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推拿艾灸 >> 健康综合

中医养生法,按摩穴位能轻松降血脂

苹果养生 2023-06-01 14:29:58

中医养生法,按摩穴位能轻松降血脂

对于我们现代人来说,由于生活以及饮食的不健康,那么就容易让我们的身体出现问题了,这对于我们的身体健康来说危害是比较大的了,尤其是容易出现高血脂的问题了,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做才能降低血脂呢,下面就让我们给大家推荐中医的方法吧。

高血脂临床表现为多以头晕、胸闷、心悸、神疲乏力、失眠健忘、肢体麻木等为主要表现症状,部分高血脂患者在眼皮处会出现黄色小脂肪瘤。

拇指指腹由印堂推至神庭穴,两拇指交替推按,30次。双手拇指罗纹面自攒竹向两侧分推太阳穴,逐渐向上至发际,2~4分钟。以食、中、无名、小指指端扫散头侧部20~30次,以耳上和耳后部胆经穴位为主,以达到局部微痛感为度。

食指指腹从前额正中抹向两侧太阳穴,并按揉太阳穴5~10次,再沿耳后下推至颈部,点揉翳风、风池、风府穴各1~2分钟,以局部有酸胀感为宜。五指拿捏头顶,至后头部时改为三指拿捏法,然后拿捏项部,5~10次。

这就是我们给大家推荐的中医按摩的方法了,对于我们的身体健康来说是非常有好处的了,我们完全可以通过穴位按摩这样健康绿色的方法来帮助大家保健了哦,如果朋友们能够长期的坚持按摩穴位来保健,那么不仅是可以帮助我们降血脂的了,而且对于身体健康也很有好处哦。

想要让我们的身体健康,那么对于上面介绍的这些方法就不能错过了,我们介绍的这些中医养生的方法是非常有好处的了,是可以帮助我们保健的了,尤其是可以帮助我们降低血脂了,是朋友们要注意不能错过的好养生方法了。

中医健康养生之人体的穴位按摩法10

19. 摩擦腹部 健康养生 补泻

揉腹部可以对腹部的穴位产生良性刺激,刺激腹部的经络气,促进气血养血内脏,调节阴阳,治疗胃痛,呕吐,腹胀,腹泻,便秘,遗精,水肿,排尿不畅,痛经,月经不调等症。它还可以增强腹部肌肉,促进血液和淋巴液的循环,增强肠胃蠕动,增强消化液的分泌,改善消化吸收,预防习惯性便秘和慢性肠胃炎,并且可以帮助治疗失眠,糖尿病和高血压,冠心病和其他疾病了解和掌握腹摩擦的补、泻方法非常重要。左手绕脐带腹部逆时针旋转,右手顺时针旋转。

1)对于一般保健,应在脐部周围进行“一逆一顺”或“一顺一逆”100 圈,以使胃光滑并缓解胃部不适。

2)身体虚弱,胃肠道疾病和大便稀疏的老年人,应采用“两逆加一顺”的补方法;也就是说,用左手沿脐带逆时针旋转100次,然后用右手沿脐带方向沿肚脐旋转腹部100次,并仍然用左手将肚脐绕肚脐旋转100次。逆时针方向。

3)肥胖,口干和大便硬,应采用“二顺加一逆”腹泻方法,即先顺时针,然后逆时针,最后顺时针,将脐带绕圈每圈100次。还应该指出的是,腹部按摩是仰卧的和裸露的,因此与手和皮肤的直接接触最好,并且最适合在起床之前和入睡之前进行。

20.按合谷帮助排便

(当您感到困难或感到未尽时,只需按合谷来帮助排便):用左手和右手交替按几次合谷穴位。当您感到肛门有轻微运动时,便便很容易排出。

中医按摩哪些穴位有助于燃烧脂肪?

追求完美身材,是每个人向往的。市面上减肥的方法很多,如减肥茶、减肥药、健身房锻炼等,有些可能会有副作用,另外成本也有点高。那么,怎样的减肥方法好,成本低又无副作用呢。中医养生专家指出,不妨进行穴位按摩来达到减肥的目的,不仅可减肥瘦身,还能达到保健养生目的,可谓一举两得!

上脘穴。功效:为食道减负。上脘穴的最大功效就是刺激肠道蠕动,经常刺激此穴位,是对食道的最佳保护,可避免饮食过快,造成食物淤积于胃部,产生消化不良,从而导致体重上升。位置:在胃的上部,肚脐上方5寸的位置。将食指和中指并拢,按照顺时针方向按揉上脘穴3分钟,就可以达到刺激穴位的目的。在为自己准备早餐时,就可以随手按压此穴位。

中脘穴。功效:加快胃蠕动。常刺激中脘穴,胃部蠕动会加快,还可提高人体免疫力。该穴位置:肚脐上方4寸的地方。除了按摩此养生穴位外,还可以将姜切薄片熏烤,让姜汁通过热度渗入皮肤,刺激中脘穴。

 下脘穴。功效:让毒素不滞留。下脘穴掌管食物由被初次咀嚼到真正消化的中转过程。如果此处不通畅,容易让体内毒素逐渐增多,造成小腹、臀部或者大腿处的脂肪堆积。该穴位置:在肚脐上方2寸处。不妨每日用双手大拇指轮流按压此养生穴位,让食物顺利完成初步切碎,到彻底消化的全过程。

按摩这些穴位让身体健康 教你方法

  按摩穴位对于我们的身体健康是非常有好处的了,这是现在大家都非常认同的了吧,而且大家知道吗,我们身体的穴位和内脏是有一定联系的了,那么我们应该按摩哪些穴位呢,有哪些按摩穴位的方法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按迎香穴(鼻翼两侧,鼻沟中,左右各一)。中医认为“头是诸阳之会”,阳气最容易从头部散掉。方法是:用两手大拇指基部的背侧,互相擦热,轻轻地沿着鼻梁两侧各擦20次。而后用两手食指尖端,点揉左右侧迎香穴各10次(转10圈)。此法可促进鼻黏膜血循环,增强正常分泌,湿润鼻腔,并预防感冒和防治鼻炎。

  2.搓肾俞穴(第二腰椎旁5厘米,左右各一)。传统医学称“背为阳中之阳”。方法是:两手对搓发热后,紧按肾俞穴用力向下搓到尾骨,然后再退回到两臂后屈尽处,此为一次,共用力搓50~100次。搓肾俞穴有培育元气、调和气血、疏通、强壮筋骨、止痛散风的作用。对防治功能性腰痛特别是慢性腰肌劳损、急性腰扭伤效果较好,对于骨质增生、椎间盘突出症、坐骨神经痛也有一定疗效。

  3.擦涌泉穴(足心凹陷处,左左各一)。擦涌泉穴俗称搓脚心,能达到强身健体祛除病患的目的。这是因为脚处在身体最下端,营养较其他部位差,而脚的负担相当重,容易衰老。搓脚心能防止“脚老”。方法是:早晚两次在床上进行,先用双手搓擦发热,然后把两个脚心相向置于床上,用热手掌摩擦脚心,左手搓右脚心,右手搓左脚心,可搓至脚心发热。也可用中指或食指端,由脚心向脚趾方向按摩。

  4.捻委中穴(膝盖骨正后方,窝正中,左右各一)。分别用右手拇指捻左腿委中穴、用左手拇指捻右腿委中穴,各20次。此法有防治腰背痛的作用。

  这就是我们给大家推荐的几个穴位了,我们在生活中经常按摩这些穴位,对我们的身体健康来说是非常有好处的了哦,是我们不能错过的按摩方法了哦。

  现如今,中医的治疗以及养生方法已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了,我们上面就给大家推荐了几个穴位,是非常适合我们在生活中经常进行按摩的了哦,是可以帮助我们养护身体的健康,希望我们的介绍可以帮助到各位有需要的朋友们。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jiankangzonghe/16465.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