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风门穴的位置及图片风门穴的名词解释风门穴的功效与作用风门穴可治疗的病症及配伍风门穴的按摩手法风门穴的位置及图片
风门穴位于人体的背部,在大椎下的第2个凹洼(第2胸椎与第3胸椎间)的中心,旁开1.5寸(或左右各2厘米左右之处)。
风门穴的名词解释
风门:风,言穴内的气血物质主要为风气也。门,出入的门户也。风门名意指膀胱经气血在此化风上行。本穴物质为膀胱经背俞各穴上行的水湿之气,至本穴后吸热胀散化风上行,故名风门。
热府:热,气血物质在本穴受热也。府,府宅也。热府名意指膀胱经气血在此吸热上行。理同风门名解。热府俞名意与热府同。
背俞:背,气血物质来自背部各穴也。俞,输也。背俞名意指本穴气血来自背部各穴。理同风门名解。
手足太阳之会:本穴物质为背俞各穴传来,性湿热,与小肠经气血同性,故为手足太阳之会。
风门穴的功效与作用
强力按压此风门穴穴位,能促进组织的发达,使身心—面作用旺盛,—面控制体内钙与磷的代谢。进而增加对滤过性病毒的抵抗力。
按摩风门穴可以对于呼吸系统疾病的防治很有效果,特别是哮喘患者长期按揉此穴位,能有效的减少哮喘发作。
风门穴可治疗的病症及配伍
过敏性鼻炎:多因气候突然变化、感冒后而加重,风寒热邪或从口鼻而入,或从皮毛侵袭,内舍于肺,致使肺气闭塞,肺失肃降,肺气上逆而出现的喷嚏频频,临床上常用风门配以足三里、大椎、肺俞等穴位来进行蜂针治疗。蜂针治疗的初期,穴位应交替进行,量宜小,待平稳度过过敏反应期后,再逐渐增加蜂针的量,提高疗效。
哮喘:是指出现呼吸困难,甚至张口抬肩,不能平卧等症状的一类疾病,其基本原因是痰饮内伏,发病特点为反复发作,一年四季都可发作,以寒冷季节气候急剧变化时发病较多。临床上常用风门配以定喘、列缺、尺泽、肺俞等穴位进行蜂针治疗,方式多样,可以用蜂毒来穴位注射,也可以直接进行散刺,但注意的一点就是在提高疗效的同时要严格控制蜂毒的量,以免出现过敏反应。蜂针有调节免疫的作用,最好于哮喘的缓解期保健治疗以预防为主,对于哮喘的急性发作期应适当用药,遵医嘱,或即时送医院治疗。
头项强痛、背痛:由于长时间的伏案工作,或保持坐姿太长时间而引起的头项强痛(如转颈或低头疼痛)和背痛在临床上可以用蜂针来治疗,已经得到了充分的肯定:常用风门配用肺俞、厥阴俞、大杼等穴位,或以痛为腧,从而达到疏通经络、运行气血,通则不痛的治愈目的。最好以蜂针点刺、散刺为主。
风门穴的按摩手法
深呼吸,在气止时用食指强力按压穴位,缓缓吐气。经6秒钟后,再慢慢的放手。以此要领重复做10次到30次。 用这种治疗法几乎可治愈感冒,如果还未能完全复原请再试试以下的治疗方法。
气温下降了,寒冬季节,风邪能通过侵犯体表使毛孔大开而进入人体。“风为百病之长”,头部、上肢、背部等人体阳气聚集的部位特别容易受到风邪攻击,大家一定要做好保暖措施,以防生病。
1.头部
翳风穴
翳,原指羽扇,有遮蔽之义,而风就是风邪的意思。位于耳垂后方,凹陷处。如果没有戴围巾的习惯,寒风吹来时可以立起衣领,头稍微往下缩,能防御风邪侵袭此处。平时常按揉翳风穴,还能缓解因风邪引起的各种头面五官疾患,如脸肿、口眼歪斜、牙痛、耳鸣等。
风府穴
风府穴是保护大脑不受风邪袭击侵扰的关隘。平常多按摩风府穴,可以刺激体内的阳气。位于颈部,当后发际正中直上1寸。
风池穴
风池穴位于胆经上,此处也不可受风邪,否则会出现口苦、目眩等不适症状。位置与风府穴相平,在后脑勺、后枕部两侧入发际一寸的凹陷中。常按揉风池穴,有疏散风寒的作用,从而预防感冒,还能缓解风邪引起的鼻炎、咽喉等不适。如果平时看书、看手机、看电脑感到头颈部不舒服了,按按此穴位可以快速消除疲劳。
2.耳朵
听宫穴
人的耳朵处于神经末梢,血流量少,到了冬天就格外怕冷。常按揉听宫穴,能提高耳内的血液循环,让耳朵温暖的同时还能有效缓解耳鸣,位于耳屏的前方,张开嘴此处呈凹陷。
双手拇指指腹按揉听宫穴,至耳部发热即可,力度要轻柔。如果觉得还不够的话,可以再揉耳根,食指在前、拇指在后,共3分钟,以耳根透热为度。如果耳朵受伤或刚从户外进入到室内,不建议进行耳部按摩。
3.脖子
大椎穴
大椎穴是调节全身怕冷的重要穴位,按摩此穴位可以通络散寒,还能预防感冒。位于颈部,低头时,颈后最明显的骨性突起下方的凹陷处。
在洗澡时,先用40 左右的热水冲大椎穴,冲10分钟左右(有心血管疾病或体弱的人应适当缩短时间),直到穴位处皮肤泛红,整个头颈后背乃至全身皆觉得温热即可,沐浴后注意保暖。每日早、晚各用手掌搓大椎穴5分钟,以穴位处有酸胀、发热感为宜。
4.肩
肩井穴
肩井穴位于大椎穴与肩峰连线中点,肩部最高处。常捏揉肩井穴,不仅可以让你的肩颈部暖和起来,还可以缓解颈肩酸痛、头重脚轻、落枕等不适。捏揉力度不可过重,时间不宜过久。尤其是有高血压或心脑血管疾病的人,不可过度。
5. 背部
风门穴
风门穴是风邪侵入人体的门户,还是寒邪、湿邪、热邪侵犯人体的入口。刺激风门穴不但能驱散风寒,还能使人体重新获得抵御风邪的能力,位置在第二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
天气好的时候,别忘了给后背晒个“日光浴”,热流会让全身舒服。常按揉风门穴能缓解因风邪引起的伤风咳嗽、头痛发热、胸背痛等不适。
秉风穴
秉即秉受,风指风邪,此穴位在易受风邪之处,所以名为秉风。刺激此穴位,可以散风活络、振奋阳气。位置在肩胛骨冈上窝中央,天宗穴直上,举臂有凹陷处。
平时多捶捶背,可以舒经活血、强心益肾、增强人体生命活力。常按揉秉风穴,可以缓解因风邪引起的肩臂疼痛、肩周炎、上肢酸麻等不适。
6.肚子
神阙穴
寒冷季节,胃部怕冷、爱腹泻的人,要注意这个部位的保暖。温暖神阙穴可以鼓舞脾胃阳气,位于肚脐中央。
每天睡觉前,将双手搓热后放于肚脐上,顺时针和逆时针交替按揉,可使腹部温暖,还能缓解腹痛肠鸣等不适。也可以用热水袋热敷肚脐。
7.腿部
风市穴
这个穴位为风邪的集结之处,邪风正风都在这里聚集,就像一个杂货市场,因此取名为“风市”。刺激风市穴,可以使胆经的阳气充足,进而调动整个身体的阳气。位置在大腿上,直立,双手自然下垂于体侧,中指尖所指之处就是风市穴。
当你感觉劳累或者身体不舒服时,敲打风市穴,可以提高人体免疫力,增强人体和风邪作斗争的力量,自然就把对人体有害的邪气拒之体外。常按揉此穴位,能很好地缓解因风邪引起的伤风感冒、身体抽搐、皮肤痛痒等不适。
8.脚部
涌泉穴
涌泉穴被称为“接地气的枢纽”,与全身各脏腑、组织、器官都有密切关系。位于足底部,蜷足时足前部凹陷处,约当足底第2、3跖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1/3与后2/3交点上。
每天洗脚后,用手搓脚掌或者双脚掌互搓,可以改善手脚冰凉、下肢怕冷等问题,还能增强体质,提高身体御寒能力。睡前用40 左右的热水泡脚,泡20分钟左右即可;然后揉搓两脚脚心,可以改善全身的血液循环,使整个身体都暖和起来。
八风穴
八,指双脚脚背共有八个穴位点;风,当然指风邪。八风穴具有排除体内风邪的作用,位于足背侧,5个脚趾间的缝纹端,左右各4穴。泡脚时按按八风穴,可以祛风通络,还能缓解因风邪引起的头痛、牙痛等不适。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jiankangzonghe/19645.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敏感肌肤吃这些能帮助抗过敏
下一篇: 土牛膝功效强,有哪些禁忌要格外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