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小编听到一条消息:“三伏天的40天里不能吃任何冰的,不要吹空调,否则寒气入侵体内想排都不能排出。很多女生寒性体质的一定要坚持在伏天喝热水,这样会把体内多年深入骨髓的寒气逼出来。”此话一出,小编立马去证实。
专家介绍:冬为阴、夏为阳,夏季三伏之时令,是自然界和人体阳气最旺之时。在机体阳气最旺时,一味用寒凉之品(冷饮、空调)加以抵抗,势必会耗伤人体阳气,损害机体的脾胃功能。从养生角度来看,夏日不吃寒凉的食物是对身体有益的,但少量吃冰冷东西也无妨,仅靠三伏天避免冰冷就能逼出体内多年寒气的说法明显夸张,没有任何科学依据。
伏天虽热不可贪凉
传统中医认为春夏要养阳,要生发、发散,而寒凉食物有收缩作用,尤其是对肠胃和邻近的心脏和动脉有刺激,导致痉挛。所以,吃凉食不符合季节养生。传统中医还认为,一年四季之中,最能把身体的寒气排出来的机会就是三伏天,所以说这个时候肯定是不能吃凉,否则就容易让更多寒气进入,原有的寒气又排不出来。
冰冻之后的饮料食品,满足了口舌的欲望,但没有满足胃的要求。尤其是空腹喝冰镇的饮料或啤酒,胃会受到强烈的刺激。喝下去时可能觉得挺舒服,但是时间长了会降低胃的消化能力。严格来说,冷饮、冰棍、冰镇啤酒等,在春夏秋冬的任何一个季节,都是不太合适的。
伏九贴不能包治百病
如今各医院推出的冬病夏治常用方法是伏九贴敷疗法。但是伏九贴敷并不能包治百病,它的最大作用是提升阳气,预防疾病。它的适应症是反复呼吸道感染、哮喘、急慢性支气管炎、肺炎、过敏性鼻炎、咽炎、扁桃体炎等。对肺心病、肺气肿、慢阻肺、支气管扩张等症有辅助治疗作用。伏九贴敷也有禁忌症,如肺炎急性期、发热者、特殊体质、皮肤病和皮肤有破损者、孕妇、2岁以下小儿、心梗心衰患者等。
我们都知道,三伏天是一年之中最热的一个时期,也是全年最高温的一个时候,这个时候很多地方都会持续高温,大多数人都会吹空调降温解暑。那么入伏后不能吃雪糕吗?下面让我们具体来看看吧!
三伏天是全年气温最高的时期,天气炎热,人们生活在这种环境下,很容易出现苦夏或中暑,适量吃一些冰或冷的食物可以有效缓解热不适,但这是不推荐的三伏天吃大量的冰,如果身体热,吃太多的冰,很容易引起腹泻、腹痛,或如肠胃不适。
三伏天不宜吃冰,这主要是比较讲究的中药,因为中医认为,冷的食物有收缩的效果,不利于排除身体寒冷,因此容易导致刺激人体的肠胃,而三伏天是可以将体内寒湿排出去的最佳时期。
因此,在三伏天不吃冰的好处是促进人体排出寒湿,提高人体免疫力,对人体健康有一定的好处。吃冰容易导致人的损失,从而对人类健康构成威胁。
2、避免在强烈阳光下进行户外工作,特别是在炎热的下午。需要在室外工作或活动的,采取防护措施;
3、在饮食调理方面,以清淡为主,适当吃一些新鲜的蔬菜和水果来解暑。
1 三伏天不能吃冰是真的假的三伏天的确不宜吃冰。
三伏天,是自然界和人体阳气最旺之时。在机体阳气最旺时,一味用寒凉之品(冰饮、空调)加以抵抗,势必会耗伤人体阳气,损害机体的脾胃功能。
2 三伏天忌吃过多冰饮三伏天吃冰饮,会冲淡胃液,影响消化,并刺激肠道,使蠕动亢进,缩短食物在小肠内停留的时间,影响人体对食物的消化吸收。特别是急慢性胃肠道疾病患者,更应少吃或不吃。
3 三伏天忌运动后吃冰饮人在剧烈运动后,会出现体温升高,咽部充血的状况。此时肠胃和咽部若受冰刺激,就易出现咽喉疼痛、声音嘶哑、咳嗽、腹痛、腹泻等症状。
4 三伏天忌吃不洁冰饮由于大肠杆菌、伤寒杆菌和化脓性葡萄球菌等都能在-17℃的低温下生存,吃不洁冷饮会损害身体健康。
到了三伏天,饮食要多加注意,那么三伏天有什么不能吃的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三伏天忌吃什么 三伏天不能吃冰
汉代张仲景所着的《伤寒杂病论》中写道,要治疗伤暑(中暑),第一步就是“先以热水灌之,令汗出”,因为热水含有能量,会让毛孔打开来排汗,解除热气闷在身体里的状况,而冰水则有“阻挡”作用,不利气血循环。
1、月经前期或月经期间
中医说月经期间子宫容易收缩,造成经痛或经血难以排除干净,长期会有经期不顺的问题。
2、饭后
胃内的温度急剧下降,容易造成胃胀、消化不良,甚至绞痛、腹泻。
3、剧烈运动后
从养生的角度说剧烈运动后会让胃肠道的血管突然收缩,引起腹泻或腹痛。
小贴士:冰对嗓子也有刺激,有哮喘的人不能多吃,防止哮喘复发。
三伏天饮食养生原则 1、三伏饮食新鲜干净
中医认为,胃为后天之本。夏季人们常感食欲减退,脾胃功能较为迟钝,此时不妨吃些新鲜蔬果。新鲜蔬果营养素的构成,一般是纤维素和糖分的含量各半,不仅可以有效地补充人体必须的能量和水分,其清爽的`特质也会让人久食而不厌。
胡萝卜、柠檬、苋菜是其中首选;时令的野菜蔬果,多食更是大有好处。但要注意不要贪食生、冷或不洁的食物,以免染上痢疾、腹泻等。
2、三伏饮食补气去火
炎炎夏日不仅带给我们身体上的不适,还容易导致越来越多的人火气上升,表现出情绪烦躁、焦虑、易激动、失眠等,这些症状在医学上称为“夏季情感障碍”。因此,“去火”也是夏日食补的必备功课。
夏日祛火的食物,上佳选择:苦瓜、西红柿等性凉、清暑的蔬果,同时,牛奶性微寒,可以补水、滋阴、解热毒,也是“去火”良品。狗肉、鸭肉更是夏季大补之良方。
3、三伏天应适当多食甘凉或甘寒为宜
古代学者认为“夏季暑湿,适宜清补”。夏天酷热高温,人们喜冷饮,喝水多,导致湿气侵入人体,而外湿入内,使水湿固脾,引起脾胃升降,令人的消化功能产生障碍,出现积水为患,引起食欲不振等。按中医养生学的观点,暑湿对脾非常不利,而味苦的食物具有泻燥的功能,不宜多食,因此日常饮食中应适当多食甘凉或甘寒为宜。并且,夏季归心,而心喜凉,宜食酸,所以夏季应适当地多吃一些性酸的食物。如:菠萝、西瓜等。
4、三伏饮食补水养生
中医理论讲究“阴阳五行”、“天人一体”,冬为阴,夏为阳,夏季为阳盛阴衰之季,也正是人体阳气旺发之时,人体阳气,在夏季有欲升欲旺的趋势,体内凝寒之气处于易解的状态。三伏天,人稍劳作或运动,就大量出汗,接着产生强烈的口渴感。因此,补水养生便成为三伏天的重中之重。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jiankangzonghe/1461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蜜蜡修眉的副作用
下一篇: 阿胶的作用给大家介绍下