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日常生活中可以见到的药材是比较多的,当然,不同的药材对于我们人体的不同的疾病都是有着不错的治疗作用的,比如石英这种药材也是可以帮助我们大家缓解许多的病症的,下面我们就来一起详细的了解一下介绍一些石英的治病疗方。
治五劳七伤,羸瘦,体热心烦,小便不利,夜多恍惚:石英五两(炼成粉者),干地黄二两,白茯苓二两,人参三两(去芦头),天门冬五两(去心,焙),地骨皮二两。上药捣罗为末,入石英粉研令匀,炼蜜和捣五,七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不计时候,煎黄耆汤下三十丸,可见,石英对于缓解五劳七伤,羸瘦,体热心烦,小便不利等等这些病症的效果是非常不错的,尤其是出现了小便不利症状以后,适当的服用石英的这个方子,治疗效果更是非常好的。
腹坚胀满,世号石水也是比较常见的情况了,尤其是体质比较差的人,出现腹坚胀满,世号石水的情况更是极为频繁的,这时候我们可以适当的服用石英来缓解症状。石英十两,明净者。捶如大豆大,以瓷瓶盛,用好酒二斗浸,以泥重封瓶口,以马粪及糠火烧之,长令酒小沸,从卯至午即住火。日可三度,暖一中盏次之。如不饮酒,即随性少饮之。其石英,可更一度烧用。
上面我们详细的了解了许多的关于石英这种药材的治病疗方了,我们可以知道,石英的治病了解也是比较多的,所以我们大家就是可以将石英的这些治病疗方记住的,这样以后我们大家如果出现了上面的这些病症,就是可以适当的服用一些石英来进行治疗的。
金银人参煮石英服饵方--《普济方》卷二六○
【处方】金1两,银1两,人参2两,白石英5两。
【制法】上取1铁釜净洗,即下前件药于釜中,先下水3大升,立一杖入釜中令至底,水所浸着处即刻记之;更下水2大斗7升,通前总3大斗,煎如鱼眼沸,渐减至杖所刻之处即停火。急取湿土置釜底,取汁贮不津器中,其金、银、石等漉出,收取其人参。
【功能主治】安定心脏。主治诸虚邪气。
【用法用量】随药汁细细吃却汁,每朝空腹服3大合,夜间又服2大合,服作食饵亦佳。每服后随性饮酒行药气。
【摘录】《普济方》卷二六○
1、紫石英具有镇心,安神,降逆气,暖子宫的作用。可以治疗咳逆上气,妇女虚寒不孕的症状。
2、《别录》:疗上气,心腹痛,寒热邪气,结气,补心气不足,定惊悸,安魂魄,镇下焦,止消渴,除胃中久寒,散痈肿。
3、《药性论》:女子服之有子,主养肺气,治惊痫,蚀脓,虚而惊悸不安者,加而用之。
4、《本草便读》:温营血而润养,可通奇脉,镇冲气之上升。
目录1拼音2《中医大辞典》·白石英 2.1来源及产地2.2性味归经2.3功能主治2.4白石英的用法用量2.5化学成分 3《全国中草药汇编》·白石英 3.1拼音名3.2来源3.3性状3.4炮制3.5性味3.6功能主治3.7白石英的用法用量3.8备注3.9摘录 4《中华本草》《中药大辞典》:白石英 4.1出处4.2拼音名4.3英文名4.4来源4.5原形态4.6生境分布4.7性状4.8化学成份4.9鉴别4.10炮制4.11性味4.12归经4.13功能主治4.14白石英的用法用量4.15注意4.16附方4.17各家论述4.18摘录 5参考资料附:1用到中药白石英的方剂2用到中药白石英的中成药3古籍中的白石英 1拼音 bái shí yīng
2《中医大辞典》·白石英 白石英为中药名,出自《神农本草经》[1]。
3《全国中草药汇编》·白石英
4《中华本草》《中药大辞典》:白石英
2.《吴普本草》:白石英,生太山。形如紫石英,白泽,长者二、三寸。采无时。
3.《别录》:白石英,生华阴山谷及太山。大如指,长二、三寸,六面如削,白澈有光。二月采,亦无时。
4.陶弘景:今医家用新安所出,极细长白澈者。寿阳八公山,多大者,惟须精白无瑕杂者。如此说,则大者为佳。
5.《唐本草》:白石英,所在皆有,今泽州、虢州、洛州山中俱出。虢州者大,径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Quartz
采收和储藏:采得后,拣选纯白的石英。
资源分布:产江苏、广东、湖北、福建、陜西等地。
显微鉴别 (1)本品细碎屑白色。用水合氯醛装置,置显微镜下观察,无色透明,可见到断面以受力点为圆心的同心圆波纹,似贝壳状,或不具同心圆纹呈次贝壳状。(2)透射偏光镜下,薄片中无色透明。低正突起。表面光滑,无糙面现象。见不到解理。最高干涉色为Ⅰ级黄白色。波状消光。一轴晶。正光性。折射率No=1.544,Ne=1.553。
品质标志 杂质检查限制 据《江苏省中药材标准》1989年版规定:①碳酸盐:本品细粉遇稀盐酸,不得发生二氧化碳气泡。②酸堿度:本品细粉加新沸过冷水振摇后的滤液,加甲基红指示液或酚酞指示液,均不得显红色。
2.煅白石英:取净白石英砸碎,入坩埚内,置无烟的炉火中煅红,取出,放凉,研细。亦有醋煅者,将白石英置坩埚内,在无烟的炉火中煅至红透,倾入醋中淬酥,取出再煅淬一次,晾干。(每白石英100斤,用醋20斤)3.《医学入门》:白石英,火煅醋淬七次,水飞用。
2.《本草衍义》:紫、白二石英,当攻疾,可暂煮汁用,未闻久服之益。张仲景(风引汤)之意,只令fu咀,不为细末者,岂无意焉。其久服,更宜详审。
3.《本草备要》:按湿即润也。润药颇多,石药终燥,而徐之才取二石英为润剂,存其意可也。
4.《本经》:主消渴,阴痿不足,咳逆(一作呕逆),胸膈间久寒,益气,除风湿痹。
5.《别录》:疗肺痿,下气,利小便,补五脏。
6.《药性论》:能治肺痈吐脓,治嗽逆上气,疸黄。
7.王好古:实大肠。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jiankangzonghe/16075.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中医拍打养生法,头部和颈部
下一篇: 尽量实行分餐制,避免“夹菜”礼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