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推拿艾灸 >> 健康综合

体内湿热的中医调理方法(体内有湿热怎么调理?(上篇))

苹果养生 2023-06-02 13:33:50

体内湿热的中医调理方法

中医养生中,讲究的是体质养生,体质分为很多的类型,要根据自己的具体的情况来有效的调理。比如说体内湿热的人群,要通过中医来调理,也要懂得一些饮食的方式和方法,下面的这些饮食调理要了解。

饮食调理,多吃芳香食物

蔬菜:多吃一些芳香的蔬菜如香菜、荆芥、藿香等,但这些菜也偏湿,不能吃得太多,可把这些菜当配菜来吃,以清除湿气。还有黄豆芽、绿豆芽、冬瓜、木瓜、山药,这些菜可以作为主菜来吃,有利湿作用。这些蔬菜都是比较适合体内湿热的人群食用的,可以清热解毒,同时也可以促进食欲,增强体质。

茶:偏于温性的艾叶、佩兰,可以除湿,偏于凉性的竹叶、荷叶可以清热,每天泡茶喝,帮助清除体内的湿热。

粥:湿热的季节粥也是很好的选择,茯苓、白术、小米、大米各适量,每天煮粥喝,健脾祛湿养胃。

汤:冬瓜、赤小豆、排骨各适量煲汤,清热利湿。

少吃油腻、甜味品,预防湿热

湿热体质,除通过饮食调理外,不宜暴饮暴食、酗酒,少吃肥腻食品、甜味品,以保持良好的消化功能。适度饮水,避免水湿内停或湿从外入。平时的时候要注意合理的饮食,注意作息时间,早睡早起,也要注意多活动,排除体内的汗液,帮助排除湿气。

关于中医体质养生的一些介绍,上面小编给大家介绍了相关的内容了,从上面的这些内容中我们不难看出的是它的调理的方式还是有很多的,可以通过平时的日常生活和饮食习惯来有效的调理哦,大家不妨试试吧。

体内有湿热怎么调理?(上篇)

体内的湿热怎么来的?

首先要我们要了解什么原因引起的湿热,或者湿热是怎么形成的,怎么来的。只要知道体内湿热怎么来的,我们尽量避免这些诱因,那体内的湿热就不会再增加,要去除体内湿热也就更容易。

湿和热在中医里是两种邪气,中医讲六邪,风、寒、暑、湿、燥、火。大家不要一看到邪气就觉得中医的东西玄之又玄,邪之又邪。其实这六种就是大自然的正常的六种气候,所以正常情况我们叫它六气。但当它导致人生病的时候,我们就叫它邪气,比如两个人同样在路边吹风,我感冒了,我朋友没感冒,那么这个风对于我来说就是邪气,对于我朋友来说就是正常的气候。中医讲“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也就是正气足了,身体不容易生病,环境的这些气候都是正常气候,侵犯不了人体。下半句是“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当身体抵抗力低的时候,身体就容易生病了。

回到我们的湿和热这两种邪气,湿热两个同时出现的在夏天多,只要环境的湿气比较重,再加上天气一热,湿热两种邪气就侵犯人体体表,往往会感觉湿腻腻的,浑身粘粘、闷闷的,很不舒服。如果这种状态持续一天半天的,湿热之邪就慢慢侵入体内了。

当然不是说每一次湿邪都是和热邪一起进去体内,比如梅雨季节,湿气很重,天气也不热,这种时候往往只是感受湿邪。

环境的湿气重,是身体感受外面湿邪的主要来源。而热邪要么外来的,要么体内自己生成的。

人体湿热的邪气还有很大一部分是内部生成,比如吃肥甘厚腻的食物,比如喝酒,这些都是容易生湿生痰的的,尤其是酒肉一起,妥妥的湿热之邪一起滋生。

或者经常吃寒凉冰冻冷饮,这些容易伤阳气,也容易生湿,如果体内本身有内热,这个湿热就混在一起干坏事了。或者原来没有热,只有寒湿,当吃了辛辣的食物,或者熬夜,生气等导致体内郁而发热,湿热又来了,这个是肝胆容易有湿热的主要原因。

还有些人喜欢大量喝水,因为被教育多喝水更 健康 。喝水没错,但是大量的喝水,夸张的经常抱着一个1升以上瓶子给自己灌水,平时不怎么运动,这个是很容易生湿生痰饮的,尤其是喝的快、喝的急的那种,或者喜欢喝凉的冷的。脾胃无法运化这些水,在体内就变成了湿、或者痰饮了。

只要体内有了湿气,加点辣椒、酒、温热食物刺激因素让体内产生内热或者上火,体内就容易有湿热。

那有湿热的人有什么表现呢,有湿热的人整体表现为面部油腻,皮肤毛孔粗大,身重乏力,容易犯困,容易有口臭,或者口甜,腹胀不舒,大便黏腻不爽,冲不干净,舌苔黄厚腻,脉滑数。一般经常熬夜、经常喝酒、容易生气、平时喜欢吃煎炸烧烤肥甘厚腻,辛辣刺激食物的人容易体内会有湿热。

所以预防体内湿热的方法有:

一、勤洗澡勤换衣服(尤其是夏天),运动出汗后不要一直穿着粘嗒嗒的衣服,淋雨后及时更换衣服,都是很好减少外湿的产生。

二、少吃寒凉食物、冰冻饮品、生冷瓜果等,少吃辛辣,肥甘厚腻,少喝酒抽烟,减少体内生湿生痰;

三、少熬夜、少生气,保持心情愉快,让身体阴阳平衡,也减少体内湿热蕴结的可能。

四、适当多运动,多出汗,有助于体内的湿热排出。

五、不要喝凉水,喝水不要太急,同时喝水不是越多越好,适量就行,没必要刻意追求2000ml。

中医说湿气重的身体怎么调理

3个方法教你去除体内湿气
第1招:越懒越要运动
体内湿气重的人大多数都是饮食油腻、缺乏运动的人。这些人常常会感觉身体沉重、四肢无力而不愿活动,但越是不爱运动,体内淤积的湿气就越多,久而久之,必然就会导致湿气攻入脾脏,引发一系列的病症。
运动可以缓解压力,促进身体器官运作,加速湿气排出体外。跑步、健走、游泳、瑜珈、太极等运动,有助活化气血循环,增加水分代谢。
第2招:饮食清淡适量
肠胃系统关系到营养及水分代谢,最好的方式就是适量、均衡饮食。酒、牛奶、肥甘厚味等油腻食物不易消化,容易造成肠胃闷胀、发炎。甜食油炸品会让身体产生过氧化物,加重发炎反应。
生冷食物、冰品或凉性蔬果,会让肠胃消化吸收功能停滞,不宜经常食用,如生菜、沙拉、西瓜、大白菜、苦瓜等,最好在烹调时加入葱、姜,降低蔬菜的寒凉性质。配合中药调理,湿清草茶。
第3招:避开湿气的环境
我们人体内产生湿气,除了自身代谢的问题以外,有很大一部分和环境有关。经常在潮湿、阴冷的环境中,就容易导致湿气入侵体内。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jiankangzonghe/17310.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