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槿皮是可以用来治病的中药材,大家在平时可以用木槿皮解决很多的身体不适情况,这对我们健康养生非常有帮助,所以大家在平时对木槿皮应该有一定了解才行,那么具体我们服用木槿皮可以解决哪些疾病,这是大家不清楚的,一起看看吧。
木槿皮能治疗各种癣
首先对木槿皮来说,由于木槿皮的药用价值主要体现在杀虫止痒这块,在使用的时候,可以将木槿皮研末,然后调和起来外敷在头癣的地方,而对于牛皮癣,则需要搭配上半夏、大枫子等中药,煎水之后,外部涂抹,连续使用多次,效果还是很不错的。对于癣疮,川槿皮煎,并用肥皂水浸泡,经常来擦拭患部,大家可以用木槿皮木槿皮来保护皮肤健康,对我们解决皮肤疾病是有帮助的。
木槿皮能治疗脱岗
同时对木槿皮来说,我们完全可也选择将木槿皮煎水,然后用来熏洗肛门的部位,可以治疗大肠脱岗的情况,还可以将白矾、五倍研末,随后敷在肛门的地方,这对我们解决肠胃问题也有好处,是大家不能错过的。
木槿皮能治疗白带不正常
而且我们还需要小心,由于木槿皮的药用价值还体现在治疗女性白带不正常的情况,需要将木槿皮切好了,然后和白酒煎煮,随后空腹喝下去,这样服用起来对女性健康很有好处,可以帮助女性调节很多妇科疾病,是我们不能少的。
木槿皮对我们治疗多种疾病都有好处,可以帮助我们起到治病的效果,木槿皮不仅对解决妇科疾病是有好处的,同时木槿皮还可以帮助我们改善一些妇科疾病,所以大家在平时对木槿皮有了解,合理的服用木槿皮对健康会有好处。
外阴瘙痒千万不可盲目用药,盲目的去用药只会影响外阴的酸碱性平衡,是治疗更加困难,外阴瘙痒建议您使用精业本草素女散,精业本草素女散正是依托于传统中医外治熏洗疗法,借助于药力和热力,通过皮肤、粘膜给药以作用于患处,促使腠理疏通、脉络调和、气血流畅,驱除湿热蕴结之毒邪,养血滋阴并改善患处机体免疫力,从而达到治愈女性外阴瘙痒疾病的目的。 精业本草素女散,中医治疗女性外阴瘙痒熏洗名方,由白鲜皮、苦参、蛇床子、花椒、木槿皮 、黄柏、白矾等名贵中药材秘研而成,遵循传统中医治病求本之理念,针对外阴瘙痒病机病理之特点,选药精细、配伍得当,通过除湿热、拔毒邪,并兼调理气血而实现快速、彻底治愈外阴瘙痒顽疾,治愈后不复发。 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帮助,祝您早日康复!
湿疹是常见的过敏性皮肤病之一,有急慢性之分。急性湿疹皮损呈多形性、弥慢性,常对称分布,有红斑、丘疹、疱疹及糜烂、渗液、结痂或脱屑等,剧痒,容易复发,有慢性倾向;慢性湿疹多由急性湿疹转变而来,也有初起时就为慢性的。皮损呈局限性,以浸润、增厚及色素增加或减退、剧痒为主要特征,有些患者皮损呈苔藓样变,亦可发生裂隙。
湿疹可发生于身体任何部位,但好发于面部、肘窝、胭窝、小腿、阴囊、女外阴部、肛门周围等处。
本病属中医“浸淫疮”范畴,对其病因,认为急性者多由于风、湿、热之邪郁于肌肤而致,慢性者多因久病耗血,以致血虚化燥生风,肌肤失养而成。
方一【组成】川椒25克,枯矾20克,蛋黄油适量。
【用法】将川椒、枯矾共研细末,用蛋黄油调成药丸。用时将药丸浸泡水中,擦洗患处。
【功用】燥湿止痒。
【适应证】湿疹。
【说明】川椒性温,功能温阳除湿,主治下肿湿气,枯矾燥湿止痒之功甚佳,为治疗湿疹之要药;蛋黄油治疗皮肤湿疹已被临床所验证。
方二【组成】豆腐1块,黄柏35克。
【用法】将豆腐切成四小块,与黄柏一起加水煮半小时以上,去黄柏、豆腐,取药汁洗患处。
【功用】清热,燥湿,解毒。
【适应证】小儿湿疹。
【说明】豆腐作为药用,已有悠久的历史,能清热、润燥、解毒。黄柏具有清热燥湿之功,治下焦湿热诸症,现代临床报道,用黄柏粉外涂治疗湿疹,有效率达85%以上。
方三【组成】诃子100克,米醋500毫升。
【用法】将诃子打烂,加水1 500毫升,文火煎至500毫升,再加米醋煮沸即可。用时取药液浸洗患处,每日3次,每次30分钟,每日1剂,一般用3~5日。
【功用】燥湿解毒。
【适应证】急慢性湿疹。
【说明】米醋生用可以解毒,行湿气,诃子有收敛燥湿之作用。两者相合,燥湿解毒,故适宜于急慢性湿疹。
方四【组成】马齿苋60克(鲜品250克)。
【用法】将马齿苋洗净,水煎20分钟(鲜品10分钟),过滤去渣。使用时以纱布6或7层蘸药水涂洗患处,每日2或3次,每次20~40分钟。
【功用】清热解毒,除湿止痒。
【适应证】急性渗出性湿疹。
【说明】马齿苋临床功能清热解毒,散血消肿。临床报道,马齿苋湿敷治疗糜烂渗出性皮损,如湿疹、漆疮、婴儿湿疹等,平均3~5日渗出停止,上皮新出,一般在1~2周可愈。
方五【组成】黄芪65克,明矾少许。
【用法】将黄芪水煎,明矾研末,将药液去渣,再放入少许明矾,拌匀,用细纱布蘸药液搽洗患处。
【功用】燥湿,解毒,止痒。
【适应证】婴儿湿疹。
【说明】黄芪有益气解毒之效,明矾为收敛燥湿止痒之要药。两者合用,扶正祛邪兼顾,故对婴儿湿疹有一定的疗效。
方六【组成】花椒15克,芝麻油500毫升。
【用法】先将芝麻油放入锅内,数沸后离火,将花椒放入锅内,待油凉后,滤去花椒,贮瓶中备用。用时搽洗患处,片刻,再用清水洗净,每日2或3次。
【功用】祛湿,解毒,护肤。
【适应证】急性湿疹。
【说明】花椒功擅燥湿,能温中散毒,芝麻油性味甘平,可治小儿疮。两者合用,外涂患处,能解毒祛湿,适用于急性湿疹清洁消毒疮面。
方七【组成】秫米适量。
【用法】将秫米炒令黄黑色,水煎取汁,外洗患处。
【功用】凉血解毒。
【适用证】浸淫疮。
【说明】秫米俗称黄米,味甘,性微寒。能治热,压丹石毒。说明秫米具有凉血解毒的功效,故能有效地治疗浸淫疮。
方八【组成】生鲫鱼1条,盐适量。
【用法】将鲫鱼切片,入锅加水煎煮,再入盐,取汤洗患处。
【功用】清热,燥湿,解毒。
【适应证】浸淫疮。
【说明】鲫鱼有清热利湿解毒之功,能解各种疮毒,盐亦有清热解毒的功效,能解皮肤风毒,两者相合,清热燥湿解毒,其效更佳。
方九【组成】黄芪、当归、防风、独活、羌活、地骨皮、木通各10克,明矾5克。
【用法】上药加清水适量,煎数沸,将药液倒入盆内,趁热熏洗患处。每次15~30分钟,每日熏洗1或2次,直至全部愈合为止。
【功用】益气养阴,祛风除湿。
【适应证】肌肤湿疹。
【说明】方中黄芪补益正气,当归养血活血,防风、独活、羌活祛风除湿,地骨皮凉血解毒,木通、明矾燥湿。诸药合用,养气养阴,祛风除湿,适用于肌肤失养、湿邪留着之湿疹。
方十【组成】苦参、黄芩、黄柏、苍术各15克。
【用法】上药加清水1 500毫升,煎至600~700毫升,过滤后备用。使用时,用洁净纱布浸药液洗患处,每次20分钟,洗后用浸有药液的纱布贴敷,外以纱布包扎。每日1次。
【功用】祛湿,清热,解毒。
【适应证】湿疹。
【说明】方中苦参清热燥湿,黄芩、黄柏、苍术祛湿解毒,诸药合用,有祛湿、清热、解毒功效。
方十一【组成】苦参60克,蛇床子、百部、益母草各30克。
【用法】上药加清水煎沸,将药液倒入盆内,待温时洗涤患处。每剂可煎用2或3次。
【功用】清热解毒,除湿杀虫。
【适应证】皮肤湿疹。
【说明】益母草,有清热、凉血、解毒之功效,药理学研究表明,其水煎剂对皮肤真菌之生长有抑制作用。苦参功能清热燥湿,蛇床子、百部亦有祛风胜湿杀虫之功。诸药合用,有清热解毒、除湿杀虫的功效。
方十二【组成】臭梧桐、野菊花、地肤子各35克,白矾9克。
【用法】上药用水煎取汁趁热熏洗。
【功用】清热祛风,除湿止痒。
【适应证】慢性湿疹。
【说明】臭梧桐功能祛风湿,能治一切风湿。野菊花功能疏风清热、消肿解毒,地肤子、白矾均有燥湿止痒的作用。诸药配伍合用,共奏清热祛风、除湿止痒之功,尤适用于慢性湿疹患者。
方十三【组成】大飞扬草500克,青风藤1 000克,毛麝香12克。
【用法】上药加水2 250毫升,煎成750毫升,坐浴或外洗患处。
【功用】清热解毒,祛风止痒。
【适应证】慢性湿疹。
【说明】大飞扬草性味辛寒,功能清热解毒、祛风止痒,民间常用以治疗湿疹。青风藤除风祛湿,毛麝香为草本植物,性味辛温,能祛风解毒,故可用于皮肤湿疹。
方十四【组成】狼毒6克,苦参60克。
【用法】上药用水煎,取汁温洗患处。
【功用】清热,燥湿杀虫。
【适应证】慢性湿疹。
【说明】狼毒为有毒之品,功能逐水杀虫,临床上常用于“以毒攻毒”,治疗皮肤病顽症。苦参功能清热燥湿,亦为治疗湿疹常用之品。
方十五【组成】苦参、白矾各15克,黄柏9克。
【用法】上药加水1 500毫升煎沸,取汁温洗患处,每日3或4次。
【功用】清热燥湿。
【适应证】急性湿疹。
【说明】苦参、黄柏清热燥湿,白矾能祛风燥湿。
方十六【组成】木槿皮、马齿苋、白鲜皮各适量。
【用法】上药用水煎,取汁外洗患处,每日2或3次。
【功用】清热燥湿,解毒止痒。
【适应证】湿疹有瘙痒者。
【说明】木槿皮性味苦凉,功能清热利湿,解毒止痒。马齿苋为治湿疹的良药,白鲜皮能治一切疥癣、肿毒。
方十七【组成】蛇床子、地肤子、苍耳子各35克。
【用法】上药用水煎,取汁趁热熏洗患处。
【功用】燥湿祛风止痒。
【适应证】急慢性湿疹。
【说明】蛇床子燥湿、杀虫、止痒,临床上常配伍地肤子、苍耳子等燥湿祛风之品,治疗急慢性湿疹。
方十八【组成】生山楂、生大黄、苦参各65克,蝉蜕35克,芒硝60克。
【用法】上药加水2 000毫升煎煮,沸后10~15分钟加入芒硝,再煎l或2沸离火,滤液待冷,然后用药棉蘸洗患处,每日洗5或6次。
【功用】清热解毒,祛风止痒。
【适应证】湿疹。
【说明】山楂功能解毒杀虫,能洗头及身上疮痒,药理学实验证明,其煎剂对多种致病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大黄、芒硝均能清热解毒,苦参燥湿,蝉蜕祛风止痒。
方十九【组成】苦参、蛇床子、明矾各35克,川椒12克。
【用法】上药用水煎,取汁温洗患处。
【功用】燥湿解毒。
【适应证】急慢性湿疹。
【说明】川椒能下水渗湿,民间常用以治疗水湿之证。苦参、白矾均能燥湿,再配蛇床子祛风除湿、解毒杀虫。
方二十【组成】大黄、黄柏、苦参、土茯苓、白鲜皮、川椒、白矾各等量。
【用法】上药加水适量,煎30分钟滤出药汁,用纱布蘸药水擦洗患处,药液温后,将患处浸入药液中洗20~30分钟,每日3次,每剂药用2日,用药期间及愈后3个月忌食辛、辣、鱼、虾、牛、羊肉等。
【功用】清热散风,燥湿止痒。
【适应证】湿疹。
【说明】方中大黄、黄柏清热解毒,苦参、白矾、土茯苓除湿,白鲜皮、川椒祛风燥湿止痒。
方二十一【组成】黄柏、苦参、苍术、滑石各20克,蝉蜕、防风、地肤子各9克。
【用法】上药每日1剂,水煎取汁温洗患处,每日3~5次,每次洗10~15分钟。
【功用】燥湿,祛风,止痒。
【适应证】湿疹。
【说明】方中滑石有保护皮肤和黏膜及抑菌作用,至于黄柏、苦参、苍术均为燥湿之品,蝉蜕、防风、地肤子能祛风止痒。
方二十二【组成】生大黄、黄连、黄柏、苦参、苍耳子各9克。
【用法】上药水煎滤液,熏洗患部,每日3次。
【功用】清热,解毒,燥湿。
【适应证】婴儿湿疹。
【说明】生大黄、黄连、黄柏、苦参皆有清热解毒燥湿之功。苍耳子为去风湿之药,药理学实验证明,苍耳子煎剂有良好的抑菌作用。
方二十三【组成】苍耳子、王不留行各35克,苦参12克,明矾10克。
【用法】上药用水煎,取汁趁热熏洗患部。
【功用】活血,祛风,燥湿。
【适应证】慢性湿疹。
【说明】王不留行,性味苦平,功能清热泄火,活血祛瘀,故对因血脉为风湿阻滞所引起的湿疹有较好的疗效。配伍苍耳子、苦参、明矾,更增加祛风燥湿的作用。
神经性皮炎是一种皮肤神经功能障碍性皮肤病,起病缓慢而顽固。一般分局限型和播散型两种。皮损呈苔藓样变,不倾向湿润化和阵发性剧痒是本病的特点,以夜间和情绪波动时为重,好发于颈、会阴、大腿内侧、前臂等皮肤易摩擦的部位。中医称本病为“顽癣”、“牛皮癣”、“银屑病”,认为是由于风湿热邪,蕴结肌肤,日久生风化燥,耗伤营血,皮失所养而致。
方一【组成】马皮100克。
【用法】将马皮烧灰存性,再调香油,搽洗患处。
【功用】清热燥湿。
【适应证】牛皮癣。
【说明】马皮为马的外皮,以其烧灰,配以香油,外洗治牛皮癣,在民间流传,疗效较好,其作用机制有待研究。
方二【组成】芋头、生大蒜各数枚。
【用法】将两物共捣烂,取汁,洗涂患处。
【功用】祛风,解毒,散结。
【适应证】牛皮癣。
【说明】芋头性味甘辛平,功能祛风散结,能破宿血,去死肌。大蒜有解毒祛风的作用,善治癣疮。其浸出液经药理实验证明,能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故两者相配,对牛皮癣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方三【组成】大蒜适量。
【用法】捣烂取汁,搽洗患处。
【功用】祛风祛湿。
【适应证】牛皮癣。
【说明】大蒜治疗牛皮癣,民间多用之,疗效较好。
方四【组成】野芹菜适量。
【用法】取其茎、叶揉成团,在皮损处反复揉擦,使药汁完全湿染患处,每日早晚各1次,每次3~5分钟。视皮损情况可反复使用。
【功用】清热,祛风,利湿。
【适应证】银屑病。
【说明】野芹菜又名旱芹,性味甘苦凉,功能清热利湿祛风。银屑病多为血燥风热之症,故用野芹菜擦洗,颇为适宜。
方五【组成】新鲜猪骨(带髓)适量。
【用法】将新鲜猪骨晒干,砸开骨髓腔,装入干馏器内,加热,收集馏液冷却后即得。搽洗患处,每日1次。
【功用】解毒疗癣。
【适应证】牛皮癣。
【说明】猪骨治疮癣,流传民间。本方采用骨馏油系现代新工艺,能保持原有的功效,又方便卫生。
方六【组成】木槿皮、桑白皮、板蓝根、黄柏、金银花、苦参、大枫子、忍冬藤、蛇床子各25克,丁香、防风各15克,狼毒、蝉蜕各10克,生地黄20克,百部30克。
【用法】先将诸药加水煎3次,最后把3次煎好的药液倒在一起,用小火慢慢浓缩至500~700毫升,待温后用此药液擦洗患部(皮损区),每日擦洗2次。
【功用】凉血疏风,杀虫止痒。
【适应证】牛皮癣。
【说明】方中木槿皮、桑白皮祛风利湿,是为主药;板蓝根、黄柏、金银花清热解毒;苦参、大枫子、忍冬藤、蛇床子燥湿;防风、蝉蜕、丁香祛风;狼毒、百部解毒杀虫;生地黄滋阴养血润燥。诸药合用,共奏凉血疏风、杀虫止痒之功。
方七【组成】木贼、麻黄、紫荆皮、白鲜皮、蛇床子各15克,苍术20克。
【用法】每日2剂,1剂水煎内服;另1剂加水倍量,煎沸再熬15~20分钟,过滤取汁备用。治疗时,1剂日分3次服;另1剂药液倒入盆内,趁热先熏后洗患处。每次熏洗15分钟以上。
【功用】疏风散寒,祛湿止痒。
【适应证】牛皮癣(银屑病)。
【说明】木贼功能去风湿、散火邪。诸药合用,燥湿止痒作用更佳。
方八【组成】地肤子、生大黄、大枫子、白鲜皮、鹤虱各15克,苦参30克,黄柏、生杏仁、明矾、朴硝、蝉衣、蜂房各9克,丹皮12克。
【用法】上药煎汤去渣,趁热熏洗患处,每日1或2次。
【功用】疏风散寒,杀虫止痒。
【适应证】各期银屑病皮损者。
【说明】鹤虱,外敷疗疮痈,有杀虫解毒之功。至于地肤子、白鲜皮等均有祛风胜湿的作用,苦参、黄柏燥湿解毒,杏仁,蜂房亦能杀虫,蝉衣、丹参祛风止痒。
方九【组成】明矾、花椒各150克,朴硝500克,野菊花250克。
【用法】上药加水,煮沸过滤,趁热洗浴,每日1次。
【功用】疏风散寒,祛湿止痒。
【适应证】各期银屑病皮损者。
【说明】明矾有燥湿收敛作用,配伍花椒燥湿,朴硝、野菊花清热解毒,故对各期银屑病有一定疗效。
方十【组成】石菖蒲、黄连、黄柏、大黄、枯矾、艾叶、射干、薄荷、知母、百部各30克,狼毒20克。
【用法】上药加水2 000毫升,煎沸5分钟,去渣取液。待药液冷却至40℃左右时,熏洗,湿敷,并稍用力揉患处。每次洗浴30分钟,每日2次,每剂药可用2日,同时配合液氮冷冻,以棉团直接冻融患处。持续3秒,连续2次即为治疗1次,每周治疗2次。
【功用】祛散痰湿,疏化瘀热。
【适应证】寻常型银屑病。
【说明】石菖蒲功能去湿逐风,药理学实验表明,本品对中枢神经有镇静作用,是为方中主药。再配伍黄连、黄柏、大黄清热解毒,枯矾、艾叶燥湿,射干、薄荷散邪,狼毒杀虫,故对该病有效。
方十一【组成】苦参、蛇床子、地肤子、白鲜皮、黄芩、白矾各30克,川椒、艾叶各15克,冰片10克(分次冲化)。
【用法】上药共研粗末,加清水适量浸泡30分钟后,煎沸入冰片冲化,然后将药液倒入盆内,趁热先熏后洗,再坐浴,每次15~30分钟,每日坐浴1或2次。
【功用】清热燥湿,祛风止痒。
【适应证】神经性皮炎。
【说明】方中苦参、蛇床子、地肤子、白鲜皮均有祛风燥湿之功,黄芩、白矾清热燥湿,川椒、艾叶亦能祛风止痒。
方十二【组成】侧柏叶、紫苏叶各120克,蒺藜秧240克。
【用法】上药共碾粗末,装纱布袋内,用水2 500~3 000毫升煮沸30分钟。用软化毛巾蘸汤溻洗,或溻洗后加热水浸浴。
【功用】清热,润肤,止痒。
【适应证】牛皮癣。
【说明】侧柏叶功能祛风湿、散肿毒、凉血,外敷疗火丹,散痄腮肿痛热毒。紫苏叶能散血脉之邪。蒺藜秧亦有祛风清热的功效。
方十三【组成】百部、苦参各120克,蛇床子60克,雄黄15克,狼毒75克。
【用法】上药研粗末,一并装入纱布袋内,用水2 500~3 000毫升煮沸30分钟,将药液倒入盆内,用软毛巾溻洗患处,或溻洗后再加热水浸浴。
【功用】祛风止痒,祛湿杀虫。
【适应证】神经性皮炎。
【说明】百部,善于杀虫。药理学实验表明,百部对多种致病菌、虫虱等均有杀灭作用。雄黄、狼毒亦有解毒杀虫的功效,苦参、蛇床子则能祛风胜湿止痒。
方十四【组成】透骨草、苦参各30克,红花、雄黄、明矾各15克。
【用法】上药加水3 000毫升,煎取2 500毫升,待温后,用毛巾反复洗患处。每日3或4次,每次15分钟。
【功用】软坚,止痒。
【适应证】神经性皮炎。
【说明】透骨草功能祛风除湿,苦参清热燥湿,红花活血化瘀,雄黄解毒杀虫,明矾有收敛软化皮肤角质的作用。
方十五【组成】槟榔9克,全虫、斑蝥、蝉蜕、五味子、冰片各3克,白酒150毫升。
【用法】将上药放入广口玻璃瓶内,加入白酒浸泡1周,过滤去渣,取汁密封备用。使用时先将患处用温开水洗净,拭干,然后用脱脂棉签蘸药酒,涂洗患处。每日早晚各涂洗1次。
【功用】解毒杀虫,祛风止痒。
【适应证】银屑病。
【说明】槟榔能敷疮,生肌止痛。药理学研究表明,槟榔所含生物碱有抗真菌、病毒作用。方中全虫、斑蝥、蝉蜕等虫类药物均有解毒的功效。
方十六【组成】公丁香、川椒、生半夏、生南星、生马钱子、生白附子各3克,雄黄、黄柏各2克,五倍子、斑蝥各5克。
【用法】上药共研细末,加白酒250毫升,装入瓶内浸泡1周,密封备用。使用时以棉签蘸药酒反复涂洗患处,直至患部皮肤有发热和痛痒感时为止。每日1次。
【功用】解毒杀虫,祛风止痒。
【适应证】神经性皮炎。
【说明】方中公丁香、川椒芳香祛湿,生半夏、生南星、生白附子、生马钱子均有燥湿逐风之功,雄黄、斑蝥、黄柏则能解毒,五味子收敛。诸药合用,解毒杀虫,祛风止痒,故能有效地治疗神经性皮炎。
方十七【组成】细辛、马钱子(生用不去毛)、生草乌、硫黄各3克,雄黄、生白矾各6克,冰片2克。
【用法】上药共研细末,浸入100毫升乙醇中浸泡1周,时时摇动,去渣取汁备用,使用时用棉签蘸药液涂洗患处,每日擦洗1或2次,以愈为度。
【功用】解毒杀虫,祛湿止痒。
【适应证】牛皮癣。
【说明】马钱子功能散血热、消肿毒。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其所含的番木鳖碱(士的宁)能兴奋中枢神经系统,对某些细菌及真菌均有抑制作用,故可用于治疗神经性皮炎。
方十八【组成】细辛、半夏、川椒各35克。
【用法】上药用95%乙醇500毫升浸泡1周备用。每日涂洗患处2或3次。用药时避免饮酒与吃刺激性食物,涂药后,夜间瘙痒减轻,甚至无瘙痒现象,涂洗1周,局部肥厚部分变薄,有轻度脱皮现象;经3~4周或较长一段时间即可痊愈。
【功用】止痒,收敛,镇静。
【适应证】神经性皮炎。
【说明】细辛,有除皮肤风湿、止痒作用,药理学研究也表明,细辛有良好的局部麻醉作用,能止痛解热,抑制病菌生长。
方十九【组成】刺猥皮、枳实、车前草各10克,紫草、蒲公英各15克。
【用法】上药用水500~1 000克煮沸过滤得液,熏洗患处。
【功用】理气,祛风,止痒。
【适应证】神经性皮炎。
【说明】刺猥皮,收涩止血,化瘀止痛,一直以来用于治疗痔疮、牛皮癣等,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方二十【组成】苍耳子、蛇床子、威灵仙、苦参、吴茱萸各15克。
【用法】上药加水适量,浓煎取汁,外洗患处。
【功用】祛风除湿,解毒止痒。
【适应证】神经性皮炎。
【说明】方中苍耳子功能散风祛湿、止痛杀虫,其所含的生物碱有毒性,能使组织器官坏死,并能抑制多种致病菌的生长,故对神经性皮炎有效。
方二十一【组成】秦皮120克。
【用法】上药加水煎取汁洗患处。每天洗1次,每次煎水可洗3次。
【功用】清热燥湿,平喘止咳。
【适应证】银屑病。
【说明】秦皮主风寒湿痹,除热。药理学研究表明,本品有消炎、镇痛作用。
方二十二【组成】土茯苓50克。
【用法】水煎洗患处。
【功用】解毒除湿。
【适应证】银屑病。
【说明】土茯苓,利湿去热,能入络,治疗湿热之蕴毒。临床常用本品治疗杨梅疮等恶性皮肤病。
方二十三【组成】楮桃叶、侧柏叶各250克。
【用法】上药用水煎,取汁熏洗患处。
【功用】凉血,祛风,利水。
【适应证】银屑病。
【说明】楮桃叶性味甘凉,可治疮痈,瘙痒等症,侧柏叶亦有凉血祛风的功效。
方二十四【组成】徐长卿、地肤子、千里光各30克,黄芩、蛇床子、苍耳子、狼毒、白鲜皮各10克,槐花、木槿皮各15克。
【用法】上药用水煎取汁洗患处。
【功用】清热解毒,祛风除湿。
【适应证】银屑病。
【说明】方中千里光功能杀虫止痒,洗疥癞癣疮,去皮肤风热。徐长卿、地肤子、蛇床子等均有清热燥湿、解毒的作用。
方二十五【组成】秦艽60克。
【用法】水煎取汁熏洗患处。
【功用】祛风除湿。
【适应证】银屑病。
【说明】秦艽,能祛风除湿。药理学研究表明,本品对中枢神经系统有镇静止痛作用,并能明显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具有抗感染、抑菌的作用。
方二十六【组成】苦楝皮45克。
【用法】水煎取汁洗患处。
【功用】清热,解毒,燥湿。
【适应证】银屑病。
【说明】苦楝皮功能清热、燥湿、杀虫,临床常用于治疗顽固性湿癣等皮肤病。
方二十七【组成】土大黄、雄黄各30克。
【用法】上药共研细末,用食醋拌匀,使用时取药适量,涂洗患部,每日搽1~3次。
【功用】祛风燥湿,杀虫止痒。
【适应证】银屑病进行期或静止期。
【说明】土大黄功能清热解毒,治癣,杀一切虫肿毒。配伍祛风杀虫的雄黄,对各期银屑病均可治疗。
方二十八【组成】苦参、菊花各60克,蛇床子、金银花各30克,白芷、黄柏、地肤子各15克,菖蒲10克。
【用法】将上药水煎,滤得药液,趁热用纱布蘸药汁搽洗患部,每次洗5~10分钟,每日2次。
【功用】润燥,杀虫,止痒。
【适应证】牛皮癣。
【说明】方中苦参、蛇床子祛风燥湿,配伍白芷、地肤子散风邪,金银花、菊花清热,黄柏、菖蒲利湿。诸药合用,既清热润燥解毒,又能祛风杀虫止痒,故对牛皮癣有一定疗效。
外阴瘙痒是外阴各种不固病变所引起的一种症状,是妇科疾病中较常见的扰人难忍的症状。
病因:1.局部原因①特殊感染:霉菌性阴道炎和滴虫性阴道炎是最常见的。昆子、疥疮都可发生瘙痒。烧虫病引起的幼女肛周及外阴痒一般在夜间发作。②外阴白色病变:又称慢性外阴营养不良,以奇痒为主要症状,伴外阴皮肤发白。更年期因卵巢功能低下可致外阴痛痒。③药物过敏与化学药品的刺激:香皂、洁尔灭、避孕器具、会阴垫、尼龙裤等化纤织品均可引起接触性皮炎,出现癌痒。④有刺激性的阴道排液刺激外阴痛痒:如老年性阴道炎、官颈糜烂、宫颈息肉、服液刺激、糖尿、膀胱炎、肾孟肾炎的胺尿、尿失禁、尿病等。5外阴的皮肤病、扁平苔藓,慢性湿疹、脂溢性皮炎、牛皮癣、擦伤、旁疹、肿瘤等。2.全身性原因①糖尿病。②维生素A、B缺乏,贫血、白血病等出现外阴瘙痒。③不明原因外阴痛痒。目前认为可能与精神心理方面因素有关。
临床表现及诊断:瘙痒部位多生于阴蒂、小阴唇,也可波及大阴、会阴,甚至肛周等皮损区。阵发发作,也可是持续性的,夜间加 诊断时详细询问病史及治疗经,仔细进行全身检查和局部检查,必要时作阴道分泌物的培养、药敏试验或局部的病理学检查。
治疗:①一般治疗:注意经期卫生,保持外阴清洁干燥。切忌搔抓、热水洗烫和使用肥皂。有感染时使用高锰酸钾溶液坐浴,内裤要透气、宽适,忌酒及辛辣或过敏食物。②病因治疗:滴虫性阴道炎用醋酸铅溶液或3%的硼酸液外洗,然后口服或阴道用药。灭滴灵口服,每次0.2g,每日3次,连服7天,夫妇同服,阴道上药,每晚一次,每次0.2~0.4g,连续7天,待下次月经干净后3天重复上述治疗。连续试验3次,均为阴性则视为治愈。治疗期间禁房事,经期不上药。霉茵性阴道炎用4%苏打水或用1/2000新洁尔灭液洗外阴,然后上药。4%克霉唑软膏、制霉菌软膏均有效,连续上药7晚,待下次月经干净后3天重复一次,共重复3次。连续3次阴道分泌物检查均为阴性者则视为治愈。3对症治疗:外用药 急性炎症时可用1%雷锁辛加1%利凡诺溶液,或用洁尔阴或络合碘洗外阴,洗后可涂40%氧化锌油膏。慢性瘙痒可用地塞米松乳剂外擦。内服药 可适当补充维生素B、C、A、E。扑尔敏4mg,每天3次。更年期患者口服乙萌粉0.25~0.5mg,每天1次,连服10天。中药外洗 蛇床子15g、百部15g、白薄皮15g、木槿皮15g、苦参15g煎水外洗或坐浴,每天1~2次。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jiankangzonghe/16430.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