病情后期,往往实证转为虚证,出现肝肾不足,关节肿大僵硬变形,形成“尪痹”,或是气血亏虚,关节酸痛,倦怠乏力;或是气阴两虚,口干眼涩。中西医会分别进行辩证治疗。
除药物治疗外,中医还有药膏外敷、针灸,针刀、穴位注射、蜡疗、艾灸、熏蒸等等多种治疗方案。
近些年来,中成药领域研制新的药物如雷公藤多苷、白芍总苷等可以有效改善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症状,但是孕妇或者有生育需求应慎用。现代临床多以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效果较为理想,中医与西医治疗相辅相成,共奏良效。
以上是关于类风湿关节炎的中西医临床治疗常用的方法,也是医疗不断发展和进步的结果, 如果您有关节痛需要治疗,还是要在正规医院进行诊断后治疗,千万不能相信偏方验方,贻误病情。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jiankangzonghe/20280.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败酱草的好处,可以清热解毒和止痛
下一篇: 三类人群最适合吃黑枸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