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推拿艾灸 >> 健康综合

气海俞穴位位置图(人体穴位)

苹果养生 2023-06-02 22:31:42

气海俞穴位位置图

目录气海俞穴位位置图气海俞穴的名词解释气海俞穴的功效与作用气海俞穴的配伍功效气海俞穴的疗法及注意事项气海俞穴的按摩手法气海俞穴位位置图

气海俞穴的位置,位于人体腰部,当第3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气海俞穴的名词解释

气海俞穴,经穴名。出《太平圣惠方》。属足太阳膀胱经。气海穴,脐下的气海穴也,指气血来源于生气之海的腰腹内部。俞,输也。气海穴俞穴名意指腰腹内部的温热水气由此外输膀胱经。本穴物质为来自于腰腹内部的湿热水气,所对应的部位为脐下的气海穴,故名气海穴俞穴。

别名:脖胦穴,丹田穴,下肓穴,下言穴,气泽穴,膊胦穴,季胦穴。

气海:气,气态物也。海,大也。气海名意指任脉水气在此吸热后气化胀散。本穴物质为石门穴传来的弱小水气,至本穴后,水气吸热胀散而化为充盛的天部之气,本穴如同气之海洋,故名气海。气泽名意与气海同,泽指穴内的天部之气为混浊之状。

脖胦:脖,脖子也。胦,中央也。脖胦名意指任脉气血在此循腹正中线而行。

丹田:此为道家术语,道家视脐下腹部为丹田,故名。

下肓:下,下部也。肓,心下肓膜也,此指穴内物质为脂类物质。下肓名意指任脉气血中的膏脂之物在此随水气的胀散而输向人体各部。

下言:下,下部也。言,肺之声也。下言名意指穴内气血为肺金之性的凉性水气。

膊胦:膊,大膀子也,肉之聚也,此指脾土。胦,中央也。膊胦名意指本穴的天部水气中亦含有一定的脾土尘埃。

季胦:季,季肋也。胦,中央也。季胦名意指任脉的强劲之气由此亦会输向气血较少季肋部位。

气海俞穴的功效与作用

缓解治疗腰痛、下肢瘫痪、肠鸣腹胀、月经不调、痛经等。

功效:外散腰腹内部之热。

气海俞穴的配伍功效

气海俞穴配三阴交穴:治白浊、遗精;

气海俞穴配灸关元穴、膏肓、足三里穴:治喘息短气(元气虚惫);

气海俞穴配关元穴、命门穴(重灸)、神阙穴(隔盐灸):急救中风脱证;

气海俞穴配足三里穴、脾俞穴、胃俞穴、天枢穴、上巨虚穴:治胃腹胀痛、呃逆、呕吐、水谷不化、大便不通、泄痢不止(脾气虚弱);

气海俞穴配足三里穴、合谷穴、百会穴:治胃下垂、子宫下垂、脱肛;

气海俞穴气海俞穴配足三里穴、天枢穴:治腹胀、肠鸣;

气海俞穴配关元穴:治产后恶露不止。

气海俞穴的疗法及注意事项

【气海俞穴的疗法原则】:寒则先泻后补或补之灸之,热则泻之。

【气海俞穴的针刺方法】:气海俞穴,直刺0.5—1寸。

【气海俞穴的艾灸方法】:艾炷灸5—10壮;或艾条灸10—20分钟。

气海俞穴的按摩手法

双手轻握拳,叩击气海俞穴。按摩、轻捶此穴可益气补血。

人体穴位

头部穴位图(正面)
头维穴 发际穴 阳白穴 印堂穴 攒竹穴 鱼腰穴 外明穴 睛明穴 丝竹空 瞳子髎 承泣穴 球后穴 四白穴 迎香穴 人中穴 地仓穴 承浆穴
补充:前顶 通天 上星 神庭 承光 当阳 五处 曲差 眉冲 素髎 兑端 龈交 上迎香

头部背面穴位图
百会穴 后顶穴 风府穴 风池穴 天柱穴 哑门穴 太阳穴 下关穴 客主人 耳门穴 听宫穴 翳风穴 颊车穴 大迎穴 人迎穴
补充:四神聪 强间 脑户 目窗 正营 率谷 承灵 脑空 头窍阴 完骨 天冲 颔厌 头临泣 悬颅 悬厘 听会 和髎 角孙 颅熄 玉枕

胸部腹部穴位图
天突 璇玑 华盖 紫宫 玉堂 膻中 中庭 鸠尾 巨阙 上脘 中脘 建里 下脘 水分 神阙 阴交 气海 石门 关元 中极 曲骨 会阴 横骨 大赫 气穴 四满 中注 肓俞 商曲 石关 阴都 腹通谷 幽门 步廊 神封 灵墟 神藏 或中 俞府 缺盆 气户 库房 屋翳 赝窗 乳中 乳根 不容 承满 梁门 关门 太乙 滑肉门 天枢 外陵 大巨 水道 归来 气冲 髀关 足五里 阴廉 急脉 冲门 府舍 腹结 大横 腹哀 日月 期门 天池 食窦 天溪 胸乡 周荣 中府 云门

人体背部穴位图
大椎 陶道 身柱 神道 灵台 至阳 中枢 脊中 悬枢 命门 腰阳关 肩中俞 肩外俞 附分 肩井 天髎 曲垣 秉风 天宗 臑俞 肩贞 大杼 风门 肺俞 厥阴俞 心俞 督俞 膈俞 肝俞 胆俞 脾俞 胃俞 三焦俞 肾俞 气海俞 大肠俞 关元俞 小肠俞 膀胱俞 上髎 次髎 中髎 下髎 腰俞 会阳 长强 魄户 膏肓 神堂 膈关 魂门 阳纲 意舍 胃仓 肓门 志室 胞肓 秩边 白环俞

上肢内侧穴位图
天泉穴 天府穴 侠白穴 青灵穴 曲泽穴 尺泽穴 少海穴 孔最穴 郄门穴 间使穴 内关穴 列缺穴 经渠穴 太渊穴 大陵穴 灵道穴 通里穴 阴郄穴 神门穴 鱼际穴 少商穴 劳宫穴 少府穴 中冲穴 少冲穴

上肢外侧穴位图
曲垣 秉风 巨骨 肩髎 肩髃 臑俞 肩贞 臑会 臂臑 消泺 手五里 清冷渊 肘髎 天井 小海 曲池 手三里 上廉 下廉 四渎 支正 温溜 三阳络 支沟 会宗 偏历 外关 养老 阳谷 阳池 阳溪 腕骨 后溪 中渚 前谷 液门 少泽 关冲 商阳 二间 三间 合谷

下肢内侧穴位图
箕门穴 血海穴 阴包穴 曲泉穴 阴谷穴 阴陵泉 膝关穴 地机穴 中都穴 漏谷穴 筑宾穴 蠡沟穴 三阴交穴 交信穴 复溜穴 商丘穴 中封穴 太溪穴 大钟穴 水泉穴 照海穴 然谷穴 公孙穴 太白穴 大都穴 隐白穴

下肢外侧穴位图
居髎 环跳 髀关 风市 中渎 伏兔 阴市 梁丘 膝阳关 犊鼻 阳陵泉 足三里 上巨虚 条口 丰隆 外丘 阳交 飞扬 光明 阳辅 悬钟 跗阳 解溪 冲阳 丘墟 太冲 陷谷 足临泣 第五地 内庭 行间 大敦 厉兑 足窍阴 至阴 侠溪 足通谷 束骨 京骨 金门 申脉 仆参 昆仑

脊神经根炎简介

目录1拼音2概述3病因4临床表现5诊断及鉴别诊断6治疗附:1治疗脊神经根炎的穴位 1拼音 jǐ shén jīng gēn yán

2概述 本病系指由多种原因引起的脊神经根炎性及变性疾病的总称,病变可侵及颈、胸、腰、骶任一节段的脊神经根。临床上以颈胸神经根和腰骶神经最常受累,引起肩背痛及腰腿痛。本节主要介绍颈胸神经根炎的临床表现及诊治要点。

3病因 脊神经根炎的病因繁多,硬膜内、外段神经根炎的病因亦不尽相同。膜内段神经根炎常由感染、中毒、营养代谢障碍等引起;膜外段神经根炎常因局部受凉、受潮(引起神经营养敌血管痉挛、缺血、水肿)、肌肉及横突外伤和炎症等引起。膜内脊神经根炎的病变常较广泛,且多为双侧性者;膜外段者病变常较局限,多为单侧性者。

4临床表现 颈胸神经根炎起病以急性和亚急性多见,常表现为一侧或两侧肩臂部的疼痛、麻木、无力,疼痛常沿上肢外侧或内侧远端放射,咳嗽、用力及解便时加重。上述症状常在受寒、劳累后明显,温热和休息后减轻,检查进可发现在受累神经根支配区域内的感觉过敏(早期)、减退或消失(后期);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腱反射减弱或消失;上肢肌肉可有轻度萎缩;相应的颈、胸椎旁可有压痛。此外,受细小肢体可有皮肤温度及颜色的改变、营养和汗腺分泌障碍等植物神经症状。膜内段脊神经根炎之急性期可有脑脊液蛋白、细胞的轻度增高。

5诊断及鉴别诊断 根据明显的肩臂部神经根性疼痛,以及相应的神经体征,常可作出诊断。为查明病因除详细询问有关病史外,应进行肝功、血沉、血糖、脑脊液化验以及肌电图、脊柱X线摄片。必要时还需行脊髓造影,CT扫描等检查。并注意与下列疾病鉴别。

一、颈椎病:

症状与颈胸神经根炎较相似。但一般多见于中老年人,可有眩晕或脊髓受累表现。叩击头顶或自头顶向颈部加压时,可引起上肢疼痛加重(Spurling征)。颈髓X线摄片或CT检查可见颈椎骨质增生、椎间孔狭窄或骨刺伸入其内、椎间盘变性等改变。颈椎牵引等治疗可使症状减轻。

二、颈段脊髓肿瘤:

起病缓慢,进行性加重,早期体征常较局限,根性症状更为突出,腰椎穿刺可显示蛛网膜下腔梗阻,脑脊液蛋白定量增高,细胞数常正常。脊髓造影见病变部位造影剂流通受阻及充盈缺损。

三、臂丛神经炎:

多见于成年人,呈急性或亚急性起病。疼痛部位常在一侧的锁骨上窝或肩部,逐渐扩展至同侧上臂、前臂及手部、尺侧较甚。臂丛神经干(锁骨上窝处)有压痛,牵拉上肢时可诱发或加重疼痛。

四、胸腔出口综合征:

主要由颈肋,前中斜角肌病变及肋骨或锁骨畸形,局部肿块压迫等引起。表现为上肢神经和血管的受压症状。神经受压出现患肢的放射性疼痛。锁骨下动脉受压出现手部皮肤苍白、发凉、甚至有雷诺现象。患肢过伸及外展时,桡动脉搏动减弱甚至消失。

此外,尚需与脊髓空洞症、肩关节周围炎、肱二头肌腱鞘炎等鉴别。

6治疗 主要在于消除病因,改善神经营养代谢及促进神经机能的恢复。

一、病因治疗

控制各种感染及糖尿病等。

二、药物治疗

可选用强的松30毫克或地塞米松1.5毫克,1/日。疗程长短视病情而定,一般3~4周为一疗程。同时使用B族维生素、辅酶Q10、胞二磷胆堿等药物,以促进神经修复及机能的改善。亦可使用地巴唑、菸酸、加兰他敏、碘化钾等,以改善循环,促进炎症吸收。疼痛明显者可使用酰胺咪嗪或苯妥英钠等治疗。另外,理疗、局部热敷、 *** 等均有一定疗效。

治疗脊神经根炎的穴位 气海俞 腰部,当第3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气海俞位于脊柱区,第三腰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俯卧...

扶承 针灸甲乙经》:痔、篡痛,飞扬、委中及承扶主之。腰脊尻臀股阴寒大痛,虚则血动,实则热痛,痔篡痛,尻睢...

承扶 针灸甲乙经》:痔、篡痛,飞扬、委中及承扶主之。腰脊尻臀股阴寒大痛,虚则血动,实则热痛,痔篡痛,尻睢...

肉郄 针灸甲乙经》:痔、篡痛,飞扬、委中及承扶主之。腰脊尻臀股阴寒大痛,虚则血动,实则热痛,痔篡痛,尻睢...

皮郄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jiankangzonghe/18775.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