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兑端穴位位置图兑端穴的名词解释兑端穴的功效与作用兑端穴的主治病症兑端穴的配伍功效兑端穴的疗法及注意事项兑端穴的按摩手法兑端穴,在我们面部的上唇处。兑端穴也叫做兑骨穴。此穴位具有缓解鼻塞、鼻出血、牙龈肿痛以及昏厥和癫痫病状的作用。亦具有清热赛风的功效。本篇,我们就来大致的说一说兑端穴的位置在哪儿,主治病症有哪些,以及和其他穴位配合都有哪些治愈病痛的疗效,和按摩兑端穴的手法是什么。
兑端穴位位置图
兑端穴的位置位于人体面部,当上唇的尖端,人中沟下端的皮肤与唇的移行部。
兑端穴的名词解释
兑端穴出处于《针灸甲乙经》:“互引,唇吻强,兑端主之。”
别名:兑骨。
穴义:兑者,口也。穴在唇正中之端,故曰兑端。
兑端穴的功效与作用
缓解治疗鼻塞、鼻出血、鼻炎、齿龈痛、昏厥、癫痫等病症。
功效:清热散风,开窍提神。
兑端穴的主治病症
口歪唇紧,齿龈肿痛,口臭,鼻塞。
癫疾,消渴,昏厥。
面神经麻痹,癔病,糖尿病。
兑端穴的配伍功效
兑端穴配本神:主治癫疾呕沫;
兑端配耳门:主治上齿龋;
兑端穴配目窗、正营、耳门:主治唇吻强闭不开;
兑端穴配风府穴:治颈项急,不得顾;
兑端穴配承浆穴:治口臭难近;
兑端穴配上关穴、大迎穴、翳风穴:治口噤不开;
兑端穴配目窗穴、正营穴、耳门穴:缓解治疗唇吻强,止齿龋痛;
兑端穴配本神穴:缓解治疗癫痫呕沫。
兑端穴的疗法及注意事项
【针刺方法】:兑端穴,直刺0.2—0.3寸
【艾灸方法】:不灸。
兑端穴的按摩手法
用指尖点压兑端穴后轻轻划圈按揉,可以刺激唇部周边皮肤的运动,令双唇紧致平滑,唇纹淡化。
(一)人体穴位大全——
中会脉俞臂二间 十宣 八风 八华 八邪 人迎 人中(水沟) 三间 三里 三焦 上关 上星 上脘 上廉 上篌 下篌 下廉 下脘 下关 下聋 大巨 大包 大迎 大都 大抒 大横 大赫 大陵 大钟 大肠 大敦 大椎 小肠 小海 子宫 飞扬 太乙 太白 太冲 太阳 太溪 太渊 少冲 少海 少商 少府 少泽 少溪 中冲 中极 中府 中注 中封 中渎 中庭 中脘 中都 中渚 中枢 中篌 天井 天宗 天府 天鼎 天冲 天溪 天枢 天牖 天听 天窗 天池 天篌 天容 天柱 天突 风门 风市 风池 风府 气中 气冲 气穴 气海 气户 气舍 五号 五枢 五里 五处 五束 巨骨 巨阙 巨篌 水分 水泉 水道 水突 内关 内庭 支正 支沟 仆参 心俞 日月 止泻 长强 牙痛 历兑 丰隆 不容 孔最 尺泽 公孙 云门 四号 四白 四强 四渎 四满 四缝 外丘 外关 外陵 石门 石关 玉枕 玉堂 玉液 头维 头颞 禾篌 归来 申脉 本神 目窗 正营 丘墟 印堂 兰尾 阳白 阳交 阳池 阳谷 阳纲 阳辅 阳溪 阳陵 阴交 阴市 阴包 阴谷 阴郄 阴都 阴陵 阴廉 曲池 曲泉 曲差 曲垣 曲泽 曲骨 曲鬓 会阴 会阳 会宗 关门 关元 关冲 至阴 至阳 后溪 后顶 地仓 地机 冲门 冲阴 合阳 合谷(虎口) 次篌 华盖 囟会 耳门 行闻 交信 迈步 兴奋 光明 伏兔 血海 百会 列缺 夹脊 灵台 灵道 灵墟 听会 听宫 听灵 听穴(聋穴) 附分 附扬 医风 医明 扶突 肘尖 肘篌 肓门 肓俞 身柱 库房 完骨 条口 劳宫 极泉 间使 肝俞 迎香 志室 鸠尾 束骨 角孙 步廊 兑端 承灵 承泣 承光 承山 承扶 承浆 承满 承筋 肩井 肩贞 肩腧 肩篌 乳中 乳根 鱼际 鱼腹 侠白 侠溪 肾俞 肾脊 委中 委阳 京门 京骨 经渠 周荣 治瘫 忠阳 直立 府舍 金门 金津 环中 环跳 抬肩 青灵 秉风 居篌 建里 命门 和篌 肺俞 昆仑 定神 虎边 泽田 神门 神堂 神庭 神道 神封 神阙 神藏 前谷 前进 前顶 指掌 指缝 胃上 胃仑 胃俞 胞中 胞室 胞肓 复溜 举臂 眉冲 络却 胆俞 临泣 急脉 哑门 郄门 幽门 俞府 带脉 食窦 屋翳 陷谷 胛缝 通天 通谷 通里 脑户 脑空 消泻 消泺 浮白 浮郄 缺盆 殷门 秩边 脊中 涌泉 陶道 素篌 胸乡 窍阴 悬枢 玄厘 悬颅 悬钟(绝骨) 商丘 商阳 商曲 维道 维胞 梁门 梁丘 率谷 率角 球后 偏历 章门 辄筋 渊腋 趾平 隐白 液门 颅息 腕背(养老) 腕骨 阑尾 跗阳 温溜 筋缩 犊鼻 然谷 筑宾 颌厌 期门 厥阴 紫宫 落地 强间 腓肠 脾俞 颊车 提垂 喘息(定喘) 腋缝 腰俞 腰眼 腰奇 腹结 腹哀 解剪 解溪 意舍 意桌 睛明 督俞 魂门 廉泉 照海 跟平 跳跃 箕门 魄门 膏肓 龈交 膀胱 膈关 膈俞 漏谷 膝关 膝眼 横骨 璇玑 增音 镇静(安眠) 鹤顶 膺窗 髀关 膻中 翳风 攒竹 蠡沟 颧篌 十七椎 上阳关 上睛明 上廉泉 上膂俞 上巨虚 下巨虚 下膂俞 三阴交 三阳络 三焦俞 大肠俞 小肠俞 气海俞 中膂禹 手三里 手五里 白环俞 白环跳 四神聪 头临泣 头窍阴 丝竹空 外定喘 纠外翻 阳陵泉 阴陵泉 关元俞 血压点 百虫窠 地五会 足三里 足五里 足临泣 足窍阴 足通谷 肩中俞 肩外俞 结核点 通么骨 清冷渊 溃疡点 厥阴俞 滑肉门 腰阳关 腹通谷 膏肓俞 膀胱俞 膝阳关 瞳子篌
(二)人体穴位图——
/i?tn=baiduimage&ct=201326592&lm=-1&cl=2&word=%C8%
【任脉】
人体奇经八脉之一。“任”字,有担任,任养之意。任脉总任一身阴经,与全身所有阴经相连,凡精血、津液均为任脉所司,故称为阴脉之海。任脉能妊养胎儿,与女子经、带、胎、产的关系密切。任脉起于胞中,下出会阴,经阴阜,沿腹部和胸部正中线上行,经过咽喉,到达下唇内,环绕口唇,上至龈交穴,与督脉相会,并向上分行至两目下。分支由胞中贯脊,向上循行于背部 。本经脉腧穴包括会阴、曲骨、中极、关元、石门、气海、阴交、神阙、水分、下脘、建里、中脘、上脘、巨阙、鸠尾 、中庭、膻中、玉堂、紫宫、华盖、璇玑、天突、廉泉、承浆共24穴。
【任脉图片】
/70cFfyinKgQFm2e88IuM_a/baike/pic/item/9e7ce6dc520e91bacd11660e.jpg
/i?ct=503316480&z=0&tn=baiduimagedetail&word=%C8%CE%C2%F6&in=24752&cl=2&cm=1&sc=0&lm=-1&pn=10&rn=1&di=9165741985&ln=2000&fr=&ic=0&s=0
【督脉】
人体奇经八脉之一。督脉总督一身之阳经,六条阳经都与督脉交会于大椎,督脉有调节阳经气血的作用,故称为“阳脉之海”。主生殖机能,特别是男性生殖机能。督脉起于胞中,下出会阴,后行于腰背正中,循脊柱上行,经项部至风府穴,进入脑内,再回出上至头项,沿头部正中线,经头顶、额部、鼻部、上唇,到唇系带处(见图)。本经脉腧穴有长强 、腰俞、腰阳关、命门、悬枢、脊中、中枢、筋缩、至阳、灵台、神道、身柱、陶道、大椎、哑门、风府、脑户、强间、后顶、百会、前顶、囟会、上星、神庭、素髎、水沟、兑端、龈交共28穴。
/view/97194.htm?fr=ala0
【督脉图片】
/i?ct=503316480&z=0&tn=baiduimagedetail&word=%B6%BD%C2%F6&in=22394&cl=2&cm=1&sc=0&lm=-1&pn=4&rn=1&di=9458871409&ln=2000&fr=&ic=0&s=0#pn4
参考资料:/question/122512447.html?si=1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jiankangzonghe/19037.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皮肤不好看这里,饮食调节很重要
下一篇: 嘴角长痘不要怕,这些方法来帮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