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区一、癌症是遗传基因造成的
通过对遗传基因和生理机制等因素的研究发现,除了肺癌主要是由吸烟引起的以外,其他绝大多数癌都和不良的饮食习惯有关。
癌症主要是由于脱氧核糖核酸DNA内部发生变异造成的,饮食习惯可导致DNA变异。煮烧的肉类含有致癌物质,主要分布在啮齿动物的乳腺和结肠里。
所以食肉过多可能会引发结肠癌,是因为人体大肠里致癌渣滓的含量高了。
究竟摄入量多了会导致胃癌、肠癌和乳腺癌。
癌症和遗传因素有关,但归根结底还是不良饮食习惯导致的。癌症不是遗传性疾病,人们从不良饮食习惯的误区中走出来是防癌、抗癌的关键一步。
误区二、防癌是老年人的事
年轻人总觉得防癌是老年人的事,的确老年人患癌的比例高些,但也不绝对如此。
近年来,癌症病人中40岁以下的青年人的比例有上升的趋势,这和前几年不一样,以前是50岁以上的人患癌症的比例的趋势是上升的。
原因主要是青年人的特定的生活方式引起的,酗酒、抑郁、乱性、暴饮暴食、偏食、起居无规律等。
青年人预防癌症,主要从事坚持科学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做起。
应特别强调早期诊断,加大宣传青年人癌症的早期症状和有关知识,青年人和医生都要增强防范意识。
有条件的地区和单位应定期对健康人群普查,以提高青年人癌症的早期诊断和治愈率。
可以说大多数人是谈癌色变,对癌症患者也敬而远之,事实上90%以上的癌症是由外部环境导致的,只要做到以下几点就能要保持心情愉快,良好心态是健康的基础,注意食物的多样化,以植物性食物为主,控制体重不要吃烧焦的食物,最好多食用蒸煮炒的食物,多吃淀粉类食物和高纤维类的食物,多吃蔬菜水果。
不提倡饮酒,减少红肉的摄入量,最好用鱼和家禽来代替红肉,限制盐和调料的使用,不吃保存过久的食物,坚持适当运动,每天应坚持锻炼四十到六十分钟,避免进入受污染的环境,避免使用受污染的食物和水源。
一、蔬菜、富含纤维食品的防癌作用
一个50岁的主妇胃肠不太好,所以不敢吃肉,蛋白质来源主要靠鱼类、蔬菜和富含纤维食物,水果每天也要吃10种以上。饮食上十分注意,比如蔬菜都是家乡的老一辈亲友经营的无农药、低农药品种。可是最近有观点认为,这些东西吃与不吃都与大肠癌、乳腺癌无关。闻听此言,这位主妇抱怨不已:真不可思议,果真陷入误区,多年的努力岂不付之东流?在日本癌症已占据国民死亡原因的第一位,其中男女均呈增长趋势的是大肠癌。蔬菜、水果无助于防癌这一结论,马上成了舆论的热点。
日本厚生劳动省一个科研组,从岩手、秋田、新泻、长野、茨城、高知、长崎、冲绳8县调查了9万人,对这些40岁~69岁的男女,做了10年的疫病学跟踪调查。按每天菜汁饮料、绿叶蔬菜等摄人量的多少把他们分成四个组,对比大肠癌患者的比例,结果表明,摄取量多少与患癌机率无关。此前很多健康网站将蔬菜及纤维性食物列为癌症克星,作为常识大肆宣传,其中不乏国家的主流网站。
负责对这次调查做归纳整理的东北大学疫病学教授坪野吉孝指出,癌症依其种类性质各不相同,不论什么癌症都靠蔬菜预防,显然过于单纯、天真。欧美医学界几年前的疫病学调查也显示同样结论,今年1月,有30多万人就乳腺癌问题接受了调查,显示的结果也是蔬菜没有预防作用。实际上在常识领域流传更广的还有纤维食物可预防大肠癌一说,1990年以来,欧洲从事这一调查的有十几个组织,是否有效的争论仍在继续,但大多数主张“基本无效”。
二、紫外线对消化器官及血癌有预防作用
日照作为皮肤癌的诱因,越来越为人所回避,但也有研究认为,适当晒太阳也可以在一定限度上防癌。九州大学的沟上哲也副教授曾做过日射量与患癌率关系的调查,结果表明,日本年日照很少的北海道等地区,与日照丰富的四国等地比较,肠、胃、食道等消化器官患癌的相对较多。
在美国也同样,不仅消化器官,乳腺、卵巢等妇科癌的患癌率也是日照较少的北方高于南方,美国的多组调查中这一结论占多数。接受紫外线中的UVB时,体内会形成更多的维生素D,于是有人推测认为正是这种维生素D具有抑制癌细胞增殖的作用。
今年2月,北欧一科研机构组织了一次有数千人参加的调查,他们将患有非霍奇金淋巴肿(一种血癌)的肿瘤患者和健康人分为两组,调查结果表明,平时常做日光浴的人患癌几率低于30%;皮肤癌中最恶性的黑色素瘤患者有500人,他们当中日光浴的量较大的患者死亡比例反而小。对此,沟上教授认为:黄色人种对紫外线有较强的耐受力,这部分人,与其担心皮肤癌,不如注意因缺少日照而造成的维生素D的不足。不过,过量摄取维生素D也会引起中毒,所以并不在于如何补充这种维生素,而应该到外面适当地晒晒太阳,同时还要注意避免紫外线引发的色素沉着。
三、每天摄取β-胡萝卜素可防肺癌
经常补充维生素似乎属于有益健康的消费行为,其实反而增加患癌的风险。包括绿叶蔬菜在内,人们希望β-胡萝卜素会依其抗氧化作用而抑制癌症。芬兰的一项实验以3万男性吸烟者为对象,在5~8年时间里,让他们每天摄取20毫克B胡萝卜素,结果患肺癌的比例仍上升了18%。美国以2万男性吸烟者为对象做了同样实验,在平均4年时间里,让他们每天摄取30毫克p胡萝卜素和2.5万国际单位的维生素A,可肺癌患者仍增加了28%,而且实验并未进行到最后。关于维生素E,欧美医学界共进行过19次调查,分析结果均认为,若每天摄取400国际单位(约270毫克)以上,包括患癌在内的死亡风险将上升4%。
名古屋大学预防医学的滨岛信之教授提醒说,胡萝卜素及维E等具有抗氧化作用,这一点没有疑问,但是它们的成分极不稳定,随着摄取量的增加反而会导致氧化作用的发生,而且由于它们不溶于水的脂溶性特征,很容易在体内沉积,因此,恶补维生素方式也会带来危险。如果就水溶性维生素C而言,有研究认为,大量摄取倒是可以预防胃癌早期的胃萎缩的发生。
四、肥胖致癌。其实瘦型更危险,尤其是男性。
即便已确认肥胖的癌症诱因作用,但也不必神经质地谈胖色变。
比如,烧烤的鱼、肉里面确实含杂环胺等致癌物质。可是将其用于白鼠致癌实验时,投入量要高出人类日常摄人量的几万倍。可见,平时吃鱼、肉时没必要回避烧烤方式。尤其对于日本人而言,过分担心肥胖是多余的,真正胖子较多的美国,肥胖是与吸烟并列的两大致癌诱因。“对于日本人尤其老年人,如果过分在意体重而导致营养不良,攻击癌细胞的免疫力就下降了,这才是需要注意的关键所在。”在厚生劳动省任国立癌症研究中心预防部部长的主任研究员津金昌一郎做了如上忠告。
日本肥胖协会制定了体质指数BMI的公式,即体重公斤数除以身高(米)的平方,所得数值在18.5~25之间为正常。但是津金部长所在的科研组主持的一项疫病学调查显示,日本男性BMI不足21的人与BMI在23~25之间的人相比,患癌率上升至14%,不足19的可上升5529%,而女性并没有这么明显的差别。
人们通常认为胆固醇越低越不易发生动脉硬化。爱知县癌症中心预防部的田岛和雄部长则强调:胆固醇与中性脂肪不同,没有合理的饮食控制,数值过低时,体内荷尔蒙免疫系统就会失衡,引起身体异常。从预防癌症的角度出发,血液中胆固醇浓度在150毫克/分升以下为过低,180~230毫克为正常。
五、每天喝咖啡、绿茶可预防肝癌
不仅是否定预防效果的坏消息,甚至还有出现了咖啡无益健康的宣传。但是有调查结果表明,每天喝5杯以上与几乎不喝咖啡两个组的肝癌患病比例为1∶4。这一调查与本文开头关于蔬菜的调查来自同样对象、同样的主持人,但是,患肝癌的人中多数是病毒型肝炎或肝硬化的患者,所以,或许他们平时本来就不喝咖啡,这种可能性也无可否认。
同样作为饮料,对绿茶的评论近来也炒得火热。绿茶中的儿茶素对癌细胞的抑制作用,经过细胞实验已得到确证,但是经过与咖啡同样方式的调查显示,绿茶喝得多少对预防肝癌几乎毫无影响。
去年8月,厚生省的一份报告说,绿茶对胃癌有预防作用。他们以7.3万人为对象做了历时7~12年的跟踪调查,每天喝5杯以上的人与不足一杯的人相比,胃癌患病率低30%,女性效果更明显,男性未见明显区别,这当中或许是吸烟造成了严重影响。但是,文部科学省和东北大学所做的调查结果却认为绿茶对胃癌没有预防效果。而美国癌症研究所的专家对包括绿茶在内的喝茶防癌效果的调查尚未得出明确结论。
六、豆制品预防乳腺癌
人们对豆腐、纳豆和日本酱汤等豆制品的防癌作用抱以期待。这些食品中含有与女性荷尔蒙相似的异黄酮成分,于是便认为是这种成分干扰了促成乳腺癌的女性荷尔蒙的分泌,而且在动物实验中已经得到验证。2003年厚生省公布了对2万名女性为期10年的跟踪调查结果,按异黄酮摄入量的多少把她们分成4个小组,摄入最多的女性患乳腺癌的几率比摄入最少的减少一半,尤其闭经后的女性效果更明显。总之,关于豆制品的防癌作用已做过十几次调查,围绕是否有防癌作用的争论仍无明确结果。
不仅肉类,专家推荐的菜单还建议每周吃两、三次鱼,而鱼类所含的DHA等n—3不饱和脂肪酸对癌症的预防作用也没有定论。
综上所述,在各种防癌常识正面临的动摇当中,专家们众口一词的防癌要点可归结为三大风险因素:吸烟、盐摄入过多和运动不足。
对不时见诸媒体的各类健康信息,该如何判断它的可信度呢?东北大学的坪野教授认为,没有实验、研究做基础的经验之谈不足凭信,仅有细胞、动物实验也无法证明其权威性,问题在于最终对人类的效果如何。热点问题除了被学会刊物发表之外,还要有专业论文作为大前提。在这些高质量的疫病学调查得出同样的结果后,才具备可信度。
就目前而言,什么才是适宜于防癌的生活方式,津金部长明确回答:恶补维生素、营养保健品这类高消费行为毫无意义。蔬菜水果还是应该多吃,每天至少400克;不偏食,自认为可口就可以放心去吃;饮酒不超过2两,尤其禁烟和适度的运动是必须坚持的。另外,专注于防癌却忽视了一般的防病措施也是须避免的极端倾向,民众需要的是综合而全面的健康生活。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jiankangzonghe/1590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中药材地龙,地龙是什么,功效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