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耳门穴位置及图片耳门穴的名词解释耳门穴的功效与作用耳门穴穴位疗法及注意事项耳门穴的按摩手法耳门穴位置及图片
耳门穴属于手少阳三焦经穴位图,耳门穴位于面部,当耳屏上切迹的前方,下颌骨髁突后缘,张口有凹陷处。
耳门穴的名词解释
耳门穴, 经穴名。出《针灸甲乙经》。属手少阳三焦经。
“耳门穴”,“耳”,穴内气血作用的部位为耳也。“门”,出入的门户也。
耳门名意指三焦经经气中的滞重水湿在此冷降后由耳孔流入体内。
本穴物质为角孙穴传来的水湿之气,至本穴后,水湿之气化雨冷降为地部经水并循耳孔流入体内,本穴如同三焦经气血出入耳的门户,故名“耳门穴”。
耳门穴的功效与作用
耳门穴开窍聪耳,泄热活络。是改善多种耳疾的首选穴位。
按摩或针灸这个穴位,对耳流脓汁、重听、耳鸣、耳道炎等症状具有缓解的作用。
长期按压这个穴位,对下颔关节炎、上牙疼痛等症具有很好的缓解、改善和保健作用。
耳门穴还能有效缓解耳聋、聋哑以及其他常见的耳部疾病等。
耳门穴穴位疗法及注意事项
【治法原则】:寒则先泻后补或补之灸之,热则泻针出气。
【针刺方法】:耳门穴,直刺0.3—0.5寸。
【艾灸方法】:耳门穴,艾条灸5—10分钟,耳门穴艾炷灸3壮。
耳门穴的按摩手法
被按摩者仰卧,微微张口,按摩者坐于被按摩者头后,用双手拇指相对,同时轻轻用力打按压耳门穴半分钟,然后自上而下推耳前18,以局部有酸胀感为佳。
1.养胃理胃按外关穴-- 在手臂内外侧正中腕横纹上大约2寸的位置。对于一些胃部不好的患者在吃饭之前的半小时左右便可以对外关穴进行顺时针按摩,能有效的促进胃液中消化酶的分泌,从而更好的参与到胃部食物的消。
2.火口臭按内庭-- 胃上火引起的口臭可以按摩内庭穴,内庭穴在脚背的第儿个骨头间有凹陷的地方,用大拇指的指腹按揉内庭穴,每次按摩两分钟,力道慢慢的加重,感觉到穴位有酸胀感的时候即可。
3.感冒伤风按风池-- 位于后颈部,与耳垂平行位置的后头骨下两条大筋外缘凹陷处。手法:张开双手,用两手的大拇指指腹放在风池穴处。功效:风池穴能够帮助祛风,所谓的感冒也叫“伤风”,按揉风池穴对于感冒大有裨益。
4.久咳不愈按合谷穴-- 俗称“虎口穴”,对久咳不愈者有一定的疗效。虎口中间的合谷穴属手阳明大肠经,位于手背第一、二掌骨之间。指压时,用对侧拇指按在穴位上,朝小指方向均匀地用力,每次按摩10分钟。
5.肾虚腰痛按肾俞穴-- 肾虚腰痛肾俞穴位于第二、三腰椎间水平两旁一寸处,两手搓热后用手掌上下来回按摩50至60次,两侧同时或交替进行。对肾虚腰痛等有防治作用。
6.眼睛疲劳按承泣穴-- 位于面部,瞳孔直下,当眼球与眶下缘之间。【主治】散风清热,改善眼睛红痛,目赤肿痛,流泪,夜盲。此穴是穴道疗法中治疗眼疾非常重要的穴道之一。
7.膝盖疼痛按膝眼-- 定位:坐在凳子上,小腿和大腿呈90度(直角),膝盖内侧下面有一个凹陷的地方就是内膝眼。功效:按摩膝眼穴可以舒筋活络、疏利关节可以缓解膝关节疼痛、腿痛、下肢麻木等。
8.月经不调按三阴交-- 三经汇聚在这个地方。一个穴位,和脾经、肝经、肾经都有密切的联系。但是不管是肝脏、脾脏、肾脏,都是跟血液相关的。按摩三阴交穴能够较好地补血养血,强身健体,防治女性气血亏损,月经不调。
9.疏肝健脾按章门穴-- 对“消化不良,腹痛腹胀,肠炎泄泻,肝炎黄疸,肝脾肿大,小儿疳积”有很好作用。平时,我们可以多敲打章门穴,以此促进胆汁分泌,胆汁丰富了,人体消化能力就会增强。
10.牙痛克星--下关穴: 有消肿止痛、益气聪耳、通关利窍的功效。当你用力按揉时,这里立刻会产生酸胀感,如果力量再大一些,你会感觉到半边脸都随之麻木了。按揉时力度要由轻逐渐加重,施压10分钟左右,牙痛症状就会减轻。
11.便秘就按手三里-- 在中医当中,便秘跟大肠经受阻有很大的关联,所以,保持大肠经通畅对于改善便秘的情况大有帮助,手三里是大肠经在手臂部一个非常容易拥塞的点,因为这个地方比较“繁忙”,就容易拥堵。
12.耳聋耳鸣按耳门穴-- 穴当耳前,犹如耳之门户。作为位于耳部的重要穴位,耳门穴可以缓解多种耳部病症,是耳部重要的保养穴位。按摩耳门穴这个穴位就可以疏通经脉,促进气血的循环,从而疏散风热之邪,泄去肝胆上的火气,达到消肿止痛的作用。
13.失眠睡不着就按百会穴-- 治疗失眠,单独灸百会就能起到良好的效果。可以在晚上临睡前做一做。先将百会周围的头发分开,让头皮露出来,然后将艾条点燃,置于离头皮2厘米左右处温和灸,以头皮感觉到温热为度。如果感觉有点儿烫可以将艾条移远一点儿。
14.高血压常按太渊穴—— 拇指按揉太渊穴50次,以微胀为宜,经常按摩此穴具有补益肺气、通脉止痛的功效,降压效果显著。
15.痔疮就按摩长强穴—— 按揉长强穴时可稍微用力一些,以感到轻微痛感为宜,每次按揉50到100下,每天2次即可。在这里要说一下,长强穴主治痔疮,而且在治疗痔疮方面,按揉这个穴位要比其他任何一个穴位都有效。
面部穴位图如下:
扩展资料:
人体周身约有52个单穴,309个双穴、50个经外奇穴,共720个穴位。
头颈部穴
百会穴位置 :在头顶正中线与两耳尖连线的交点处。
经属:为督脉,为手足三阳、督脉之会,被击中脑晕倒地不省人事。
推拿手法
百会穴按摩方法有四种:
1,按摩法:睡前端坐,用掌指来回摩擦百会至发热为度,每次108下。
2,叩击法:用右空心掌轻轻叩击百会穴,每次108下。
3,意守法:两眼微闭,全身放松,心意注于百会穴并守住,意守时以此穴出现跳动和温热度为有效,时间约10分钟。
4,采气法:站坐均可,全身放松,意想自己的百会穴打开,宇宙的真气能量和阳光清气源源不断地通过百会进入体内,时间约10分钟。
神庭穴
位置:头前部入发际五分处。
经属:为督脉、督脉与足太阳膀胱经之会穴。被击中后头晕、脑胀。
太阳穴
位置:在眉梢与外眼角之间向后约一寸凹处。
经属:奇穴,被点中后头昏、眼黑耳鸣。
耳门穴
位置:在耳屏上切迹前、张口呈现凹陷处。
经属:为手少阳三焦经。被点中后,耳鸣头晕倒地。
睛明穴
位置:在眼内眦角上方0.1寸处。
经属:为足太阳膀胱经。为手足太阳、足阳明、阳跷、阴跷五脉之会。被点中后头昏眼花倒地。
人中穴
位置:在人中沟偏上(沟下沿上量2/3处)
经属:属督脉,为手、足阳明,督脉之会。被点中后头晕眼昏。
哑门穴
位置:在顶部后正中线上,第一与第二颈椎棘突之间的凹陷处,(后发际凹陷处)
经属:为督脉、系督脉与阳维脉之会穴,被点中后,冲击延髓中枢,失哑、头晕、倒地不省人事。
风池穴
位置:在枕骨粗隆直下凹陷处与乳突之间,在当斜方肌和胸锁乳突之间取穴。
经属:足少阳胆经系手足少阳阴维之会。被击中后,冲击延髓中枢,晕迷不醒。
人迎穴
位置:喉结旁开1.5寸
经属:足阳明胃经,被点中后气滞血淤、头晕。
参考资料:穴位_
1 按揉下关穴益气聪耳下关穴是足阳明胃经和足少阳胆经的交会穴,胃经提供头部的气血物质在此升清降浊,因此有关卡之意,是人体十分重要的保健穴位。按摩该穴位具有消肿止痛,益气聪耳,通关利窍的功效,主治耳鸣,耳聋,聤耳,牙痛,面痛,口眼?斜,三叉神经痛,面神经麻痹,下颌疼痛,牙关紧闭等症。
按摩取穴:位于面部侧面,耳前方1横指处,颧骨弓与下颌角形成的凹陷处。
按摩手法:按摩时,用中指稍微用力按揉该穴,直至有酸胀感,每次持续按摩30秒,每日多次按摩。可通经活络,如此坚持一段时间,可以有效缓解耳鸣症状。
2 按摩颅息穴通窍聪耳颅息穴属足少阳三焦经,有疏经祛风,泄热利窍,聪耳镇静之功效,经常按摩此穴,多用于治疗耳鸣耳聋,身热头痛,小儿惊风,抽搐,视网膜出血,中耳炎,哮喘等疾病。
按摩取穴:位于耳后,角孙与翳风之间,延耳轮连线的上,中1/3的交点处。
按摩手法:用手指指腹端轻轻按揉或搓揉该穴,每日3次,每次1-3分钟,可通络止痛,豁痰开窍,从而很好的缓解耳鸣,耳痛等症,长期坚持,还能起到治疗作用。
3 按摩耳门穴开窍聪耳耳门穴属手少阳三焦经,具有开窍聪耳,泻热活络之功效,经常按摩该穴位可聪耳利牙关,多用于治疗耳鸣,耳聋,聤耳,眩晕,牙痛,头颌痛,以及其他耳部疾病。
按摩取穴:位于面部,在耳屏上切迹前方,下颌骨髁状突后缘,张口时凹陷处,左右各一。
按摩手法:用双手手指指腹端反复按揉耳门穴,持续按揉2分钟,以产生酸胀感为度,每日反复按揉多次,此方法可很好的缓解耳部疾病导致的耳鸣,耳聋,耳朵流脓等症;也可用手指指腹端点按耳门穴,适度用力按压,反复按摩3分钟,可以有效的缓解耳鸣,耳聋,牙痛等症状。
4 按摩阳谷穴镇惊聪耳阳谷穴为手太阳小肠经的腧穴,有清心明目,镇惊聪耳的功效,经常按压此穴,主治耳鸣,神经性耳聋,头痛目眩,口腔炎,腮腺炎等症。
按摩取穴:在腕后区,尺骨茎突与三角骨之间的凹陷中。
按摩手法:屈肘侧腕,以拇指指端稍用力按压穴位,每次按压1分钟。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jiankangzonghe/1966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服用瓜蒌需要小心的副作用
下一篇: 如何滋养头发,饮食调理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